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平装: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220066979, 722006697X
条形码: 9787220066979
尺寸: 25 x 19 x 8.2 cm
重量: 2.3 kg
序
正当全国人民满怀深情隆重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时候,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组织专家学者撰写出版了《邓小平理论史》(四卷本),这是家乡人民献给小平同志百年诞辰的一份
厚礼。
邓小平同志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享有崇高威望,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我国改革开放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理论是他留给我们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可宝贵的财富,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没有邓小平同志创立的这个理论,就不会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明前景。他为党和人民建立的丰功伟绩,我们永志不忘。
邓小平同志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特别是从主持全面整顿到领导拨乱反正,从运筹改革开放到谋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蓝图,他的名字始终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前进历史紧密相连,他的思想和理论始终同社会主义在中国和世界的命运息息相关。他一生的经验、观点和思想的结晶,升华成为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
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贯穿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
的建设等方面。《邓小平理论史》的出版,填补了邓小平理论研究领域中的一项空白,体现了成果的原创性精神。该书以翔实的资料,用理论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进行研究,记述了小平同
志青少年时代的远大政治抱负和崇高理想,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建立的丰功伟绩,与时俱进的深邃革命思想,长期革命生涯中锻炼的高尚风范和崇高品质,熔理论和实践于一炉,
较好地体现了小平同志一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造诣。
江泽民同志多次号召:“在全党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教育。”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学习邓小平理论发展史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史,使我们进一步了解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进一步懂得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
建设社会主义的科学道理,进一步加深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的自觉性。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在新世纪新阶段,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三
个转变”,努力实现四川发展新跨越,加快建设好小平同志的家乡,以实际行动纪念小平同志百年诞辰。
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七一”重要讲话中,对广大理论工作者寄予厚望:广大理论工作者在理论研究、宣传和贯彻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为广大理论工
作者施展聪明才智提供了广阔舞台。希望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和全省广大理论工作者,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发挥自身优势,潜心研究,孜孜以求,大力加强理论创新,推出更多更好的精品
力作,在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导 论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1章 民主革命:为建立人民共和国而奋斗
第一节 青年共产主义世界观的确立
一、从小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二、以实际行动站在社会主义一边
三、系统地学习并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二节 毛泽东的主张更适合中国实际
一、在广西恢复和发展中共组织的经验
二、在广西创建红军和根据地的经验
三、在中央苏区坚决维护正确路线
第三节 力主毛泽东思想为中共指导思想
一、红军长征中坚决支持毛泽东
二、领导太行地区的整风运动
三、在整风报告中使用了“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
第四节 总结根据地建设的实践经验
一、在太行地区建立“三三制”政权
二、在太行地区厉行精兵简政
三、发展生产是坚持根据地的重要保障
四、发展文化事业丰富人民生活
第五节 解放大半个中国,迎来共和国的诞生
一、为和平而战的上党战役
二、奠定解放战争最后胜利的坚实基础
三、消灭国民党政权解放全中国
第2章 主政西南: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
第一节 西南面临的新任务
一、组建西南服务团
二、剿匪征粮
三、整顿社会秩序
四、建立农村政权
第二节 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打下基础
一、修建新中国的第一条铁路
二、坚决实行土地改革
三、恢复和发展工商业,增加财税收入
四、改造旧教育,培养各种人才
五、加强西南地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第三节 领导西南人民迈人社会主义道路
一、建立农村合作社
二、注重发展公营小型企业
三、领导私营手工业的合作
四、加强对私营工商业的指导
第四节 和平解放西藏
一、接受向西藏进军和经营西藏的任务
二、西藏的和平解放
三、在西南建立统一的民族大家庭[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