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黎族蚩尤是中国神话传说中上古东方九黎族部落首领,又传为主兵之神。据说他有兄弟81人,能呼风唤雨,以金作兵器,常以兵作乱。他们勇敢善战,威震天下。
炎帝姜黎後代黎(耆)田氏、蚩尤九黎国、小黎国的黎氏
蚩尤是炎帝姜黎【公元前2982年屠雍单阏己卯至公元前2953年著雍涒滩戊申在位三十年】的後代,以父字为氏,姓黎氏。清朝姓氏学者张澍《姓氏寻源·路史》“蚩氏:蚩尤之後。蚩尤:姜姓诸侯耆(黎)田子邛之支庶,同母弟八人,族孽兄弟七十二,共八十一人。”
蚩尤与同母弟八人,连其自己在内共是九人,均姓黎氏,号称“九黎”,即黎贪(蚩尤)、黎巨、黎禄、黎文、黎广、黎武、黎破、黎辅、黎弼,再加上族兄弟七十二人,共八十一人,即八十一个黎氏支系部族,在炎帝姜榆罔时代,东征西讨,夺取了伏羲後裔“九黎(九夷)国”的领地,故称“九黎之君号曰蚩尤”。“蚩尤”二字,本义是指寄生在人体肚子里的蛔虫,九黎国奉此物为宗祖图腾神像,人们即以蚩尤为九黎国君之名。《史记正义》“孔安国曰,九黎之君号曰蚩尤。”
黄帝联合炎帝部落,与蚩尤大战于涿鹿,今河北涿鹿南,之野。据说蚩尤作战时能呼风唤雨,制作大雾,令黄帝兵迷失方向,不能战胜。后来黄帝发明了指南车,能在大雾中辨明方向,才将蚩尤战败擒杀。蚩尤死后,升天为星宿。蚩尤活动于今河北、山东、河南及安徽北部地区。传说部分九黎族在蚩尤被战败之后,南下与土著苗蛮所属部落杂居融合在一起。因此,又称蚩尤是南方苗瑶民族的祖先。
九黎族或许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最早例证。蚩尤其实也是叱咤一时的部族首领,而且比黄帝等其他部族都厉害得多。开始是蚩尤族部占上风,而且有“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的传说,因为蚩尤所部的武器好。《太白阳经》载:“伏羲以木为兵,神农以石为兵,蚩尤以金为兵,是兵起于太昊,蚩尤始以金为之。”《龙鱼河图》说“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弓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慈仁。”
蚩尤的兵器和战斗力及其影响,从这些记述中可见其端。但后来,炎黄结成联盟,终于还是把武器好的蚩尤给打败了。“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以仁义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蚩尤没後,天下复扰乱,黄帝遂画蚩尤形像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龙鱼河图》)可见,蚩尤在上古时期的影响力一点不比黄帝差,却因为关键之战失利不仅丢了天下更丢了在史书中的地位。
其实,蚩尤应该算是以山东大汶口、龙山文化为核心的东部地区的先祖。远古时期,活跃在我国华北大平原的人类集团,是东西两大部落联盟集团,即东部的“九黎集团”和西部的“炎黄集团”。九黎集团在山东、河南、河北一带,炎黄集团在陕西一带.其率领九族会盟之地就在“崇阳山”,位于今山东省昌乐县东南部的营丘镇。据史书记载:在黄帝时代立有方国。其证据是:至今这里还树立着象征部落联盟各自祖先的石祖,即“营丘九头”。 蚩尤战败后,族人南徙,古人为方便随时随处祭拜祖先,便将这些“石祖”刻于石上或绘于兽皮等物上的图谱,相当于后世的宗谱、宗氏图,即古籍记载的“营丘九头图”。 并将 “营丘九头图”带到南方以供祭拜。古籍关于衡山脚下黎族古墓中有“营丘九头图”记载就合情合理了! 山东省昌乐“营丘九头”至今仍有保留,人们称之为“石祖林”,十分壮观。 九黎君号蚩尤”,蚩尤就是九黎部族的首领。
伏羲後裔“九夷”音转成“九黎”,後裔一支融入彝族黎氏
东汉学者应劭《风俗通义·姓氏篇》“岭南多黎氏,乃九黎之後。”“九黎”即“九夷”,因音转而成“九黎”。风姓始祖太昊伏羲,乃远古部族华胥氏後代,生于成纪,始作八卦、文字、医药,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公认的第一位共同始祖。伏羲建都宛丘【在今河南省淮阳市境内】,在位一百一十五年【公元前4012年屠雍大荒落(己巳)至公元前3898年昭阳大渊献(癸亥)】,“以龙纪官”,设春官青龙氏、夏官赤龙氏、秋官白龙氏、冬官黑龙氏、中官黄龙氏;又命其臣朱襄为飞龙氏、昊英为潜龙氏、大庭为居龙氏、浑沌为降龙氏、阴康为土龙氏、栗陆为水龙氏。故中华民族有“龙的传人之说”——伏羲时代“龙官龙师”的後裔。
伏羲的後代主要分化成为九个支系,分居九个不同的区域,称为“九夷”,活动范围主要在今山东、山西、河北一带。下传近一千三百年,至炎帝姜榆罔时代【公元前2767年阏逢摄提格(甲寅)至公元前2713年著雍涒滩(戊申)在位五十五年),“九黎(九夷)”部落被炎帝姜黎【公元前2982年屠雍单阏(己卯)至公元前2953年著雍涒滩(戊申)在位三十年)的後代即蚩尤兄弟、族兄弟八十一人兼并。蚩尤遂成为“九黎国”国君,部众融纳了伏羲“九黎(九夷)”後裔及炎帝姜黎後代。
炎帝姜榆罔五十五年【公元前2713年著雍涒滩(戊申)】,在炎帝姜榆罔与黄帝轩辕争夺帝位的“阪泉之战”中,炎帝榆罔战败,被迫让位,改封于潞国【在今山西省潞城县】。此时,“九黎族”部众一分为二:一部分追随蚩尤仍居住在九黎国故地【今河北、山东、山西三省交界的古黎阳郡辖境范围】,另一部分则追随炎帝榆罔西迁于潞国。两个支系的後裔中,都有人以黎字作为姓氏符号,这很可能就是后世彝族中黎氏的来源。伏羲後代中的一支,不断衍化发展成为华夏族【汉族的前身】,其他支系则分别衍化形成夷族【1949年以后,正式定名为彝族】、巴族、东巴族、纳西族、土族、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
2、蚩尤“九黎国”(九黎族、黎族、苗族、芒族)
太昊帝伏羲氏的次子皇仲,任“夏官赤龙氏”,生子朱襄。朱襄仼“飞龙氏”之官,后继位为帝,即火帝朱襄,建都于株【在今河南省淮阳市境内】。朱襄之子任火官祝融氏,亦称烈山氏。烈山氏之子柱,始植百谷,有大功于天下,死后被奉祀为第一代稷神“后稷”。【按:第二代稷神是炎帝神农姜石年。第三代稷神是舜帝时代后稷农正之官姬弃,即周王族姬姓始祖。】柱下传十七代为公孙少典,因功封有熊国(今河南省新郑县)。公孙少典的长子即炎帝神农姜石年;次子以父字为氏,姓少典氏,袭封有熊国,下传五百三十年至黄帝轩辕灭掉末代炎帝姜榆罔而登上天子之位。
炎帝神农姜石年建都于曲阜【今山东省曲阜市】,“以火纪官”,设春官大火氏、夏官敦火氏、秋官西火氏、冬官北火氏、中官中火氏。“春官大火氏”主察大火星即心宿星座。“夏官敦火氏”,主察敦火星即柳宿星座,帝颛顼时代的夏官也叫火正祝融之官,别称北正,以观察火星的移动变化来预测夏季物候节气,创颛顼历。此后,帝喾、尧帝、舜帝及夏朝、商朝时的星象官,也都以火星的运行规律来预测夏季物候节气。今人研究上古史,如不涉入天文历法知识,把火正祝融之官,简单地解说成“上古管理火种的官”,殊为不当。
“秋官西火氏”,主察长庚星即太白星,亦即现代天文学所说的金星,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黎明现于东方,古称太白星,傍晚现于西方,古称长庚星。观察太阳的岀入变化,可定金星的位置。“中官中火氏”,主察天上中宫主要星座天极星,即北斗七星,以斗柄所指,来确定毎年十二个月的月名,划分季节,指导农事。至尧舜时期,这种工作,成为天子的专职之一,《尚书·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
炎帝神农姜姓家族统治时代五百三十年【公元前3242年屠雍协洽(己未)至公元前2713年著雍涒滩(戊申)】,共传九帝:
1、炎帝神农姜石年【字魁隐,公元前3242年屠雍协洽(己未)至公元前3123年著雍敦牂(戊午)在位-百二十年】;
2、炎帝姜临魁【石年玄孙,公元前3122年屠雍协洽(己未)至公元前3043年著雍摄提格(戊寅)在位八十年】;
3、炎帝姜承【临魁曾孙,公元前3042年屠雍单阏(己卯)至公元前2983年著雍摄提格(戊寅)在位六十年】;
4、炎帝姜黎【姜承之弟,公元前2982年屠雍单阏(己卯)至公元前2953年著雍涒滩(戊申)在位三十年。其子以父字为氏,姓黎氏,受封耆【黎】国,封地在今山西省黎城县。传至炎帝榆罔时代,耆【黎】田子黎邛所生九子黎贪、黎巨、黎禄、黎文、黎广、黎武、黎破、黎辅、黎弼,以长子“蚩尤”黎贪为首,伙同族兄弟七十二人,灭掉伏羲风姓後裔“九夷(即九黎)部”,号称“九黎国”。
后来,蚩尤在“涿鹿之战”中被黄帝轩辕打败。“九黎国”到颛顼帝时代【公元前2538年癸卯至公元前2461年庚申在位七十八年】造反,被颛顼之孙即老童与骄福所生二子南正重与北正黎消灭。北正黎之孙黎阳,在尧帝时受封耆【黎】国,上古文献中“耆”与“黎”为通假字。黎阳为颛顼帝后裔分支黎氏的汉族黎氏本源始祖。
5、炎帝姜明【姜承之孙,公元前2952年屠雍作噩(己酉)至公元前2904年强圉作噩(丁酉)在位四+九年】;
6、炎帝姜宜【姜明之子,公元前2903年著雍阉茂(戊戌)至公元前2859年玄黓敦牂(壬午)在位四+五年】;
7、炎帝姜来【姜宜之子,公元前2858年昭阳协洽(癸未)至公元前2811年上章敦牂(庚午)在位四+八年】;
8、炎帝姜哀【姜来之子, 2810年重光协洽(辛未)至公元前2768年昭阳赤奋若(癸丑)在位四+三年】;
9、炎帝姜榆罔【姜哀曾孙,公元前2767年阏逢摄提格(甲寅)至公元前2713年著雍涒滩(戊申)在位五十五年,其中公元前2722年屠雍大渊献(己亥)至公元前2713年著雍涒滩(戊申)为黄帝轩辕摄政之十年。姜哀生姜里,姜里生姜节茎,节茎生姜克与姜戏,姜克生榆罔。】
“阪泉之战”与“涿鹿之战”
“阪泉之战”要比“涿鹿之战”早。《史记·五帝本纪》“轩辕之时,神农氏【按:应为末代炎帝姜榆罔】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按:‘百姓’一词,在秦朝以前的古文献中,特指有封地爵位、有姓氏的贵族;秦朝汉朝以后所说的‘百姓’,方是现代汉语意义一样的‘百姓’】,而神农氏【按:应为炎帝榆罔】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按:时黄帝方十来岁】,诸侯咸未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没有谁】能伐。炎帝欲侵凌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兿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虎【五臣名】,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炎帝榆罔】,是为黄帝。”
公元前2713年著雍涒滩(戊申),黄帝时年22岁,在“阪泉之战”中打败末代炎帝姜榆罔,登上了天子宝位,建都涿鹿【在今河北省涿鹿县城东南八十里矾山镇西部黄帝故城。阪泉在今河北省涿鹿县城东一里,亦名黄帝泉】。而此时的蚩尤“九黎国”,正活跃于中原【今河南省】,极力扩张势力,争夺帝位。《龙鱼河图》“黄帝摄政【公元前2722年屠雍大渊献(己亥)至公元前2713年著雍涒滩(戊申)为黄帝轩辕摄政时期,即11至22岁阶段】,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使刀戟大弓弩,威镇天下,诈杀无道。万民钦命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以仁义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长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以兵符。伏蚩尤后,天下复扰乱,黄帝遂画蚩尤形像以威。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皆为殄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云云,均为艺术性夸张,极言其暴戾,凶犷不服,以致蚩尤战死后,黄帝还要在自己脸上画上蚩尤脸谱,来威吓八方诸侯,足见蚩尤在当时的威慑力!近代有人以为蚩尤“铜头铁额”是外星人,“涿鹿之战”是地球人与外星人之战,那就远远超出了寻宗问祖的范畴。本文一笔带过,不卷入。【按:笔者直至2010年8月无意中看到王英先生《苗族蚩尤拳》这篇短文,方了解“铜头铁额”原来是蚩尤正规部队的特殊战备装束。附录全文如下:“蚩尤拳是苗族最古老的武术套路之一。它是把人从战场上搏斗中的动作串起来而形成的套路。之所以传承至今,一是与苗族的祖先崇拜蚩尤有关。二是有实用价值,在实践中能有效地保护自己,打击敌人;在训练中能锻炼意志和体魄。打蚩尤拳要穿特制的服饰,一般是头戴铜角帽,身穿棕片甲,手腕套虎爪。铜角帽的制作是在杀牛时割下牛头,顺牛角两侧各留一条二指宽的皮做帽带,牛头颈后留下一尺左右的牛皮作为保护后脖子用,然后连同牛角按人头形状绷紧,再将牛角外包以铜皮便成。棕片甲的制作是将若干棕片用棕绳缝成背褂,内外共三层,里二层片头向上,外一层片头向下。虎爪的制作是将虎皮的前爪砍下,长约五寸,顺足剥皮制成。穿戴这套服饰在实践中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有口诀为证:铜角帽的口诀是‘双钩压双手,铜角猛触面;抓腕速撞肘,铜角旋操头,飞鞋来扑面,摇头顶裆间;双峰点太阳,躬头胸上撞。’棕片甲的口诀是‘制铠材料广,棕片甲天下,保温有御寒,躺地不肮脏。拳拳纵击身,护体不致伤。穿我棕片甲,时念蚩尤王。’虎爪口诀是‘平掌击正面,手隔必伤皮;劈拳去势猛,虎爪显神威。挂拳势凌厉,爪去如刀劈。冲天捶下巴,爪区胸咽危。’”【原载2010年7月26日《医药养生保健报》,2010年8月2日《中国剪报·知识大观》转载,笔者于同年8月9日全文抄录】
后来,炎帝族从陕西中部沿渭水流域经黄河向东发展,碰到九黎族,战败而返;黄帝族从陕西北部的黄河上游经太行山向东到达河北的怀来县一带,同样为九黎族所阻,炎黄两族联合起来,才把九黎族打败,占据了中原地区。作为山东、河北、河南三省接界处一个氏族首领的蚩尤,败死以后就葬在了他的属地。根据魏人王象、缪袭等所编撰专门记载先代冢墓之处的《皇览》,“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而九黎部落或被融合,或移徙南下,甚至还衍生出蚩尤部族是苗族祖先的传说。我们冀鲁豫一带的人,有机会应该去所谓“东平郡寿张县”附近看看,还能否找到蚩尤陵墓的痕迹
蚩 尤 ? 在 东 平 郡 寿 张 县 阚 乡 城 中 , 高 七 丈 , 民 常 十 月 祀 之 . 有 赤 气 出 , 如 匹 绛 帛 , 民 名 为 蚩 尤 旗
左 传 曰 黄 帝 战 於 阪 泉 , 以 定 天 下 . 蚩 尤 好 五 兵 , 故 祠 祭 之 求 福 祥 也
武 帝 登 泰 山 , 祭 太 一 , 并 祭 名 山 於 泰 坛 , 西 南 开 除 八 通 鬼 道 , 故 言 八 神 也 . 一 曰 八 方 之 神 . 」 索 隐 用 事 八 神 . 案 : 韦 昭 云 「 八 神 谓 天 、 地 、 阴 、 阳 、 日 、 月 、 星 辰 主 、 四 时 主 之 属 」 . 今 案 郊 祀
志 , 一 曰 天 主 , 祠 天 齐 ; 二 曰 地 主 , 祠 太 山 、 梁 父 ; 叁 曰 兵 主 , 祠 蚩 尤 ; 四 曰 阴 主 , 祠 叁 山 ; 五 曰 阳 主 , 祠 之 罘 ; 六 曰 月 主 , 祠 东 莱 山 ; 七 曰 日 主 , 祠 盛 主 ; 八 曰 四 时 主 , 祠 琅 邪 也 .
黄 帝 与 蚩 尤 战 於 涿 鹿 之 野 , 常 有 五 色 云 气 , 金 枝 玉 叶 , 止 於 帝 上 , 有 花 蘤 之 象 , 故 因 作 华 盖 也 . 」 京 房 易 飞 候 云 : 「 视 四 方 常 有 大 云 , 五 色 具 , 其 下 贤 人 隐 也 . 青 云 润 泽 蔽 日 在 西 北 , 为 举 贤 良 也
头跟铜铸的一样硬以铁石为饭,还能在空中飞行,在悬崖峭壁上如走平地,黄帝怎么也捉不住他。追到冀州中部时,黄帝灵感突现,命人把夔牛皮鼓使劲连擂九下,这一下,蚩尤顿时魂丧魄散,不能行走,被黄帝捉住了。黄帝命人给蚩尤戴上枷栲,把他杀了。害怕他死后还作怪,便把他的身和首埋在了两个地方。蚩尤死之后,他身上的枷栲才被取下来抛掷在荒山上,变成了一片枫树林,那每一片枫叶,都是蚩尤枷栲上的斑斑血迹。
黄帝打败蚩尤后,诸侯都尊奉他为天子,这就是轩辕(黄帝的名字)黄帝。轩辕黄帝带领百姓,开垦农田,定居中原,奠定了华夏民族的根基。
据说,蚩尤生性残暴好战善射,他有八十一个兄弟,都是能说人话的野兽,一个个铜头铁额,用石头铁块当饭吃。蚩尤原来臣属于炎帝,可是炎帝战败后,蚩尤在庐山脚下发现了铜矿,他们把这些铜制成了箭、矛、戟、弩、盾等兵器,军威大振,便起野心要为炎帝报仇了。蚩尤联合了风伯、雨师和夸父部族的人,气势汹汹地来向黄帝挑战。
黄帝生性爱民,不想战伐,一直想劝蚩尤休战。可是蚩尤不听劝告,屡犯边界。黄帝不得已,叹息道:“我若失去了天下,蚩尤掌管了天下,我的臣民就要受苦了。我若姑息蚩尤,那就是养虎为患了。现在他不行仁义,一味侵犯,我只有惩罚不义!”于是黄帝亲自带兵出征,与蚩尤对阵。
九黎族黄帝先派大将应龙出战。应龙能飞,能从口中喷水,它一上阵,就飞上天空,居高临下地向蚩尤阵中喷水。刹那间,大水汹涌,波涛直向蚩尤冲去。蚩尤忙命风伯雨师上阵。风伯和雨师,一个刮起满天狂风,一个把应龙喷的水收集起来,反过来两人又施出神威,刮风下雨,把狂风暴雨向黄帝阵中打去。应龙只会喷水,不会收水,结果,黄帝大败而归。
不久,黄帝重整军队,重振军威,再次与蚩尤对阵。黄帝一马当先,领兵冲入蚩尤阵中。蚩尤这次施展法术,喷烟吐雾,把黄帝和他的军队团团罩住。黄帝的军队辨不清方向,看不清敌人,被围困在烟雾中,杀不出重围。就在这危急关头,黄帝灵机一动,猛然抬头看到了天上的北斗星,斗柄转动而斗头始终不动,他便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指南车,认定了一个方向,黄帝这才带领军队冲出了重围。
这样,黄帝和蚩尤一来二去打了七十一仗,结果是黄帝胜少败多,黄帝心中非常焦虑不安。这一天,黄帝苦苦思索打败蚩尤的方法,不知不觉昏然睡去,梦见九天玄女交给他一部兵书,说:“带回去把兵符熟记在心,战必克敌!”,说罢,飘然而去。黄帝醒后,发现手中果真有一本《阳符经》。打开一看,只见上面画着几个象形文字“天一在前,太乙在后。”黄帝顿然悟解,于是按照玄女兵法设九阵,置八门,阵内布置三奇六仪,制阴阳二遁,演习变化,成为一千八百阵,名叫“天一遁甲”阵。黄帝演练熟悉,重新率兵与蚩尤决战。
为了振奋军威,黄帝决定用军鼓来鼓舞士气。他打听到东海中有一座流波山,山上住着一头怪兽,叫“夔”,它吼叫的声音就像打雷一样。黄帝派人把夔捉来,把它的皮剥下来做鼓面,声音震天响。黄帝又派人将雷泽中的雷兽捉来,从它身上抽出一根最大的骨头当鼓槌。传说这夔牛鼓一敲,能震响五百里,连敲几下,能连震三千八百里。黄帝又用牛皮做了八十面鼓,使得军威大振。
为了彻底打败蚩尤,黄帝特意召来女儿女魃助战。女魃是个旱神,专会收云息雨。平时住在遥远的昆仑山上。
黄帝布好阵容,再次跟蚩尤决战。两军对阵,黄帝下令擂起战鼓,那八十面牛皮鼓和夔牛皮鼓一响,声音震天动地。黄帝的兵听到鼓声勇气倍增;蚩尤的兵听见鼓声丧魂失魄。蚩尤看见自己要败,便和他的八十一个兄弟施起神威,凶悍勇猛地杀上前来。两军杀在一起,直杀得山摇地动,日抖星坠,难解难分。
黄帝见蚩尤确实不好对付,就令应龙喷水。应龙张开巨口,江河般的水流从上至下喷射而出,蚩尤没有防备,被冲了个人仰马翻。他也急令风伯雨师掀起狂风暴雨向黄帝阵中打去,只见地面上洪水暴涨,波浪滔天,情况很紧急。这时,女魃上阵了,她施起神施,刹那间从她身上放射出滚滚的热浪,她走到哪里,哪里就风停雨消,烈日当头。风伯和雨师无计可施,慌忙败走了。黄帝率军追上前去,大杀一阵,蚩尤大败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