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神经纤维受各种外伤断裂后,远端神经纤维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断端远侧的轴突由于得不到胞体的营养支持,只能生存几天,以后很快发生变性、解体。残骸由施万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清除。断端近侧的轴突和髓鞘可有同样变化,但仅破坏l~2个郎飞结即停止。轴突断裂的胞体发生一系列改变(如染色质分解)准备修复断裂的轴突。靠近胞体的轴突断裂也可以使细胞体坏死。[1]
1850年Waller首先观察到,切断蛙的舌下神经和吞咽神经后,损伤平面以远神经纤维全长的轴突和髓鞘破坏,称之为华勒变性。华勒变性使神经支配的靶器官与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中断,整个神经通路崩溃,随之而来的损伤神经的修复再生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①损伤神经近段轴突的芽生与延伸。②再生轴突的再髓鞘化。③再生轴突与相应的靶器官重建突触联系。SC在华勒变性反应开始的一刻即参与损伤和再生的整个过程。神经损伤后SC立即开始分裂、增殖,其高峰出现在伤后第1~2周,以后快速回落。SC与巨噬细胞一同吞噬变性的轴突髓鞘,增殖的SC形成bungner带,引导再生轴突的生长。另外SC分泌表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等,除了诱导轴突的延伸、髓鞘化及神经的再支配。还能稳定外周胶质细胞网络,短暂的黏附有利于轴突芽生和新生轴突的髓鞘化。SC在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作用是多样性的,它们既具有吞噬功能,又有为神经再生提供支架和神经营养因子的作用,维持神经元的存活,引导轴突的有序延伸,促进轴突的髓鞘化和调节自身的生存和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