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塘小人节

石塘小人节

中文名 石塘小人节
流行地区 浙江省温岭市石塘镇的石塘、箬山一带
节日时间 农历七月七
目录导航

节日来源

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300多年前,石塘、箬山一带的居民从福建、惠安、泉州等地迁入,将当时在闽南盛行的七夕供奉玩偶的习俗也带到了这一地区。因该地区相对封闭的地理位置,这一习俗至今仍被民众完好保留。

七夕最初为曝衣、曝书的岁时性节日,西汉时牛郎织女爱情故事渗透其中,逐渐形成为以穿针乞巧、守夜祈愿为主要内容的民俗节日。北宋期间佛教中摩喉罗六岁出家成佛的故事亦融入其中,七夕节供奉摩喉罗偶像逐渐流行开来。南宋建都临安后,该习俗在南方得到扩布。后,摩喉罗在佛教中的信仰光环逐渐退去,变成纯粹的玩偶,并被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人物形象所取代。石塘小人节彩亭中的玩偶即从此发展而来。闽南地区民间称织女为七娘妈,认为是小孩的保护神。七夕为七娘妈生日,家家户户需祭拜她。石塘、箬山先民从闽南迁入之时,把这一习俗带入石塘一带。现石塘小人节设彩亭、彩轿、祭七娘妈、祈愿儿童成长,表现了七夕节日内容的延续性。

节日程序

人节前,石塘的居民们都要为自家未满16岁的孩子去买或自己扎制彩亭、彩轿(男童用彩亭,女童用彩轿),彩亭和彩轿均是由当地民间纸扎艺人用竹条、彩纸、泥巴等原料扎制而成,二层或三层彩亭上(三层是为年满16岁的孩子用的“满金亭”)还分层装饰了不少戏曲故事人物,如《大闹天宫》、《白蛇传》、《八仙过海》等,看上去色彩绚丽。

在七月七这天早上,大人们会让小孩子自己去采七种不同的花,再将供桌摆放在自家门前,在中间放上彩亭或彩轿,把七种花和七种颜色的线放入彩亭里。同时,在彩亭或彩轿前,摆上一壶老酒、七只酒盅,在托盘上摆上香蕉、梨、桃子、葡萄、桂圆、青橘、红枣、西瓜等各色瓜果,以及糖龟(音jiu,石塘当地的一种面食,用模子压出,一般为砖块大小)、鱼鲞、鸡(16岁满金亭时必须用鸡)等供祭品。在上了三炷香,叫小孩许愿或代小孩子许愿后,再将彩亭在铁锅上焚烧,焚烧后的灰收拾起来倒在海里。

节日现状

近几年来,小人节对研究传统节日、闽南文化等方面的学术价值被逐渐认可。2003年七夕节,中日联合考察团对箬山小人节风俗进行了实地考察后,陈勤建教授在《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发表《当代七月七“小人节”的祭拜特色和源流——浙江温岭石塘箬山与台南、高雄七夕祭的比较》一文。2006年,“石塘小人节”又被列入第一批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影响力日渐扩大。

石塘小人节以石塘、箬山为中心,在当地的发展过程中,既保存了宋代京城开封与临安流行的七夕风俗,又是这一风俗在该地特有生态环境中的演变结果。现今石塘小人节大体可以分为前期准备与七夕当日祭祀两个部分。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