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五,湖南宁乡人。著名花鸟画家,现任长沙画院院长,湖南省花鸟画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美协理事,湖南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湖南省对外友协理事会理事,长沙市政协特约委员,长沙市美协副主席,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客座教授,长沙市文化艺术研究会副会长,长沙市湖湘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沙市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等职。
杨建五自幼随父亲习画,1984年毕业于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绘画专业。
他师从著名书画家李天玉、王友智、杨应修、欧阳笃材等。喜欢以洞庭芦苇、婆娑竹影、天边野雀等题材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1]
杨建五1959年5月5日出生于湖南宁乡花明楼靳(jìn)江杨氏书画世家,族长辈杨世焯为清末著名画家,“长沙三杰”的重要代表之一;杨应修为现代著名书画家、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
1969年,杨建五随父亲下放农村劳动锻炼,在那艰难的岁月中,父亲告诉他要以勤为本,以画为乐,笑对人生。他在繁重的农活之余先后当过油漆工,画过民间漆画,参加过宁乡县文化馆农民画家学习班。用心贴近大自然,观察琢磨着乡间的婆娑竹影,涧水山花,记录着土场农家乐事,为其后来的艺术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创作灵感。
1980年,20岁的杨建五只身来到长沙,正式开始了他的艺术追求。于1981年考入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绘画专业,1984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他的毕业创作《初阳》得到了族长辈著名画家杨应修先生的高度评价:“建五可传承我杨氏书画”,欣然收其为徒,悉心指导,并书“以勤为本”鼓励他。他跟随杨应修先生学画十三年,对山水、花鸟、人物、书法进行了系统的学习与研究。
杨建五从事书画创作的同时,广泛参与社会实践,积累创作素材。曾在工厂当过设计室主任,在包装公司做过装饰,办过公司,闯过商海。他曾经写过一首诗:“十年商海几多空,尝尽其中苦与风,反思都被丹青误,再回书斋化苇丛。”
2005年,任湖南省花鸟画家协会副主席。
2009年,任长沙长沙画院院长,并于当年举办湖湘书画艺术成就与回顾展。
杨建五表示,将努力把长沙画院打造成为长沙书画家的“温馨和谐家园”,画院将引导画家在宽松和谐团结互助的环境和氛围中搞好创作,展现省会长沙书画家和书画作品的风貌,不断提升长沙书画的整体形象,将其打造成一个充满时代气息,焕发着民族精神、饱含着地域特色的品牌。
坚硬的芦苇——花鸟画家杨建五印象
碧云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书画杂志总编辑)
杨建五图册(9)杨建五图册(19)在画家杨建五众多的国画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它的芦苇,一片片白色的花朵,坚硬地站立在画中,如同一 个威武的战士,庄严、挺直、不屈。离开家乡已经二十余年,记忆中的芦苇,依然站立在湖边和田野,它们与风雨抗争,与岁月抗争。芦苇,是湖区最贱的植物。只要有一片河洲,根本不需要播种,春风一过,就是一片绿色。太阳晒不死它,洪水淹不死它,狂风吹不死它,野火烧不死它。它有湖区人的性格,刚正不阿,宁死不屈。那一朵朵白色的苇花,就像一颗颗坚强的头颅。 到了秋天,芦苇,洞庭湖最美的景致。它们在太阳下摇曳,在湖风里起舞,如同远古时候对阵的战旗,猎猎生风。在建五先生的画里,我看到的,仿佛都是洞庭湖美丽的金秋。他艺术地再现了芦苇的华丽和坚强,像一樽樽灵动的雕塑,高举在蓝天下。他用浓厚的色彩,方正的姿态,极力地去表现芦苇的力量和品质。那些看似柔弱的枝杆,在他的笔下,如钢铁一样,坚硬无比。芦苇的背景,是秋天宽阔的原野,一如人的心胸,博大深厚,辽阔无边。洞庭湖的麻雀,也是有名的麻雀,不惧风雨,不惧严寒,它们顽强的生命,给予了我们人类许多珍贵的启发。在这里,画家把它与芦苇融为一体,成为一幅不可分割的生命的赞美图。读了建五先生许多的画幅,感到他的画,构图简洁,厚重有力。他的一枝一叶,一鸟一花,都充满了燃烧的激情和滚烫的血液。也就是说,画家把自身的精神和情感,完完全全融入到了画中。建五先生除了画画以外,还有许多社会事务,身兼数职,样样都很具体。担任了湖南省花鸟画协会副主席,担任了几所大学的客座教授。这些还不算,最具体的是接手长沙画院的院长之后,一天到晚,在外面奔走,拜访书画家;到杂志社请教如何办刊物。一年不到,杂志出来了,画院的牌子挂起来了,一个环境优雅的高端会所也对外开放了。其间,有多少困惑,有多少困难,有多少不为人所知的大大小小的苦,都被他自己吞掉了。文如其人,画如其人,我觉得建五先生就是一株顶天立地、坚硬无双的芦苇。
质朴淡定人 精深专意画——杨建五人、画略识
李蒲星 (作者系湖南省美协理论艺委会主任、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系主任、教授)
文化之玄妙,植根于人的精神;上帝创造规定了人的肉身,却留下了人的精神空洞——你可以是一个精神无限丰满光照万世的人,也可以是一个精神空洞近于虚无徒有肉身与禽兽几无异的人。如此天差地别的“人”,取决于你生存的境况,也取决于你本人的选择。
因为上帝的规定,所以人的肉身是极为有限的。又因为人不是个体,而是生生不息的种类,所以其创造同样生生不息;如此就决定了人的精神与肉体的有限。相反,而呈无限状态。这种无限从过去走来,伸向不可知的未来。结构了人类文化与文明,也使文明与文化趋于玄妙深奥。
“文如其人”是中国人的文化。千百年来,对此四字的解读生生不息,也莫衷一是,足见其玄妙深奥。
依中国文化的见解,书画乃文之末流。之所以居“文”之末,在于书画的“技”要求。无技不成书画,但技同样冲淡了书画的“文如其人”品性。所以,中国书画的最高境界是“无技之技”、“无法之法”。而最低档次则限于“炫技”“炫法”,完全排斥了书画中人的存在和意义,精神性当然无存,也使之不再具有文化与文明的价值,徒剩手艺而已。
明人王樨登如此论元朝倪云林:“今世重先生画,次重其诗,又次乃重其人。是人以掩诗,诗以掩画,世所最重者,先生未技耳”。
明清至今,谓倪云林画为逸品第一,乃中国书画近于“文”的境界。以王樨登之见,倪云林的人、诗、书、画,依次排列。其中“人”是根本,画是末流。世人徒见其画为逸品而第一,却不知如此第一是植根于“人”才开出的奇花,因此之故,世人学倪画之皮毛者多,得倪画精神者鲜。
倪云林之人即在其精神,其精神丰富复杂,后人难得其详。仅以流传而言,其“洁癖”足以属于今天的变态心理学范畴。有此变态心理的艺术家,按弗洛依德的理论,足可以领袖群伦。无“人”之洁癖,何来惜墨如金的图画?无惜墨如金,何来逸品第一?
如此不厌其烦地重复“文如其人”的古训,是因为它包含了中国书画的价值观。虽千百年,至今仍然有效。吾辈应视之为文化与文明的精华而承继之。对于一个画家而言,重要的不是他此时此地的画如何如何,而是他的“人”怎样怎样。无“人”可能怎样怎样。无“人”之手艺,即使贵卖千金,也不足以为敬。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比比皆是,成为主流。王樨登的倪论,足以切中当今时弊。于画家而言,足以头脑清醒,以勉令利智昏;于社会而言,可以明辨是非,清楚谁是鱼目谁是珠。
因为循以画观人的研究原则,逐渐形成了某些面相气质的人际交往态度。你来我往,言谈举止之外,尤注意视觉。与杨建五的相识完全是因为工作需要;因为工作需要,所以一定时间内交往频繁,其视觉和言谈如出一辙:质朴淡定。
崇尚奢华淫逸的社会,质朴难得一见;利欲熏心的社会,淡定凤毛麟角。这就是杨建五为什么在他混迹的那个人群中与众不同的原因。这个与众不同,写在他的脸上,也渗透在他的言行举止之中。一个无追求的人在一群装腔作势狐假虎威的同类中自然显示出珍稀的平淡从容品格。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最大成就之一是造就了一小撮权势富裕起来的翻身农民,他们甚至包括他们的父辈祖辈,在毛时代或更早的时代,都是一无所有的穷人。风云际会三十年使他们彻底翻了身,成为一小撮权势富有者。在他们的脸上和言谈中,刀刻般写着翻身农民四个字。艺术市场兴起之后,美术界增添了若干这样的翻身农民。
质朴本来是农民的视觉形象,翻身农民都极力要用权势的威严和金钱的奢侈掩盖自己固有的土地般质朴。结果是普遍的装腔作势。
杨建五的质朴同样来自他的底层社会经历,但深入交往之后才发现他出身书香门第。
晚清民国时期,“湘绣”挤身中国四大名绣,共同将中国刺绣推向巅峰。而”湘绣”的如此发达,功不可没者首推杨世焯( 1842 年——1911 年)。杨氏家族不仅是宁乡大户,而且自杨世焯始与美术代结因缘。为新中国湘绣屡建功勋的杨应修(1912 年——1993 年)即是杨氏后人。杨建五就出生于这样一个家族,至今家里都收藏有五世祖杨世焯的绘画珍品,市面流通的杨应修绘画也屡屡被收入囊中。父辈一支如此,母系张氏一门更是显赫。外公哥哥张有晋先后任湘乡东山学校和湖南一师校长,一手策划了毛泽东入学东山和一师。新中国始,毛泽东亲自安排举家北迁,张有晋与章士钊、齐白石成为第一批中央文史馆馆员。
我辈看来,如此出身,可谓之显赫。因为有这样的显赫造就了杨建五无所谓的淡定。无论是他在工厂做普通设计师的过去,还是满眼翻身农民花枝招展的当下,他一如既往气定神闲,我之为我,自有我在。
虽然受先辈影响,杨建五自幼嗜好图画,专业教育学的却是工艺美术。毕业之后在工厂做图案设计,业余画画;后又一度下海经商,是最早由一批见过大把金钱的人。如此早与钱结缘也使杨建五没有翻身农民那种暴发户的乖戾之气,更重要的是使他明白了卖的好不好、卖的贵不贵与画的好坏不一定成正比。在好卖贵卖即“大师”的时下美术界,曾经的老板杨建五多了一层画界传染病的免疫力。
显赫的家世使杨建五无需急躁地做一个翻身农民,一度下海为老板的杨建五也不急着大卖贵卖,以求暴发。名利二事,无不追求,来不拒绝。杨建五之外,相识交往中的另一人是中央美术学院的易英。易英父母均是民国时期的湖大学生,父亲曾任吉首大学校长,母亲一系在民国权贵中更是显赫无比。正是这样的家世,使身在名利欲望都市之最的京城,满眼金钱钞票的美术界,易英却有着罕见的名利距离术,令人肃然起敬。
做老板时,杨建五行走大江南北。生意之余,从不放弃看画展的机会。因为不在画界,也无偏见,只要是美术展,无论什么都周游一番,生吞活剥,囫囵吞枣。始料未及的是,正是这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终于又把他遣返到了美术界。2008年,领头组建湖南省花鸟画家协会,任副主席;2009年,他受命组建长沙画院,一切从零开始。两年的时间,长沙画院不仅有了办公作画的物业,甚至还建设了在长沙堪称一流的画院美术馆。这种颇有政绩的建树与他的经商经历不无关系。
因为长期游离于美术圈外又藕断丝连,进而形成了杨建五开放的艺术视野。虽然自己的创作钟情于传统文人画家,但对于石鲁、林风眠、吴冠中等非传统画家,杨建五同样能发现其闪光点,并化而用之。
从五世祖杨世焯到伯爷爷杨应修,都擅长花鸟,或许是受此家学渊源影响,杨建五也钟情于花鸟画。除此之外,直接受教于宁乡花鸟画家欧阳笃材也是一个原因。现代花鸟画,从任伯年、吴昌硕到齐白石、潘天寿,大师林立,后学者欲入门径,多从临习某家始。湖湘画家,多受齐白石熏陶启迪。杨建五却不循常道,虽然也广临博摹以观艺道,但尤注精专。精专有二,一是画竹,而是画苇,辅之以禽雀。
自五代以竹入画,几乎为花鸟画家首选题材。到清朝初年郑板桥,专精兰竹石,可以说是将千年竹画推向巅峰。郑板桥之后,画竹者几乎不离其艺囿,当然更无人敢专精于竹。杨建五抱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绝,可以说是胆大妄为。
以竹入画的发生,与文人意识浸入中国绘画分不开。宋元以后,画竹者日众,与其曰画竹,不如说是借竹抒文人胸怀抱负。受此影响,千百年来,画竹多以疏瘦为美。
杨建五生长的湖南,遍地皆竹,从小耳濡目染与文人画的疏瘦之竹相比,湖南大地的竹多是叶密竿粗之毛竹。另外,杨建五生长的新中国,传统文人被强行脱胎换骨,传统文人意识精神遭到摒弃与否定。因为不再有传统文人的思想意识束缚。杨建五得以直接面对自然之粗竿密叶之竹。所以,与千百年来文人化的画竹相比,杨建五画竹以密代疏,而与传统文人的审美趣味一脉相承的仅是以墨代色。因为是大面积的繁枝密叶,当年学设计时的构成意识自然生出。传统文人化的虚实关系中多了一层黑白的构成关系。应该说,敢将设计中的构成意识融入到水墨画中也与前辈林风眠、吴冠中等大家的先行启迪示范不无关系。
“重要的不是画什么,而是怎么画”。与人们习以为常近同典范的文人画竹相比,杨建五的密竹构成图画别开生面,而且,杨建五也一扫文人画竹的孤寂之气,而是在竹林中点缀若干鸟雀。这当然也与湖南竹林多鸟雀飞来飞去有关。鸟雀不仅增添了画的生气和情趣,而且强化了画面的构成意味。枝线、叶面、雀点完成了构成三元素在水墨画中的有效转换。
密竹构成图式探索的成功鼓舞了杨建五,又开始将探索的目标转向少有人画的芦苇。之所以选择芦苇,与画家曾在洞庭湖芦苇荡写生时所受到的震撼有关。决心深挖芦苇的绘画价值。写生拍照之外,深入研究齐白石、高希舜等画家不多见的芦苇画。因为有了密竹构成的铺垫,所以芦苇画的探索进展顺利,短时间内成绩斐然,广受好评。与画竹的点线面构成相比,芦苇的穿插更加的自然。芦苇的交织自然生动成线,而苇叶的相互掩映成面,同样辅之禽雀,以增其生动情趣。有所变化的是画家探索墨色相融的苇花画法,开前人所未有,特别是对紫色的运用,更是水墨画中少见。
花鸟画的特征之一在于自然造物千差万别,一般花鸟画家多是强化笔下自然造物的变化。杨建五却在一段时间专攻一某物以求精深通透。这既有前贤花鸟画大家郑板桥的榜样示范,更有山水画家黄言虹等的教诲启迪。而且,在当代倡导个性价值的社会,此种策略更容易成功。杨建五重返画坛不过数年,就能以画竹、画苇立足于花鸟画界,即既是成功的例证。
在深入探索芦苇画的同时,杨建五又发现了山水和花鸟的相交点。本来,山水花鸟画都是中国人观照自然的结果,宏观为山水,微观为花鸟。杨建五在探索中发现,近景芦苇是微观,远处淡染山脉以求深远,则显宏观之势。于是,芦苇画又多出一重新的境界。
从近代海派开始传统文人画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新在于清洗冲淡明清文人画崇尚的孤傲高雅之气,力求雅俗的协作。二新在文人画的视觉形式上即诗书画融合的精益求精。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王憨山等近现代花鸟画大家莫不如是。杨建五的花鸟画,大致也是如此思路。所以,书法在画中至关重要。数十年来,杨建五习书未曾间断,这使得他的书法在同辈画家中堪称高手,书法的不俗不仅使他可以在画中尽情书写以彰显文人画的视觉图式,同时也使他的画永远不偏离雅的大道。虽然不再突显文人的孤傲雅绝,但文人的精神气质仍然挥之不散。画中的这种意识,也是他质朴淡定为人的精神映射。
“文如其人”,言有限、余语意无穷,道出了来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的根本区别。人人皆言“文如其人”,却对其中之意不甚了了。
文有高低优劣,文如其人,高低优劣自然取决于人。身为文学艺术家,欲求文之优之高,当如何为人?按中国先贤训示,为人之道、德、才、学、识四字而已。也就是说,欲求高优之文,先做德、才、学、识皆备之人。
杨建五家传书香,在一个名利欲望无限膨胀斯文扫地地极矣的时代,能够质朴淡定,与周遭一些得志便猖狂的翻身农民相比,其德自高一筹。中国自古以来,立德为人之根本,修心养德乃终身大事。所谓吾一日三省吾身,即是反观检视自己的德行。今日中国为最大名利场,与追名逐利之徒相比,修心养德近同酸腐老朽。书香世家加上早年下海的经历,锻造了杨建五的名利防护墙,但恶劣之社会环境对道徳人心的败坏比之环境污染对人身的损害强千百倍。即使有自然的防护墙,依然当如履薄冰的危机意识。修心养德,这是古之圣贤以为文如其人首重人之德的原因。
修心养德在于做人。做一个优秀的画家,还当以全面提升完善自己的才、学、识。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千锤百炼方能成钢;读古今中外圣贤书,如同与伟人对话,历来是求学之正途大道。所谓学海无涯,活到老学到老,即是如此。与一般画家相比,下海岁月使杨建五得以走南闯北,见识不少。见多识广,自然会心胸宽广,剔除私见偏心。这一切都如同能量的储备,天长日久,自然会喷发出活跃的创造力,进而使自己的艺术之境逐渐完善。对于杨建五而言,这是人生的责任,对于杨建五的朋友而言,这是美好的期待。
画坛能人杨建五
罗雄 (作者系刘少奇故居管理局局长)
兔年春节刚过,经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批复,同意由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刘少奇同志故里管理局和长沙市书法家协会三家牵头,面向全国征集书画作品,联合主办“《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书画作品展览”活动,并在刘少奇故里景区花明园筹建“全国名家书写《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碑刻长廊”,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和刘少奇回乡调查五十周年,将来作为一处永久性的文化景观工程对外参观。
近段时间,征集书画作品的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为了邀请书画名家参加主题创作活动,我与长沙画院院长杨建五先生有了近距离接触。每次见面虽然时间不长,但他的言谈举止、工作业绩和发展思路却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谦和、能干、建业、充满激情、比版画还深刻的画坛能人形象让我挥之不去。
因为长期工作在农村,对于大城市的发展形势我自愧孤陋寡闻。此前,关于长沙画院,我没有什么概念。一年之前,我曾收到过长沙画院成立庆典的请柬和短信,是杨建五先生给我发来的,他邀请我参加成立大会和观摩“湖湘书画辉煌六十年艺术成就展览”,因我当时出差在外,没能赶上,一直心存遗憾。年前在湖南书画院的一次画展上,我又见到了杨建五先生,他再次盛情邀请我去长沙画院做客,因公事繁忙而迟迟未能成行。这次如愿以偿地走进了长沙画院,走进了杨建五先生的书画世界,让我深感意外和震撼,在长沙画院所见所闻,令我心旷神怡,看到了省会长沙充满活力与希望的书画事业。
通过电话联络,我和我的同事彭明建、好友杨强德相约来到了位于长沙市白沙路92号的长沙市简牍博物馆,长沙画院美术馆就设在这里。这是一栋临街的坐西朝东三层楼房,白色墙壁,落地玻璃,金属门窗,颇具现代气息,看到这一切,我为长沙书画界感到骄傲和自豪。一楼为艺术陶瓷展示厅,橱窗内醴陵金煌瓷艺产品琳琅满目。二楼为书画展示厅,当代湖南书画名家作品汇聚一堂。三楼为书画瓷艺创作室,经常有名家泼墨操刀,室内摆设的书画瓷艺精品蓬壁生辉。杨建五先生陪同我们仔细参观了二楼的湖湘名家书画展览,欧阳笃材、莫立唐、李立、陈白一、曾晓浒、黄铁山、杨福音、朱训德、徐芝麟、杨炳南、李天玉、王友智、张青渠、柯桐枝、曾进等如雷贯耳的名家作品逐一展现在眼前,让人大饱眼福。杨院长告诉我们,这里的画展天天开放,月月更新,既是书画艺术家耕耘的园地和展示的舞台,更是古城长沙的一道文化盛宴。美术馆开放以来,慕名来访的海内外书画家络绎不绝。杨院长坦言他的待客理念是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杯茶,一根烟,一场展览看半天,只要是书画同道人,都可以在此免费喝茶聊天。看完展览后还可以上三楼即兴挥毫,尽情地用翰墨丹青书写盛世辉煌”。杨院长还自豪的告诉我们,美术馆仅仅是长沙画院的一个组成部分,活动策划、艺术研究和产业经营还另有一悉天地。听完这席话,我不得不对杨建五刮目相看。
随后,杨院长又陪同我们来到长沙市天心区马益顺巷老59号,这里有两栋两层中式别墅,是长沙市立法保护的老建筑,为陈潜公馆,别墅的主人曾为湖南和平解放和建国大业功勋卓著,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别墅有一百多年历史,归长沙市人民政府所有,已经政府出资修缮并恢复原貌,由长沙画院永久使用。别墅坐北朝南,东西两栋并列,中间有一个长方形的院子隔开,临街建有约50米长的白壁灰檐围墙,古色古香,文化韵味十足。每栋别墅前面都建有仿古门楼、麻石台阶和原木大宅门。门板上装有扣门铁环及门栅。大宅门左侧的墙壁上镶嵌有当今中国书法泰斗沈鹏先生题写的“长沙画院”木刻牌匾,遒劲洒脱的字体,为这条老街增色不少。西边一栋为红砖青瓦原木结构,四间开、内走道、前后房,都是木地板、木楼梯、木天花板,正屋后面建有一栋平房作厨房杂屋。西边这栋已作长沙画院的办公楼使用,置身这闹中取静、清新优雅的环境中,好像找到了世外桃源的感觉。东边一栋结构与西边相似,但墙体为青砖,主楼前面多了两棵参天大树,是芬芳扑鼻的白玉兰,足有二十米高。这栋别墅还多了两间前后房,经过整旧如旧的维修,仍旧保留了民国初年的建筑风格。每间房子里面都挂有名家字画,摆设旧式雕花红木太师椅、书柜、茶几和餐桌,营造出温馨的怀旧环境。该栋别墅专门作为书画艺术家会所,来此品茶论英雄、把酒话桑麻,别有一番情趣。
据杨院长介绍,长沙画院于2009年1月18日成立,刚满两岁,正是需要呵护的时候。但长沙画院自强不息、自加压力,为繁荣长沙文化艺术事业做了一些开拓性的工作,先后已出版了《长沙画院成立特刊》、《新中国湖湘书画艺术成就》两本画册,集近代百年湖湘书画艺术大成,深的画界好评;开展了十多次艺术交流活动,免费为100多位书画名家展示书画作品,近段时间正在筹备出版《湖湘三百年书画精品集》。长沙画院虽然起步时间晚,但在全国影响不小。
走出小巷深处的长沙画院,正值“朱雀桥边野菊花,乌衣巷里夕阳斜”,时已黄昏近,红霞尚满天,街上人来车往、华灯闪烁、月上中天,我不禁思绪万千。为什么一个不事张扬的杨建五,在无任何经费保障的情况下,把一个组建不到两年的长沙画院搞得红红火火,社会各界好评如潮。带着这些思考回到家里,在宁静的夜晚,在拥挤的书房,在清冷的案前,通过目不暇接的书刊,通过神通广大的互联网,我从中找到了准确的答案,那就是——事在人为。因为有了杨建五对艺术的执着、对文化的忠诚、对社会的责任、对画家的情结,才有了长沙画院旗开得胜、如旭日东升般灿烂辉煌的喜人局面。
杨建五先生生不逢时,五十年代末出生在一代伟人刘少奇的故乡——宁乡县花明楼公社炭子冲大队小学的一户教师家庭,他个人的命运与家庭的命运、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众所周知,在那个人妖颠倒的动乱年代,十年浩劫灾难深重,一个国家主席都性命难保,何况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能够幸免于难。身为国家教师的父亲捡来一个毛主席石膏像,见其脖子断了就用绒线缠绕后放在窗台上,造反派发现后招来横祸,人为的上纲上线、批斗不止,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差点被打入大牢。因为治罪的证据不足,才获得从宽处理,将全家下放回原籍宁乡县麻山公社劳动改造。天资聪慧的杨建五随父母在乡下忍受着生活的磨难和政治的歧视,但他谨记父母“以勤为本,以画为乐,笑对人生。”的教诲,承袭杨家祖上清代著名画家杨世焯的文脉,不气馁、不消沉、不随波逐流,默默的刻苦读书、勤奋习画,只求练就一门生存手艺以备将来成家立业、养家糊口。俗话说得好:“有志者,事竟成”,“功夫不负有心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如春风化雨、万物复苏,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父亲落实政策后恢复自由,身为“地主狗崽子”的杨建五也获得了高考的权利,石破天惊的考入了湖南省轻工业专科学校(现长沙理工大学),圆了他读书和学画的梦想。他师从著名书画家李天玉、王友智、杨应修、欧阳笃材,幸得名家指点,书画水平稳步提高,画山水、画花鸟、画人物可谓全面发展,自然界的景物在他的笔下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深得业界和社会的赞赏。
杨建五大学毕业之后,被分配到长沙毛巾厂工作,当过技术员和设计室主任;在湖南省包装公司,他做过包装设计和经营管理;他还下海办过公司,搞过装修工程,做过生意,过了十年的“老版瘾”。他虽然赚了些钱,理应把实业做的更大,由于没有干老本行,心里总是不踏实,不平衡,总觉得书画艺术是自己的命根子,不想荒废,想要追求,于是他中断了经商之路,放弃了富有,又回归到了书画艺术的大家庭里“重操旧业”,因为画家们的信任,2005年被推选为湖南省花鸟画家协会副主席。近几年,他经常往洞庭湖跑,一去就是十天半个月不归家,他被洞庭湖一年四季的芦苇和水鸟深深吸引,便聚精会神地写生作画,在他的笔下,洞庭湖的芦苇、沙鸥、麻雀迎风起舞、阿罗多姿,他用画笔书写着“疾风劲草”的精神品格和“振翅飞翔”的精彩人生。
杨建五是一个有创新精神和独特见解的艺术家,像他这样暨是书画内行,又是管理精英,更是社交全才的能干人,在书画界可谓凤毛麟角。因为有10多年的从商经历和社交见识,他能够清醒的看到,如果长沙市没有由政府主导的画院,与省会长沙的地位不对等,与历史文化名城的光环不匹配,与人民群众的要求不适应,他决心要用自己的努力去弥补历史的空缺。他坚定信念、慷慨解囊、游说多方、争取了政府的支持,白手起家创办了长沙画院。他的勤奋,他的厚道,他的热情,他的谦和,赢得了社会各界鼎力相助,使年轻的长沙画院像欧阳笃材老寿星笔下的报晓金鸡, “一路雄风赏大千”。
经过一年多的奔走、呼吁,长沙画院为国庆6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为三湘首邑的书画艺术家搭建了一个施展才干的平台,开辟了一个交流艺术产品的市场,架设了一座走向世界的桥梁。如今,长沙画院门庭若市,车水马龙,宾客盈门,好戏连台,精彩不断,成了长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靓丽风景,可圈可点,可喜可贺!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们衷心祝愿杨建五先生事业辉煌,祝愿长沙画院前程似锦。
历经风雨写丹青
陈泽珲 (作者系长沙市委常委、副市长)
从事宣传思想工作,自然少不了同书画界的同志打交道。结识杨建五先生以后,经常看他的画,有很多新的感触。
杨建五先生画花鸟、山水、人物,尤以写意花鸟见长。他喜欢以洞庭湖为背景,以麻雀、芦苇、鱼虫、扁舟等效的题材来表现大的主题。繁中求简,借物抒情,是他的一个鲜明特色。特别善于用朴素的颜色、简单的笔墨、平和的格调、丰富的情感,来塑造自己的作品。有时候,寥寥数笔就勾勒出精美的画卷,简单得恰到好处,妙不可言。我以为没有一定的境界是很难做到的。
每当看到他画的那些栩栩如生的“小精灵”跃然纸上,颇有些“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谢;去留无意,任天上云卷云舒”的意境。其扎实的造型水平、丰富的表现语汇、高超的领悟能力和诗意般的田园画面,对绘画的“套路”和“程式”做出了独特的诠释。
建五是一位经历颇为丰富的画家,用一句民间谚语来形容,就是洞庭湖的麻雀——见过风浪。大学毕业后,在工厂当过设计室主任,在包装公司做过装饰,办过公司,闯过商海,最后还是书画适合自己。他曾经以芦苇写过一首诗:“十年商海几多空,尝尽其中苦与风,反思都被丹青误,再回书斋化苇丛。”与古人所说的“众里寻他千百度, 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异曲同工之感。我想,生活的实践已经让建五悟到了为与不为的道理。
建五的画能有今天的成就,与他勤奋与执着分不开。不管干什么,坚持二十多年如一日,每天画几幅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生活的一个部分。建五为人坦诚、恭和谦让,虽然在艺术创作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他从未放松过对艺术高峰的攀登。到北京出差几个月,正事没办,全身心地泡在荣宝斋,研习画作,大有长进。近段时间啊见到他的作品,多了几分大气、凝练和沉稳。这本即将付梓的画册,就是建五辛勤耕耘的集大成。分享他在艺术上的心路历程,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寄望。可以预言,未来的艺术之路将有大业,待其拓展;将有宏图,待其绘就,越走越精彩,越走越宽广!
明道以画心境——— 记花鸟画家杨建五
灿丁 (作者系中国意象画研究会副会长)
杨建五,湖南别具才情的写意花鸟画家。
他的国画创作,笔墨雄浑,卷舒自如,深得写意之精神。呈现出了一种深厚、纯正的艺术气象,这种气象反映了画家深厚的人文积淀与笔墨修养,以及画家浑融和谐的内心世界。
杨建五的国画阳刚、雄健、明亮、大气,是一种浑厚的浩然之气。这种气象在花鸟画中体现得更加充分,他的花鸟画延续了其师欧阳笃材先生的审美理想,强调绘画意境的深邃,绘画语言的深度,作品内涵的丰厚,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个人精神气质的张扬,艺术指向非常明确。他的花鸟画气势雄浑,气韵生动,有时还有一种压抑不住的霸捍,造型构图精妙,意趣盎然,又多一分灵秀悠远之气。
杨建五的审美理想是通过浑厚华滋的笔墨追求来实现的,他书画并进,以书入画,形成了浑厚而不乏灵秀的艺术语汇。其笔墨苍劲浑厚,不事纤巧,朴拙而富于变化的线条、皴擦与水墨之氤氲变化构成了画面的丰富效果。杨建五是一个有激情的画家,他的激情体现在对笔墨的解放上。佳构之成,有赖于笔墨之解放,亦有赖于笔墨之沉郁古拙,淬去火气,书画一理也。以其年龄、才情,显然可望其境。他的画作表现出了很高的艺术格调,往往有一种文人之哲思蕴涵其中,这不仅来自于绘画的题材本身,也来自于画家的笔墨修养。丰厚的情感蕴藉是杨建五国画的重要特色,他笔下的鸟都是拟人化的。常画一只孤鸟立于天地之间,那种孑然独立,寂然无声的孤独、清冷令人震撼,画家悠长的人生忧患与生命之思已经表露无遗。杨建五的创作所表达的那种出世之境界都充满了温情,禅师是入世之后的出世,其生命在最简单、朴素的煮茶、看山、悟道中得以窥见大道,那种铅华褪尽、扫去浮障、回归真我的自由状态无疑也是艺术的自由境界。
他是一位灵气逼人的画家,他在创作中匠心独运,创作手法充满才气。他创作的独鸟站立枝头,画面留下大量的空白,造成寂寥清雅的艺术效果,其才华与艺术自信为常人所不及。他所创作的作品格调高雅而画境各异,画面的微妙之美感相近而又有不同的表现,体现了他高超的造型与造境能力。
杨建五走的是一条重修养、养笔墨、求境界的艺术道路,这是一条逐渐走向厚重、深刻的纯正道路。经过多年的求索,他的艺术特点逐渐鲜明,已经达到了抒写心境的相对自由。艺术家风格的养成是一个从共性到个性的过程,其成熟需要先天的灵秀,后天的教化,天地灵性的蒙养,人生的感悟与思想积淀。以此量之,杨建五以温润之人格,心灵之聪慧,自觉之积淀,其进入更为宏大、深刻之画境,获得艺术之大成,只需假以时日。
洞庭在胸中——花鸟画家杨建五印象
易鹰 (作者系国家级开发区领导、原湖南省著名记者)
认识杨建五,而后又成为朋友、同学有些年了。作为湖南书画界名声鹊起的花鸟画家、长沙画院院长,他给人的印象是叠加的。因为短暂地同过学,义务地共过事,经历的人和事重叠相加的结论是:他是当今画坛少有的纯粹的真正称得上画家的人,因为真、善、美是他的画品,也是他的人格。
作为花鸟画家,他对大自然的描绘是野性和率真的。洞庭湖的芦苇,千行泪的斑竹,叽叽喳喳的麻雀,黑不溜秋的八哥……在他的笔下,乡土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感觉空气顿时都清新起来。洞庭湖的麻雀,什么风浪都见过。洞庭湖的芦苇,生命力顽强得有些贱。只要有一片滩涂,就挥洒生命,尽情生长。春风一到就满目生机,秋风一吹就收获金黄。八百里洞庭美如画,建五笔下,芦苇是生命的舞者。看似柔弱的枝杆在疾风中百折不挠,尽显生命的张力。他用浓厚的色彩,刚劲的线条,极力表现芦苇的内力和灵魂。犹记2009年端午,北京大学长沙文化产业专题班同学在北京的长沙宾馆聚餐时,建五现场挥豪泼墨创作了芦苇麻雀图,芦苇与麻雀融为一体,成为生生不息的生命礼赞图。“疾风知劲草,谁说两边倒?文明赖尔传,造纸少不了!”,我和众多同学在旁观画,即兴赋此粗糙之作礼赞芦苇。建五收笔时憨厚一笑:“好诗,你懂画!”我回答:“好画,你懂诗!”正如“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人人心中都会有自己的审美理解和价值评判。欣赏作品的过程,其实就是和作者对话的过程。中国画在文人主导下演变和发展,画家与画匠的区别在于有无文气。单纯画得像而没有意境和意趣,就只有匠气没有文气,自然也就不能称是画家。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建五的画构图简洁,线条老到,用色大胆,意境深远。一枝一叶,一花一鸟,都尽显生机,同时意趣盎然。如果没有倾注他自身独特的身世、经历和情感,是难有此个性的。建五出生在以“会读书、会种田、会养猪”闻名的文化之乡——宁乡一教师家庭。承袭祖上清代著名画家杨世焯的文脉,谨记父母“以勤为本,以画为乐”的教诲,刻苦读书、勤奋习画。作为全国首批工艺美术大师的叔公杨应修对他寄予厚望,经常耳提面命悉心指导。上世纪八十年代,他考入湖南省轻工业专科学校(现长沙理工大学),圆了他读书和学画的梦想。杨应修大师先后两次为他题词“谦受益,满招损,器虚则受,实之不受,物之恒也”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进行勉励。此外,先后师从著名书画家李天玉、王友智、欧阳笃材,幸得名家指点,书画水平稳步提高,主攻花鸟外,山水、人物俱佳。建五大学毕业分配到长沙毛巾厂当设计员,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如名字般娟秀的冯娟成了红颜知己,每晚红袖添香绘画时相伴左右。他曾画有一幅竹雀图,并在上面题诗道“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应该是对理解并支持自己的妻子的赞美。随着改革开放、市场变化、工厂改制后,他下海搞工程、做生意,呛过水也赚过钱。由于没干美术本行,心中总不踏实,总不平衡。因为他觉得书画艺术是自己的灵魂,离开美术去赚钱就是没有意义的行尸走肉。于是,弃商从艺,回归本行。他曾以芦苇为题写诗明志:“十年商海几多空,尝尽其中苦与风,反思都被丹青误,再回书斋化苇丛。”生活的感悟让他的画多了沧桑和凝练。
建五的画能有今天的成就,与他的坚守分不开。“一日不练手生”,就是下海时谈完生意回家,他也要提笔画几幅才睡。他为人谦虚、坦诚、厚道,虚心向前辈学习,丝毫没有“文人相轻”论人短长的毛病。这也难怪他在省会书画界人缘好,2005年被推选为湖南省花鸟画家协会副主席。2008年受命创办、主持长沙画院,团结凝聚了省会书画界的精英,推动促进湖湘书画艺术的发展。中国书法界泰斗、原中国书协主席沈鹏亲笔题写“长沙画院”,画院自成立起就得到黄铁山、李立、莫立唐、曾晓浒、欧阳笃材、朱训德等前辈的关注和支持,成了省会美术界精品展示的殿堂和艺术家交流的沙龙。而他策划承办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湖湘书画艺术成就展、湖湘三百年书画精品展,全面系统地集中展示了不同阶段湖南书画艺术的成就,没有门户之见,没有个人之利,得到省会书画界的一致好评。著名美术评论家李蒲星教授认为,杨建五不是一般的画家,下海岁月让他走南闯北,见识不少、心胸宽广,没有私见偏心。这一切都如同能量的储备,天长日久自然喷发出活跃的创造力,进而使其艺术之境逐渐完善。
“小集论飞越,洞庭在胸中”,杨建五曾以此称赞洞庭湖的麻雀。置身长沙简椟博物馆二楼的长沙画院展厅,我一边欣赏湖湘书画的名家名作,一边在想:长沙画院这雅集之地,何尝又不是小集论飞越? 因为大家胸中都有振兴湖湘书画艺术这么一个宏大的“洞庭湖”!
杨建五图册(13) | 杨建五图册(13) |
杨建五图册(13) | 杨建五图册(13) |
建五画花鸟、山水、人物,尤以写意花鸟见长。他喜欢以洞庭湖为背景,以麻雀、芦苇、鱼虫、扁舟等小的题材来表现大的主题。繁中求简,借物抒情,是他的一个鲜明特色。尤其善于用朴素的颜色、简单的笔墨、平和的格调、丰富的情感,来塑造自己的作品。有时候,寥寥数笔就勾勒出精美的画卷,简单得恰到好处、妙不可言。我以为没有一定的境界是很难做到的。——陈泽珲
杨建五的花鸟画在强调笔墨表现性的同时,努力开拓水墨画的现代意味。——李蒲星
他是一位灵气逼人的画家,他在创作中匠心独运,创作手法充满才气,他创作的独鸟站立枝头,画面留下大量的空白,造成寂寥清雅的艺术效果,其才华与艺术自信为常人所不及。他所创作的作品格调高雅而画境各异,画面的微妙之美感相近而又有不同的表现,体现了他高超的造型与造境能力。——灿丁
读了建五先生许多的画幅,感到他的画,构图简洁,果敢有力。他的一枝一叶,一鸟一花,无不充满了燃烧的激情和滚烫的血液。也就是说,画家把自身的精神和情感,完完全全融入到了画中。 ——碧云
在他的笔下,洞庭湖的芦苇、沙鸥、麻雀迎风起舞、婀娜多姿,他用画笔书写着“疾风劲草”的精神品格和“振翅飞翔的精彩人生。 ——罗雄
“小集论飞越,洞庭在胸中”,杨建五曾以此称赞洞庭湖的麻雀。置身阳光明媚的长沙画院展厅,我边欣赏湖湘书画的名家名作,一边想:长沙画院这雅集之地,何尝又不是小集论 飞越?因为大家胸中都有振兴湖湘书画艺术这么一个宏大的“洞庭湖”! ——易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