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脊飞虱

白脊飞虱

中文名 白脊飞虱
命名者及年代 Matsumura,1935
动物界
飞虱科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体色有深、浅两种色型。浅色型体黄褐或橘黄色,头顶至中胸小盾片末端贯穿一黄白色中纵带;前翅透明,爪片后缘黄白色,无翅斑。深色型的体背淡色背中带侧区淡红褐至暗褐色,面部、触角和胸足黄褐色,有的个体头顶端部两侧脊间及额和唇基脊侧具黑褐色条纹;后胸侧板和腹部黑褐色;前翅爪片和端区M3脉至后缘暗褐色,端脉暗褐色。

头顶中长为基宽的1.2倍,基部宽于端部约1.2:1,中侧脊在头顶端缘前并拢但不相连结,“Y”形脊主干弱,基隔室后缘宽为中长的2倍,为最大长的1.6倍;额长为最宽处宽的2.4倍,额以中部为最宽,端部稍宽于基部;喙稍伸出中足转节;触角细,基节长为宽的2倍,短于第2节约1:2左右,第2节长为宽的3倍。前胸背板短于头顶约0.8:1;中胸背板长为头顶和前胸背板长度之和的1.3倍。后足胫距后缘具齿15~22枚。

雄虫臀节短,环状,端缘宽短,端侧角宽离,各自伸出一根弯向腹面的粗壮的刺突;尾节侧面观,背侧角圆,向后突出,后缘中偏下具一大型突起,指向后背方,后面观,后开口宽大于长,侧缘基部高度隆起,腹缘凹;阳茎管状,端部1/3渐细,左侧面中偏端部可见8个大小不等的刺状突起;悬片腹臂长,围成椭圆形空间,背柄短;膈中等宽,膈突伸入膈孔,端部向背方弯曲,顶端分岔,膈孔大,长方形或新月形,宽大于长;阳基侧突长,分歧,端部1/4窄而扭曲,外端角具微小的齿突,内缘近端部1/4有一小突起。

长翅型:体连翅长雄3.8~4.9mm,雌4.5~5.0mm;体长雄2.4~2.5mm,雌2.8~3.1mm;翅长雄3.6~4.1mm,雌3.9~4.3mm。

中翅型:体连翅长雄2.8~3.0mm,雌3.0mm;体长雄2.3~2.4mm,雌2.8mm;翅长2.4~2.5mm。

观察标本:2♂♂、3♀♀,江西庐山,1973.X.11,丁锦华;3♂♂、1♀,江西井冈山,1974.X.4,丁锦华;2♂♂、2♀♀,云南昆明,1975.Ⅷ.4,丁锦华;1♂、1♀,黑龙江牡丹江,1985.Ⅶ.30,胡春林;2♂♂、1♀,吉林海龙,1983.V.14,张富满;1♂、1♀,甘肃武都,1987.X.9,王金川。

生长环境

麦类、玉米、高粱、谷子、水稻、看麦娘、红花草。

分布范围

日本、俄罗斯;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湖北、浙江、江西、台湾、广东、海南、云南、贵州、四川、西藏、甘肃。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