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李敖再次以无党籍立委身份,出现在台湾地区立法机构,一口钢牙利齿,频频“开炮”,更宣布打算参选台北市长,也来“搅一趟混水”。这给早已对李敖“滥熟”的台湾媒体制造了不少“新闻点”。但是在大陆,李敖“神州文化之旅”的行程虽已结束,热度也减退不少,可是李敖的言谈表现所引起的争论和思考还在“进行时”中。
对于这样一位特立独行的、经历跌宕的、身份驳杂的、禁书等身的、自吹自擂的、自我膨胀的、官司打不完的、艳情数不尽的、却又通吃文坛政界、玩转报刊电视、数十年来是非不断的、争议不清的“文化老顽童”,这趟“不是怀乡,没有乡愁;不是近乡,没有情怯;不是还乡,没有乡愁;不是林黛玉,没有眼泪”的大陆行,真有太多可圈可点可记可忆的珍贵细节,于是有了《快意还乡--李敖神州文化之旅》。
本书提供了作者贴身观察所得的第一手独家细节和幕后故事。
曾经发誓永不离开台湾的李敖,是怎样不惜付出“食言”的代价,被说服重回大陆的?自称不会有乡愁眼泪的李敖,又是怎样强忍住墨镜背后的泪水,坚持以阳刚面目示人的?李敖在北大演讲中提到了大女儿李文的名字,在清华演讲中也不忘找机会把另外一双小儿女的名字也提上一提。“雄狮”的舐犊情深,慈父的良苦用心,强如李敖者,也概莫能外。在北大“金刚怒目”、在清华“菩萨低眉”、在复旦“尼姑思凡”,李敖自称三场演讲,主题一致、“朝三暮四”,但也许是要把三场演讲稿放在一起对比,才能体会李敖的着力之深、用心之苦。
70岁的台湾名作家李敖,在去乡56年后,首次走出台湾,踏足大陆,做一趟“神州文化之旅”。短短12天,在北京、上海、香港三所城市匆匆看过,又在北大、清华、复旦连做三场演讲。所到之处,无不刮起阵阵“敖旋风”,连隔岸的台湾同胞和海外的华侨,也感受到“李敖大陆行”的热力和影响。
北京
9月19日
去北京“向党中央报到”
首都机场见记者:我有一点点毛主席的“毛病”
与女儿拥抱三秒钟
9月20日
天安门上喃喃自语
对以前对帮宫的评论表示忏悔
人民大会堂成活动看板
链接:“麻雀派”VS“凤凰派”
与儿时的我对话
单腿跪见恩师
9月21日
这是支持我还是反对我?
北大演讲语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