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前镇

黄前镇

气候条件 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所属地区 山东泰安泰山景区
政府驻地 黄前村
行政区类别 乡镇
著名景点 齐鲁长城、黄前水库、麻塔尼姑庵
面积 105平方公里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黄前村建于明初,村址位于黄坂土前,故名黄坂前,清简为黄前。

民国元年(1912年)属泰安县兴仁区。

民国十八年(1929年)属第四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属泰北行署黄山区。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属泰历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属下港区。

1954年5月泰安县政府区划调整,麻塔区正式建立为“泰安县十五区人民政府”。

1958年9月,建立为“泰安县五星人民公社”。

1959年1月改名为“泰安县麻塔人民公社”。

1984年6月,政区改革时,改为麻塔办事处。

1985年1月更名为黄前镇。

1987年镇址由麻塔迁至黄前。

1998年4月更为泰安市岱岳区黄前镇。

2017年3月,根据中共泰安市委《关于调整泰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泰山风景名胜区管辖范围有关事宜的通知》,岱岳区黄前镇由泰山景区代管。

行政区划

黄前镇黄前镇(3)黄前镇辖黄前、扈家庄、窝角、刘家峪、大北岭、董家庄、李家庄、石屋志、羊栏沟、花果峪、瓦屋头、邱家庄、谷家泉、砚池河、红河村、曹家林、大地、西麻塔、李子峪、木口峪、邵家庄、三峪、高家圈、宋家庄、孟家庄、北麻塔、门庄、双山、白云寺29个行政村,247个自然村;镇机关驻黄前村,距泰城13.5公里。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黄前镇位于泰山东北部,中心位置位于北纬36°17′20.84″, 东经117°14′47.67″,北与济南市历城区接壤,南与岱岳区山口镇相邻,西与大津口乡搭界,东与下港乡相连,黄前镇总面积10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黄前镇自然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523.4米,镇内大小山头143座,著名的黄前水库位居中心。地理环境为本镇提供了极其富饶的资源。土壤以棕壤性为主,少部分为潮棕壤,山清水秀,环境优美。

气候特征

黄前镇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所属的岱岳区年平均气温13℃,一月份平均气温-2.5℃,七月份平均气温25.9℃。年均降水量727.4毫米。年平均光照时间2634.5小时。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早和干热风、大风、冰雹等。

自然资源

矿场资源

黄前镇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是泰山花岗岩、泰山青、泰山红石等。

森林资源

水库库区 自然资源水库库区 自然资源

黄前镇位于泰山东北部,属纯山区乡镇,林地面积11.5万亩,境内山多水丰林茂,大小山头143座,森林覆盖率达75.1%,山内林木茂盛,药材丛生。

动物资源

黄前镇有野兔、黄鼬、狼等野生动物;有鲤鱼、鲫鱼、鲢鱼、鳙鱼等鱼类。

水资源

黄前镇有容水7000万立方米的黄前水库。

人口民族

截至2000年,黄前镇常住人口33303人,男女比例为106:100,人口密度为312.9人/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为汉族,少数民族主要有回族等。

截至2012年,黄前镇共10110户,3334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00人。

经济状况

综述

2007年,黄前镇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7亿元,全镇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4亿元,实现利税1400万元。

2011年,黄前镇实现生产总值11.6亿元,比2005年增长90%;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24万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9000万元;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3.9亿元,比2005年增长19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2.6亿元,比2005年增长16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19元,比2001年增长18%;人口出生率控制在7‰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8‰以内。

2015年,全镇实现财政收入1465万元,比2014增长15.4%,位列全区第六名。国税完成171.84万元,地税完成1292.81万元,其中主体税种完成1074.49万元,同比增幅9.5%,占地方财政收入73.36%。

第一产业

黄前板栗黄前板栗

2007年,黄前镇通过板栗深加工,全镇实现板栗出口创汇1800万美元,产品出口到台湾、菲律宾、美国、加拿大、法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全镇果品总产量达1.1亿斤,林果总收入1.3亿元。环保站测试批准的无公害板栗面积达7.8万亩,年产板栗3200万斤,被授予“中国板栗之乡”“中国优质果品基地乡镇”“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镇”。“泰山麻塔”牌板栗被山东省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

2011年,黄前镇以干鲜果品、苗木花卉等为主的特色农业基地面积达5.8万亩,特色农业产值达6400万元。投资1556万元的国家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全部竣工并顺利通过验收,发展节水灌溉8000亩,亩均增收400元。新型农业合作组织增加6个、达到20个。全镇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6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4家,使我镇的农产品走的更远,效益更高。

截至2011年,黄前镇新型农业合作组织增加6个、达到20个。全镇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6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自营出口权证企业4家,使我镇农产品走的更远,效益更高,实现出口创汇5000多万美元。新发展“一村一品”规模化林果基地7个村,实现林果收入3000万元。发展花卉苗木基地12家,苗木收入1200万元,2012年4月份,黄前镇被评为“全市农业产业化十强乡镇”。新上畜牧规模养殖场8家,实现畜牧生产销售额2000万元

2015年黄前镇重点突出农业示范基地、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等载体建设,大力发展高效种植、规模养殖和特色林果种植。大地村现代生态农业特色产业园,全镇有新型农业合作组织60个,农产品加工企业10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5家,自营出口权证企业5家。

第二产业

黄前镇泰山花岗石厂 本厂位于世界著名旅游胜地泰山脚下,紧靠黄前水库东首,公司自主开采矿山石材,主要以泰山花岗石为主,年开采荒料20万立方米。

黄前镇生产各种规格花岗石、导盲石、路沿石、台阶石、蘑菇石、泰山玉石、泰山奇石、泰山红、泰山花、大理石、雕塑、台阶栏杆、石柱、圆柱石、石料刻字、刻碑铭志铭、纪念碑等。

第三产业

孟家庄孟家庄黄前镇充分利用黄前水库水源地环境保护这一有利举措,发展生态观光游,大大推动了旅游及“绿色餐饮业”的迅猛发展。

70年代初期,黄前镇被誉为泰山脚下“大寨村”的孟家庄村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绿树成阴、民风淳朴,乡土气息浓厚。为进一步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展现淳朴的民俗风情,黄前镇规划开发了以“观赏民俗风情,孟家庄农民生活体验”为内容的“泰山大寨”民俗生态游。

2015年,黄前镇结合镇域地理实际情况,引入总部经济概念,成功引进金融外包服务中心、恒通物流、亿达经贸等项目,走出了一条“跳出黄前,发展黄前”的招商新路子。2015年共引进重点项目7个,在建项目3个,实现合同引资额5.2亿元。

招商引资

截至2011年,黄前镇共洽谈项目60多个,签定合同22个。其中竣工投产18个。

2012年,黄前镇招商引资实现合同引资额2.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200万元;新签约两个项目落户青春创业园,分别是:计划总投资1.8亿元、占地75亩的智能电网设备项目和计划总投资2.2亿元、占地75亩的绿色节能设备生产项目。二是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11年全镇共开工建设项目5个,其中列入全区“910”重点工程项目三个。

2015年,黄前镇结合镇域地理实际情况,引入总部经济概念,成功引进金融外包服务中心、恒通物流、亿达经贸等项目,走出了一条“跳出黄前,发展黄前”的招商新路子。2015年共引进重点项目7个,在建项目3个,实现合同引资额5.2亿元。

社会事业

社会保障

2011年,黄前镇投资1600万元的节水灌溉项目,可改善灌溉面积11300亩;争取饮水安全项目294万元,解决了412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2013年,黄前镇新增就业再就业完成率达120%;各项保险征缴共计完成1357.14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0.6%;共发放优抚金113.9万元,发放城镇低保金7.28万元,发放农村低保金191.45万元,发放五保供养资金71.3万元;2013年全镇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

2013年,黄前镇春节期间走访慰问生活困难群众369户,共发放慰问金14.76万元,面粉369袋,为生活困难群众解了燃眉之急。

2015年,全年共发放优抚金82.74万元,城镇低保金8.6万元,农村低保金255.7万元,五保供养资金100.9万元,为贫困群众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

基础建设

2011年,黄前镇规划建设的23幢居民楼,现8幢240户已交工,已售出170户,相应配套基础设施也已铺设完成。同时,完成了镇驻地长3.6公里、宽20米的通泰大街和北辰路,修建桥梁4座,铺设路沿石14000多米,安装路灯127盏,新栽各类绿化苗木9000余株。镇驻地占地25亩的集贸市场现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进驻摊位300多个。

2011年,黄前镇加大水利建设投入。投入资金460万元,完成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座,建成扬水站2座、塘坝4座,新修防渗渠1800米,治理河道2600米,完成人畜吃水工程6处。

2012年,黄前镇投资290余万元,在镇驻地建设250平方米的集中供水水厂一处,解决了镇驻地企事业单位和小区吃水问题;投资426万元,在石屋志建设净水厂一处,铺设PE管道5000余米,解决了1万余人的吃水难问题;投资660多万元,完成22公里的村级道路铺设任务;投入10万元,为黄前中学配备了100张床、350套桌凳,投入5万元解决了黄前中学师生饮用水的问题;实施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综合文化站、村级农家书屋等惠民工程,积极创建文化示范村和示范项目,全年共对上争取国家级农家书屋2个,省级书屋2个,区级9个,发展广播电视200多户。

2013年,黄前镇共新修、改建道路13条,通车里程28.6公里,总投资800余万元。除修路架设的17座小桥涵外,又投资320万元修建白云寺桥,桥宽11.5米,桥长70米,已于11月初建成通车;投资452万元修建刘家峪库区移民桥,桥宽12米,桥长104米,现已建成,年后通车。投资260万元完成四座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增加了库容,降低了防汛风险。

教育事业

黄前镇共有中小学12处,中小学教师221人,在校学生2900人,学龄前儿童入学率达100%。

2011年,黄前镇引资25万元建成大地格力希望小学;22万元建成石屋志小学恩美楼并投入使用。在教育局支持下,引进铭德基金45万元建设宋家庄铭德教学楼;在招商局帮助下,利用经营大户捐助资金,建设中心小学1300平方米综合实验楼一座。

2013年,黄前镇投资150万元对黄前中学校门进行改造,解决师生出行安全问题。投资10万元,为中心小学揭挂学生宿舍20间,提升了学生的住宿条件;投入50多万元新建羊栏沟操场;投入50万元,硬化宋家庄村小学地面1200平方米,修建水冲式厕所100平方米;镇政府和黄前村投资22万元,为黄前小学清理了校门前的河道,铺设了长200米、宽5米的水泥路面;谷家泉村投入近12万元,为谷家泉小学整修了操场、维修了院墙,为幼儿园房屋防水铺设了地面;石屋志村投入10万元,为石屋志小学打机井一眼,新建厕所一处,维修了校园院墙;西麻塔、高家圈、邵家庄、第三峪、北麻塔等5个村联合投入5万多元,为麻塔幼儿园揭挂了15间活动室房顶,更换了铝合金门窗。

2015年,黄前镇镇中心幼儿园三层教学楼主体建设完工,完成镇中心幼儿园内部装修及配套设施建设并正式投入使用。投资80多万元建设中心小学餐厅项目,投资50余万元建设谷家泉小学餐厅,为400多名师生解决就餐问题;完成黄前中学塑胶操场和足球场建设,改善学生活动条件。

医疗卫生

2011年,黄前镇筹资60万元,改建新建3个村的卫生室。

截至2012年,黄前镇共有卫生室29处,达到了一村一室,岱岳区第二人民医院与镇政府相邻,有医务人员77人,床位90张,设有外科、内科、中西医科、化验、心电图、超声波、骨科等多种科室。

文化事业

2013年,黄前镇建成综合文化站1个,农村文化大院13处,农家书屋20家,建成文体小广场15个,建设率达55%。

2015年,实施了乡村文明“四大工程”,建成综合文化站1个,农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文体小广场各29个,成立广场舞队32支、故事队3支、庄户剧团1支;举办文化带头人培训12次,培训350人;举办了第三届广场舞大赛,组织剧团巡演20余场。

交通

黄前镇境内有泰(安)明(水)、济(南)临(沂)两条省道贯穿本镇,村内道路硬化率达95%。

投资1500多万元建设自麻塔村至羊栏沟村长11.4公里道路一条,方便群众日常出行。投资280万元完成公交枢纽建设,投资100余万元完成济临路镇政府北段道路亮化工程。

历史文化

历史古迹

齐长城齐长城黄前镇齐长城在黄前境内天马顶北山脚向东进入下港乡,至今留有花岗岩块石结构城墙遗址。

清末,黄前村曾修建建筑奇特的寺庙,主体为全木结构,长16.8米,宽6.8米,高5.6米,木柱上雕刻有各种花纹图案。旧时每年举行庙会,由于年久失修,庙顶砖瓦风化,后拆除。旧时麻塔村有姑子庙闻名于泰山北麓,“文革”时期拆除,今遗址仍留有一棵古柏。

说快板书

说快板书或一人或二人,甚至群口快板均有。在民间一般单人说快板书, 说唱内容主要是说“武老二”。逛庙会或在开头、结尾时,随时自编小段,表示欢迎和感谢。

民间剪纸

民间剪纸民间剪纸春节期间,灯笼上剪贴“ 八仙过海”或“ 唐僧取经 ”图。也有的剪些鸡狗小猪和各种花草贴在灯上、门窗上面,有的姑娘将剪的花绣在鞋上,小孩戴上绣的花兜兜,真是一片新鲜、热闹。结婚时,剪纸艺术大显神手,主要剪囍和鸳鸯,女方在嫁妆(家俱)上也剪些凤凰、仙鹤、牡丹、麒麟送子、花瓶等,以示庆贺和吉利。

编织

草、条编,主要用草或玉米叶、高梁叶,编制草帽、草绳、草鞋、草垫等。高梁叶可编蓑衣,玉米皮拧成粗细不同的细绳子,然后编书包、提篮、铺墩子、坐垫子及儿童玩具。如筐 、篓子 、簸箕、盖顶、筛子等,有些编织物已销往国外市场。

特产

黄前镇果品资源极为丰富,干鲜果总产量达3.4万吨,有板栗、核桃、山楂、苹果、桃、杏、樱桃、枣等20多个品种,泰山板栗、泰山核桃、泰山红杏等名优果品已被列入无公害食品,是储藏、加工、出口的优质果品。

风景名胜

齐长城

齐长城齐长城(5)齐长城始建于春秋时期,完成于战国时期,西起黄河河畔,东至黄海海滨,迤逦山东十三县,长达千余里。

齐长城又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所筑长城中现遗迹保护较多的一处,它建筑在起伏连绵的泰沂山脉的山岭之中,虽沿线有平谷之地,但多为山岭,长城依山就势而筑。其建筑宏伟,规模壮观,凝聚着二千五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也体现了春秋首霸和战国七雄的东方泱泱大国的强盛雄风。2012年12月,“齐长城文化带”已经被确定为山东省“十二五”期间主要目标和任务之一。

著名人物

王正义王正义1.张传祥,清末武秀才,1923年曾被众推为黄前乡乡长。

2.刘逢铣,民国时期知名人士,宣统元年(1909年)由京师大学堂毕业回乡,联合他人贷款租庙地在黄前关帝庙内创办初级小学一处,收教学生100名,开新学之先。

3.杨景朴,著名中医,专于“伤寒”“妇科”,医术精湛,为泰山一带名医。

4.王正义,黄前镇人,《办公室业务》杂志社主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举办的第46期全国重要社科类期刊主编岗位培训班学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六届八名个人常务理事之一,被《人民日报海外版》《经济》杂志等中央媒体誉为“奇才”。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