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公理

人类公理

作者 康有为
作品名称 人类公理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作品简介

1898年秋,康有为在日本时,已有稿本20余篇,1902年避居印度时,刻苦攻读,最后全部完稿成书。《大同书》最初在印度起名为《人类公理》。当时,除了梁启超等少数门徒看到过外,很少有人目睹过这部杰作。直到1913年,才有后生门徒第一次把该书的甲部和乙部发表在《不忍》杂志上。

《大同书》全书共30卷,约20万字,分为10部。甲部《入世界观众苦》,乙部《去国界合大地》,丙部《去级界平民族》,丁部《去种界同人类》,戊部《去形界保独立》,己部《去家界为天民》,庚部《去产界公生业》,辛部《去乱界治太平》,壬部《去类界爱众生》,癸部《去苦界至极乐》。

成书之前的康有为,可谓是中国历史上首倡“改良主义”的创始人。早在光绪十四年,也即公元1888年,康有为时年30岁,正值中法战争失败之际,他有感于时局日危,遂慨然上书光绪帝(即《上清帝第一书》),提出了“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项改革主张。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长兴里辟万木草堂讲学,收陈千秋、梁启超等人为徒,以“勉强为学,逆乎常纬”为治学宗旨,授 “义理”、“考据”、“词章”、“经世”诸门。由于生徒日多(前后达3000人),学堂扩充,曾三迁其址。

1895年,康有为率领在京1200名举人,起草了上清帝万言书,再次切陈变法维新的重要性,提出了“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等主张,是为名垂青史的“公车上书”。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亡命日本之后,又逃避追杀于印度等国,共作海上游客长达16年之久。1913年冬,康有为带着《人类公理》一书回到上海,旋即加入讨袁(世凯)大军。1917年,积极参与张勋政变,拥戴溥仪复辟。但在1919年,他坚决支持青年学生发起的“五四”爱国运动。1927年3月31日,康有为病逝于青岛寓所中。

在《人类公理》(《大同书》)中、康有为列举了人类社会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和人们身受的种种苦难,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和解脱这种苦难,他描绘出一幅无私产、无阶级、无家族、无邦国、无帝王、人人相亲、人人平等的“大同”世界的理想画面,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康有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