1、细菌性或病毒性结膜炎。
2、睡眠不足、过度使用隐形眼镜、环境刺激物和过度眼摩擦而导致轻微的眼睛不适。
结膜炎。
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可诊断,确定病因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并注意对其全身疾病,特别是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及其性伙伴、家属的病史采集。
1、结膜充血
血管来源为结膜后动静脉,位置浅,近穹窿部充血显著,呈鲜红色,血管呈网状、树枝状,推动球结膜时,血管随之移动,因结膜疾病而出现症状。
2、睫状充血
血管来源为睫状前动静脉,位置深,近角膜处充血显著,呈紫红色,血管呈放射状或轮廓不清,推动球结膜时,血管不移动,因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及青光眼而出现症状。
1、病原学检查
有助于病因诊断和治疗,在传染性结膜炎时尤为必要。结膜分泌物涂片可帮助诊断有无细菌、真菌感染或者其种类。必要时做细菌和真菌的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等。
2、细胞学检查
不同类型的结膜炎会引起不同的细胞反应。一般情况下,细菌性结膜炎以中性粒细胞反应为主,某些特殊类型的结膜炎,在中性粒细胞内还可观察到繁殖的细菌,如淋球菌,且伴大量坏死的上皮细胞。病毒性结膜炎以单核细胞为主,还有淋巴细胞,伴有上皮细胞水肿及变形。衣原体性结膜炎以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混合反应为主,在上皮细胞内可能观察到包涵体。过敏性结膜炎、卡他性结膜炎,则结膜刮片中可查到嗜酸性粒细胞。
3、辅助检查
诊断性检查如眼眶X线片、眼B超和荧光素染色。
去除病因,以局部药物治疗为主,必要时辅以全身治疗,急性期忌包扎患眼。
1、冲洗结膜囊
当结膜囊分泌物较多时,可用无刺激性的冲洗液(生理盐水或3%硼酸水)冲洗,冲洗液勿流入健眼,以免引起交叉感染。
2、滴眼药水
对于微生物性结膜炎,应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或抗病毒眼药水。必要时可根据病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药物。重症患者在未行药物敏感试验前可用几种混合抗生素眼药水滴眼。急性期应频繁滴用眼药水,病情好转后可减少滴眼次数。
3、涂眼膏
眼膏在结膜囊停留的时间较长,能发挥持续的治疗作用,缺点是涂用后附于角膜表面影响视力,宜睡前使用。
4、全身治疗
严重的结膜炎,除了局部用药外还需全身使用抗生素或磺胺药。
为结膜表层血管的扩张,可为全部结膜弥散性充血,也可为结膜局限性充血,以穹隆部明显,向角膜缘方向充血减轻,应与睫状充血相鉴别。
大多数类型的结膜炎是传染性的,并可以很容易地传染另一侧的眼睛或其他家庭成员。强调经常洗手的重要性和不接触患眼以防止传染。
注意急性期患者的隔离,严格消毒患者使用过的器具及物品。避免医源性交叉感染。[1]
(一)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1、冲洗结膜囊,清除分泌物,以保持清洁。单眼患病时的冲洗,头应偏向患侧,避免冲洗液流入健眼而引起发病。
2、局部应用抗生素,以控制炎症。应用抗生素溶液滴眼,10~30分钟一次。夜间临睡前可用抗生素眼药膏。
3、禁忌包扎患眼,以免分泌物排出不畅或增高结膜囊温度,而有利于细菌繁殖生长。炎症较重者,可用冷敷减轻充血、灼热等不适症状。
4、对患者实行隔离护理与治疗,防止交叉感染。尤其眼药的应用,一人一瓶,禁忌互用。
5、并发角膜炎及溃疡者,局部应用热敷及阿托品散瞳。
6、向病人及家属传授结膜炎预防知识,提倡一人一巾一盆,与病人接触过后,应立即洗手。淋菌性尿道炎病人,便后应洗手,并积极治疗尿道炎,以免造成传染他人或自身感染。
(二)病毒性结膜炎
1、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眼局部冷敷,以减轻症状及充血。
2、冲洗后用疱疹净、吗啉双胍、无环鸟苷等抗病毒眼药水滴眼,同时应配合使用抗生素眼药水。
3、做好病人的隔离工作,接触病人后应用肥皂水洗手后再用酒精擦拭消毒,不用可能被污染的眼药水。病人用过的物品应及时严格消毒。
4、做好卫生宣教工作,患病时不到公共场所活动,以免传染他人。家属不与病人共用面巾脸盆,以免被传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