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尧水族乡位于荔波县城东部,距荔波县城13公里。东与茂兰镇接壤,西与玉屏镇为邻,南与永康乡相接,北与三都县九阡镇毗邻。辖5个行政村,46个村民组,全乡总户数1642户,总人口7940人,流动人口734人,农业人口7502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4.5%,有劳动力4556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1500人。海拔高度约700米,年平均气温16.8摄氏度,年降雨量1320-1400毫米之间。全乡总面积面积90.7平方公里,林业用地9654亩,耕地4789亩,城镇建设用地1500亩。有耕地面积4789亩,其中:田4229亩,土560亩。耕地主要以坡耕地为主,水田主要分布半坡以下.全乡交通状况一般,荔大公路贯穿水尧村7个村民小组。通村公路里程93公里,通组公路114公里,未通公路的组121个,交通状况非常落后,路面状况极差,多为晴通雨阻。
2010年水尧水族乡农业总产值7777万元,人均农业总产值3450元,地方财政收入22万元,支出26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96元。全乡农业虽然经过结构调整,开始由传统型农业向效益农业、现代农业转变,但产业层次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尚处于较低阶段,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合理,总体效益低等现状仍然客观存在。境内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薯类为主,2010年全乡粮食产量13181吨,人均占有粮食453公斤;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年产烟叶300吨,年产值270万元;养殖业以生猪为主,大牲畜存栏3571头,出栏 778头,生猪存栏10135头,出栏9994头,山羊出栏350头,2010年畜牧业产值达1870万元。
东临茂兰镇,西靠玉屏镇,南接永康乡,东北与三都县九阡镇接壤。下辖6个行政村,32个自然寨,46个村民小组。2001年,工农业总产值4972万元,其中:工业产值4300万元,农业产值672万元,粮食总产量2482吨,农业人口人均占有粮364公斤,财政收入60.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90元。
水尧乡于1953年3月建立人民政府,1958年9月并入先锋人民公社。1958年12月并入黎明人民公社(包括永康乡);1960年8月撤管理区,建立水尧人民公社;1961年8月建立水尧公社管委会,隶属玉屏区公所,所辖原水尧乡区域;1976年10月为水尧公社革委会,隶属于城关区革委会,隶属于城关区公所,下辖:水尧、拉交、水扒、水功、水捞5个大队管委会;1980年4月召开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建立水尧公社管委会;1984年4月召开第七届人代会,建立水尧水族乡人民政府;1991年8月,根据省委、省政府(1991)6号文件和黔府通104号文件精神,成立独立民族乡——水尧水族乡。乡行政区域不变,规格升为局级乡;1998年8月,根据荔波县人民政府(1998)46号文件,将瑶山瑶族乡70户瑶族移民到条件较好的威闷(地名)一带进行安置,定名为水瑶新村,属水尧水族乡管辖;2004年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村级组织建设切实做好合并行政村工作的意见》(荔党发[2004]12号)文件精神,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将原水扒村和原水尧村合并为水尧村,行政区域辖原两村区域。自此,水尧水族乡下辖:水尧、水功、水捞、拉交、水瑶新村5个村46个村民组。
2001年,全乡共有9所校点,其中:初级职业中学1所,村级完小4所,乡中心小学1所,村初小1所,教学点2个;在职校教职工75人;小学在校生990余人,初中在校生370余人;共有教学班33个。2001年,乡级卫生院1个,村级卫生室4个,民间骨科草医医院1个,民间诊疗点1个,乡卫生院医生5个,村医务人员4个。
乡政府驻地水尧村板央寨,海拔高度700米,年平均气温16.8摄氏度,年降雨量1320-1400毫米之间。全乡耕地面积4789亩(田4229亩,土560亩),可开发利用非耕地面积9654亩。
2006年总产粮食2650吨,菜籽油21吨,有牛2897头,马65匹,生猪2630头。农林牧渔总产值(按1990年价不变)910万元。人均产粮食356公斤、产肉类30公斤,纯收入1850元。森林覆盖率达75.9%,优势树种为马尾松、杂木树。活立木储量3.62万立方米。有成片草场3.44万亩,占乡总面积的25.26%,理论载畜量3347牛单位。现已养牛2924头,发展畜牧业仍有较大潜力。
全乡东西宽约8公里,南北长约13.5公里,土地总面积90.7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72%。耕地面积8965亩,其中田8000亩,土965亩。
现有林地面积13917亩,森林覆盖率为10.08%,用材林地7364亩,经济林、薪炭林、灌木林、蔬林地等6553亩,马尾松等活立储量约5.1万立方米。全乡宜林用地面积56426亩,占全乡总面积的41.47%,现有林地面积仅占宜林用地面积的24.66%。
成片草场34355亩,占全乡总面积的25.25%,有低山丘中禾草丛级草场25345亩,低山丘陵中禾草灌木草丛组草场5633亩,低山丘陵中禾蔬林草丛组草场3377亩。适宜规划发展畜牧业用地52137亩,理论载率量为3347牛单位。
煤炭资源较为丰富,地质资料载明,乡境内的水功、岜合两个煤田煤炭储量共1971.8万吨,占全县无烟煤储量的6.28%,其中水功煤田煤炭储量是856.1万吨,岜合煤田煤炭储量为1115.7万吨,两个煤田的煤质均为低灰中硫高热无烟煤,煤质好,热量高,发热量在7500—8000大卡以上,享有“煤中这王”的美称。
水族文明历史悠久,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水书因形象怪异被称为反书或鬼书,已被收录为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水族人民世代勤劳勇敢,民风淳朴,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民族节日有六月的“卯节”和九月的“艾节”。
水族人民素有养鱼习惯,全乡现有鱼塘面积300多亩,保灌田1000多亩,它们都用来发展养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