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齿目仓鼠科田鼠亚科的通称。田鼠体型粗笨,多数为小型鼠类,个别达中等,如麝鼠,体长约30厘米,体重约1800克;四肢短,眼小,耳壳略显露于毛外;尾短,一般不超过体长之半,旅鼠、兔尾鼠、鼹形田鼠则甚短,不及后足长,麝鼠的尾因适应游泳,侧扁如舵;毛色差别很大,呈灰黄、沙黄、棕褐、棕灰等色;臼齿齿冠平坦,由许多左右交错的三角形齿环组成。田鼠
栖息环境从寒冷的冻土带直至亚热带。有栖息于草原、农田的田鼠和兔尾鼠;也有栖息于森林的林鼠和林旅鼠;还有栖息于高山的高山鼠;以及适于半水栖的水鼠和麝鼠。某些种类因适应特殊的环境,形态上产生了某些相应的特化。如以地下生活为主的鼹形田鼠,四肢短粗有力,爪发达,门齿粗壮,适于挖掘复杂的洞道,而眼、耳壳则很小;适于水栖的种类,后足趾间具半蹼,尾侧扁,利于游泳。田鼠多为地栖种类,它们挖掘地下通道或在倒木、树根、岩石下的缝隙中做窝。田鼠中的一些种类数量变动很大。旅鼠在数量高时还有迁徙的习性。春季鼠窝中存粮减少或吃尽,田鼠活动频繁,饥不择食。夏季田鼠处于怀孕、产崽、分窝高峰,活动猖獗,极力搜找食物。秋季田鼠积极储粮,忙于奔波找食。冬季田鼠不冬眠,即使下了雪,黑夜仍会出洞活动。
田鼠的天敌多为其捕食者,有猫头鹰、狐狸、猫等。一只猫头鹰在一个夏季可捕食1000只田鼠,相当于保护了一吨粮食。
除了动物外,两广,福建人亦一向有吃田鼠的习惯。不过在现代中国,大多数人认为食用鼠类属于陋习。也有不少人以讹传讹,误以为两广,福建的人食用鼠类是不分青红皂白,田鼠家鼠都食。田鼠
现时已知的品种有70多种,其范围遍布亚洲、欧洲、北非和北美。田鼠(3)
形态上产生了某些相应的特化。
夏季田鼠处于怀孕、产崽、分窝高峰,活动猖獗,极力搜找食物。
秋季田鼠积极储粮,忙于奔波找食。
冬季田鼠不冬眠,即使下雪,黑夜仍会出洞活动。
当种群密度大时,有的田鼠会出现肝脏退化和神经错乱,甚至自相残杀。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叫做种内斗争,也对田鼠种群的生存是有利的。田鼠的繁殖能力很强,一只雌鼠年产6~8窝,每窝10~20只,而幼鼠2~3个月又能生育。田鼠(4)田鼠
气味咸,寒,无毒。
主治燔之,疗痈疽,治风热久积,血脉不行。
田鼠是实行终身一夫一妻制的“性情动物”。据英国《卫报》12月5日报道,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学者专门对这种动物进行了跟踪,研究它们的大脑和行为,分析它们的爱情产生与消亡过程,结果学者们结合二者后发现,当雄田鼠和雌田鼠交配以后,雄田鼠就会一生一世忠于雌田鼠,每当这个时候,雄田鼠的大脑就会释放出大量多巴胺———一种名为“感觉良好”的化学物质。
研究带头人布兰登·阿拉戈纳将这种多巴胺戏称为“爱情的毒药”。当他们把这种化学物质注射到从来没有交配过的雄田鼠的大脑里时,发现这些小家伙马上放弃了对其他雌田鼠的追求,而是一心一意地只想获得那只早已倾心的雌田鼠的爱。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种多巴胺会改变田鼠大脑某一区域上的“沟渠”,这个区域为许多动物所拥有,包括人类。当已经有伴侣或曾有过伴侣的雄田鼠再次结识一个新异性时,它大脑里的这个区域就会发生剧烈变化,尽管这个时候雄田鼠大脑也会产生“爱情的毒药”这种化学物质,但是此时,该化学物质就会被已经改变的“沟渠”导向另一个神经元,导致雄田鼠无法对新异性燃起曾有的激情,遂变得冷淡起来。
阿拉戈纳认为,虽然田鼠的爱情生活和人类的并不一样,但是作用原理是共通的。也就是说,人类总是旧情难忘,实际上是多巴胺作用的结果。田鼠图册(6)田鼠(3)
岭南民间还流传「吃一鼠,当三鸡」的说法,形容田鼠的营养价值比鸡肉高。中医指田鼠肉可入药,有补虚扶正、补益气血的功效。 有些人还相信田鼠肉有滋阴壮阳及生发的功效,许多人都慕名而来,抢高价格。 在广东,有人称田鼠曰嘉鹿、天鹿,当地有白灼鼠肉、蒸鼠肉、油焖香鼠片、芦笋炒鼠片、红焖田鼠煲等10几种吃法。 SARS爆发前,广州的餐馆都有田鼠出售,属热门菜式,更有一桌九道菜式的「田鼠宴」。 而SARS后,广州才忍痛禁食鼠肉。
两广,福建人在冬天吃活田鼠、夏天吃田鼠干之分,因为冬天田鼠肥美,适宜活吃;夏天田鼠较瘦,所以晒成田鼠干。宁化老鼠干
宁化老鼠干,实为田鼠干,系由人工捕捉的田鼠加工制成。田鼠抓来先去毛,再去肠肚,洗净后用谷壳或米糖熏烤,待烤成酱黄色即可。
田鼠干不但美味可口,而且含蛋白质高,营养丰富。尤具补肾之功,对小孩子尿床症具有显著疗效,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当地群众几乎都把吃老鼠干作为一种享受。烹饪方法多是配以猪肉、冬笋,佐以大蒜、生姜、水酒,炒而食之。尤其是爱喝酒的人,更把它视为配酒之上品。
田鼠图册(3) | 田鼠图册(3) |
田鼠图册(3) | 田鼠图册(3) |
对农、牧、林业危害
田鼠除个别种类的毛皮可以利用外,绝大多数对农、牧、林业有害,特别是一些群栖性强、数量变动大的种类。另外,田鼠为蜱传斑疹伤寒、兔热病、脑炎等传染病病原的天然携带者,与流行病学很有关系。
由于人类大肆捕杀猫头鹰、蛇、狐狸、黄鼬等啮齿类的天敌,使鼠害日益严重,中国鼠口多时高达30亿只,六五期间发生鼠害的农田达3亿亩,每年造成的田间作物损失是粮食100亿斤,棉花20万担、甘蔗10万吨,受鼠害损失的粮食超过了全年进口粮食的总量。[3]
引来常见疾病
田鼠携带多种细菌、病毒、钩端螺旋体、立克次体及寄生虫,可传播70多种疾病,如:鼠疫、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鼠咬热、恙虫病等,能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和钩端螺旋体病等30多种疾病。[4]鼠疫可因直接接触鼠类的皮、血、肉经皮肤或黏膜等处而感染。人类流行性出血热是接触了带有汉坦病毒的鼠类及其排泄物、分泌物而感染的。钩端螺旋体病因鼠带菌尿液污染外在环境,人经皮肤特别是破损皮肤而感染。有的疾病不但有损健康,严重还能导致死亡。
有的不法分子,为了赚取不义之财,甚至用农药毒杀田鼠再供应给消费者。吃了这样的田鼠还会出现药物中毒的症状。
在捕捉、运输、宰杀、加工的过程中,人可能受到吸血虱子、螨虫等昆虫的叮咬,也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鼠血、分泌物、排泄物,从而感染各种人畜共患病病原体;也有的是直接被鼠咬后得病的。
在享受美味“田鼠宴”的过程中,吃了未烧熟煮透的带有致病生物的老鼠会致病,尤其是想吃得嫩的人更容易感染发病。
在宰杀、加工的过程中,通过刀、砧板、抹布、碗等用具发生交叉污染,使其他食品也携带致病生物,食用后使人生病。田鼠(2)田鼠(3)田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