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腊县

勐腊县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勐腊”系傣语音译,“勐”意为“地方、国家”,“腊”意为“茶”,“勐腊”即“茶之地”或“茶之国”。

勐腊县勐腊县(6)公元前109年以前,今勐腊为古代傣族联盟国家“勐达光”(汉译“哀牢国”)属地。

公元前109年,汉朝征服滇国及昆明、嶲等部族置益州郡,将势力伸入“勐达光”(哀牢国)境内设县(军事据点),“勐达光”忙于应对汉朝、放弃部分属地;今勐腊成为自由地。

69年,“勐达光”(哀牢国)归附汉朝、其地置永昌郡,由汉朝派郡守与“诏达光”(哀牢王)共同治理;公元76年,“诏达光”(哀牢王)与汉朝郡守发生矛盾、起兵反汉,汉朝军队与“勐达光”军队多次激战,部分傣族先民为躲避战乱、迁至“勐达光”(永昌郡)南境与各种蛮族部落杂错而居;今勐腊得到进一步开发。

738年,“勐舍”(巍山盆地)傣族入主洱海盆地建立“勐舍龙”(汉译“南诏国”)政权;公元765年,“勐舍龙”(南诏国)在“勐谷”(景东盆地)设银生节度,统辖“勐谷”及其以南地区;今勐腊属银生节度利润城。

902年,“勐舍龙”(南诏国)政权被汉裔权臣篡夺,失势的“勐舍龙”傣族贵胄被迫带着家眷、奴仆迁离洱海盆地,有一部分经“勐舍”、“勐谷”等地迁至“勐舍龙”南境;今勐腊的傣族人口得到增加。

937年,原“勐舍龙”(南诏国)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入主洱海盆地建立大理国,沿“勐舍龙”旧制在“勐谷”设银生节度;1096年,大理国废除节度、都督等军事辖区,调整为八府、四郡、四镇;今勐腊先属银生节度、后属威楚府。

1180年,“勐谷”(大理国威楚府辖)境内傣族首领诏真率属民南下,驱赶北上的孟高棉势力,统一澜沧江中下游地区的傣族“勐”(地方)、组建联盟国家“勐泐”(汉译“景陇国”);“勐泐”(景陇国)建国初期,尊大理国为“勐货相”(宝石之国)、自称“勐货罕”(金子之国),后期逐渐疏远大理国;今勐腊属“勐泐”(景陇国)。

1292年,元朝远征“勐庸”(汉译“八百媳妇国”或“兰纳国”)途中灭“勐泐”(景陇国);公元1296年,元朝在“勐泐”设车里军民总管府;今勐腊属车里军民总管府。

1382年,“勐泐”归顺明朝、其地设车里军民府;公元1384年,车里军民府改为车里军民宣慰司;今勐腊属车里军民宣慰司(车里军民府)。

1570年,车里宣慰使召应勐将辖区划分为12个“版纳”(行政区);今勐腊县境的“勐腊”、“勐伴”为1个“版纳”,“勐捧”、“勐润”、“勐满”为1个“版纳”,“整董”、“倚邦”、“易武”为1个“版纳”,3个“版纳”分别隶属车里宣慰司。

勐腊县地图勐腊县地图(6)公元1659年,清军攻下云南,仍置车里宣慰司;公元1729年,清朝分车里宣慰司澜沧江以东的6“版纳”地设普洱府,6“版纳”范围内的傣族土目名义上属普洱府,实际上仍听车里宣慰使调配;今勐腊县境属普洱府和车里宣慰司双向管理。

1913年,民国政府置普思沿边行政总局,下设8个区行政分局、与当地世袭土官共同治理地方;今勐腊县境分属第5区行政分局和第6区行政分局。

1925年,普思沿边行政总局调整为普思殖边督办公署,分设8个区殖边督办分署、仍与当地世袭土官共同治理地方;今勐腊县境分属第5区殖边督办分署和第6区殖边督办分署。

1927年,第5区殖边督办分署改设镇越县、第6区殖边督办分署改设象明县;

1929年,象明县并入镇越县。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镇越县,镇越县成立人民政府。

1953年,镇越县划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重新调整为版纳易武、版纳勐腊、版纳勐捧3个县级版纳。

1957年,版纳易武、版纳勐腊、版纳勐捧3个县级版纳调整为版纳易武、版纳勐腊2个县级版纳;公元1958年,版纳易武、版纳勐腊合并为易武县;公元1959年,易武县改名勐腊县。

2002年3月,勐腊乡、勐腊镇合并为勐腊镇,镇政府驻原勐腊乡政府,原勐腊乡景飘行政村毛草山、桃子箐、纳秀3个村民小组划归勐伴镇会落行政村。

2004年9月,撤销曼腊彝族瑶族乡、辖地并入易武乡,撤销勐润哈尼族乡、辖地并入勐捧镇。

行政区划

区划概况

截至2021年,勐腊县下辖8个镇、2个乡、4个农场。[6]

区划详情

8个镇:勐腊镇、勐捧镇、勐仑镇、关累镇、勐满镇、勐伴镇、尚勇镇、易武镇。

2个乡:瑶区瑶族乡、象明彝族乡。

4个农场:勐腊农场、勐捧农场、勐满农场、勐醒农场。[6]

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

勐腊县勐腊县(3)勐腊县位于云南省最南端,隶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地处北纬21°08′至22°25′,东经101°06′至100°50′之间,辖区国土面积6860.84平方公里,山地占95.63%,山间盆地(坝子)占4.37%。东、南部与老挝山水相连,西与缅甸隔澜沧江相望,北与江城县毗邻,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是背靠祖国大西南,面向东南亚重要的陆路和水路口岸,国境线长740.8公里。县城驻勐腊镇,海拔640米,国际大通道昆曼公路从这里穿过。县城距省会昆明631公里,距州府允景洪136公里,距国家一级口岸磨憨58公里,距“澜沧江上第一港”—关累码头70公里,距著名的“金三角”230公里。现有5条公路直抵老挝、缅甸边境口岸,其中有3条柏油公路直通老挝北部三省省会。勐腊还是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美称的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水道的结合部,是中国大陆通向中南半岛的走廊。从关累码头沿澜沧江顺流而下可达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诸国,进而可出太平洋到南亚各国,是云南省实施“中路突破,打开南门,走向亚太”经济发展战略的前沿,是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技术合作的门户,是云南建设“两强一堡”的前沿阵地。[7]

气候环境

勐腊县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暖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县城海拔640米。县内平均气温22.1℃,年平均最高气温29.9℃,年平均最低气温18.1℃;平均相对湿度为84%,最低点74%,出现于3月,最高点89%,出现于9月,是云南省3个湿度最大的县份之一(另两个是屏边和麻粟坡);年降水量1486.5毫米;年日照时数只有1984.1小时左右。[7]

地形地貌

勐腊县西南端勐腊县西南端(5)勐腊县位于澜沧江大断裂以东,无量山南端之尾稍,整个地势东北部高,西南部和南部低。由于受构造作用控制,形成较多南北走向的山岭和盆地,形成北部中山山原,坡状起伏,中部岩溶景观奇丽多姿,南部宽谷盆地开阔。

勐腊县属浸蚀山地,系横断山纵谷南段,无量山南延尾梢。地势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呈梯状下降。平均海拔1000米。全县土地面积7093平方公里,山地占95.6%,山间盆地(坝子)占4.4%。

自然灾害

2018年12月3日17时17分,在云南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北纬22.3度、东经101.6度)发生2.8级地震,震源深度5公里。

2019年1月09日23时21分在云南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北纬21.20度,东经101.77度)发生3.0级地震,震源深度6千米。[8]

2019年1月10日17时08分,在云南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北纬21.29度,东经101.71度)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9]

2019年1月10日20时00分,在云南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北纬21.26度,东经101.71度)发生4.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10]

2019年1月14日18时54分,在云南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北纬21.23度,东经101.73度)发生4.6级左右地震,最终结果以正式速报为准。

2019年1月14日19时37分,在云南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北纬21.17度,东经101.75度)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11]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独自酸角独自酸角到1998年底,勐腊县已识别的植物4000余种,其中能直接利用的经济植物1000多种,有重要保护价值的300余种,已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433种。境内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496万亩。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70万亩,县级保护区32万亩,保护区内生长着樟木、楠木、番龙眼、版纳青梅、董棕、箭毒木、龙脑香、苏铁、缅茄、树蕨、鸡毛松、铁力木等珍稀濒危植物。羯布罗香(龙脑香科)、独自酸角,缅茄、野生大叶茶为勐腊特有。

动物资源

白喉犀鸟白喉犀鸟到1998年底,勐腊县已知的6000多种动物中,有鸟类427种,占中国鸟类种树的16%;陆栖脊椎动物500种,占中国总数的25%,另有两栖爬行动物23种,鱼类100种,昆虫5672种。至1998年12月,已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97种(一类18种,二类79种)。珍稀动物主要有亚洲象、孟加拉虎、东南亚虎、野牛、金钱豹、灵猫、小熊猫、长臂猿、蜂猴、熊猴、金丝猴、犀鸟、蟒蛇、绿孔雀等。白颊长臂猿、白喉犀鸟、棕颈犀鸟是勐腊特有种。

人口

人口信息

2019年,年末全县常住总人口29.7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4.83万人,占常住总人口比重为49.78%,比上年末提高1.11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为9.25‰,死亡率为4.10‰,自然增长率为5.16‰。年末户籍总人口为25.1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74万人,占户籍总人口比重为34.78%;少数民族人口18.91万人,占户籍总人口比重为75.25%。[3]

民族分布

居住民族主要有傣、哈尼、彝、瑶、苗、壮、拉祜等2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8.22万人,占户籍人口的74.3%,其中傣族6.32万人,哈尼族6.09万人,彝族2.32万人,瑶族1.94万人,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6.07‰,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3人。[7]

经济

综述

2020年,勐腊县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126.81亿元,[12]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7.38亿元,同比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8.30亿元,同比增长4.1%;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61.13亿元,同比下降1.1%。三次产业结构为37.4:14.4:48.2,预计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42070 元,比上年增长0.7 %。非公经济增加值63.43亿元,与上年末持平,占全县生产总值50.0%,比上年下降2.4个百分点。

2020年,全年全县财政总收入5.69亿元,比上年下降18.7%。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36亿元,比上年下降21.8%,其中税收收入2.09亿元,下降20.4 %;非税收入1.27亿元,下降24.0 %。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1.61亿元,比上年下降9.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41亿元,比上年增长18.8%;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4.26亿元,下降31.1%;交通运输支出0.38亿元,下降85.1%;农林水支出5.78亿元,下降16.0%。

2020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保持增长,金融总体运行平稳。存贷款余额230.34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存款余额133.63亿元,增长8.7%,其中,住户存款99.45亿元,增长6.9%;贷款余额为96.71亿元,增长4.0%,其中,短期贷款28.48亿元,增长21.4%。

2020年,全年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2.9,比上年上涨2.9%,其中食品烟酒上涨10.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2%。

2020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650人,比上年末增长0.7%,年末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 %。[4]

第一产业

2020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0.66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农业产值41.16亿元,增长5.4%;林业产值30.08亿元,增长6.7%;牧业产值6.23亿元,增长68.2%;渔业产值1.66亿元,增长4.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3亿元,增长6.0%。

2020年,全年粮食总产量9.28万吨,比上年增长9.2%。蔬菜产量19.32万吨,增长23.4 %;水果产量22.87万吨,增长0.1%;茶叶产量0.63万吨,增长10.7 %;橡胶产量 18.35 万吨,增长2.7 %。

2020年,全年肉类总产量1.44万吨,比上年下降0.2%。其中,猪肉产量1.03万吨,增长3.1%;牛肉产量0.19万吨,下降24.0%;禽肉产量0.20万吨,增长10.2%。全年禽蛋产量0.16万吨,比上年增长10.1%;全年水产品产量1.26万吨,比上年增长2.8%。[4]

第二产业

2020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3%。规模以上工业[4]增加值增长6.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2.5%;股份制企业增长6.2%;私营企业增长34.8%。分门类看,采矿业比上年增长22%;制造业比上年增长4.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比上年下降2.0%。

2020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制糖业增加值增长31.9%,精制茶加工业增加值下降35.1%,合成橡胶制造业增加值下降 8.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增长10%,电力供应业增加值下降2 .0%,铁矿采选业增加值增长22.7%,铅锌矿采选业增加值增长18.5%。

2020年,全年规模以上铁矿石原石、糖、水泥产量比上年增长,精制茶、合成橡胶制品产量下降。

2020年,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0.81亿元,比上年增长4.0%。注册地在勐腊县且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实现总产值1.77亿元,比上年下降20.7%;企业利润251万元,比上年下降31.8%。[4]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20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2.9%。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3.9%。其中,住宅投资增长98.2%,办公楼投资增长275.0%,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增长281.0%。

2020年,全年房屋施工面积96.1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5.8%;商品房销售面积10.39万平方米,下降44.1%;商品房销售额5.35亿元,比上年下降51.4%。

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2020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64亿元,比上年下降10.6%。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9.45亿元,下降18.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0.19亿元,增长4.8%。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35.10亿元,下降14.3%;餐饮收入14.54亿元,下降0.3%。

2020年,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27.4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0.7%。其中,进口13.75亿美元,下降21.9%;出口13.74亿美元,下降19.5%。

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2020年,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91亿元,增长20.6%;

2020年,全年营运载客汽车217辆,比上年末下降6.1%;营运载货汽车464辆,与上年末持平。出租客车30辆,比上年末下降50.0%;公共汽车17辆,比上年末下降57.5%。全年出入境货物运输量305.4万吨,出入境货物周转量6.11亿吨公里,客运量5.63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407.45万人公里。

2020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5012万元,比上年增长17.5%。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1万件,国内普通包裹业务0.12万件,报纸杂志业务累计275.88万份。快递业务量147.70万件,快递业务收入3351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48万户,比上年末下降6.3%;移动电话用户33.03万户,增长5.9%。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9.38万户,增长6.2%。光纤入户10.8万户,互联网普及率93.5%,移动宽带普及率92.3%。

2020年,全年接待海外入境旅客(包括口岸入境一日游)3.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94.9%;实现旅游外汇收入556.83万美元,下降97.5%。全年接待国内游客395.75万人次,下降61.0%;国内旅游收入73.50亿元,下降33.3%;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74.03亿元,下降41.2%。[4]

社会

教育事业

2020年,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学校102所,在校学生50355人,专任教师3046人。职业中学1所,招生290人,比上年下降56.0%;在校生1536人,比上年下降13.2%;毕业生469人,比上年增长7.6%。普通高中4所,招生1662人,增长34.9%;在校生3926人,增长14.8%;毕业生1065人,增长21.4%。普通初中11所,招生3963人,增长0.9%;在校生11652人,增长3.9%;毕业生3446人,增长2.9%。普通小学39所,招生4097人,下降12.4%;在校生25799人,下降2.0%;毕业生4285人,下降0.02%。幼儿园46所,在园幼儿7442人,下降3.3%。小学学龄儿童毛入学率为108.2%,初中学龄人口毛入学率为111.6%,高中学龄人口毛入学率为93.5%。

体育事业

2020年,年末全县共有体育场馆1个,举办全民健身活动12次,参加人数 1.13万人次,参加州级以上运动会3次,共获得奖牌7枚。[4]

文化事业

2020年,年末全县共有民族文化工作队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4个。全年民族文化工作队组织演出26场,比上年末下降78.9%。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3.26万册,比上年末下降2.4%。年末广播人口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到99.9%。

医疗卫生

2020年,年末全县共有20个医疗卫生机构,其中:公立医院3个,民营医院3个,乡镇卫生院1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监督所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192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18人,注册护士821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259张,其中,医院884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35张,专业卫生机构40张。[4]

人民生活

2020年,全年全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22元,比上年增长5.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8077元,比上年增长4.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2777元,比上年增长7.3%。人均消费支出[8]13490元,增长11.6%。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家庭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均为30.4%。

社会保障

2020年,年末全县参加城镇失业保险人数1.60万人,比上年增长52.6%。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9]人数3.25万人,比上年增长4.0%。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数1.50万人,比上年下降20.5%。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0.18万人,比上年增长4.0%。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3.85万人,比上年增长1.4%。其中,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34万人,比上年下降1.3%;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9.51万人,比上年增长2.1%;“建档立卡户”贫困人员实际参加医疗保险人数2.73万人,比上年增加0.7%;年末共有0.15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0.61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资源环境

2020年,全年水资源总量23.87亿立方米。年末全县水利工程蓄水总量1.81亿立方米(大、中、小型水库及坝塘),比上年提高34.3%。全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27平方公里。

2020年,年末全县森林面积60.4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8.0%,森林蓄积量0.87亿立方米。完成人工造林面积23.79公顷;

2020年,年末城镇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量328.18万吨;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1%,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3.44万吨,比上年末增长0.6%,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2020年,年平均气温22.5℃,年降水量1246.1㎜。空气质量优良率90.8%。单位GDP能耗下降率3.2%,综合能源消费量为36.14万吨标准煤,比上年末下降1.2%。[4]

旅游

勐腊望天树勐腊望天树(2)

磨憨边境贸易区

磨憨边境贸易区位于云南省最南端,地处云南省与中南半岛的枢纽部位,与老挝磨丁口岸接壤,距西双版纳州府景洪190多公里(昆曼公路走线),距云南省省会昆明700多公里。经老挝会晒到泰国国家级口岸清孔228.3公里(昆曼公路走向),到泰国首都曼谷约1000公里,磨憨边境贸易区是中国通往老挝唯一的国家级陆路口岸及通向东南亚最便捷的陆路通道,也是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主体通道之一和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最佳结合部。

勐腊望天树

望天树是西双版纳州特有的树种之一,仅分布在州内勐腊县的补蛙、景飘等地。望天树属龙脑香科,常绿高大乔木。因它长得挺拔笔直,高达七八十米,如利剑般直刺蓝天,有“林中巨人”、“林中美王子誉。

勐腊补蛙望天树景区,坐落在勐腊县城东北方补蛙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占地面积20公顷。距县城约十多公里,景区内建有旅馆、空中走廊,既可游玩,也可住宿。

南腊河野趣漂流

南腊河野趣漂流位于勐腊县城东郊7公里的曼龙勒傣族特色村寨边。是西双版纳勐腊县河马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7500万元建设的水上运动和户外运动项目。包括皮划艇漂流、轮胎漂流、自由跳水、水上跳床、水中攀岩、河里射鱼、水上步行球、篮球、气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台球、大型秋千等。

荣誉

2021年1月,入选“2021中国春季休闲百佳县市”榜单。[13]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