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水深流

作者 贾平凹
页数 233页
书名 静水深流
语种 简体中文
定价 26.80
目录导航

静水深流

       

       静水流深,闻喧享静 

  空山鸣响,见惯司空

  静水流深,一个平常极为少用的成语,极富内涵。想到对外而露着的静水下的另一片世界,谁也不知有多少的劲流在涌动,狂澜,让人思绪猛然,气闷,压力很大。

  静水流深,从字面上看来,这个成语是对大海、江河、湖泊等水自然现象的描述。简单的说来就是我们看到的水平面,常常给人以平静的的感觉,可这水底下的世界谁也不知有多深?底下有多少东西?或许还真是一片碧绿静水,或许急流向前,或许有许多旋涡,或也许还是一个暗流涌动的世界。一切都不能知晓,都是在我们的一个未知世界里。

  很多情况下,人们是用这个简单的成语来描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中国人讲修身,大凡是成功者,都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宰相肚里能撑船”“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这是一种修养,一种气度。这些人,往往能在喜悦中沉静中思考,在失败中从容面对,很少言表于脸上,一句“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把这种中国人的思想推到了至高的境界。中国人了不起,能让这么一个自然现象去禅释心灵深处那些轻易不能到达的境界,表达得又是如此的酣畅,淋漓尽致

  静,就是生命的完满,

  水,就是生命的本源;

  流,就是生命的体现;

  深,就是生命的蕴集。

  成语解释

  词 目 静水流深

  发 音 jìng shuǐ shen líu

  释 义 静水:象征着为人处世不张扬,态度柔和;流深:意味着胸中自有万千丘壑,真的是很有想法、很有内容。静水流深的真正含义恰可比喻为做人的态度:洞察一切却不被矛盾束缚,不被欲望捆绑,这样就能拥有和谐的生命,拥有长久的快乐,拥有真正的自由。

 

同名书籍  

作 者: 李小琳 著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

  版 次: 1

  页 数: 292

  I S B N : 9787208076044

  包 装: 平装

内容简介

  李小琳的《静水深流》三种文化的融合:显赫的中国当代政治家门第、师法南怀瑾老师的传统理念精华、先进的西方管理学思想。

  不张扬的李小琳师法造化、师法南老,以“静水深流”四字概括她的人生哲学和管理理念并成为成功之道。

  “静水深流”是我做人、做事、做企业的点滴感悟的提炼,是我自孩提时代受中国文化精神的熏染和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一点心得,是我从师南怀瑾老师以后的学习体会,也是我从美国MIT斯隆管理学院开始,学习现代管理科学与思维的一片视野。我常和朋友、同事探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我率领着一个优秀的团队,默默地信守自己的责任和承诺,切磋并研修着管理心得和智慧,砺炼、培养着坚忍和包容的心田。

  朋友们鼓励我将这种感悟变成一个公众的东西,实在令我感动,于是,我以“静水深流”为逻辑主线,把创业、治业、追求卓越的一些感悟串起来,从核心的文化理念和认知开始,到反思自我、管理自我的心志,以求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和管理水平。

  从企业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到打造战略发展的平台,系统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我更加深刻地体验到不仅要加强学习,更要转识成智;不仅要在管理程序上先知后行,更要善于转知成行。所以,由金字塔式的文化理念系统开始,梳理企业管理的一些心得,体味“四个合一”(天人合一、义利合一、知行合一、人企合一)的丰厚内涵;从自己做企业的历程中感悟“责任、诚信、智慧、价值”的核心价值观,努力发掘人生的意义,实现自身价值。这本身就是一段静水深流、观照自己内心世界的一个缩影。

  如果你翻阅本书时,感觉有一点新意、一些感应和启迪;翻阅后,你也能够静下来,反思、反省人生,有所觉、有所悟,那就是我莫大的欣慰了!

作者简介

  李小琳,女,清华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曾在北京大学、美国MIT斯隆管理学院修读哲学、管理学等课程。 

  现任中电国际董事长,中国电力首席执行官,中国新能源董事局主席,澳门电力股份董事,中国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香港中资企业协会执行董事

目录

  自序 实践有甘苦,学习无止境

  一 静水深流——管理的和谐境界

  静水深流

  静:生命的和谐

  水:生命的源泉

  深:生命的内涵

  流:生命的体现

  融合之道

  二 宁静致远——发展的战略愿景

  文化与战略

  分光

  远见

  “知”与“行”

  “静”与“谋”

  方向感

  十年磨一剑

  应变

  换位

  支点

  脚踏实地

  何以“常青”

  碧水蓝天

  三 精进深行——不懈的治业追求

  从“管道”说管理

  学识 胆识 意识

  学,不可以已

  生命的高度

  小火炉的启示

  透明鱼缸

  绩效之“绩”

  绩效导向

  治理之“治”

  预控之“预”

  一封小股东的来信

  四 万涓成流——无价的团队精神

  完美团队

  雁群的秘密

  团队的气质

  团队的梦想

  团队的教练

  变与不变

  冰山一角看决策

  诚信选人之尺

  组合之艺

  说“位”

  人企合一

  五 生生不息——文化的持恒之力

  真经

  一字之差

  境界

  合浦之珠

  和而不同

  修正

  无人则止

  品牌

  不找借口

  割发代首

  转识成智

  不吃后悔药 

  月亮惹的祸

  追求

  六 白云悠悠——人生的管理感悟

  女强人

  自胜

  “美力”谈

  播种光明

  爱的心愿

  长相思

  道不远人

  名家赠言

  用古典智慧照亮人生(余秋雨)

  文化,企业的最高境界(魏杰)

  后记

编辑推荐

恰恰是欲成大事者寤寐思服、求之不得的境界,《静水深流》作者贾平凹轻松做到了;他生而如斯,从未强求。此所谓大师风度、大家风范。

文摘

昨天下午,我把钥匙和电话本丢了。

我原本一直将电话本装在上衣的口袋,钥匙也是拴在裤带上的,但一个朋友送给我了手提皮包后,电话本和钥匙才装进去一天就丢了。电话本和钥匙怎么能不带在身上呢?这有什么难看的?现时的中国人,即便一个街头饭店择菜洗碗的小工、司机和妓女,甚或是政府大楼里的处长和厅长,谁不是电话本装在口袋,钥匙那么一嘟噜地挂在裤带上?!那个该死的出租车司机——我吃过许多出租车司机故意弄坏计价器乱收费的亏,我灵醒了,上车前看了一下他的车号尾数是12——我说去雁塔路8号。他说8号院,那是省委家属院呀,你家住在那里?我怎么能住在那儿,没脑子,住在8号院我能搭你的出租车吗?!我是为一个亲戚的就业去求助姓周的领导的。“我看你也不像8号院的人!”长舌的司机立即对我不以为然了,他开始哼着一首流行歌曲“走呀走,走呀走,走过了多少年华……”车剧烈地摇晃了一下,险些撞着了一位骑自行车的人,他骂了一句“仄”,同时一口很稠的痰从车窗吐向那人。我知道这司机一定是城里的泼皮出身,就不做声。他却从此粗话再不离口,不停地指着路边的年轻女人说:“小姐!”“又一个小姐!”他看穿得暴露的女人都是小姐,开始骂妓女就是妓女,偏大名“小姐”!生殖器叫得再文雅还不就是个××吗?他骂贪官,又骂污吏,骂美国,也骂伊朗,骂下岗的工人多,骂街道的路不平,又骂股票下跌了,骂白粉也不纯,骂除了娘是真的什么都成了假的。他说他什么都不怕,只怕交通警察,“我要是不开车了,我须杀几个交警不可!”我害怕起来,赶忙让他停车,我就是急促促下了车而将皮包忘记了,待那辆出租车已经走得无踪无影,我才想起我的皮包还在车上!

没了电话本和钥匙,我从8号院回来进不了门。明明是我的家,我却不能进去,贴在门扇上的宋版木刻门神拓片,秦琼敬德就不认我。直等到孩子从学校放学回来开了门才歇着,而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又都中断了。同事的老婆患病住院,我得去看望,不知道了医院的电话和病室的床号;熟人的孩子参加了成人考试,答应了替孩子去查查分数,忘记了自考办的同学的呼机号;一部中篇稿件邮递了北京一家出版社,收到了还是没收到;为盗版而引起的官司,需要通知律师商量出庭的事宜;家乡的父母官到了西安,住的是哪家宾馆哪个房间;单位出现人事内讧,急需向上级领导汇报而先要和领导的秘书约定时间……没有了电话本,我一下子被这个社会抛弃了,是个瞎子、聋子、星外的来客,一条在沙滩上蹦足达的鱼。我大声地发着脾气,门却“咚咚”地被敲响,是市人事局送来一沓表格要填。我坐下来写:贾平凹,男,陕西省丹风县棣花乡人,生于1952年农历二月二十一日,属龙相,身高1.65米,体重62公斤,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分配于陕西人民出版社任文学编辑,1980年至今在西安市文联供职……这样的表格我至少是填写过一百多份,看样子我还得继续填下去。若论起官衔来,我也是有着相当多的官衔的,小到《美文》杂志的主编,大到全国政协委员。但我从未体会到“人上人”的滋味,把掌柜的当成了伙计我是有经验的。我想,它们对于我在活着的时候百忙而无一利,好处一定是会在我死后的追悼会上念出职务一大串的。但这样的表我得一份又一份填写着!楼下又有人狼一样地叫喊了:“407——!4—0—7——!”这当然喊的是我。我走下楼,是邮递员送来电报。“你是407吗?”他要证实。我说是的,现在我是407,住院时护士发药,我是348,在单位我是001,电话局催交电话费时我是8302328,去机场安检处,我是610103520221121。说完了,我也笑了,原来我贾平凹是一堆数字,犹如商店里出售的那些饮料,包装盒上就写满了各种成分的数字。社会的管理是以法律和金钱维系的,而人却完全在他的定数里生活。世界是多么巨大呀,但小起来就是十位以内的数字和那一把钥匙!我重新返回楼上继续填写我的表格。在四楼的楼梯口上,隔壁的那位教。授(他竟然正是数学系的教授!)正逗他的小儿玩耍。他指着小儿身上的每一个部位对小儿说:“这是你的头,这是你的眼,这是你的鼻子……”小儿却说:“都是我的,那我呢,我在哪儿?”教授和我都噎在那里,亏得屋里的电话急促地响起来,我就那么狼狈地逃走了。

“谁呀?”

“我找贾平凹!”

“你是哪里?”

“我是吉林人民出版社的编辑。您是贾平凹吗?”

“是……贾平凹的哥哥。”

“贾平凹还有个哥哥?”

“是堂哥吧!”

“哇!我终于找到啦!我寻不着贾平凹,我却寻着了0298302328!”

“……”

“他现在在哪儿?我有急事要找他,要不,我明日就坐飞机去西安了!”

我是离不开电话的,但最令我胆战心惊的就是电话,它几乎是每十分钟就响一次,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在呼你、催你、逼你,永远不让你安静地待一会儿。一个人的名字,当然包括他的数字,就是咒与符,有的名字和数字会给你带来吉祥,有些名字和数字带给你的却是烦恼和灾害,我称我的电话是钩命的无常!现在,电话里的声音是个女的,好听的东北语调蛮有节奏,说着说着已经开始带有“哭音”了,我只好坦白了我就是贾平凹,问什么急事?她在那里高兴得拍桌子,“啪啪啪”,她说他们在编一套关于知青的回忆录丛书,一定得我参加,然后是一大堆“奉承”我的话。奉承是廉价的,当年全国都在说“毛主席万岁”,但毛主席并没有活到一万岁;我是40岁过半的人了,自觉已经静正,不以宠辱而动心。我说,我现在正身心交瘁,上有老下有小,还都有病;我也肝心胃坏了,需要去养一养,这套丛书恕我不能参加了。女编辑却就是不肯放我,而且允许我放宽交稿的时问。我没出息,缠不过她,也是我一时要逃避,就说那好吧,让我考虑考虑,三天后给予答复。

进入中年后,我是明显地衰老了。头发脱落,牙齿松动,四肢愈来愈细,腰腹日渐宽大,是一个“人蜘蛛”。我诅咒我的中年偏偏是在世纪之末,国事家事个人事是那样日日夜夜烦扰我。我没有失眠的时候,只是没时间去睡。我的同学,住在楼下另一个单元的已经是文学系教授的冯,他和我做了两年邻居,他说:“你是党员,特殊材料制成的,我要是你这般累,恐怕已经死过两回了!”孔子讲:“朝闻道,夕死可矣。”我之所以不死,是并没有得道,或者说,一个人的苦难还没有受够,上帝是不会让你快乐地死掉的。我和冯教授喝酒——我们常常喝酒——他常常就醉了,他爱说:“但知酒中趣,勿与醒者传。”而我则把我经受磨难的秘诀告诉了他,那就是逃避。

我逃避了女编辑的硬缠软磨,窝在了大沙发里喘息,脑子却不由得想到了往昔知青的岁月。说来真是奇怪,距离了知青生活25年,25年里每每作想了那5年的岁月莫不是咬牙切齿地诅咒,而现在却变得那样的亲切和珍贵。漫漫的长途上,竟然有一片林子,林子里有野花和荆棘的草坪,有划动着蜉蝣的水池,该坐下来嚼嚼身上口袋里已经风干的馍饼了。

目录

我是农民

老西安

西路上

作者简介

贾平凹,1952年生,陕西丹凤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著有《贾平凹文集》18卷,长篇小说《商州》、《怀念狼》、《高老庄》等。曾获人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优秀短篇小说奖、法国费米娜文学奖,美国美孕飞文学奖。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