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篙节

芒篙节

庆祝方式 “芒篙”们共跳芦笙踩堂舞
中文名称 芒篙节
目录导航

节日简介

芒篙节相传当地苗族祖先用古树刻成面具,披着芒篙藤制成的蓑衣,脸上涂抹黑灰扮演“芒篙(野人)”成功抵御盗贼山匪的侵扰掠夺。从此,“芒篙”就成为当地苗家崇尚的神灵,每年农历正月十七都要恭请“芒篙”来参与芦笙踩堂舞,祈求无灾无厄,有好运气。

相关传说

传说在很古远的年代,苗族祖先居住在深山老林里,时常遭遇盗贼偷窃、侵扰掠夺。他们想了很多办法都未能幸免。于是,他们找来古树皮制成面具,用古藤制成蓑衣,在农历正月十七这天跳起了芒篙舞。盗贼误以为天神下凡不战而退。从此,芒篙就成为苗家崇尚的山神。苗族祖先相信借助面具,获得了山神伟大而神奇的力量,每年正月十七这天都要举行仪式迎请山神“芒篙”,跳芒篙舞。

节日习俗

芒篙是 傩文化的体现。在苗语中,“芒”意为古老、往昔,“篙”意为旧。“芒篙”即   “芒篙”面具 指古旧的东西,是带有原始宗教仪式性质的祭祀乐舞,苗族视其为沟通人与神阴阳两界的媒介。

芒篙的面具形象均龇牙咧嘴、表情怪诞。苗族祖先根据直接所说或观察到人死后面目变得扭曲、狰狞、可怕,用描绘面具形象的丑陋表达对祖宗的追思、对祖宗灵魂逝去的敬畏。

芒篙手中的竹棍是神力的象征,他们不断挥舞竹棍,借助竹棍向前撑空翻,向后抵以仰天,蹲、跳、翻、躺,演示功力以此驱魔压邪、禳灾去祸,保护村寨平安。

芒篙扮演者是人品正直、有威信、乐于助人、身体健壮的苗族男性青壮年担当。扮演者戴着用杉木板雕刻而成的表现不同神情的面具,全身裹扎着青油油的蒿草。

芒篙模拟春耕田、播种、收割等生产动作,是为新一年风调雨顺的祈愿,模拟搀扶、过桥等生活化的动作,则表现苗族对人际间互助信任、友善关系的赞美以及对和谐社会的颂扬。

广西融安演绎传统“芒篙节”抹灰送福广西融安演绎传统“芒篙节”抹灰送福(6)芒篙双手涂黑色的锅灰,拍拍老年妇幼的手,意味着吉祥赐福,祝福老人健康长寿,祝福妇女越长越漂亮,祝福小孩聪明伶俐、快快长大。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