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拼音】:shuǐ mò
【注音】:ㄕㄨㄟˇ ㄇㄛˋ
详细解释
(1).水和墨。多用以指一种不着彩色,纯以水墨点染的绘画法。
【出处】:唐 郑谷 《所知从事近藩偶有怀寄》诗:“水墨画松清睡眼,云霞仙氅挂吟身。” 宋 周紫芝 《西江月》词:“晚来秋水映残霞,水墨新描图画。”
【示例】:元 汤垕 《画鉴·唐画》:“ 董元 山水有二种:一样,水墨矾头,疏林远树,平远幽深,山石作麻皮皴;一样,著色,皴纹甚少,用色穠古。”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八·妇人画》:“ 海宁 李因 是菴 ,善画松鹰及水墨花竹翎毛。”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章:“后者是一个阔才半尺,长约六尺余的条幅,水墨浓淡,点缀生动。”
(2).水墨画的简称。
【出处】:唐 张碧 《题祖山人池上怪石》诗:“我闻 吴 中 项容 水墨有高价,邀得将来倚松下。”
【示例】: 金 元好问 《中州集·吴学士激诗序》:“ 悆甫 索水墨,以诗寄之云:‘烟拂云梢留淡白,云蒸山腹出深青。’”
(3).浅黑色。常形容或借指烟云。
【出处】:宋 范成大 《晚步东郊》诗:“水墨依林寺,青黄负郭田。”
【示例】:周立波 《桐花没有开》六:“天上还有水墨色的云,但有经验的农民都说这一回要晴一晌了。”
中国画的一种。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基本要素有三: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图画歌》云:“江南董源传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就是说的水墨画。唐宋人画山水多湿笔,出现“水晕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笔,墨色更多变化,有“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唐代王维对画体提出“水墨为上”,后人宗之。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着重要地位。
用中国特制的烟墨构成的“水墨画”成为中国画特有的一个画种。墨可分作墨、淡墨、浓墨、极淡墨和焦墨五墨,即焦墨(原墨)一浓墨一重墨一淡墨一清墨五层次。
墨是寒色,由五墨构成的画应该有寒感,它的调子应该是灰暗的。但又为何好的“水墨画”会使人有温感而不感觉它的调子灰暗呢?这是因为好画善于利用白地(空白)来与黑的寒色相对比、相调和,因而使人有介于寒热之间的温感。而且,好的烟墨并不是暗墨。
凡光滑受光而反射强者都叫做明物,好墨的黑光泽如漆,故可叫做明黑,因而是不会让人有灰暗感的。
水墨画:在中国画中,以中国画特有的材料之一,墨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画出不同浓淡(黑、白、灰)层次。别有一番韵味称为“墨韵”。而形成水墨为主的一种绘画形式。
历史及意义
水墨画是中国美术史的独特产物,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墨绘,到战国时期的帛画线描,再到晋唐宋元异彩纷呈的屏扇卷轴,可以看到水墨画发生、发展和成熟的清晰轨迹。它作为中国人观察和表现世界的一种重要而独到的方式,作为中国人承载其观念意义的形式结构自律化发展的结果,作为中国人赖以休养生息的文化传统楔人现实情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参与建构中华文明的灿烂光辉,为世界美术的多元格局提供了自立和自足的一极,而且以其不可替代的特殊文化品格,渗透于当今绝大多数中国人的血液中。
前水墨画、水墨画和后水墨画,既是中国主流绘画的历时态表现方式,同时也处在共时态的不断互渗
之中。尤其是当今这个中西并协、古今杂陈的多元化时代,水墨画和后水墨画与其说是两个先后相继的阶段,不如说是同一艺术事业中的两种彼此相携的活动,因为正是相互补充的不同变态,壮大和延长着该艺术表现方式的生命力。
水墨画是中国美术史的独特产物,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墨绘,到战国时期的帛画线描,再到晋唐宋元异彩纷呈的屏扇卷轴,可以看到水墨画发生、发展和成熟的清晰轨迹。它作为中国人观察和表现世界的一种重要而独到的方式,作为中国人承载其观念意义的形式结构自律化发展的结果,作为中国人赖以休养生息的文化传统楔入现实情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参与建构中华文明的灿烂光辉,为世界美术的多元格局提供了自立和自足的一极,而且以其不可替代的特殊文化品格,渗透于当今绝大多数中国人的血液中。
当然,上述过于概括的叙述,其实混淆了水墨画与中国画、传统水墨与现代水墨之间的重大区别。
如果把中华民族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绘画形态称为中国画,那么,水墨画仅仅是中国画的一个分支。在上世纪中叶以前的漫长岁月里,水墨画一直都是指用纯水墨或辅以淡彩制作的中国画。随着西方油画、水彩画等外来画种逐渐普及中国大地,以及中国画本身的现代化和国际化需求,水墨画在一些场合被用来指称中国画。水墨画外延的扩大,一方面顺应了画种称谓上的平行性原则,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民族绘画的现代形式探索,用媒材的物质规定性,来约简过于庞大、模糊和精神价值化的中国画内涵,对于该画种的从事者减轻历史压力、摆脱习惯心态和楔入现实情境,具有不容忽视的优越性。这也许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一个画种的水墨画概念日趋流行并且更多地为年轻人所接受的内在原因。
与水墨画概念的变异相联系,传统与现代的对立化倾向也逐渐纠缠到当代中国画的创作思维与理论思维之中。当人们摆脱了中国画存亡之争的阴影,共同从水墨画作为一个画种的意义上获得前进的动力时,忽然发现面临着两个截然不同的选择:一个是由特定的行动规则和表达方式、特定的学科意识和理性精神、特定的文化品味和人文内涵所领引的话语系统,需要当事人站在前人肩膀上攀援新的高度;而另一个,则把水墨画理解为一种不同于油画、版画、水彩和水粉的媒材构成,一种为中国文化所孕育、为中华民族所擅长的思维与操作方式,因此完全可以不受拘束地站在新的起点上,奔向新的自由和新的可能性。于是,传统水墨与现代水墨的分野、互动和交叉,构成了当代水墨画坛的纷繁景观。
鉴于以水墨画为概念依托的绘画艺术蕴含着历时性和共时性的巨大变化乃至质的不同,为了下文的顺利展开,有必要为之增设特指的前缀——前水墨画、水墨画、后水墨画。
在水墨画的学科特征尚未确定,文化氛围尚未形成,代表画家尚未涌现之前的中国绘画形态,我们将之统称为前水墨画。从现存材料看,唐以前的绘画史亦即前水墨画史,尽管水墨作为一种绘画媒材已被广泛使用,纯水墨制作的绘画作品也不乏其例,但那只能算是水墨画的前奏曲,随着王维和张璪的破墨山水、荆浩和徐熙的笔墨构成、董源和米芾的图式趣味相继成为中国绘画史的主角,水墨画时代的帷幕才被正式拉开。
有趣的现象是,水墨画家往往与文人画家相重合,水墨画史的盛衰与文人画史的荣枯亦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宋元之后,文人艺术家居于主流地位,从元四家、董其昌、徐渭、四王、四僧、扬州八怪,直到吴昌硕和黄宾虹,都以文人画家的素养支撑着水墨画艺术的高度成就。画品的人格化、画艺的人本化、画家的文人化过程,将水墨画锻造成一种融汇诗书、涵泳情怀、讲究形式趣味的精英艺术,而在民间彩绘、宫廷院体等诸多绘画形态的映衬下,代表着中华民族绘画的最大特性和最高水平。
即构思上具有漫画的特点,题材广泛,或讽刺或赞美,但表现手法上运用中国传统水墨画技巧,兼具其雅致。较之一般的漫画,水墨漫画更具有观赏价值。它的出现 扩展了漫画的表现、观赏领域与品种。中国的水墨漫画也涌现了很多优秀作者,如丰子恺、华君武、黄永玉、韩羽、方成、王成喜、毕克官、徐鹏飞、蒋文兵、何韦、常铁钧、徐进、白善诚、等人,同时也涌现了许多优秀作品。
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有小蝌蚪找妈妈等,画家齐白石的虾,黄胄的驴子等。
中国画绘画技法中有一种专门用墨来表现兰花的方法,叫“墨兰”,古往今来许多画家都画过墨兰,虚谷的超凡、郑板桥的洒脱、吴昌硕的凝练、齐白石的老辣等等,画家们一生最具功力的绘画语言都可以通过画墨兰挥洒得淋漓尽致。画家说画墨兰是在练习基本功,鉴赏家说看墨兰能够品味到不同画家的不同内涵修养。因此,欣赏墨兰就是在读画家的内在积淀,可以放大一位画家的文化分量和风格。
有别与中国传统画法表现形式的水墨艺术。既讲究水法、墨法,亦融入西方的构成、表现等技法,具有时代感。
车振 号一通,中国美术家香港协会会员,1986年出生於山东省墨子故里--滕州市,自幼酷爱绘画。先後学习吴昌硕、八大山人、徐渭等名家。清新悦目、简约的绘画风格,受到收藏界的一直青睐。
《大寿图》、《捉鱼图》在第四届深圳文博会分会场大芬油画村展出,发表在《2008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西画、中国书画艺术品精品专场》,并成功拍出。
现居住地:深圳 职业画家
墨与色的运用
传统淡彩山水画的设色大多遵循“色不碍墨”的原则,即“不能掩墨光,损笔致”。设色是从属的,次要的。凡画“先墨本求工,墨本既工,设色可,不设色亦可”。所以古人的设色大多是在墨本求工后进行的,即色墨分施,而且是“罩”上去的,为的是不损笔墨的精神韵致。设色一般都比较清淡,这符合传统文人以朴素为美的审美趣味。色多以花青、赭石为主。传统淡彩山水画用色通常要与淡墨调和,古人是极反对用浓艳之色的,认为“大抵浓艳之过,则风神不爽,气韵索然”,“火气炫目,则入恶道”。
与传统淡彩山水画不同,现代淡彩山水画虽然也非常重视笔墨的作用,但色彩的作用已不再是可有可无,而成为作品中几乎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综观现代山水画,纯水墨山水已很少见。西画的引进,审美观的嬗变使色彩的审美价值已不再只能是“补笔墨之不足,显笔墨之妙处”了。现代山水画在应用色彩时,比较灵活自由:先墨后色,先色后墨,或交替进行;色可破墨,墨亦可破色。水彩画的一些技法被广泛运用,注意冷暖色的对比,注意光源色《如夕日余晖》。敢用各种颜色,特别是绿色用得多。有些颜色倾向唯美,比如装饰化、抽象化,喷绘也是一种手法。有的作品使用了水彩色、丙烯色甚至水粉色。没骨画法也较多,并追求色彩在纸上渗化所产生出的情趣、韵味。现代淡彩山水设色的比重比传统淡彩山水画大,介于淡彩与重彩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