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

项目名称 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
主题词 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传统技艺
国家 中国
认证级别 省级
申报地区 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目录导航

简介

余杭清水丝绵以水净漂清而得名。古代已有人总结出了“清、纯、淡”的制绵用水标准。早在南宋时就是贡品,到了清代,名声更盛。余杭妇女在世代相传的制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精巧细腻的工艺。余杭清水丝绵产品洁白如凝脂,轻柔如浮云,边道薄而匀称,无绵块、无杂质,手感柔滑,韧性强,拉力强,放置长久不泛黄,久负盛名。清水丝绵生产技艺主要是通过母女相传的方式代代相传。

历史渊源

余杭清水丝绵制作历史悠久。周时已桑蚕家养,民户剿丝。到了唐代,丝绸生产已很普遍,开元年间,丝绵被列为贡赋。相传南宋建都临安(杭州)时,特谕将余杭丝绵列入贡品。元明亦然,据《杭州府志》载:“杭州(余杭郡)岁贡绵”。清康熙年间,余杭清水丝绵远销日本。民国时余杭“老恒昌”清水丝绵享誉国内外。1929年,余杭苏晋卿制作的优质清水丝绵曾在西湖博览会上获得特等奖。

基本内容

余杭清水丝绵以水净漂清而得名。古代已有人总结出了“清、纯、淡”的制绵用水标准。《嘉庆余杭县志》记载,余杭狮子池“以其水缫丝(含制绵)最白,且质重云”。余杭位于苕溪两岸,天目万山之水倾斜于苕溪,日夜流动,温而不寒。这种含杂质较少的淡水,对制绵很有利。

丝绵制作从需经6道工序:即选茧、煮茧、苕溪漂洗、剥茧做“小兜”、扯绵撑“大兜”、晒干。制绵过程是一个去除蚕丝外层丝胶的过程,丝胶除去愈净,丝绵质量愈好。

基本特征

余杭妇女在世代相传的制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精巧细腻的工艺。余杭清水丝绵产品洁白如凝脂,轻柔如浮云,边道薄而匀称,无绵块、无杂质,手感柔滑,韧性强,拉力强,放置长久不泛黄,久负盛名。

濒危状况

清水丝绵生产技艺主要是通过母女相传的方式代代相传。20世纪80年代以前,几乎家家户户都能制作丝绵。随着经济的发展,丝绵生产日渐稀少,被现代免翻技术所取代。清水丝绵只有小范围内生产,供自家使用。其传统技艺难以为继。

保护措施

2009年9月,“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杭州国越纺织有限公司作为余杭“清水丝绵”的传承和保护单位,自始至终参与了此次申报工作,并庄严承诺,将给予此项保护以最大支持。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杭州余杭塘北股份经济合作社获得“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1]

制作技术方法或过程

丝绵制作从需经6道工序:即选茧、煮茧、苕溪漂洗、剥茧做“小兜”、扯绵撑“大兜”、晒干。制绵过程是一个去除蚕丝外层丝胶的过程,丝胶除去愈净,丝绵质量愈好。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