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后期,随英国逐步全面征服印度,英语渐渐成了知识分子通用的语言,由此而产生印度英语文学。孟加拉人罗姆·莫罕·罗易(1772—1833)是第一位英语散文家。亨利·代罗兹奥(1807—1831)是第一位英语诗人。两位孟加拉人,迈克尔·默图苏登·德特(1824—1873)和般吉姆·金德尔·查特吉(1838—1894)都曾用英语写过作品,前者的叙事诗《被俘的女人》,后者的长篇小说《拉贾莫汉之妻》,都是具有开拓性的力作。19世纪下半叶,阿露·德特(1854—1874)和朵露·德特(1856—1877)姊妹俩的译诗颇得好评。拉姆希·金德尔·德特(1848—1909)用英语缩写了两大史诗《摩河婆罗多》和《罗摩衍那》,至今仍被认为是较好的简本。诗人曼莫汉·高斯(1867—1924)写过《情歌和挽歌》等。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用英语创作和翻译诗歌。他的《吉檀迦利》用英语出版后,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奥罗宾多·高士(1872—1950)从史诗取材,创作叙事诗和诗剧。《优哩婆湿》和《莎维德丽》是其名篇。萨罗吉妮·奈都(1879—1949)是位有成就的女诗人,《金色的门槛》为她赢得声誉。她还为民族解放运动付出过许多心血,多次被捕入狱,是著名的妇女领袖。穆克吉·安纳德(1905— )在小说中描写普通劳动者,揭露殖民者和封建势力,作品深刻感人。巴巴尼·巴达查利雅(1906— )是印度独立后涌现出的进步作家,他的小说《饥饿》、《骑虎的人》等,都是以劳动人民为主人公,抨击社会时弊的。克里什那斯瓦米·纳拉扬(1906— )是一位出生在印度南方的作家。他的数十部长篇小说有不少是揭露英国化的印度人的内心窘境的,较有名的小说有《文学士》、《英语教师》、《向导》等,短篇小说亦有特色。拉贾·拉沃(1909—)曾久居法国,对西方文学颇有研究。他的写作手法比较独特。长篇小说《蛇与绳》曾于1966年获得印度文学院奖。近年来,印度英语小说发展较快,优秀作品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