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杨官屯村

小杨官屯村

中文名 小杨官屯村
所属地区 山东省茌平县冯官屯镇
邮政区码 252100
面积 84公顷
目录导航

自然条件

小杨关屯村小杨关屯村玉米联合收获机玉米联合收获机全村地处平原地带,地势平坦,气候四季分明。东西最大距离2.5公里,南北最大距离2.5公里,全村辖区总面积114公顷,其中耕地面积84公顷。适合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西瓜、棚菜、林果等。

人口状况

2000年,共有103户,总人口40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5‰。现有张、王、李、赵、崔、白、侯、吴、丁、田、刘、周等姓氏,其中张、刘姓人口最多,村民均为汉族。

区位交通

小杨关屯村小杨关屯村小杨官屯村交通便利。爱民大街向南与309国道相连接。境内道路全部硬化,总里程22.5公里,形成了村庄七纵二横和田间四纵五横的交通网络。

大事记

1938年9月,侵华日军无辜枪杀村民李永成,打伤村民张邦燕、李云山等人。

1942年1月,村民王本恒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小杨官屯村第一名中共党员。

1947年7月,成立中共小杨官屯村第一届党支部委员会,刘绪森任党支部书记。

1952年3月,张国忠组织10户村民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走互助合作、共同富裕的道路。

1953年1月,成立初级社,张国忠任社长。

1954年7月,成立“东方红”高级社,张国忠任社长。

1960年7月,发生严重涝灾,平地积水1米多深,房屋倒塌,40名村民逃荒至曲阜。

1961~1963年,全村大干三年,治理涝灾,翻沙改土,平整土地,开挖沟渠11条,沟通管氏河、普济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初具规模。

1964年6月,向国家一次性交售爱国粮8.5万公斤,人均贡献粮食列聊城地区第一名。

1965年5月,购买小型发电机1台,用于发电照明。

1966年5月,张国忠被中共山东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

1968年8月,购买48千瓦发电机1台,村办焊条厂、面粉厂建成投产。

是年10月,建变电室1处,安装50千瓦变压器1台,全村开始使用网电。

1969年3月,济南铁路局10余名知识青年下乡到小杨官屯村。

1977年5月,购进“康百金”大型联合收割机1台。

是年8月,张国忠当选为中共十一大代表。

1978年5月,妇女主任孟兰英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1985~1987年,全村产业结构大调整,形成“三种三收”、“四种四收”的种植新模式。

1987年4月,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到该村视察工作。

是年5月, 中共中央组织部委派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到该村拍摄《中流砥柱》专题片,后在中央电视台播放。

是年6~7月,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萧寒、六省一市(华东) 农科院院长一行70余人到该村视察工作。

是年12月,山东省农科院到该村拍摄《金银小杨屯》,并在中央电视台播放。

1988年9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到该村视察工作。

1989年5~7月,原中共山东省委书记梁步庭、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志浩、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省人大常会主任李振等先后到该村视察指导工作。

是年10月,张国忠参加全国劳模代表大会和建国40周年庆祝大会。

1990年3月, 山东电视台、聊城地委组织部到该村拍摄专题片《红土地上的举旗人》。

是年5月,山东电视台到该村拍摄专题片《脚踏红土地》。

1991年3月, 国家农业部到该村摄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专题片,并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其经验在全国推广。

是年4月,原中共山东省委书记苏毅然到该村视察工作。

1992年10月,张国忠当选为中共“十四大”代表。

1994年4月,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李春亭到该村视察工作。

1995年3~7月,中共山东省委书记赵志浩、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张全景、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部长王克玉到该村视察工作。

1996年1月, 新华社副社长南振东委派新华社山东分社社长杨风山到该村调查研究。《新华杜每日电讯》头版头条发表了题为《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特区》的通讯稿。

1997年2~8月,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韩喜凯、陈建国、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山东省副省长陈延明到该村视察工作。

是年9月,张国忠当选为中共“十五大”代表。

1998年2~5月,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部长王修智,2001年3~6月,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玉玺、中共山东省委常委朱正昌到该村视察工作。

荣誉获奖

小杨官屯村小杨官屯村小杨官屯村是聊城市第一个小康示范村。1988年2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畜牧先进单位”称号,同年4月中共山东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88~89农机化先进村”称号。 1989年7月,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到小杨官屯视察,称赞小杨官屯是“鲁西北的一颗明珠,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面旗帜” 。1991年6月,中共山东省委授予“先进党支部” 称号;1992年9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村镇建设明星村”称号;1995年3月,中共山东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同年8月山东省民政厅、人事厅授予“模范村民委员会”称号;1995年10月,中共山东省委、省军区、省人民政府授予“拥军优属模范单位” 称号;1996年7月,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称号;中共聊城地委、行署授予“小康示范村”称号;1997年4月,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文明村庄示范点”称号,同年6月,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授予“先进党组织”称号。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

小杨关村民通过互联网学习了解各种信息小杨关村民通过互联网学习了解各种信息1949年前,群众文化科技落后,学龄儿童入学率仅占20%。新中国成立后,逐步改善办学条件。1965年投资5000元对村小学进行扩建改造,告别了土台子、黑屋子的历史校舍、课桌凳、操场、院墙、大门、厕所六配套。1985年,投资2万元建起幼儿园,适龄儿童入学率100%。自高考制度恢复后,有20多名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其中大学本科6名,专科14名。该村对文化科技非常重视。1985年以来,先后从山东省农科院、中科院等大专院校请来20多名专家、教授,为群众传授科技文化、科学种田、大棚菜种植技术,使每位村民都能熟练掌握2~3门科学技术。有20多名“农民技术员”被聘请到其他县市指导蔬菜生产。

人民生活

做小杨官屯的村民,是件幸福的事情做小杨官屯的村民,是件幸福的事情1949年前,小杨官屯村是出了名的穷地方,一片涝洼地,十年九不收,全村除两户地主、富农外,大多数村民过着缺吃少穿的苦日子,年人均纯收入不足20元,人均粮食30公斤。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61年全村人均粮食100公斤,人均纯收入40元。1978年人均纯收入200元。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1989年全村84公顷土地全部变成“吨粮田”,土地亩产值达到1000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00元,成为茌平县人均年收入最高的村。2000年人均收入6000元,人均年末存款余额1万元。全村拥有各种摩托车55辆,程控电话75部,电视机120台,机动车辆120辆(其中个人拥有116辆)。

村庄建设

小杨官屯小杨官屯小杨官屯村街道小杨官屯村街道1949年前,村内街道不整,破烂不堪,村民住房多以土木结构为主,人均居住面积不足10平方米。新中国成立后,土木结构逐步被砖石结构取代。1977年,全村统一规划,大多数农户建起了标准瓦房。先后开通了村内7条大街共计4000多米,并逐步实现了硬化、美化、绿化,安装了路灯,有4名专职环卫人员负责街道卫生。1992年9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村镇建设明星村”荣誉称号。1997~1998年,投资150万元, 铺设了15公里的环村柏油路,境内生产路宽阔笔直,全部硬化,构筑了大农业的框架。1999年5月,投资30万元新打420米的深水井一眼,全村群众用上自来水,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2000年,全村人均住房面积达60平方米。

集体福利

小杨关屯村娱乐设施小杨关屯村娱乐设施小杨关屯村健身场所小杨关屯村健身场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村民福利逐步提高。幼儿免费入学,对考入高中、大中专的学生给予一定经济照顾。孤寡老人在村敬老院安度晚年。自1999年全村免费使用自来水,方便了群众的日常生活。

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42年1月,村民王本恒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7月成立了第一届村党支部,刘绪森任书记。1948年8月,张国忠任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全村有20多名青年参军参战,100余名民工参加了济南、淮海等战役的支前工作。1950年,村党组织公开,全村有党员9名。50多年来,党支部重视加强自身建设,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连续20年被评为茌平县先进党组织,连续4年被中共聊城市委评为先进党支部,先后被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先进党支部”、“文明村”、“精神文明单位”称号,1996年7月1日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被中共聊城市委、市政府授予“小康示范村”称号。2000年,全村有党小组4个,党员22名。

基层组织建设

1945年,成立小杨官屯村农会。村自卫队、儿童团、青年团、妇救会相继建立。1952年3月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1953年1月,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张国忠任社长。1954年7月成立“东方红”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张国忠任社长。1958年8月,成立人民公社,设立“东方红”生产大队,张国忠任队长,下设8个生产小队。1966年9月成立小杨官屯大队革命委员会,刘长生、刘绪山先后任主任。1983年10月,成立小杨官屯村民委员会,设委员5人,张国忠任主任,下设4个村民小组。2000年,小杨官屯村民委员会由5人组成。主任周长平,委员刘长月、周传武、孟兰英、李志俭,民兵连长由周长平兼任,治保、调解主任由刘长月兼任,妇女主任由孟兰英兼任。1989年以来,村民委员会连续12年被评为聊城市模范村民委员会,1995年8月,被山东省民政厅、人事厅授予“模范村民委员会”称号。

经济发展

总体概况

194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000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0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40万元,人均纯收入6000元,列全市第一名。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之比为30∶60∶10, 当年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50万元,实现纯收入420万元。

第一产业

小杨官屯村地处当地“十二连洼”的洼底,是有名的盐碱洼,旱涝减产,连年受灾,新中国成立前,粮食亩产不足10公斤。1961~1980年,共挖主干渠10条,修路19公里,动用土方520多万立方米,修建大小桥涵50座,打机井20眼,深翻改土,平整土地, 植树10万余棵,84公顷红土涝洼地被沟、路、渠分割成整整齐齐的1 4个大方, 彻底改善了生产条件。1964年,全村向国家一次交售爱国粮8.5万公斤,人均贡献粮食名列全区第一名。1978年粮食亩产760公斤,总产100万公斤,实现农业总产值30万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该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为解决一家一户经营的困难,该村在种植业上推出了“引、购、防、销、统”五项服务措施, 及时统购优质良种进行更新换代,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1984年粮食亩产达到1000公斤,比1978年增加240公斤。

1984年以来,为充分利用该村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张国忠带领村干部多次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安阳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等十多个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拜老师,请能人,把科学技术和优良种子引到村里,送到群众手上,并打破传统的种植习惯和耕作方式,大面积推广立体种植。由过去的粮、棉单一种植,发展为白菜籽、西瓜、黄瓜、甘蓝、西红柿、茄子、草莓、大蒜以及棉花、小麦、玉米等十多种作物的立体种植, 摸索出了“一炕两用” 、“一膜两用”新技术,创造出十几种“三种三收”、“四种四收”的立体种植模式。1988年,建高标准冬暖式大棚21个,种植的全是“四种四收”的淡季菜。2000年,粮食亩产突破1000公斤大关,全村实现农业总收入1240万元。

第二产业

小杨关屯村鸭业科贸有限公司小杨关屯村鸭业科贸有限公司小杨屯村的生产的各种产品小杨屯村的生产的各种产品该村工业始于1968年。村办企业有面粉厂、油厂、酒厂、焊条厂,从业人员50人,收入不足万元,且因各种原因时干时停。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村党支部抓住发展机遇,于1985年投资20万元,建起山东省农科院白菜籽第九繁育处,1987年又投资13万元建起种子库。 1993年,张国忠根据小杨官屯地多、粮多、饲料丰富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到北京、东营等地多方考察、论证,决定发展填鸭生产。由于干部的示范带动,全村养鸭业逐步发展壮大,并带动了周围三个乡镇的20多个村庄的填鸭饲养业。在此基础上,村投资300万元建起了填鸭加工厂,日屠宰量为3000~5000只,所有宰杀用品、消毒、卫生防疫设备均达到国际ISO9002质量认可管理标准。2000年该村填鸭存栏量12万只,年饲养量100万只,全村实现农业总收入1240万元,其中鸭业收入810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65%。1996年,投资300万元兴建了牛羊肉冷藏加工厂, 配有一座容量1000吨的大型冷藏库,安有两个速冻能力150吨的速冻间,年生产能力2625吨。至2000年底,全村工业从业人员450人,实现工业总产值810万元,创利税100万元,年末固定资产总值820万元。

第三产业

1952年,成立了第一个商店--红旗合作社。之后,磨坊、豆腐坊又陆续开业,经济收入微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党支部为加快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致富的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1977年投资2万元购进大型联合收割机1台,实现了集体统一机械化作业。1978年,投资6万元成立了村级运输队,装备有55马力拖拉机2部,25马力拖拉机2部,12马力拖拉机3部,运输能力8000吨。1987年投资10万元成立了蔬菜良种推广中心,积极引进新品种,推广科技种田新技术。2000年底,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00余人,实现总产值1000万元,年末固定资产200万元,创利税60万元。

先进人物

传奇书记张国忠传奇书记张国忠全国劳动模范张国忠全国劳动模范张国忠张国忠的“吃亏经”张国忠的“吃亏经”张国忠 1926年4月生,1947年6月任小杨官屯村自卫队队长,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8月起任该村党支部书记至今。1953年6月至1954年6月任村初级社社长,1954年7月至1958年2月任东方红高级社社长、大辛信用社主任。1972年10月后历任中共茌平县委委员、常委,中共聊城地委第一届委员会委员,茌平县贫协副主任,聊城地区贫协第一届委员会常委,茌平县贫协主任,茌平县革命委员会委员、常委、副主任,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委员,茌平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常委,茌平县王老公社党委副书记、王老乡党委副书记,政协茌平县委员会常委、副主席等职务。张国忠任村支部书记50多年来,不论职务怎么变化,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甘愿吃亏无私奉献的精神,团结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拔穷根,栽富苗”,矢志不渝,艰苦奋斗,在红土涝洼地里闯出了一条勤劳致富、共同致富、科技开发致富的路子,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富裕村。200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240万元,人均纯收6000元。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官员,中科院的专家、学者等曾多次到小杨官屯村参观考察,并给予很高评价,称赞他创造了“平原农业开发的新模式”。1966年被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1989年7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 称号,被山东省科协授予“科技致富带头人” 称号,1997年获国家民政部、 团中央等“老有所为奉献奖”,是中共十一、十四、十五大代表,中共山东省第四届党代表,山东省第五、六、七、八届人大代表。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