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篙

筒篙

中文名 筒篙
桔梗目
春黄菊族
菊科
亚纲 合瓣花亚纲
分布区域 安徽、福建、广东、广西、广州、海南、河北、湖南
目录导航

物种起源

筒篙筒篙(3)茼蒿,是菊科植物蒿子杆和茼蒿的茎叶。由于它的花很像野菊,所以又名菊花菜。茼蒿的茎和叶可以同食,有蒿筒篙之清气、菊之甘香,一般营养成分无所不备,尤其胡萝卜素的含量超过一般蔬菜。

适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合高血压患者、脑力劳动人士、贫血者、骨折患者等;

2. 但因茼蒿辛香滑利,胃虚腹泻者不宜多食。

形态特征

光滑无毛或几光滑无毛。茎高达70厘米,不分枝或自中上部分枝。基生叶花期枯萎。中下部茎叶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倒卵形,长8-10厘米,无柄,二回羽状分裂。一回为深裂或几全裂,侧裂片4-10对。二回为浅裂、半裂或深裂,裂片卵形或线形。上部叶小。头状花序单生茎顶或少数生茎枝顶端,但并不形成明显的伞房花序,花梗长15-20厘米。总苞径1.5-3厘米。总苞片4层,内层长1厘米,顶端膜质扩大成附片状。舌片长1.5-2.5厘米。舌状花瘦果有3条突起的狭翅肋,肋间有1-2条明显的间肋。管状花瘦果有1-2条椭圆形突起的肋,及不明显的间肋。花果期6-8月。[2]

生长习性

它属于半耐寒性蔬菜,喜欢冷凉湿润的气候,对光照要求不严格,较耐弱光,生长期短,播种后40~50天即可收获。非常适宜蔬菜大棚深冬季节生产,是冬季蔬菜大棚生产叶菜类蔬菜的理想品种。 

繁殖栽培

种植方法

品种选择

茼蒿以叶片大小、缺刻深浅不同可分为大叶种和小叶种两大类型。在北方地区一般选择小叶茼蒿,又称花叶茼蒿和细叶茼蒿。叶片为羽状深裂,叶形细碎,叶肉较薄,且质地较硬。嫩茎及叶片均可食用,以抗寒性强、生长期短、香味浓郁深受消费者欢迎,极适宜北方地区蔬菜大棚栽培。 

栽培方式

茼蒿为冷凉性叶菜,不耐高温,一般多春秋两季栽培。春秋两季可进行露地栽培,冬、早春茬栽培须在塑料中小拱棚、大棚或日光温室中进行。春季栽培播种多在3--4月份;秋季栽培在8—9月份,分期播种,也可在10月上旬播种。选用蔬菜大棚种植茼蒿,最好选在12月上旬进行播种,可赶在春节前上市,此时蔬菜价格普遍较高,容易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茬口安排

茼蒿可周年生产,因此安排好茬口很重要。一般秋播以豆类为前作最为理想,早熟的茄果类和瓜类次之。而春播则以菠菜和芹菜为前作,而后种瓜类和豆类蔬菜。可采取间套种方式栽培,如春季大棚茼蒿套种茄果类作物;秋季大棚黄瓜套种茼蒿;番茄、冬瓜、青蒜、茼蒿立体高效种植;马铃薯、甜瓜、糯玉米、大白菜、茼蒿间套种;茼蒿、丝瓜、番茄、大白菜高效种植模式栽培等等。 

整地

筒篙属于随遇而安的蔬菜,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可以与高秧作物套作种植,像菜豆、豇豆等。种植二篙前,要先清除前茬残株,施基月巴。亩施腐熟的农家肥3000-5000千克、过磷酸钙50-70千克、碳酸氢钙50千克,均匀撒于地表,然后翻耕两次,达15-20厘米,让土壤与肥料充分混合均匀,耙平做畦。

由于筒篙性喜温凉,所以最好做半高畦,有利于提高土壤温度。畦宽1-1.2米,畦面宽0.8-1米,畦高0.08-0.1米。畦面平整后,最好轻踩一遍,以免浇水后畦面下陷。

播种

筒篙播种采用条播和撒播均可。

若使用催芽播种,可以在播种前3-5天,将种子放在30℃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淘洗、晾干,置于15-20℃的条.件下催芽,每天用温水淘洗1次,等种子发芽时即可播种。催芽播种和干籽播种可以采用同样的方式。

(1)撒播时,先从畦面取出厚0.5-1厘米的土,放置一旁,然后将畦地浇透水,待水渗下后,均匀撒下种子,并用先前取出的畦土将种子均匀覆盖。

(2)条播时,按照15-20厘米的行距开沟,沟深0.5-1厘米,在沟内浇透水,水渗后在沟内撒籽,然后将开沟取出的均匀覆盖即可。

施肥

筒篙对肥的需求量不是很大,在施足底肥后,生长前期基本不用追肥。

当筒篙苗高l0厘米左右时,可以配合浇水追第一次肥,亩用硫酸钱10-15千克或速效氮肥10-15千克。在其后的生长期内,可以再随水追施1-2次相同的肥料。

为了提高产量和品质,在筒篙的生长期内,也可以合理喷施600倍的细胞分裂素。

灌溉

筒篙生长期间的水分管理很关键,浇水太少,引起干旱,易导致茎叶硬化,品质不良;浇水太多,土壤过湿,容易引起烂根。

可以在苗高3厘米左右的时候,选择温暖、干爽的晴天,浇头遍水,此时可以配合追肥。此后浇水要视土壤湿度而定。

在筒篙生长期内浇2-3次水,基本可以满足筒篙对水分的要求。

1.定植

筒篙播种后,保持室温白天在20-25℃、夜间在10℃左右。出苗后,温度则要降低,白天在15-20℃为宜,夜间则在8-10℃,以利于幼苗真叶的生长。

浇水。播种后要保持地面湿润,以利出苗,苗高3厘米时浇大水,全生育期浇2-3次水,并防止湿度过高。蔬菜大棚茼蒿播种后温度可稍高一些,晴天白天在20~25℃,夜间在10℃,4~5天后可出苗,出苗后白天15~20℃,夜间在8~10℃,但是一定要防止高温烧苗。

追肥。旺盛的生长期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结合浇水,每亩施尿素15公斤;以后每采收一次要追一次,每次亩用尿素10—20公斤或硫酸铵15—20公斤,以勤施薄肥为好。但下一次采收距上一次施肥应有7—10天以上间隔期,以确保产品质量

当幼苗真叶长至1-2片时,要进行间苗。撒播方式播种的幼苗要按照4厘米见方的苗距留苗,条播方式的适当疏间过密的苗即可。

收获

筒篙生长期短,一般在播种后40-50天,植株就会长到20-25厘米,要及时采收。采收过晚,会使筒篙太“老”,口感不好,影响品质。

采收筒篙可以分为一次性采收或分期采收。

一次性采收即贴地面割收,不给筒篙留下再生的机会;分期采收就是在收割的时候,保留1-2个侧枝,并浇水追肥1次,催进侧枝的萌发和生长。当侧枝生长到适宜高度的时候,就可进行二次采收。

病虫防治

筒篙在温室中生长,光照较弱,温度较低,湿度较大,容易发生碎倒病、叶枯病和霜霉病。

拌倒病一般是因为浇水过多,导致土壤和温室湿度过大造成的,要选择晴暖天气通风放湿。

如果发生叶枯病和霜霉病,可在发病初期喷施浓度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浓度为50%的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每隔5-7天喷施1次,连续喷2-3次。

蚜虫和白粉虱经常狼狈为奸,横行在温室蔬菜之间,传播病毒。对于筒篙,它们也不放过。一旦发现它们的存在,要及时消灭,一个也不能放过。当发现它们占据哪棵植株作为根据地时,要及时剿灭,将植株连根拔除,并用浓度为2.5%的天王星乳油2000倍液或浓度为10%的扑虱灵乳油1000倍液喷施。

对付蚜虫和白粉虱,也可用敌敌畏熏蒸。每亩用浓度为80%的敌敌畏0.5克,与锯末儿充分拌匀,分堆点燃,闷一夜。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茼蒿中含有特殊香味的挥发油,可消食开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胡萝卜素及多种氨基酸,可以养心安神、降压补脑,清血化痰,润肺补肝,稳定情绪,防止记忆力减退。茼蒿中含有特殊香味的挥发油,有助于宽中理气,消食开胃,增加食欲,并且其所含粗纤维有助肠道蠕劝,促进排便,达到通腑利肠的目的;此外,茼蒿气味芬芳,可以消痰开郁,避秽化浊。茼蒿中含有多种氨基酸、脂肪、蛋白质及较高量的钠、钾等矿物盐,能调节体内水液代谢,通利小便,消除水肿;茼蒿含有一种挥发性的精油,以及胆碱等物质,具有降血压,补脑的作用。

茼蒿味辛、甘、性平,归脾、胃经;

有调和脾胃,利小便,化痰止咳的功效;

主治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心烦不安、痰多咳嗽、腹泻、脘胀、夜尿频繁、腹痛寒疝等病症。

还可以养心安神、清血、润肺补肝、稳定情绪、降压补脑、防止记忆力减退、平补肝肾、宽中理气。

筒篙对肝脏的作用功效及禁忌

护肝功效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胡萝卜素及多种氨基酸,可以润肺补肝、 清血化痰。筒篙中含有特殊香味的挥发油,有助于宽中理气、消食开 胃、增加食欲,并且其所含粗纤维有助肠道蠕动,促进排便,达到通腑 利肠的目的;此外,筒篙气味芬芳,可以消痰开郁、避秽化浊,食用可 预防肝炎。筒篙中含有多种氨基酸、脂肪、蛋白质及较多的钠、钾等矿 物盐,能调节体内水液代谢,通利小便,消除水肿,所以肝腹水、肝硬化患者应多食。

食疗作用

(1)消食开胃,通便利肺 筒篙中含有特殊香味的挥发油,有助于宽中理气,消食开胃,增加食 欲,并且其所含粗纤维有助肠道蠕动,促进排便,达到通腑利肠的目的。

(2)清血养心,润肺化痰 筒篙内含丰富的维生素、胡萝卜素及多种氨基酸,性味甘平,可以 养心安神,润肺补肝,稳定情绪,防止记忆力减退;此外,筒篙气味芬 芳,可以消痰开郁,避秽化浊。

(3)利小便,降血压 筒篙中含有多种氨基酸、脂肪、蛋白质及较高量的钠、钾等矿物 盐,能调节体内水液代谢,通利小便,消除水肿;筒篙含有一种挥发性 的精油,以及胆碱等物质,具有降血压、补脑的作用。

食用宜忌

慢性肠胃病和习惯便秘有一定的食疗作用,是儿童和贫血患者的必 食佳品。筒篙气浊、上火,一次忌食过量。[3]

做法指导

1. 茼蒿中的芳香精油遇热易挥发,烹调时应以旺火快炒。

2. 汆汤或凉拌有利于胃肠功能不好的人。

3. 与肉、蛋等荤菜共炒可提高其维生素A的利用率。

筒篙筒篙

药用价值

茼蒿莱 一名蓬蒿菜,属菊科植物。李时珍云:"九月份下种,冬季及明年春季采食"茎叶肥嫩,微有篙气,故名商篙。花深黄色,状如小菊花。"

按:此菜自古巴作药用。唐孙思递收载于《干金方》。

甘、辛、平,无毒。

含挥发油,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磷,铁,钙等。

清血养心,润肺消痰。

鲜茼蒿菜一把,洗、切、捣烂取汁,每服一酒杯,温开水和服,一日2次。

鲜蒿菜90克,水煎去渣,加冰糖适量溶化后,分2次饮服。

鲜茼蒿菜,菊花脑(嫩苗)各60~90克,煮汤,一日2次饮服。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