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幢房子就是一段历史。松阳黄家大院的历史要从清朝同治年间开始追溯。
松古平原历来是浙南粮仓。富庶之地总会产生一些富甲一方的大户。清朝同治年间松阳首富当推黄中和。家道殷实的黄中和想为家族置些实业。于是在县城二公里处的望松乡乌井村兴建了家祠和武技楼,武技楼也就是俗称的五间。
黄中和不但兴建了黄家大院的前生,更培养了为后人所称道的儿子黄绍桂。黄绍桂学业有成,任严州府训导、淳安县学教渝。光绪二十四年,处州深受重灾,饥民遍野。黄训导开仓平粜大米,帮助饥民度荒年。这一善举一直为人所称道。更引起了当时处州府的褒奖,授予“泽周仁粟”金匾,为望族黄家又增加了光环。或许是黄绍桂为了使黄家在自己的手中有更大的产业发展,在后院扩建成了二栋结构精巧、雕刻细微入神的“梅兰竹菊轩”,也就是所说的“三间”。新楼落成之际,熠熠生辉的“泽周仁粟”金匾高悬中堂,一时瞻仰者络绎不绝,黄家更是声名隆隆。
黄绍桂之子黄秋光也是里家好手,把家操持地更加富裕,他秉承了父辈们经营的血液,于民国七年(1918年)投资五万五千块银元在前院精心营造了豪华气派的“百寿厅”,也就是黄家大院的主体。
前院“百寿厅”俗称“七间”,为三进七开间,面阔27.6米,进深33.8米,厅中172根柱子井然并列。置身“百寿厅”,仿佛在艺术的长廊徜徉。厅内雕梁画栋,技艺精湛,均以“寿”字为主题,牛角和雀替上的200个篆休“寿”字,笔法无一雷同。
后院主体是梅兰竹菊厅。门额、柱础的刻花,均围绕这一主题,尤以窗棂上的雕刻最为细致精微,出神入化。窗格之间嵌有小若指尖的蝠、蝶、鱼、石榴及雀、鹿、蜂、猴图案,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雀替上还有一组劳动场景的雕刻,有砍柴的樵夫、锄禾的农夫、垂钓的渔夫等。 这些富有浓郁生活情趣的画面,使黄家大院的木雕艺术充满人情味,给人以独特的道德教益和艺术享受,充分显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精湛技艺。
该院始建于清同治年间,成于民国九年(1920年),为松阳首富黄中和祖孙三代构筑。坐北朝南,分前院、中院、后院三部分。前院包括门楼、百寿厅、附屋及花园;中院包括武技楼、廊道(已毁)、家祠、附屋及东、西门楼;后院包括竹菊轩、梅兰轩、门楼、附屋及厨房。各院相互独立,辟边门相通,总占地面积646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798平方米。百寿厅、武技楼、竹菊轩、梅兰轩等是整组建筑群的精华部分,梁架结构多用抬梁穿斗混合式,用材考究,做工精细,颇具地方传统特色,建筑木雕极为精美,雕刻内容丰富,多包含各种寓意,数量和质量为丽水地区罕见。硬山顶屋面,小青瓦阴阳合铺,建筑四周围以高大的封火山墙。
黄家大院是浙西南规模较大的传统民居建筑之一,布局合理,建筑构思精巧,木雕工艺精湛,雕刻内容文化内涵丰富,保存现状基本完整,是研究浙西南地区民居建筑格局类型和建筑雕刻文化的重要实例。
门票:
30元交通:
黄家大院距县城不远,可以步行或驾驶电动车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