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商周,属燕地,称为“鬼方”。

秦代,西部濡水(今滦河)流域属渔阳郡,东部索头水(今伊逊河)流域属右北平郡。

两汉三国,为鲜卑地。

隋、唐,隋时属奚地;唐时,属河北道,北部为契丹地,南部为奚地。

辽、金,辽时县境北部属上京道,为辽帝避暑狩猎之所,东部为中京道松山州松山县,西、南部则为北安州利民县地。金时,属北京路大定府。

元代,东部属大宁路松州,南部为惠州,西部属上都路兴州兴安县。为羽林军屯田之地。

明代,属开平左屯卫,后为诺音卫,再后划入乌梁海,成为鞑靼人牧地。

清代,康熙二十年(1681年)四月,正式设置“木兰围场”,直属朝廷理藩院。光绪三年(1877年),设立围场粮捕同知及司狱。署名曰粮捕厅(亦称围场厅),为围场建治之始。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十月,改粮捕厅为抚民厅,由承德府划归直隶省,隶属于口北道宣化府,与张家口、多伦诺尔、独石口为口北四厅。

民国元年(1912年),围场正式改厅建县,曰“围场县”,属热河省。

1956年1月1日,热河省建置撤销,围场县划归河北省承德地区管辖。

1989年6月29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撤销围场县,成立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行政区域不变,不增加机构和编制。

行政区划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区划概况

截至2021年,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下辖12个镇、25个乡、1个林场、1个牧场。[7]

区划详情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3)12个镇:围场镇、四合永镇、克勒沟镇、棋盘山镇、半截塔镇、朝阳地镇、朝阳湾镇、腰站镇、龙头山镇、新拨镇、御道口镇、城子镇。

25个乡:道坝子乡、黄土坎乡、四道沟乡、兰旗卡伦乡、银窝沟乡、新地乡、广发永乡、育太和乡、郭家湾乡、杨家湾乡、大唤起乡、哈里哈乡、张家湾乡、宝元栈乡、山湾子乡、三义永乡、姜家店乡、下伙房乡、燕格柏乡、牌楼乡、老窝铺乡、石桌子乡、大头山乡、南山嘴乡、西龙头乡。

1个林场:塞罕坝机械林场。

1个牧场:国营御道口牧场。[7]

自然环境

位置境域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3)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6°32′~118°14′,北纬41°35′~42°40′,东、西、北三面分别与内蒙古的喀喇沁旗、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多伦县接壤,西南和南面分别与丰宁满族自治县、隆化县相连。距承德市区138公里,距省会石家庄643公里,距首都北京384公里。县境东西长138公里,南北宽118公里,总面积9219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地处内蒙古高原和冀北山地的过渡带,为阴山山脉、大兴安岭山脉的尾部与燕山山脉的结合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处坝下、接坝、坝上三大地形区,主要位于坝上草原地区,全县平均海拔1500米,最高处为大光顶子山,海拔2067米。

气候环境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风光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风光(18)围场属北(寒)温带—中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型、高原—山地气候。冬长夏短;夏半年,受副热带暖高压影响,盛行偏南风,天气温暖多雨,无明显盛暑季节;冬半年受西伯利亚冷高压控制,盛行偏北风,气候寒冷干燥。春秋两季则是这两种气团的转换季节,风向多变,天气复杂,气温变化剧烈,春季气温回暖快天气干燥少雨,而秋季则气温迅速变凉,气候凉爽怡人。且坝上、坝下不同区域气候条件很不一致,小气候差异很大。

辐射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全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27~134千卡/平方厘米,其中向阳坡太阳辐射较多。其分布趋势是北少南多。季节分布是春夏两季居多,占全年太阳辐射总量的64%,冬季辐射量最小,12月份仅为530千卡/平方厘米。平均生理辐射≥0℃、≥5℃、≥10℃、≥15℃、≥20℃期间总量分别为99.90、83.90、57.70、50.20、15.50千卡/平方厘米。5~9月份作物生长期间的太阳辐射量为73.60千卡/平方厘米,占全年总辐射量的55%。

日照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77~2832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8%~64%。其中4~9月日照时数近1500小时,超过全年日照时数的55%;作物生育期间日照时达为1200小时以上,占全年日照时数的43%以上。全县大部作物为一季短作,所以均能满足作物对光能的需求。

气温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年平均气温3.3℃。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13.2℃,极端最低气温-42.90℃,出现在御道口牧场;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0.7℃。年平均最高气温在7.00~13.00℃之间,年平均最低气温在-8~4℃之间;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9.40℃,出现于2000年7月14日。

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持续暖冬现象,年平均气温发生明显变化,1991~2005年,年平均气温为5.80℃,较80年代前平均值升高1.10℃。气温变化尤以1~3月最为明显,分别较历史平均值上升1.40、2.70和1.50℃。夏季上升为0.60℃。

降水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年降水量为300~560毫米,时空分布上差异较大。从地理分布看,县西为少雨区,县东为较少雨区,县中为多雨区。从季节分布看,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8%~72%,春季雨量较少,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2%~15%。在冬季,北部坝上地区降水量多于中南部,可达10毫米以上,其他乡镇为3~5毫米。作物生育期间的降水量占全年的85%左右。

1991~2005年降水平均值无明显变化,但15年间经历一个相对多雨期和一个少雨期。1991~1999年为相对多雨阶段,均降水量为535.80毫米;2000年后为相对少雨期,特别是2000~2002年连续年出现较为严重的旱情,2000年盛夏6、7月降水量仅为59.70毫米,2001年春季干旱持续到5月;2002年春夏干旱间断出现,5月降水仅5.20毫米,7月降水22.70毫米,旱象十分严重。2003年降水出现3个历史极值,即8月降水量仅10.40毫米,为历史同期最少;9月降水量为198.00毫米,为历史同期最多;全年降水总量达604.00毫米,为历史上最多的年份。

蒸发

年平均蒸发量为1491.10毫米左右,冬季蒸发量最小,夏季最大。以蒸发量和降水量之比来看,春季最大,蒸发量是降水量的8~10倍,因此土壤失墒严重,导致春旱和风沙天气。

霜期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各区霜期差异较大。1980年前,中南部地区初霜为9月20日,终霜为5月14日,无霜期128天;西北部地区初霜为9月12日,终霜为5月25日,无霜期111天;坝上高原区初霜为8月25日,终霜为6月22日,无霜期63天。1980~2005年间,全县初霜日延迟到9月21日;终霜日提前到5月8日;各区无霜期分别延长3~4天。

地温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年平均地面温度为7.90℃,极端地面最高温度为68.90℃,出现于1992年7月6日;极端地面最低温度为-36.70℃,出现于1971年3月6日。5.00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2℃、14℃、15℃的平均初日分别为10/5,15/5,18/5。

冻土

1981~1990年,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年平均冻土深度103.20厘米。1991年后,由于气候变暖,冻土层深度变浅,多数年份均小于100.00厘米。到2005年,15年平均冻土深度90.20厘米。

水文特征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河流多,且均于县境内,水浅流急,受雨水补给影响,流量变化大。可分为滦河和辽河水系。伊逊河是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一条主要河流,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长88.5公里,流域内为主要经济区。小滦河自北向南流经西部地区,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长 95公里,该河源于塞罕坝上茂密的森林,因汇入滦河故得名“小滦河”。阴河源于北部接坝地区,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长62.1公里,也是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最大的河流。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矿产以非金属矿为主,主要有硅砂、沸石、莹石、油母页岩、玄武岩等,其中硅砂储量3亿吨,居河北省第一位。已探明的矿产有36种,开发利用的20种,是全国规模较大的造型材料生产基地,适合于大规模开采。[8]

生物资源

按多年调查统计,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域内各门植物有170余科、470余属、1100余种或变种,其中:大型真菌30余科70余种,苔藓植物35科200余种,蕨类植物12科20余种,裸子植物3科15种,被子植物90余科800余种或变种。有很多品种形成了庞大的植物群落,有些属国家级或省级保护植物,有些属当地稀有罕见珍贵品种。除人工从外地引进(含建国前引进)外,纯属乡土品种。

大型菌类有:猴头菌、耳木菌、珊瑚菌、密环菌即榛蘑、白口蘑、木灵芝等。

当地稀有罕见或新确认植物有:照山白、鹿蹄草、臭冷杉、坚桦、黄胭脂花、东方草莓等。

可供园林绿化植物有:油松、杜松、云衫、核桃楸、冷海棠、黄檗、五角枫、糠椴、小叶白蜡、稠李、暴马丁香、花楸、红瑞木、接骨木、兴安杜鹃、山刺玫、忍冬、荚莲、山樱桃、珍珠梅、八仙花等。

可供饮用或药用的珍贵植物有:沙棘、山杏、胡枝子、小叶锦鸡儿、刺五加、鼠李、岩青兰、黄芹、黄芪、石韦、野金丝桃、白屈菜、曼陀罗、列当俗、青蒿、小丛红景天等。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已查明的脊椎动物计5纲28目78科183属323种,其中:鱼纲4目5科21属23种,如细鳞鱼、鲫鱼、泥鳅。两栖纲1目3科5种,如中国林蛙、中华大蟾蜍。爬行纲1目5科5属15种,如虎斑颈槽蛇,俗称野鸡脖子、双锦蛇俗称花带子。鸟纲16目50科121属228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大鸨、白鹳、黑鹳、白头鹳等。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大天鹅、高山秃鹫、黑琴鸡、灰鹤、白枕鹤、草原雕、乌雕、苍鹰、雀鹰、松雀鹰、白尾鹞、猎隼、红隼、雕鸮、长耳鸮、纵纹腹小鸮等。哺乳钢6目15科35属51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梅花鹿;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黑熊、猞猁、兔狲、石貂、水獭、豹猫、马鹿、蒙古羚、斑羚等。

人口

人口详情

2021年,年末全县总户数208068户,年末户籍总人口530973人,其中男性275919人,女性255054人;城镇人口113177人,乡村人口417796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21.31%。据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年末常住总人口420898人,其中,城镇人口178797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2.48%。[2]

民族分布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是以满族、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境内共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汉族、朝鲜族、苗族、维吾尔族、白族、壮族、侗族、布依族、瑶族、黎族、高山族、土家族、彝族、藏族、达斡尔族、傣族、土族、哈尼族、羌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哈萨克族、普米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基诺族30个民族。

政治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县长 孙立良
副县长 吕宝俭、章亮、韩淑杰、秦二利、申军、于建龙、赵一鸣
参考资料来源: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9]

经济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县长 孙立良
副县长 吕宝俭、章亮、韩淑杰、秦二利、申军、于建龙、赵一鸣
参考资料来源: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9]

综述

第一产业

2021年,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919240万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52175万元,增长8.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85897万元,增长4.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81168万元,增长10.9%。三次产业结构为39.2:25.3:35.5,人均GDP实现45458元,比上年增长8.7%。

2021年,全年全部财政收入119503万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县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8507万元,增长8.8%,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75981万元,下降21.6%。[2]

第二产业

2021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38811万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农业产值683417万元,增长8.3%;林业产值139007万元,增长 10.7%;牧业产值306953万元,增长10.4%;渔业产值221万元,下降57.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9213万元,增长6.7%。

2021年,农业产业化总量728499万元,产业化经营率为58.4%。龙头企业32家,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实现132294万元;中介服务组织1个,实现销售收入601万元;农产品生产基地4个,基地销售产值595604万元。

2021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6146公顷(159.2万亩),增长0.9%。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8919公顷(118.4万亩),增长1.5%;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7227公顷(40.8万亩),下降0.6%。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中,马铃薯43235公顷(65.2万亩),下降10.6%;玉米26935公顷(40.4万亩),增长 22.2%。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中,油料3853公顷,下降11.2%;药材1232公顷,下降25.4%;蔬菜14805公顷(22.2万亩),增长5.0%,其中设施菜865公顷,增长6.7%。

2021年,粮食总产量455408吨,较去年增加169吨。其中马铃薯总产量(折粮)290104吨,下降 15.4%;玉米总产量136223吨,增长56.1%。油料总产量8239吨,下降8.9%。蔬菜总产量984731吨,增长9.5%,其中胡萝卜377165吨,下降0.5%;大白菜313443吨,增长12.4%;卷心菜118935吨,增长36.5%。水果总产量228099吨,增长4.5%,食用菌总产量554吨,下降79.2%;设施蔬菜产量53205吨,增长11.1%;中草药总产量29440吨,增长71.6%。 

2021年,全年肉类总产量52372吨,比上年增长3.5%,其中:猪肉产量13287吨,增长16.2%;牛肉产量29869吨,下降0.7%;羊肉产量3745吨,增长4.6%;禽肉产量5471吨,下降0.5%。禽蛋产量23188吨,下降 1.2%;奶类总产量28390吨,增长2.1%。牛饲养量44.24万头,增长6.6%,其中出栏18.53万头,增长8.6%,存栏25.71万头,增长5.3%。羊饲养量48.4万只,增长4.7%,其中出栏26.04万只,增长4.2%,存栏22.36万只,增长5.2%。猪饲养量30.09万头,增长10.5%,其中出栏17.08万头,增长18.4%,存栏13.01万头,增长1.7%。家禽饲养量550.07万只,增长0.3%,其中出栏325.0万只,增长2.0 %,存栏225.07万只,下降1.9 %。

2021年,全年人工造林6100公顷,比上年增长18.8%;当年新封山(沙)育林面积1020公顷,下降 84.7%;森林抚育面积15638公顷,下降19.1%;森林覆盖率60.25%。[2]

第三产业

2021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76677万元,比上年增长8.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9%。

2021年,4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总产值534084万元,比上年增长9.8%。分行业看,风电企业实现产值404963万元,增长18.1%,占比75.8%;食品医药企业实现产值53351万元,下降14.9%,占比10%;土砂石开采企业实现产值36709万元,下降2.8%,占比6.9%;新型建材企业实现产值25460万元,下降13.9%,占比4.8%;其他企业实现产值13601万元,下降0.3%,占比2.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25920万元,增长15.3%;实现利税159001万元,增长4.7%,其中利润总额115215万元,增长1.3%。

2021年,全年实建筑业总产值173000万元,比上年增长0.6%,实现增加值109896万元,下降5.9%。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34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6089平方米,下降11.4%。[2]

文化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6.1%。其中,城乡建设项目投资增长13.9%,施工项目个数97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个数45个。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下降12.9%。房地产业房屋施工面积1090407平方米,下降5.6%,房屋竣工面积37148平方米,下降27.7%。商品房屋销售面积304083平方米,下降39.7%。

国内贸易

2021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471067万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96268万元,增长9.8%。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销售额169997万元,增长13.8%;零售业实现销售额274499万元,增长10.9%;住宿业实现营业额11410万元,增长28.6%,餐饮业实现营业额49338万元,增长23.1%。

对外经济和旅游

2021年,全年进出口总值33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出口332万美元,增长4.4%,进口3万美元,增长50%。直接利用外资3893万美元,下降46.1%。

2021年,接待游客21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69亿元以上,因疫情影响同比分别下降45.6%和44.9%;乡村旅游接待人数45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综合收入1.35亿元。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

2021年,全县拥有客运车量751辆,其中班车221辆,出租车530辆;拥有营运载货汽车3078辆;公交车88辆。

2021年,邮电业务总量25852万元,其中邮政1879万元,联通6023万元,电信5100万元,移动12850万元。移动电话用户48.3万部,其中移动24.5万部,联通13.8万部,电信10万部。互联网接入业务用户13万户,其中联通5.2万户,电信4万户,移动3.8万户。

金融和保险

2021年,年末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802334万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住户存款2313883万元,增长12.7%;贷款余额1894521万元,增长11.1%,其中住户贷款1047527万元,增长4.4%。

2021年末,全县共有保险机构15家,其中财险公司10家,寿险公司5家。全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2.97亿元,同比下降30.9%(其中,财险保费收入2.77亿元,寿险保费收入0.2亿元)。[2]

地方文化

地方特产

民族文化

木兰围场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猎苑,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居民在这里繁衍生息,蕴藏着五千年的红山文化,千余年的辽金文化和三百年的大清木兰秋狝文化。木兰围场从新石器时期有人类居住开始,到战国时期的古墓群,燕、秦时期的长城,辽金时期的古城遗址,元朝的白塔,再到境内现存的康、乾、嘉三位皇帝御笔所书的碑刻等众多的文物古迹,孕育了丰厚独特的满蒙文化。满族特色的《霸王鞭》、《太平八角鼓》、《太平萨满舞》、《满族说唱》、满族宫廷舞蹈、满族《二人转》、“二贵摔跤”和蒙古族舞蹈、蒙族曲艺《好来宝》、蒙族器乐演奏等一批具有民族风情的特色节目,至今兴盛不衰。特别是《太平萨满舞》曾获得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文艺汇演银奖,蒙族曲艺《好来宝》曾获得河北省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一等奖。

民间文艺

根雕

根雕又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树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的一种民间艺术。

剪纸

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剪纸不是依靠机器而是纯粹手工制作,常用的方法有剪刀剪和刀剪两种。剪纸的纹理大致可分为:人物、鸟兽、文字、器皿、花木、果菜、山水等。

竹板落子

在围场表演的竹板落(lào)子中,一人“单口”的称作“耍单锤”,二人“对口”的称作“一把鞭”。为配合春节、庙会等秧歌会,可就地圆场,也可登台,二人对口唱时,根据情况进行化妆,即化妆为丑、旦角各一人,一般旦角(多为男旦)打板,承担主要唱段与剧情中的一个或几个主要角色,可伴有简单轻盈稳健的舞步,如另有专司伴奏人员可持并耍扇子及手绢,而丑角一般在开场白以数板形式先打一“辫穗”,在旦角主唱到具有转折、过渡、人物变换等唱段,接旦角“下音”。丑角若不打板,可持手绢或半截“霸王鞭”,还可见景生情插科打诨,临时抓词,给观众以诙谐俏皮的幽默感。

交通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特产主要有:一品鹿唇、杏仁露、煎碗坨、年糕、烙糕、散状、甘沟口粘豆包等。

社会

围场坝上草原围场坝上草原(3)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为华北地区通往内蒙古和东北地区的交通要道之一。围多(围场—多伦)公路、承赤(承德—赤峰)西线公路和承围公路交汇于此;京通铁路(北京—通辽)从庙宫入境,经四合永、腰站、银窝沟、克勒沟、朝阳地等5个乡(镇)出境入内蒙古自治区。县城距境内最近的火车站——四合永站18公里。

教育科技

医疗卫生

2021年,全县有小学61所,初中13所,普通高中2所,幼儿园326所,特教学校1所,职教中心1所。幼儿园在校生11347人,小学在校生39883人,初中在校生21885人,高中在校生数10537人,特教学校在校生104人,职教中心在校生4347人。教职工6518人,其中专任教师5583人。

2021年,省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9家。争取省市各类科研项目20项,共引进资金880万元。高质量承办了中国樱桃最早最晚成熟创新技术研讨会、河北省山区“四个一”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座谈会等科技交流活动。组织兴大围、宇航人、新瑞等企业参加第九届全省创新创业大赛活动,新瑞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承担的“塞罕坝黑牛培育及健康生态养殖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项目在全省800多个项目中成功晋级决赛获得一等奖。马铃薯农业科技园区在全省51个园区综合考核评估中获得优秀,奖励资金100万元。

文化传播

2021年,年末实有卫生机构541个,其中医院1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26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实有床位2998张,卫生技术人员2813人,其中执业医师978人,执业助理医师309人,注册护士1030人,药师147人。

人民生活

2021年,文化馆举办建党100周年专场文艺晚会等专场演出31场,举办2021年围场县两会等重要会议10场,全年服务人次 4万余人。13个功能室全年早晚免费开放,有5万人次到文化馆开展活动。图书馆总面积达到5800平米,建成各类功能室23个,现有各类图书16万余册。全年,投资5万元购买中小学生必读图书 2435册,举办阅读推广讲座、展览等大型活动16次。博物馆组织接待学生参观 3000 多人次,全年接待参观者15442人次。全年文化下乡演出51场次,彩色周末演出10场,送戏下乡242场,送皮影演出100场,戏曲进社区暨高雅艺术进承德活动21场,送图书下乡45场,送电影下乡3744场。

2021年,对全县应急广播系统进行了两次全面调查、维修,应急广播在疫情防控、防汛防火、党史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广普及有线高清交互数字电视机顶盒项目,完成3000户数字电视任务量覆盖,保障3000户村民实现由“看电视”向“用电视”的新跨越。

社会保障

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86元,比上年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52元,增长13.5%。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55缩小至2.44。

环境保护

2021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在职)37238人,全年征缴基金22852万元,全年社会保险待遇支出32684万元,享受待遇人数9809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在职)15427人,全年征缴基金19931万元,全年社会保险待遇支出27203万元,享受待遇人数4844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县参保总人数为296576人(含待遇领取人员),全年个人缴费收入3647万元,发放城乡居民养老金13334万元。失业保险参保总人数为25704人,全年征缴基金1421万元,全年社会保险待遇支出655万元,享受待遇人数1335人。工伤保险参保总人数28632人,全年征缴基金2256万元,全年社会保险待遇支出2197万元,享受待遇人数59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为35741人,全年征缴基金14836万元,全年基金支出10601万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为428378人,全年征缴基金39806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5073万元,省5786万元,县4969万元,个人缴费收入10352万元,财政资助贫困人口参保缴费2954万元。

2021年,全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11户,人数934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8188户,人数32135人;养老机构20个,床位1040张。

旅游

2021年县城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85;优良天数达到345天,主要污染物细颗粒物(PM2.5)全年平均浓度为19微克/立方米。

旅游概况

主要景点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内旅游资源主要有御道口草原森林风景区、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木兰围场、千年双榆树、东庙宫、将军泡子、塞罕庙、月亮湖、七星湖、塞罕塔等旅游景点。

著名人物

木兰围场

木兰秋狝图木兰秋狝图木兰围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滦河上游地区,以其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山川形胜甲于紫塞载入史册。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首次看中这块“万里山河通远檄,九边行胜抱神京”的境地。清帝为“肄武绥藩”设立木兰围场,每次秋季到这里举行围猎,史称木兰秋狝。

东庙宫

东庙宫座落于县城以南26公里,伊逊河畔。该庙宫又称“兴安大岭神祠”建于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作为嘉庆皇帝“拈香小憩”和接见内、外蒙古、新 疆、青海各少数民族首领随围射猎、赐宴的活动场所。总面积为2400.5平方米,属木兰围场七十二围中的“塔里雅图伊逊哈巴齐”围场。东庙宫内外,现存参天古松75棵,已有190余年树龄,山门题额:敕建敦仁镇远神祠,在青山碧野之中形成了国内现存较为独特的庙宫合一建筑。

月亮湖

月亮湖是一个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原湖,外观形状圆似天上之月,是一处集森林、草原湖泊为一体的自然景点。

七星湖

七星湖,原名火泡子,因康熙火烧噶尔丹粮草得名,原有七个小湖,现已连为一体,08年从新改建。

荣誉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著名人物有:陈镜湖、蹇先任、王克东、于海洲、车庆丰、王文泽、丁明亚、江峰、惠世如等。

词条图册

2017年12月13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获评第一届河北省文明县城。[10]

2019年1月,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荣获“2018年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称号。[11]

2020年7月,入选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1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