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松林

平地松林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在今 内蒙古克什腾旗一带,南至 河北围场以北,为奚、 契丹族活动的地方。
  1 平地松林的分布位置与群落组成
  平地松林是历史文献中经常出现的名称, 以《 辽史》帝王 纪中的记载统计, 平地松林
  的名称出现了14次, 而根据 傅乐焕《辽史游幸表证补》统计,则多至1 8次。平地松林在
  辽代一直是帝王们经常 临幸狩猎的地方。
  虽然辽代文献中平地松林这一名称频繁出现,但有关其位置与分布范围的记载却很少.
  因此对辽代平地松林的位置与分布范围,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如《 中国历史地图集》辽代
  上京幅中,将平地松林的位置标注在今大兴安岭南段山地和冀北山地的南北延伸地带;又
  有人认为“平地松林的范围,大体上是西以大兴安岭为限.东抵 老哈河;南起 围场县、喀
  喇沁旗、 宁城县,北达 巴林左旗、 巴林右旗的北部,方圆在千里以上。”fl 这些关于平地松林
  的看法, 很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1.1 西拉木伦河上源地区的平地松林
  《辽史·地理志》载:“相传有神人乘白马, 自马 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 青牛车由
  平地松林泛 潢河而下。至术 叶山,二水合流,相遇而为配偶,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
  为八部” 。。。在这个关于契丹族起源的传说中,契丹族的祖先一支自土河(今老哈河)上游
  的马盂山(今 平泉县北大光顶子山)北上,另一支自潢河(今西拉术伦河)上源的平地松
  林东进,最后两个部落会合于二河相交的术叶山。根据这一条记载,辽代的平地松林应位
   于今西拉术伦河的上源地区。又《辽史·太宗纪》载, 辽太宗 天显十二年(937年)“幸平
  地松林,观潢水源” ,更是明确指出平地松林是在今西拉术伦河的上源地区。清《嘉庆重
  修一统志》载:“ 克什克腾旗(清代旗治在今 经棚镇西 三义乡南台井子)西南三十五里有平
  地松林 “选尔汉漠多林 ,初名道图喀喇漠多 ,在旗西南三十四里, 圣祖仁皇帝赐今
  名” 。可见至少在康熙年问,这块平地松林还是存在的。
  历史上 内蒙古高原 东部地区,象西拉术伦河上源地区那样的平地松林并不止一处。如
  元上都附近(今 正蓝旗北闪电河北岸)就曾分布有大片 针叶林,元人 王恽在《 中堂事纪》中
  记载了他亲眼目睹的事实:“(上)都东北不十里,有大松林,异鸟群集。 《读史方舆纪
  要》也说:“世祖命 刘秉忠于新桓州东四十五里建开平府。龙冈蟠其阴, 滦河经其阳。东北
  十里有大松林,郁葱盘卫” 。~ 直到清代,一些游记中还常常提到那一带的松林。
  从现代植被调查的情况看,今西拉术伦河源水头附近沿沟谷阴坡仍有少量 油松林断续
  分布,其南部的白扦坑一带可见零星生长的白扦 。在选来诺尔湖以西 锡林郭勒盟 白音库伦
  牧场则发现了小片沙地油松林 ],多伦城以南的沙丘地中也曾发现过油松遗迹一 。此外,克
  什克腾旗北部白音 敖包有生长良好的沙地白扦林(其中混有少量 落叶松和油松,面积约41 9
  hm。) ], 锡林郭勒 种畜场乌拉苏太沙地也有残遗的白扦林 。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现代植被调查,历史时期内蒙古高原东部的小 腾格里沙地及周边
  地区,确曾广泛分布过由白扦、油松和落叶松构成的大片针叶林,这些针叶林呈 斑块状分
  布 于波状起伏的高原面上,形成“平地松林” 的独特景观。其中分布于西拉术伦河上游沙
  里漠河源水头一带的针叶林, 因其与契丹族的起源传说有密切关系,故受到契丹族的格外
  重视并屡见于 《辽史》帝王纪中
  1.2 大兴安岭东侧山前地区的平地松林
  《辽史》帝王纪中记载的各代辽帝临幸的平地松林应是分布于大兴安岭西侧,今西拉木
  伦河上源地区,具见上论。实际上,大体在同一时期,大兴安岭东侧的山前地区也曾有过
  《辽史》.卷37 地理志一,永州条 中华书局点校本:445.
  《辽史》.卷3 太鲁奉纪 中华书局点校车:41.
  《嘉庆重倍一统志 ,卷534 蒙古统部 中华书局本,第33册;26494~26495.
  达尔汉.指免陈了其赋役的自由^ .或¨I匠、手艺^ .后也用作^名;漠多,印术,内蒙东部方言中也指树木a
  道图,蒙语 下 ”东面 的意思:喀喇漠多.蒙语为“黑林 之意。道囝喀喇漠多印“下黑林”或 东边黑
  嘉庆重修一统志》、卷539 克会克腾。中华书局车-第∞ 册;256B1 a
  (元1王恽,秋裥集。见: 影印 文渊阁 四库垒书 。 台湾商务印书馆本.第1200册:178。
  删})颢祖禹。《读史方纪要 ,卷l8.开平故卫条 祺氏出版杜车;802
  据崔海亭教授面告。
  松林分布。成书于五代末的《胡峤陷虏记》记载:“自上京(今 林东镇东)东去四十里,至
  真珠寨,始食菜。明日东行,地势渐高.西望平地松林,郁然数十里” 。胡峤所见的平地
  松林,绝不是《辽史≥所记西拉木伦河上源地区的平地松林.而是分布在今 巴林左旗、巴
  林右旗境内。也就是说,辽代时期在大兴安岭的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平地松林,两者相距
  甚远且中间隔着大兴安岭南段山地。北宋人编写的 《武经总要》也分别记载了二个平地松
  林,一处是在怀州(今巴林右旗岗根苏木)西部:“ (怀州)西至平地松林四十里”{另一
  处则在饶州(今 林西县 双井店乡西 樱桃沟)的西边:“(饶州)西南至平地松 林百里” 。前
  者应与胡峤所记的平地松林有关, 后者则是《辽史》帝王纪中屡见的平地松林,两者虽然
  同名,但是分布的位置却相差甚远。《辽史·营卫志》载:“ 伏虎林在永州西北五十里,尝
  有虎据林伤害居民畜牧, 景宗领数骑猎焉。”永州大约在今海金山以东,其西北五十里,已
  属大兴安岭东侧山前平原丘陵地区。《辽史-营卫志》所记的伏虎林,或许与这一带的平地
  松林有些关系。清代《嘉庆重修一统志》同样记载了两个平地松林:“克什克腾旗西南三十
  五里有平地松林”,“平地橙林即 扎鲁特左翼旗东南六十里之喀喇莫多也” 。后来的《辽史
  地理志考》也说: “平地松林在今内蒙古扎鲁特左翼东南六十里, 蒙古呼为阿他尼喀喇莫
  多 ,密林丛翳二十余里 ’ 清代以后文献所说的大兴安岭东侧的平地松林分布位置与五
  代、宋辽时期的记载不完全一致,其位置要偏东一些。究其原因, 可能是由于清代中后期
  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境内的平地松林已被破坏而不复存在, 为了附会古代文献的记载,便
  将分布于扎鲁特左旗境内的一片森林称为平地松林。
  辽代大兴安岭东侧山前平原地区分布的平地松林,估计主要由油松组成。今 大板镇东
  南的白音 汉山、 大青山尚残留有少量山地油松林,辽代曾在其东面的益和诺尔苏木(乡)布
  敦花嘎查(村)设立头下松山州,今白音汉山南侧查干木伦河西岸二级阶地上的那斯台村,
  蒙语名为“松树坡”,地名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过去油松林在平地上的分布情况,即历史
  时期当地的山地油松林确曾有过向平原地区扩展的现象。在 科尔沁沙地西部、 翁牛特旗松
  树山一带,大约也存在类似的情况。目前这一带的油松林仅零星生长在部分石质山地上,平
  原地区已非常少见, 与辽代油松林的分布范围有较大的差别。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