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中文名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歌曲语言 普通话
填词 未知
编曲 未知
类型 扬州民歌
目录导航

歌词

茉莉花

翻唱:宋祖英,Celine Dion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

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

又香又白人人夸

oh hey yeah~~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

ai~茉莉花ai~茉莉花茉莉花

让我来将你摘下

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茉莉花呀茉莉花

茉莉花呀茉莉花~~

[3]

主要荣誉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一直被广泛关注并运用于重要的场合:

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回归祖国的交接仪式上,在中英两国领导人出场前,两国军乐队各奏三首乐曲,中国军乐队演奏的第一首乐曲是江苏民歌《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第二天上午,在香港特区政府成立庆典上,在谭盾指挥的“天、地、人”组曲中,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又演奏了这首乐曲的“辽宁版”,香港的少年合唱队演唱了这首歌;1997年秋,江泽民主席访问美国举世瞩目,克林顿总统在白宫草坪举行欢迎音乐会,美国交响乐团演奏了这首歌;1998年克林顿总统回访中国,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文艺晚会上,这首歌在男女声二重唱演绎下,使克林顿听得如痴如醉;1999年春节,中央民乐团首赴维也纳金色大厅参加新年音乐会,民乐团合奏了这首曲子,良宵一曲酣畅淋漓,维也纳金色大厅掌声雷动;1999年5月1日,昆明世博会隆重开馆,奏响的还是这首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1999年7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世纪世界”音乐会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举行,参加演出的俄罗斯红军歌舞团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用纯正的中文演唱了这首歌,激起满堂喝采,掌声经久不息。1999年12月19日午夜,澳门回归交接仪式现场,当中国政府代表团入场时,一曲江苏民歌《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由军乐团奏响。细心的观众会发现,这首脍炙人口的江苏民歌,几乎是我们国家在重要事件和相关国际重要场合下的必奏之歌。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在国外也有多种版本传唱,美国著名的萨克斯演奏家凯利金改编演奏的《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长达8分钟,清香四溢;两年前,美国发射一颗向外太空飞行寻找星外生命的宇宙飞船,搭载了许多国家的优美乐曲作为地球礼物送给外空生命,中国入选的乐曲就是这首《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周总理与《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1965年,周总理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到印尼参加庆祝万隆会议十周年活动,各国都带了文艺演出团体,参加庆祝演出,文化部在征求周总理意见时,周总理说:“我带前线歌舞团去。”到印尼参加演出,前线歌舞团的节目中就有女声小组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每当演唱这首歌时,周总理总是听得非常专注,脸上是喜悦之情,会议结束后,前线歌舞团到柬埔寨去演出,周总理则回国,中国驻印尼大使馆为周总理举行送行晚会,在晚会上,前线歌舞团演唱了许多江苏民歌,如《拔根芦柴花》、《九连环》,最后唱了《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周总理听后感慨地说,我13岁离家乡,你们美妙的歌声使我又一次想起54年没有回过的苏北老家了。女演员孙子凤忙问:“总理,你为什么不回家去看看呢?”“工作太忙了!”又诙谐地说:不要唱了,不要唱了,再唱要想家了。[3]

歌曲简介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早在50年代就在全世界传唱,一直传唱到现在。在流传过程中,仅中国关于《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的唱法就有几十种,比较突出的版本是1981年前线歌舞团苏州籍歌唱家程桂兰用“吴侬软语”演唱的,所以,有人还以为《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是苏南民歌。[3]

1942年,何仿在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当文艺兵时,在南京六合八百桥镇民间艺人那里听到了一首民歌《鲜花调》。原歌调共三段,分别赞美了茉莉花、金银花、玫瑰花  。

1957年,他将当年的《鲜花调》做了修改,把三种花统一为茉莉花。改编后的《茉莉花》得到广泛传唱。

1959年,前线歌舞团首次将《茉莉花》带出国门,在维也纳第七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会上演唱。

1982年,《茉莉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为世界优秀歌曲   。

歌曲属地

世界经典民歌之一的《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是扬州民歌,还是苏州民歌?抑或六合民歌,曾引发了一场“属地”之争。

其实《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是地地道道的扬州民歌。清曲研究专家韦明铧指出:“它的前身是‘鲜花调’,几百年来一直传唱在苏北里下河地区。清人钱德苍编纂的地方戏曲集《缀白裘》,已收录了它的歌词。”[3]

1942年冬,为了响应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学习民族艺术和民间艺术,还是新四军文艺小战士、年仅14岁的何仿到江苏六合八百桥镇金牛山下(今属南京)采风,被当地的一首歌《鲜花调》优美的曲调所吸引,并在此基础上加工整理出了《茉莉花》。

何仿介绍说,据他考证,《鲜花调》除流传于六合外,在苏州、徐州及邻近六合的仪征一带也有流传,但根据约定俗成的惯例,均依据采集地作为民歌的籍贯,因此《茉莉花》作为六合民歌的地位不可改变。[4]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