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长尾鲨化石见于第三纪至近代。
2016年3月,在新西兰海滩上,游客意外发现一条深海长尾鲨,并抢拍下照片。照片中的鲨鱼躺在浅滩上,大约有四米长,露出带有肉峰的背部,黑色的眼睛有盘子那么大。
深海长尾鲨是名副其实的全能杀手,从牙齿到尾巴都能当武器使用,尤其尾巴更是其利器。一只长20英尺的长尾鲨可能有一半的长度在尾部。观察长尾鲨捕捉猎物的研究人员发现它会用长尾狠命击水,借此发出一种可怕的声音,吓得鱼儿聚成一团,甚至失去知觉,这时长尾鲨才会好好地享受,直到吃饱为止。深海长尾鲨主要以远洋带鱼群,如扁鲹、鲔鱼及鲭鱼、鱿鱼及乌贼为食物。它们会追踪鱼群至浅水的地方。它们亦会吃甲壳类及海鸟。
深海长尾鲨最长者可达4.5米,普通体长1.5米左右,一般尾部是体长之半。尾椎轴低平,稍上翘;尾柄梢侧扁,无侧突,尾基上方具 1凹洼,下方凹洼有时不显著。口弧形,具唇褶。眼圆形,小或中大,无瞬膜。喷水孔细小。鳃孔中大,最后2~3个位于胸鳍基底上方。牙三角形,侧齿头或有或无。第一背鳍位于胸鳍与腹鳍之间的上方或靠近腹鳍;第二背鳍和臀鳍都很小;胸鳍大。
国内分布,台湾东北部海域。
国外分布在大西洋、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温带和亚热带海域。
和多数动物一样,鲨鱼是有性繁殖。鲨鱼的交配行为非常复杂,不同种类的雄性和雌性鲨鱼在交配前的例行程序也有很大的分别。结伴同游,撕咬和颜色变化等行为模式是共有的。姥鲨等种类的鲨鱼采用复杂的成群环游的行为,还不了解这一行为的目的。
在雌雄鲨鱼成功交配、同时雌性鲨鱼体内的卵子完成受精之后,这一种属鲨鱼的受精卵就会以下列三种方式中的某一种继续发育:
1.卵生:卵生鲨鱼产下带有厚厚的卵鞘的卵,使它们能够附着在岩石或者海藻上,并抵抗捕食者。一般是大型鲨鱼采用。鲨鱼的卵很大,营养供应不虞匮乏。大多数的卵鞘呈宽广的矩形。排出的卵包在扁平的垫形鞘内,而垫形鞘是卵在通过输卵管时四周加上去的,鞘的外皮于进入水中后会变硬,鞘的每个角落都有一个短而中空的角状物,海水能由此进入,使卵获得氧气。母鲨鱼每次排卵数目有限。卵呈布袋状或螺旋状,产出后被固定于珊瑚礁、海底植物或石缝中。被冲上海岸的短吻棘鲛的空卵囊,则被昵称为“美人鱼的小钱包”。这些卵在几天或几星期后孵出,鲨鱼就会离开幼仔让它们独立生存。
2.卵胎生(非胎盘型胎生):此类鲨鱼也养护体内的胚胎,然后产出活的幼仔,但它们不能向它们的后代提供任何直接的营养。某些种类的鲨鱼,如鲭鲨使用“奥佛吉(oophagy)”的方式,即鲨鱼妈妈产出一串小的没有受精的卵,被生长中的胚胎吃掉。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以卵黄囊或由卵巢排入子宫的卵为营养来源,在子宫中并不形成胎盘。除鲸鲨每次可产300尾以上外,其余每次顶多数十尾,最少的是狐鲛(长尾鲨),每次只产两尾。相反,孕育中的鲨鱼依赖于卵的卵黄囊维持生计。
3.胎生(胎盘型胎生):外包角质壳的受精卵于子宫中发育,成长所需的营养由卵黄囊胎盘得,它们在雌性鲨鱼的子宫内通过胎盘或一种称为子宫液的分泌物吸取营养物质,直到幼鲨几乎完全成形才产出,每次产数十尾。胎生确保幼仔在生长期间得到很好的孕育,因此出生后能够立刻在严酷的大海中生存。远洋的大部分鲨鱼都是胎生。大部分鲨鱼每年按照季节进行繁殖,一些大型鲨鱼隔年繁殖。大部分鲨鱼怀孕期达8~9个月,白斑角鲨的怀孕期甚至高达24个月。一般而言,大型鲨一次生产较多小鲨,小型鲨则相反。鲨鱼的生长也异常缓慢,直到5~10岁才算性成熟。鲨鱼是地球上最早的通过两性交配体内受精孕育繁殖的动物。
条纹斑竹鲨,狗鲨,是目前常见的海水鲨鱼养殖[4] 鱼种,不同于淡水鲨鱼,狗鲨是真的鲨鱼。
淡水鲨鱼又称苏氏圆腹(鱼芒)、虎头鲨、巴丁鱼或八珍鱼,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一带,新引进的淡水优良品种。现将其关键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生物学特征
①体型与体色淡水鲨鱼体色有黑、白、灰、红四种。前三种体色的鲨鱼多作为食用鱼饲养,尤其是灰鲨鱼最受欢迎,其背部青色,体侧青灰色,腹部银白色;红鲨鱼即水晶巴丁鱼,多作观赏鱼饲养。
鲨鱼养殖(6张)
②适应性与食性淡水鲨鱼耐低氧能力强,适应性广,但抗低温能力较弱。适温20~34摄氏度,最佳生长水温26~32摄氏度,水温低于18摄氏度时活动缓慢、反应迟钝,水温低于12摄氏度时开始死亡。该鱼食性较杂,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饵料,成鱼以水生植物及人工配合饲料为食,饲料蛋白质要求28%~32%。③生长与繁殖淡水鲨鱼食性杂,食量大,生长速度快,当年鱼苗(3~4cm)养殖4个月体重可达0.6千克以上。该鱼性成熟较晚,饲养3~4年,体重达3千克以上可以进行繁殖。繁殖季节为4~9月,属一年一次性产卵鱼类。
鲨鱼的种类很多,世界海洋能分辨出的鲨鱼种类至少有344种。
侧孔总目下属一共分为8目25科:
六鳃鲨
1. 六鳃鲨目(Hexanchiformes):有2科4属约5种,包括 六鳃鲨科Heaxanchidae和 皱鳃鲨科Chlamydoselachidae。我国仅六鳃鲨科Heaxanchidae1科3属4种。广布于太平洋和大西洋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结构原始。鳃孔6~7个。眼无瞬膜或瞬褶。有喷水孔。背鳍1个,无硬棘,后位,具臀鳍;胸鳍的中轴骨伸达鳍的前缘,前鳍软骨无 辐状鳍条。脊椎分节不完全,但椎体多少钙化,脊索部分或不缢缩。吻软骨1个。卵胎生。2.鼠鲨目(Lamniformes):有5科,包括锥齿鲨科Carchariidae、剑吻鲨科Scapanorhynchidae、鲭鲨科Isuridae(鼠鲨科Lamnidae)、姥鲨科Cetorhinidae和长尾鲨科Alopiidae。我国有4科6属8种。鳃孔5对。背鳍2个,无棘;具臀鳍。眼无瞬膜或瞬褶。椎体具辐射状钙化区,4个不钙化区无钙化辐条侵入。颌舌接型,上颌仅以韧带连于头骨。。
3.虎鲨目(Heterodontiformes):仅1科1属8种。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各热带与温带海区。我国产宽纹虎鲨Heterodontus japonicus和狭纹虎鲨Heterodontus zebra两种。中小型鲨,长可达1.5米。体粗大而短,头高近方形。体具各种横纹或斑点。吻短钝,眼小,椭圆形,上侧位。鼻孔具鼻口沟。口平横,上、下唇褶发达。上、下颌牙同型,每颌前、后牙异型,前部牙细尖,3~5齿头;后部牙平扁,臼齿状。喷水孔小,位于眼后下方。鳃孔5个。背鳍2个,各具1硬棘,可御敌害;具臀鳍;尾鳍宽短,帚形。胸鳍宽大。栖息底层,食贝类及甲壳类动物。每次产卵2枚,卵具圆锥形角质囊,末端有长丝,借以固着于附着物上。
4.真鲨目(Squaliformes):有4亚目7科49属200余种,包括猫鲨亚目Scyliorhinoidei、皱唇鲨亚目Triakoidei、真鲨亚目Carcharhinoidei和双髻鲨亚目Sphyrnidae。我国有4亚目5科23属约60多种。背鳍2个,无硬棘;具臀鳍。鳃孔5个。颌舌接型。吻软骨3个。眼有瞬褶或瞬膜。椎体具辐射状钙化区域,4个不钙化区域有钙化辐条侵入。肠的螺旋瓣呈螺旋形或画卷形。
5.角鲨目(Squaliformes):有3科21属约87种,包括角鲨科Squalidae、铠鲨科Dalatiidae和棘鲨科Echinorhimidae。背鳍2个,通常各具一棘;臀鳍消失。鳃孔5个,位于胸鳍基低前方。眼侧位或上位。主要分布于世界各温水、冷水海区或深海。
6.锯鲨目(Pristiophoriformes):仅1科2属5种。体长可达4米。吻很长,剑状突出,边缘具锯齿。腹面在鼻孔前方具1对皮须。头颇平扁。眼上侧位。喷水孔大,位于眼后。鼻孔圆形,距口远。牙细小而尖,多行在使用。鳃孔5~6个。背鳍2个,无硬棘;无臀鳍。栖息底层,吻锯为自卫利器。食甲壳动物、蠕虫类及小鱼等。肉质优良。锯鲨属Pristiophorus,鳃孔5个,共4种。我国只有日本锯鲨Pristiophorus japonicus1种,分布于黄海和东海,偶见于南海及朝鲜和日本沿海。六鳃锯鲨属Pliotrema,鳃孔6个,只1种,分布于非洲南部东南岸。
扁鲨
7. 扁鲨目(Squatiniformes):仅1科1属约13种。体平扁;吻很短而宽;胸鳍宽大并向头侧延伸游离如袍袖,旧称袖鲛,西方俗称天使鱼或僧鱼;眼上位;口宽大,亚前位;牙上、下颌同型,细长单齿头型;鼻孔前位;鳃孔5个,宽大,延伸至腹面 ;背鳍2个,无硬棘 。广泛分布于热带及温带的大西洋、地中海和太平洋,非洲南部东岸也有分布。我国有4种。为黄海和东海次要经济鱼类,在黄海产量较大,为渔业捕捞对象之一。东海产量较少,为底曳网兼捕鱼类。8.须鲨目(Orectolobiformes):有7科:长须鲨科Brachaeluridae、绞口鲨科Ginglymostomatidae、天竺鲨科Hemiscylliidae、须鲨科Orectolobidae、斑鳍鲨科Parascyllidae、鲸鲨科Rhincodontidae、豹纹鲨科Stegostomatidae。我国有3科5属10种。鳃孔5对。背鳍2个,无棘,具臀鳍。眼无瞬膜或瞬褶。椎体具辐射状钙化区,4个不钙化区无钙化辐条侵入。颌舌接型,上颌仅以韧带连于头骨。包括世界上最大的鱼类。
鲨鱼总数大幅减少——50年来下降了80%
因为鱼翅的价格不断提高,吸引着各地渔民争相在海中捕杀鲨鱼,致使海中生态出现不平衡,部分鲨鱼濒危。由于鲨肉价值很低,因此鱼翅渔业者在扑鲨后,仅割下鲨鱼的鳍部分,便将鲨鱼抛回海中以保持更多的空间存放价值更高的鱼翅。这些鲨鱼并不会立刻死亡,但会因失去游弋能力窒息而死,或者被其他鲨鱼捕食。部分关注动物及生态团体大力宣传请求大众不要吃鱼翅,主要原因不仅是捕杀鱼翅的过程残忍,更因为由此导致鲨鱼总数大幅减少——50年来下降了80%。据估计,每年全球有1百万条鲨鱼被捕杀,鱼翅的年产值达到12亿美金。也正由于牵涉庞大的利益,该行业倍受有黑社会活动介入的指控。7成左右的鱼翅被汞污染
捕杀7成左右的鱼翅被汞铅污染,如果大量食用可能会对健康产生威胁。鱼翅也并无特别的营养价值。事实上,近几年来,因为工业废水不断地排入海洋,每年进入海洋环境的石油高达两百万吨以上,使得海水中重金属含量较高,而鲨鱼处于海洋食物链的顶端,吞食了其他鱼类后,食物中的重金属也随之进入鲨鱼体内,积累下来,因此鲨鱼体
属的含量会越来越多。三丁基锡是用于船体防污涂料中的一种化合物,在意大利沿岸海域捕获到的鲨鱼的肾脏内已发现这种化合物。在东地中海的几种鲨鱼物种组织样本中也已经发现镉、铅、砷等金属元素。而2001年,曼谷唐人街市场的鱼翅抽查表明,10个鱼
翅中有7个含有高含量的水银,最高含量为允许量的42倍。2008年,香港市场的抽查表明,10个鱼翅中有8个含有高含量水银,最高含量为允许量的4倍。而烹饪并不能去除水银或其他重金属的毒性。吃了鱼翅后,水银和其他重金属进入人体,难以被排出体外,而是在体内积蓄下来,会损害 中枢神经系统、肾脏、生殖系统等,导致头昏、头痛、 肌肉震颤、口腔溃疡、肾脏损害、性功能减退、流产等。一些禁止捕鲨的法律已经获得通过,不过对公海上的捕猎行为还约束甚少。美国通过了全面禁止捕杀鲨鱼的法案,但仅能限制在美国注册的渔船和美国领海上的行为。欧盟已同意加大禁止“割鲨鱼鳍”的力度,但自然资源保护论者争辩说,特殊捕鱼许可证(允许割除鲨鱼鳍)的发放,使得欧盟的禁令难以卓见成效。[6] 鲨鱼必须整只进口而不能仅进口鱼翅部分。国际渔业组织也在筹划在大西洋和地中海上禁捕鲨鱼的协议,但是对太平洋和印度洋还没有相应的禁捕计划。大量捕杀海洋生态系统金字塔顶端的鲨鱼,会导致大量中小型鱼类因失去天敌而数量暴增,从而严重打乱整个海洋生态平衡。
《大白鲨》(Jaws)之类的电影和关于鲨鱼攻击人类的历史记录(如1916年发生在美国新泽西州的一系列事件)促使了食人鲨传说的产生。食人鲨是指出于某种原因喜欢以人类为食的鲨鱼。它表现出不同于普通鲨鱼的习性,出现在一般活动范围之外,并且会在几天的时间里在同一地区多次发动攻击。
我们不能武断地认为食人鲨根本不存在,个别的鲨鱼可能会因为生病或受伤表现出反常的行为。由于海域条件不同,鲨鱼在尾随猎物游动时有可能超出它们平常活动的区域。
不过,没有证据表明有哪条鲨鱼“养成了吃人肉的嗜好”。虽然有过在同一地区连续发生鲨鱼袭击的先例,但鲨鱼通常在一天内游动很长的距离。也就是说,在第二起袭击事件发生时,发动第一次攻击的鲨鱼可能已经游到了数百公里之外。在袭击事件发生的几小时后派出捕鱼船巡逻本地区并对鲨鱼进行捕杀的做法不大可能找到袭击受害者的那条鲨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