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业:清朝开国史》: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作者:(美国)魏斐德(Wakeman.F.E.) 译者:陈苏镇 薄小莹 丛书主编:刘东
魏斐德(Wakeman.F.E.),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历史系哈斯基金教授、美国艺术科学院成员和美国哲学家协会会员。曾任美国国教育中国顾问、中国文明研究委员会主任、美利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术交流委员会主任,以及美国学术协会委员会/美国社会科学研究院中国研究联合委员会主任,还曾任美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美国历史家协会会长、伯克利加州大学东亚研究院院长。除已发表的百余篇学术文章外,其著作还包括:《大门外的陌生人》、《历史与意志》、《中国帝制的衰亡》、《上海警察1927—1937》和《上海歹土》以及最新出版的《间谍王:戴笠和中国特工》。
导言
第一章 北部边防
明朝的卫所制度
汉族边民与满族奴隶
努尔哈赤的崛起
吞并辽东
满汉种族冲突
新式武器和进攻策略
努尔哈赤之死与皇太极之议和
第二章 崇祯朝廷
士大夫的社团
科举生涯
温体仁当政
复古派与边防策略之争
周延儒的荣与衰
第三章 满族势力的扩张
汉族合作者
大凌河之围
祖大寿降金与复叛
边民与海盗
皇太极称帝
攻克松山
洪承畴之降
锦州的陷落
第四章 北京的陷落
李自成起兵问鼎
南迁之议
崇祯皇帝的末日
大顺的臣民
合作者中的儒生士大夫
吴三桂
多尔衮决心介入
大举南下
第五章 南京政权
史可法与军阀
明朝的皇室贵族
皇位继承危机
四镇
党争复起
收复失地论和治国之道
顺案
政治迫害
南京政府的困境
扬州的忠臣
和谈
第六章 清朝统治的建立
地方合作者
山东的投降
北人与南人
清除明代弊政
部分的改良
满人的弊政
旗地与奴隶
满人的种族分隔与社会控制政策
保卫京城
抵抗活动的再起
李自成的最后失败
第七章 南京的陷落
勤王选择
献身与妥协
满人渡河
童妃案
伪太子
左良玉兵变
进攻扬州
史可法与多尔衮
扬州十日屠
史可法功过评价
弘光帝出逃
南京的投降
大赦
改换门庭
第八章 江南的抵抗运动
乡绅们的矛盾心理
江南地区的经济分化
社会依附关系
阶级矛盾
农奴暴动
合作恢复秩序
剃发令
地方抵抗运动
嘉定的崩溃
太湖义军
第一次松江起义
遁世隐居
第九章 北方中国的地方控制
孟乔芳和陕西的初步平定
山地的“带发”人
山东的清剿
地方官与胥吏
保甲制
有区别的恩赦
第十章 “危时计拙”
钱谦益与合作的污点
土国宝和太湖复明分子
溧阳、淮阳起义
1646年复明分子的失败
陈子龙与松江兵变
兜捕文人学士
淮安之谋
清廷的猜疑
复明党希望的复萌与破灭
万寿祺和顾炎武
第十一章 北方的最后平定
榆园军
刘泽清案件
1648年的回民起义
姜瓖之乱
征服西部
陕西东南与汉水高地
山西山匪
总督、缙绅和乡长
第十二章 多尔衮摄政
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内院
多尔衮专权
南北之争
弹劾冯铨事件
满汉两头政治
指控亲王
文人关系网的重建
多尔衮的威福及其薨殁
第十三章 顺治朝
皇帝亲政
吏治改革
清洗都察院
抑制贵族
了结旧账
吴伟业复兴文学党社的努力
皇帝与殉难者
索贿者与吏治腐败
考课与朋党
任珍案
仿效明初之制
矫枉过正:朝服事件
对陈名夏的最后审判
第十四章 专制危机的一种解决形式
南明海军的威胁
顺治皇帝的南人臣僚
清廷专制与满人至上
汉军旗人的上层分子
清廷信用汉人的后果
郑成功的进袭
社会与政治的均平
赋税制度改革
朝廷对缙绅特权的打击
第十五章 从明至清的忠君思想
最后的明朝忠臣
公德与良知
三藩之乱
范承谟的殉难
清朝的忠君思想
译后记
大凌河之围
大凌河城是明朝在东北的军事重镇和贸易中心,有着坚固的综合防御工事。该城四周有厚实的城墙,城外险要之处又设有台堡百余座,在金军的传统战术面前,简直坚不可摧。所谓“台”,都是一个个小城堡,各由一名将领统辖。他们多是明朝的军官,偶尔也有科举出身者。最小的台只有约70人;最大的台,即鱼子嶂台,则有男女老少600余人,及牲畜70头。这些可用大门紧紧封闭起来的城堡,还有充足的物资贮备;一旦遭到围困,可能出现短缺的是火药,而不是粮草和水。但1631年秋,大凌河城内的情况却不是这样。当时,总兵祖大寿(镇锦州)正在巡视大凌河防务,其部下统计城内居民,竟多达3万人。由于人口太多,城中粮草最多只够食用一个月了。
总兵祖大寿是城中最高将领,也是著名的沙场老将。三年前,他作为一个辽东武人家族的族长,受命统辖锦州驻军。在所有现任的明军主要将领中,他的功绩最为卓著。只有他能够声称曾经令人难忘地打败过金军:首先,他曾在北京城下击退过皇太极;其次,他曾将阿敏的军队赶出滦州。他所统领的大凌河守军,两年来历经战火,其1.4万将士(半为步兵半为骑兵)全都顽强善战。
1631年9月1日凌晨,即后金铸成葡萄牙大炮仅七个月、沈阳设置六部仅四个星期之后,皇太极便率领满、蒙、汉大军共2万人,分两路集结于大凌河城下。这时,皇太极尚未意识到自己面前是一座不易攻克的堡垒。但就在当天,金军哨探抓获了一名当地汉人,经讯问,皇太极立刻知道了祖大寿的实力,并得知大凌河城刚刚修缮完毕。显然,直接攻城势必使金军遭受重大伤亡。当晚,皇太极对大凌河的防御情况进行了侦察,次日,便召集贝勒大臣们商议对策。最后决定,由满洲军对大凌河城进行长期严密的包围,由佟养性率汉军携“红夷”大炮扼守大凌河通往泉州的要道。同时沿城四周修建栅栏,并掘出一条宽5尺(1.8公尺)、深7尺(2.5公尺)的壕沟,以防城内明军逃走。
《洪业——清朝开国史》一书,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魏斐德(FredericE.Wakeman,Jr.)的名著。我们在魏斐德教授的好友庞朴先生的建议下,把这部著作译成中文,以供史学研究者和爱好者阅读参考。这部著作原名The Great Enteteprise,即“宏伟的事业”,我们根据“导言”部分之注文将之译为“洪业”,并另加副标题“清朝开国史”。
关于这部著作的翻译工作,导言及第一、二、三章由陈苏镇承担,第四、五章由薄小莹承担(其中两节由王益承担),第六、十五章由谭天星承担,第七、八章由牛朴承担,第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章由陈晓燕、包伟明承担;日文和西文引书目录,由牛朴、张兰英、石广生承担。校对工作,由部分译者以及阎步克、马力等分别承担。徐凯对译稿的部分章节作了审阅。其不妥、错误之处,敬乞读者赐正。
中国曾经遗忘过世界,但世界却并未因此而遗忘中国。令人嗟讶的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就在中国越来越闭锁的同时,世界各国的中国研究却得到了越来越富于成果的发展。而到了中国门户重开的今天,这种发展就把国内学界逼到了如此的窘境:我们不仅必须放眼海外去认识世界,还必须放眼海外来重新认识中国;不仅必须向国内读者适译诲外的西学,还必须向他们系统地介绍海外的中学。
这套书不可避免地会加深我们150年以来一直怀有的危机感和失落感,因为单是它的学术水准也足以提醒我们,中国文明在现时代所面对的绝不再是某个粗蛮不文的、很快就将被自己同化的、马背上的战胜者,而是一个高度发展了的、必将对自己的根本价值取向大大触动的文明。可正因为这样,借别人的眼光去获得自知之明,又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历史使命,因为只要不跳出自家的文化圈子去透过强烈的反差反观自身,中华文明就找不到进入其现代形态的入口。
当然,既是本着这样的目的,我们就不能只从各家学说中筛选那些我们可以或者乐于接受的东西,否则我们的“筛子”本身就可能使读者失去选择、挑剔和批判的广阔天地。我们的译介毕竟还只是初步的尝试,而我们所努力去做的,毕竟也只是和读者一起去反复思索这些奉献给大家的东西。
作者正是出于这些疑惑,以一个历史学家敏锐的目光,透视其中的缘由,并力图为大家找到答案。《洪业:清朝开国史(上下)》立足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国防等诸因素,对明清嬗代的过程做了深刻的分析和解剖,书中既有史实的叙述,又有理性的论说,既有纵向的中国古代史的追述,又有横向的与外国古代史的比较,视角开阔,观点独特。
编者的话
导言
第一章 北部边防
明朝的卫所制度
汉族边民与满族奴隶
努尔哈赤的崛起
吞并辽东
满汉种族冲突
新式武器和进攻策略
努尔哈赤之死与皇太极之议和
第二章 崇祯朝廷
士大夫的社团
科举生涯
温体仁当政
复古派与边防策略之争
周延儒的荣与衰
第三章 满族势力的扩张
汉族合作者
大凌河之围
祖大寿降金与复叛
边民与海盗
皇太极称帝
攻克松山
洪承畴之降
锦州的陷落
第四章 北京的陷落
李自成起兵问鼎
南迁之议
崇祯皇帝的末日
大顺的臣民
合作者中的儒生士大夫
吴三桂
多尔衮决心介入
大举南下
第五章 南京政权
史可法与军阀
明朝的皇室贵族
皇位继承危机
四镇
党争复起
收复失地论和治国之道
顺案
政治迫害
南京政府的困境
扬州的忠臣
和谈
第六章 清朝统治的建立
地方合作者
山东的投降
北人与南人
清除明代弊政
部分的改良
满人的弊政
旗地与奴隶
满人的种族分隔与社会控制政策
保卫京城
抵抗活动的再起
李自成的最后失败
第七章 南京的陷落
勤王选择
献身与妥协
满人渡河
童妃案
伪太子
左良玉兵变
进攻扬州
史可法与多尔衮
扬州十日屠
史可法功过评价
弘光帝出逃
南京的投降
大赦
改换门庭
第八章 江南的抵抗运动
乡绅们的矛盾心理
江南地区的经济分化
社会依附关系
阶级矛盾
农奴暴动
合作恢复秩序
剃发令
地方抵抗运动
嘉定的崩溃
太湖义军
第一次松江起义
遁世隐居
第九章 北方中国的地方控制
孟乔芳和陕西的初步平定
山地的“带发”人
山东的清剿
地方官与胥吏
保甲制
有区别的恩赦
第十章 “危时计拙”
钱谦益与合作的污点
土国宝和太湖复明分子
溧阳、淮阳起义
1646年复明分子的失败
陈子龙与松江兵变
兜捕文人学士
淮安之谋
清廷的猜疑
复明党希望的复萌与破灭
万寿祺和顾炎武
第十一章 北方的最后平定
榆园军
刘泽清案件
1648年的回民起义
姜瓖之乱
征服西部
陕西东南与汉水高地
山西山匪
总督、缙绅和乡长
第十二章 多尔衮摄政
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内院
多尔衮专权
南北之争
弹劾冯铨事件
满汉两头政治
指控亲王
文人关系网的重建
多尔衮的威福及其薨殁
第十三章 顺治朝
皇帝亲政
吏治改革
清洗都察院
抑制贵族
了结旧账
吴伟业复兴文学党社的努力
皇帝与殉难者
索贿者与吏治腐败
考课与朋党
任珍案
仿效明初之制
矫枉过正:朝服事件
对陈名夏的最后审判
第十四章 专制危机的一种解决形式
南明海军的威胁
顺治皇帝的南人臣僚
清廷专制与满人至上
汉军旗人的上层分子
清廷信用汉人的后果
郑成功的进袭
社会与政治的均平
赋税制度改革
朝廷对缙绅特权的打击
第十五章 从明至清的忠君思想
最后的明朝忠臣
公德与良知
三藩之乱
范承谟的殉难
清朝的忠君思想
附录
A.出仕两朝的大臣
B.1644年的“贰臣”
C.地方政府中的旗人官员
中文、日文引书目录
西文引书目录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