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汝琳教授自1966年于云南大学物理系毕业后,长期从事可燃可爆气体以及其它非电量
的传感与监控、智能仪器和计算机应用的研究工作。1971年承担并完成了我国第一台瓦斯传感器和第一台瓦斯测量仪的研制,1975年承担并完成了在我国第一台长期连续工作的瓦斯遥
测仪,AYJ―1型瓦斯遥测警报仪的研制。1981年,首次提出了甲烷(瓦斯)传感器的静态与
动态特性方程,界定了传感器线性与非线性工作区;给出了热压的计算公式。1984年第一次
找到了传感器输出活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催化剂表面积碳,首次提出了抗积碳传感元件的理
论。在此基础上,1984年初在实验室制出了高稳定性抗积碳瓦斯传感器,其稳定性与长期工
作寿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86年,作为煤炭部技术顾问从美国ISC公司引进CD212瓦斯检测仪生产线,获得ISC公
司烫金奖状。1988-1995年,王汝琳教授在英国Leeds大学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Research
Fellow),承担并完成了三项重要课题,通过英国煤炭局(British Coal)的验收并应用于
英国煤矿。在英国工作期间,担任英国采矿与冶金学会英格兰分会委员。
1995年末,王汝琳教授回国后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工作,继续从事传感检测、智能
仪器及计算机运用方面的研究工作,同时在这些领域培养研究生。1996年担任原煤炭工业部
矿用传感器九五科技攻关专家组组副组长,组织了四个项目的攻关工作。
1995年至1999年完成“高稳定性瓦斯传感器的研究”等四项科研项目。王汝琳教授回国
后开展的另一方面研究是智能建筑自动化系统,目前正在开展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通用型开
放式系统集成智能建筑的研究。王汝琳教授目前担任煤炭学会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建设
部智能建筑专家委员会委员和公安部安全技术防范标准委员会委员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