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尼尔定理

中文名 奥尼尔定理
解释 所有的政治都是地方的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奥尼尔定理 :所有的政治都是地方的。

  提出者:美国前众议院院长奥尼尔

  点评:只有能切身体会到的,群众才认为那是真实的。

  

详细解释

  “所有的政治都是地方的。”,这就是著名的奥尼尔定理,由美国前众议院长奥尼尔提出。奥尼尔定理与我们通常理解的政治概念有所特别,这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用心领会,才能参悟。

  在我们平时固化的思想里,政治的概念和定义,马克思列宁主义者认为,“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政治是一种科学,是一种艺术”。这些关于政治的论述是大家一致公认的标准定义,反映了政治的本质、属性和特征,也是研究政治的重要指导思想。奥尼尔却说“所有的政治都是地方的。”,说得别有洞天。我想,奥尼尔“政治观”是更为广义上的概念,包罗了企业管理、学校管理乃至宗教方面的政务,显然,奥尼尔与我们传统意识里的国家政治所取的角度不同。业界将“奥尼尔定理”纳入经典管理定律,其实正是将奥尼尔的“政治观”运用到企业管理中来的表现。根据业界对奥尼尔定理的重视,政治所具有的涵盖范围被大大的拓展到企业管理中来。企业管理不仅可以借鉴政治,而且广义上也应该算是一种“政治”。企业管理除了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外,管理本身就有很多方式、手段都与政治密切相关。

  政治,一般指政府、政党治理国家的行为。但不排除社会学家、管理学家用于各种利益机构之间关系的治理。政治一词,至今还很难有公认的定义。美国前众议院长奥尼尔本身就是活跃在政坛的出色政治家,而他的论断“所有的政治都是地方的。”的奇特之处就在于:从另一个视角发现了政治所具有的一个共性——“都是地方的”。大家说过的政治属性奥尼尔不再重复,却强调了人们尚未重视的“地方性”,这也恰恰是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地方性”。

  政治的地方性决定了各级政府在治理中必须克服地方主义。以前有一位本土官员,政绩显赫,名望攀升,被上级任命为县长,谁知若干年后却丢了乌纱。原因是,这个县长作为本土人,在当地自小前呼后拥总有一帮兄弟,当县长之后自然提拔了这些兄弟在重要岗位。每逢这县长家里红白喜事,全县只要是当官的,都要前来送礼。其母的丧事,排场简直是全县史无前例,参加人数之多,仪式的浩大壮观就不言而喻了。在一些正义者的眼里却产生了不平:小小县长的土霸王政治特权和高高在上的政治特殊化被一纸告到中央去,很快这个县长就降级了。并且在正职县长任命中再也不允许本土人坐第一把交椅,正县长无一例外的要由外地人来担任。这样的组织原则较为彻底的克服了地方主义的猖獗。企业管理呢?肯定也会遇到类似地方主义恶性膨胀的问题,当然对政府的做法值得好好借鉴。

  政治地方性的另一面,则是要面对地方性,对地方性有所包容和关照。为什么福建和广东的离休干部,同一级别但待遇却难以相同,那是地方财政水平不同,广东拿得出钱,福建未必拿得出。沿海一带的离休干部待遇总是高于内地离休干部的待遇,这也是政治地方性的一个表征。这些待遇的执行根本就不可能搞一刀切,难以在全国每一个地方都实行完全的统一标准。企业管理何尝不是这样?开设在山区农村的同一个企业的工厂,其员工待遇显然会滞后于大都市的员工待遇,高级工程师的待遇肯定会高于普通技工的待遇,等等……

  政治地方性的属性,也势必决定了政治的阶级性。奥尼尔定理与马列列宁主义者的观点并不矛盾。地方性决定了人的阶层性,而不同阶层的人群,也就是广义上的阶级性。企业管理既然也算一种广义上的政治行为,其管理势必注意到“以认为本”的重要性,势必注意到“因地制宜”的问题。在反对地方主义恶性膨胀的前提下,对不同区域、不同群体采用有所不同的治理方式是必要的。

  “所有的政治都是地方的。”,这一奥尼尔定理被引用到企业管理上,等于在说,没有哪一种企业管理是可以回避地方性搞绝对统一的平均主义,我们必须根据不同的人物对象、区域行情、地方特性、人群习俗、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的差异做具体分析,从而找到更精确、更具体的管理方式。

  从管理者、治理者、统治者的角度看,政治充满了地方性。那么跳转到被管理、被治理、被统治者的立场上看,同样不难接受政治所具有的地方色彩。即便追溯到文革,那是“平均主义”、“高度平等”的年代,可是农民却不能享受到布票粮票肉票烟票这些名目繁多的城里人待遇,农民进城除了空气一样、上厕所可以大便以外,其他几乎没有平等可言,后来出现了收费厕所农民就更惨了。现在城乡的差别也不可能完全消除,农村的医保和城市的医保就有很大距离,农民的子女就学也跟城里人相去甚远。自然,城里人也会有不少不如农民的弱项,诸如土地的拥有、计划生育的严格等等,总之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吧。

  

特点

  奥尼尔定理的政治地方性决定了企业管理难以彻底消除人群差别。不同人群还得默认自己被管理所具有的客观差别。科长不能跟处长去比,员工不应该拿老板来比。基本上说,作为一种特殊政治行为而存在的企业管理,就像在走一根狭窄的惊心动魄的平衡木,在平衡与不平衡之间左右摇晃地寻找暂时的平衡。绝对平衡是不可能的,过大的失衡也会导致整个平衡木的倾斜而坍塌。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