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田鼠

松田鼠

中文名 松田鼠
害鼠别名 田老鼠
亚门 脊索动物亚门
动物界
啮齿目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松田鼠松田鼠(5) 外形似田鼠,体形较小,体全长85-105毫米,尾长24-38毫米,约占体长1/3,后足长约18毫米,耳显著在毛被之外,显露,高约13毫米。体色较暗,背部呈棕褐色,毛基深黑灰色,毛尖棕黄色;体侧及四肢外侧毛色略浅于背色;腹毛浅灰色,毛基灰,毛尖灰白,肢内侧毛色同腹,尾上下两色,上同背略浅,下同腹色。颅全长在25毫米左右,外形较小而纤弱;腭骨后缘不平直,其中部有一条与翼骨两侧边缘相连的骨质棘,腭长13-14毫米,颧宽13.2-14.8毫米。上齿列长4.6毫米;第一臼齿前叶不退化,故在最后横叶前方仅有三个封闭三角形与一个前叶;第三下臼齿咀嚼面上的珐琅质不形成封闭的三角形;上门齿不向前突,成体臼齿无齿根。

生态特征

栖息高山灌丛和草甸中,筑洞穴居,洞道筑于树根或草根堆下面,洞穴深约20-40厘米,结构简单,单洞道,出口一个。内有一窝中铺有干草枯叶,营昼夜活动生活方式。以植物的绿叶部分为食。也取食草籽及昆虫。冬不蛰眠,活动较少,春末至夏了进行繁殖,每胎产仔4-5只。主要天敌有鼬类、狐、狼及猛兽。

    

  分布范围

省内见于临潭、卓尼及祁连山东段北坡;国内分布于四川、云南和西藏东部;国外分布于缅甸北部。

防治方法

化学灭鼠法

大面积消灭鼠时,主要采用化学灭鼠法,人工、器械捕捉仅具有次要的意义。近年来群众性灭鼠的毒饵有:5-10%磷化锌毒饵:以谷物(麦类、玉米或豆类)为诱饵,先用水煮成半熟,捞出后稍稍晾干,然后加3-5%的面糊,搅拌均匀,再加磷化锌,继续搅拌,最后加少量清油再搅拌均匀即成。在鼠洞外16厘米处,投放麦类毒饵10-15粒;或玉米毒饵8-10;或豆类毒饵5粒,就达到毒杀的目的。条投时,可按行距30-60米投放。如用飞机喷撒时,麦类毒饵的含药量应为10%。毒辣饵配制后,要在阴凉处阴干12-24小时。间隔40米,喷幅40米,于5月中旬喷撒为宜,每亩用毒饵0.8斤。0.5%甘氟毒饵:以马铃薯、萝卜或番茄作诱饵。先将诱饵切成指头大小的方块,再将0.5%甘氟用水稀释4倍。然后将诱饵摧毁入盛甘氟水溶液的金属容器中,搅拌、浸泡至甘氟水溶液诱饵吸干为止,亦可用麦类作诱饵。每洞投3-5块或10-15粒。如果在夏季使用带油的毒饵时,为了避免毒饵风干或被蚂蚁拖去,可将毒饵投入洞中,并不影响灭效。采用毒饵法消灭鼠时,毒辣饵要求新鲜,并选择晴天投放,雨天会降低毒效。夏季(6-7月份),由于植物生长茂盛,鼠的食物丰富,不适于使用毒饵法。而此时正是幼鼠分居前母鼠与仔鼠对不良条件抵抗力较弱的时候,宜采用熏蒸法。氯化苦熏蒸法:温度不低于12度时,在鼠洞前使用氯化苦熏法较好。用小石子、羊粪粒或预先准备好的干草团若干,在晴天气温较高时,将羊粪粒或小石子盛于铁铲上,然后迅速倒上3-5毫升的氯化苦,马上投入鼠洞中,再用草塞住加土封好洞口即可。磷化铝或磷化钙熏蒸法:用磷化铝1片或磷化钙15克,投入鼠洞中,灭效较高。若投放磷化钙时同时加水10毫升,立即掩埋洞口,灭效更高。灭鼠炮熏蒸法:投放灭鼠炮时,先将炮点燃,待冒出浓烟后再投入洞中,随后堵塞洞口。每洞投放一只灭鼠炮即可。

其他灭鼠法

通常使用的方法有下列几种:(1)、置夹法:用0-1号弓形夹,支放在洞口前的跑道上。(2)、活套法:将细钢活套安放在洞口内约6厘米深处,三面贴壁,上面腾空半厘米,当鼠出洞或入洞时均会被套住。(3)、灌水法:消灭鼠的效果较好。对于沙土中的鼠洞,在水中掺些粘土,灭效更好。此外,还可采用箭扎、挖洞、热沙灌洞等方法来灭鼠。

保护级别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LC)。

 编号:  1030
 拉丁目名:  RODENTIA
 中文目名:  啮齿目
 中文科名:  仓鼠科
 拉丁科名:  Cricetidae
 中文亚科:  田鼠亚科
 拉丁亚科:  Microtinae
 中文属名:  松田鼠属
 拉丁属名:  Pitymys
 拉丁种名:  irene
 定名人:  (Thomas)
 年代:  1911年
 中文名:  松田鼠
 原始文献:  Abstr. Proc. Zool. Soc. Lond., 5; Proc. Zool. Soc. Lond., 173
 模式产地:  四川康定附近 (near Kangding, Sichuan)
 生境:  高山草原和灌丛耕地
 特有:  y
 备注:  中国特有种 (Endemic Species)

相关资讯

 编号:  1030
 拉丁目名:  RODENTIA
 中文目名:  啮齿目
 中文科名:  仓鼠科
 拉丁科名:  Cricetidae
 中文亚科:  田鼠亚科
 拉丁亚科:  Microtinae
 中文属名:  松田鼠属
 拉丁属名:  Pitymys
 拉丁种名:  irene
 定名人:  (Thomas)
 年代:  1911年
 中文名:  松田鼠
 原始文献:  Abstr. Proc. Zool. Soc. Lond., 5; Proc. Zool. Soc. Lond., 173
 模式产地:  四川康定附近 (near Kangding, Sichuan)
 生境:  高山草原和灌丛耕地
 特有:  y
 备注:  中国特有种 (Endemic Species)

词条图册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的青藏高原特有种计有11种之多,其中最著名的物种有藏羚、藏野驴、野牦牛和藏原羚等;具有产业意义的种类有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和高原兔(Lepus-oioslolus);具有一定科研价值或在食物链中起到生态平衡作用的小型动物,计有多种鼠兔(Ochotona spp)和松田鼠(Pitymys leucuius)等。分布于欧亚北大陆或中亚地区并见于可可西里的古北界种类有17种,这些种类为棕熊、猞猁、盘羊岩羊和小毛足鼠等。狼系本区唯一的广布种。综上所述,可可西里地区哺乳动物的区系组成别具特色。原因是本区远离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一些中亚或蒙新区较为典型的荒漠、半荒漠种类以及其它北方种类,未能扩展到本区,致使古北界物种的成分明显减少。[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