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布林鲨又称欧氏剑吻鲨、欧氏尖吻鲨(Goblin Shark,又译加布林鲨,加布林是西方民间传说中一种相貌丑陋、喜欢恶作剧的妖怪),出没于阳光照射不到的深海,一般在深于200米水深处。由于太罕见,科学家对它们的了解非常有限,甚至连它们可以活多久和长到多大都不清楚,但已知这种罕见鲨鱼在水中会呈现黑色,让它们在深海中几乎隐形,避免被掠食,长鱼吻则有感应器,在看不到、听不到的海中可以找到猎物,强而有力的双颚用来迅速捕食猎物。[2]
一般的鲨鱼都有非常发达的肌肉,行动迅速、敏捷,异常凶猛。但是剑吻鲨的肌肉却松软无力,它的身体的其他特征也表明它行动缓慢。这样的鲨鱼是不会对人造成威胁的,要追杀猎物也很成问题。当然剑吻鲨也不是吃素的,检查它的胃内食物可以知道它以硬骨鱼、乌贼、甲壳动物为食。那么它是如何觅食的呢?很可能是这样的:悄悄地停留在黑暗的海中央,通过吻内丰富的电感受器侦察周围的一举一动,一旦有猎物靠近,就突然伸出嘴巴,张开咽喉,二者结合大大地扩展了喉咙的容量,在咽喉内产生一个很大的负压,把猎物吸进去,再把嘴巴缩回,几排钉子一样的牙齿就能咬住猎物。[2]
欧氏尖吻鲛因为它们的肌肉组织很松弛、柔软,不需要太多的能量,因此它们会在海底缓慢游动,利用长长的吻部,像金属探测器一样搜寻猎物,它扫过海底,当探测到小鱼、螃蟹或鱿鱼的时候,会将双颌突然伸出,咬住猎物。它们的牙齿十分尖利,咬住猎物后可以直接整个吞咽下去。[3]
欧氏尖吻鲛出没于阳光照射不到的深海,一般在深于200米水深处。它们分布在世界各地温带和热带的海域,从太平洋的澳大利亚至大西洋的墨西哥湾。它们首先于日本的海域被发现。与传说不同,它不仅不会爆炸,而且没有鳔,依靠肝脏中的脂肪调节与水的比重。[2]
欧氏尖吻鲛是深海的鲨鱼,经常在水深约250米的海底生活。最深的标本就曾于水深1300米处发现。
欧氏尖吻鲛在深海捕食不同种类的生物。它们主要以鱿鱼、蟹及深海鱼为食物。就它们的生命及生殖习性所知甚少,而它们的敌人亦较少。因此,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并没有将它们分类为濒危物种。[2]
欧氏尖吻鲛最初是于1898年由朱尔敦(David Starr Jordan)以近日本横滨市的相模海发现的标本来命名。另一个标本亦于1909年被命名为剑射鱼的Scapanorhynchus jordoni。欧氏尖吻鲛曾一度被分类在剑射鱼属中,但现时这个分类是无效的。欧氏尖吻鲛的化石共有24个及其他两个已灭绝的相关属,即剑射鱼属及Anomotodon。[2]
尖吻鲛属的学名是以东京大学的动物学家箕作佳吉来命名,原因是他将有关的标本交予朱尔敦作研究的。种小名则是以标本发现者Alan Owston命名的。[2]
欧氏尖吻鲛体延长而呈圆柱形。吻突出似短剑,故又称为「剑吻鲨」。眼小,两颌显著突出;口近端位;两颌齿同形,有棘状齿冠,末端尖细,齿基部宽,有2齿根。鳃孔之後缘皆位于胸鳍基部前方。两背鳍等大,但小于腹鳍和臀鳍;胸鳍小型,後缘圆形;尾鳍不呈新月形,背侧叶长,约略等长於体长之一半;腹发达。尾柄扁平,不具侧脊或凹槽。脊椎总数为122-125。
欧氏尖吻鲛的特征是它的吻向前突起而形成一尖突,比其他鲨鱼的更为长,以此感觉猎物,两颌前移形成鸟喙状,可以突然伸出攫取猎物。它的另一个特征是半透明的皮肤侧叶不甚分类,以显露出血液使身体呈粉红色。它的颚可以伸缩,当收缩时,外观就像是一头粉红色而长吻的沙虎鲨。[2]
早期欧氏尖吻鲛的绘图。欧氏尖吻鲛的体型属于中等至大型。一般的标本都有2-3米长。最大的标本是在塔斯曼尼亚被发现,约有3.9米长。估计它们最大可以达至5.4-6米长。
欧氏尖吻鲛有一般鲨鱼所有的体形。它们的鳍并非尖的,反而是低及圆的,臀鳍及胸鳍明显的比背鳍大。它们的尾巴就像长尾鲨般,上半叶比下半叶长。[2]
欧氏尖吻鲛欧氏尖吻鲛的身体呈粉红色,在鲨鱼中非常独特,这是因它们的皮肤是半透明的,其血管使得外观上是粉红色的。它的鳍都是带青色的。剑吻鲨的眼睛小且没有瞬膜。它们没有尾前小窝及龙骨。前排牙齿很长及边滑,后排的牙齿则适合压碎食物。[2]
欧氏尖吻鲛的肝脏可以占身体重量的25%。现时仍未知悉为何它们的肝如此大。
吻
在已知400多种鲨鱼中,哥布林鲨的确显得很古怪。它是剑吻鲨科的唯一成员。一般的鲨鱼都有一个比较突出的吻,但是很少有像它那样长着这么长的吻。一条3米长的剑吻鲨,它的吻长能超过半米。更奇怪的是剑吻鲨长着一个能屈能伸的长嘴。当把嘴收起来的时候,它的样子看上去和别的鲨鱼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吻长了点。像所有其他动物,剑吻鲨在被捕获时,也会猛烈挣扎,试图咬破渔网逃生,在挣扎中往往会让它们的头部发生一定的变形,这曾经导致某些剑吻鲨样本被当成是新发现的物种。[2]
鱼鳔
鲨鱼没有鱼鳔,它是通过肝脏里的脂肪来调节浮力的。所以鲨鱼有一个特别大的肝脏。不过,即便如此,鲨鱼身体的比重还是比海水大,要靠不停地游动才能避免沉入海底。剑吻鲨肝脏又比一般的鲨鱼大得多,占了其体重的四分之一,这使得其身体比重接近海水,即使不游动也不容易下沉。[2]
皮肤
以前捕获到的剑吻鲨的皮肤颜色是灰色的,好像没什么特别的。直到人们见到还活着的剑吻鲨,才发现这居然是一种粉红色的鲨鱼。并不是因为它的皮肤有红色素,而是因为它的皮肤是透明的,身体表面毛细血管中的血液显现出来了。就目前所掌握的信息来看,剑吻鲨粉色的肤色在水下会呈现不可见的黑色,这样在捕食时猎物就不会那幺轻易看到自己。[2]
欧氏尖吻鲛的模型,可见其嘴突出的模样。欧氏尖吻鲛是深海的鲨鱼,经常在水深约250米的海底生活。最深的标本就曾于水深1300米处发现。最大体长可达385公分。
欧氏尖吻鲛只有约45个欧氏尖吻鲛的标本曾被研究。大部份被渔猎欧氏尖吻鲛都是在日本发生,尤其是在房总半岛附近的海域。它们在太平洋的分布很广泛,曾于南非、澳洲及新西兰的海域发现。 它们亦曾于法属圭亚那对出的西大西洋,并马德拉自治区及葡萄牙的比斯开湾出没。 在大西洋的另一端,欧氏尖吻鲛亦在墨西哥湾被发现。
主要发现区域包括西大西洋:盖亚那、苏利南与法属圭亚那。东大西洋:法国(比斯开湾) 、马得拉群岛、几内亚湾、葡萄牙与南非。西印度洋:南非外海及莫三比克。西太平洋:日本、台湾、澳洲(澳洲南部,新南威尔斯) 、纽西兰。东太平洋:南加利福尼亚海域。台湾发现于东部之花莲外海。[4]
有关它的最早记录是1898年于日本横滨抓到了一条完整的标本,生物学界由此首次知道有这个物种的存在。此后又陆续在太平洋、大西洋的各个地方陆续抓到。不过,哥布林鲨虽然分布广泛,却一度被认为非常稀有,每抓到一条都会有记载,到上个世纪末,共报道抓到了45条。[2]
欧氏尖吻鲛是以在其吻的电子敏感器官来侦测猎物。一旦欧氏尖吻鲛发现它的猎物,它们突然伸出其颚,以像舌头的肌肉来将猎物啜入前齿。它们会吃深海石头鱼、头足纲及甲壳类等猎物。
当它被围入鱼网几经挣扎不得脱身时,会通过自身类似鱼鳔的肌体压强变化,而膨胀起来,最后自行爆炸成大大小小的碎块,直到现在,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捉到过一条完整的欧氏尖吻鲛。人们通常见到的不过是欧氏尖吻鲛的尸体碎块罢了,断口都参差不齐,极像砖块或瓷器破碎后的样子。它们厚厚的皮肉很少有韧性和弹性,特别是鱼皮就像陶瓷制品一样硬。爆炸后的魔鬼鲨鱼片就像我们平时打碎了一件瓷器,断口完全可以拼接在一起,分毫不差。
这当然是捏造出来的,和旅鼠的传说不同的是,它不是国外传入的古老传说,而是国内的某个文人2010年才炮制出来的,以《加布林鲨鱼的悲情母爱》等为题刊登在多家报刊上,虽然号称是“编译”,但国外文献中找不到这种说法的任何痕迹;虽然文章声称是在叙述2004年一次科学考察的经历,而其实是百分之百的幻想作品。但这样一则无稽之谈却被许多人当成了纪实而深受感动,乃至据此批评科学研究。
曾入选美国《国家地理杂志》07年度十大照片
人们2007年1月25日在东京湾发现了一只稀有的史前鲨鱼剑吻鲨,它在数天后死去。东京海洋动物生园的官员是在与当地渔民的一次远航行动中发现这只长达1.3米的深海剑吻鲨,当公园向公众展出这只稀有鲨鱼后,它于1月27日早晨死亡。[2]
人们对这种神秘的物种所知甚少,它通常生活在海洋洋底。一位公园官员称:“人们不时捕捞起死亡的剑吻鲨,我们记下了这只鲨鱼游泳的样子。在它死后,我们进行了解析以进行更多的研究。”[2]
关于哥布林鲨的谣言
欧氏尖吻鲛有媒体2007年11月17日曾刊登一篇题为《尊严——〈加布林鲨鱼的悲情母爱〉读后感》的散文,介绍说深海有一种非常凶猛、名为加布林鲨鱼的噬人鲨,又叫“魔鬼鲨”。当它被围入渔网几经挣扎不得脱身时,会自行爆炸成大大小小的碎块,宁肯粉身碎骨也不愿被人活捉。作者感叹道:“任何研究都应该在"生命"面前止步。如何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当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研究。加布林鲨在人类面前誓死守护的尊严,难道不值得每一个自称高级的人类思索?”[2]
这是真的吗?当然是捏造出来的,它不是国外传入的古老传说,而是国内的某个文人炮制出来的,以《加布林鲨鱼的悲情母爱》等为题刊登在多家报刊上,虽然号称是“编译”,但国外文献中找不到这种说法的任何痕迹;虽然文章声称是在叙述2004年一次科学考察的经历,而其实是百分之百的幻想作品。[2]
日本大地震引发核辐射危机,随后就出现这么一组图片,曾经在微博论坛上广为传播。现在你知道这种“变异鱼”是谁了吧。[2]
现时对欧氏尖吻鲛的生殖仍是一无所知。虽然从来未有捕捉到怀孕的欧氏尖吻鲛,但作为鼠鲨目的一份子,估计它们亦都是卵胎生的。它们的受精卵会在母体内孵化,出生时已经是一头幼鲨。
欧氏尖吻鲛一般会成为副渔获物。由于它们逗留在海底,它们多被海底刺网或延绳钓渔所捕获。它们有时亦会被拖网所捕猎。有时它们亦会被深海渔丝所缠绕。
欧氏尖吻鲛是高层次的肉食性生物。它在体外及体内亦有不同的寄生虫。两种新的蛔虫,称为Litobothrium amsichensis及Marsupiobothrium gobelinus就在澳大利亚的欧氏尖吻鲛标本中发现。
2004年,欧氏尖吻鲛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低危”物种。虽然很少会见到剑吻鲨,但就其分布世界各地海域的情况,加上它很少作为副渔获物被捕获,故此推断并没有出现灭绝的合理危害。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指剑吻鲨最大的敌人将会是狩猎、意外死亡及水污染。现时并没有行动来保护剑吻鲨。[2]
美国渔民捕获5米长粉色尖牙剑吻鲨 放归大海
据英国《每日邮报》2014年5月3日报道,美国渔民摩尔在佛罗里达州的基维斯特捕虾时意外捕捞到一只哥布林鲨,该鲨鱼足有5.5米长,浑身呈粉红色,头顶长了一只长长的鼻子来遮挡住鼻子下面锋利的牙齿。这是一种非常稀有的鲨鱼品种,主要生活在日本附近水域。[2]
2014年4月19日墨西哥湾,渔民们将鱼网放入2千呎(约610公尺)深的海中,收网时不仅捕获鲜虾,意外捞起这只有着邪恶尖牙的哥布林鲨,他给这只大鲨鱼拍了几张照片之后,又把它放回大海。直至2日才向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报告。摩尔说道:“我关心这片海洋的一切,我们也要懂得保护,因为那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2]
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鲨鱼专家约翰卡尔森(John Carlson)非常振奋,认为这是条母鲨,他同时表示,这是墨西哥湾有史以来第二次发现哥布林鲨,距离上次发现已经10年,这种罕见鲨鱼出现在日本、印度洋及南非周围海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