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厂

造船厂

品牌 人民文学
开本 32
页数 203页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0年10月1日
定价 21.00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译者: 赵德明 / 王治权

  作者: [乌拉圭] 胡安·卡洛斯·奥内蒂

  ISBN: 9787020081042

  页数: 203

  定价: 21.00 元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10年-10 月

图书简介

  五年前,“收尸人”拉尔森病魔缠身,身无分文,被市长逐出圣玛利亚市。如今,他怀着复仇之心回来了。然而,鬼使神差,他见到造船厂老板佩特鲁斯和他十六岁的独生女安赫莉卡•伊内丝。拉尔森爱上了古怪的安赫莉卡。他要娶她,要干一番事业。于是,他找到佩特鲁斯,当上了造船厂的总经理。

  这是一家怎样的造船厂?佩特鲁斯已经破产,债台高筑。总经理拉尔森、技术经理、行政经理都是光杆司令。他们他们终日沉湎在海市蜃楼之中,穷得吃不上饭,脑海里的财富却堆积如山。四个人做的事情,个个心知肚明,那就是装蒜:煞有介事地天天上班,不迟到不早退,翻阅订单,查财务报表和合同,核对图纸……

  终于有一天,闹剧出了格,游戏成了脱缰的野马。游戏人生的结果,就是人生被游戏……

  南美洲最伟大的小说家。

  ——胡利奥•科塔萨尔

  奥内蒂的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是我们现代派文学的基石。在叙事的智慧和对文学想象的挚爱方面,他给我们所有人上了一课。

  ——卡洛斯•富恩特斯

  奥内蒂是现代南美文学的经典和巅峰。

  ——奥古斯托•罗亚•巴斯托斯

  他的每一本书,每一个故事,都仿佛一部尚未写作就已存在的长篇小说巨作中的部分篇章,仿佛一幅跨越空间与时间的地图的局部,那是虚构的圣玛利亚和真实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和蒙得维的亚的城市风光。

  ——安东尼奥•穆尼奥兹•莫利纳

作者简介

胡安•卡洛斯•奥内蒂(Juan Carlos Onetti)是二十世纪拉美文学巨匠。他一九〇九年七月生于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少年时因家境贫寒,靠自学成材。他先后做过出版社校对、编辑,青年时期当过路透社驻布宜诺斯艾利斯记者,后升任办事处主任。

  自一九三九年第一部长篇小说《井》一举成名,奥内蒂创作了《无主的土地》、《为了今晚》和包括《短暂的生命》、《造船厂》、《请听清风倾诉》等在内的“圣玛利亚”系列小说以及大量中短篇小说,被视为拉丁美洲“文学爆炸”时期的重要作品,其中,《造船厂》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一九六二年,奥内蒂获得乌拉圭国家文学奖,一九七九年,他获得塞万提斯奖。

  一九七四年,奥内蒂因卷入反乌拉圭军政府独裁的斗争而受到迫害,流亡国外,定居西班牙专心创作。一九九四年奥内蒂病故于马德里,终年八十五岁。

编辑推荐

《造船厂》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

文摘

距今大约三十年前,我们开始翻译乌拉圭著名作家胡安•卡洛斯•奥内蒂的代表作《造船厂》的时候,感觉无论语言、文字还是内容情节都十分陌生,很难理解人物的言谈举止、心理活动以及当时的社会氛围。有趣的是今天再看《造船厂》,感觉当今社会生活的某些阴暗面与《造船厂》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例如:行贿、受贿、投机倒把、官场腐败、人与人之间的钩心斗角和尔虞我诈……由此不得不佩服胡安•卡洛斯•奥内蒂对资本主义入木三分的认识水平和远见卓识。《造船厂》创作于一九六一年,距今快有半个世纪了,但是它放之四海的普适价值并没有贬值,恰恰相反,这两年的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尤其是美国金融界欺诈行为造成的危害,简直就是《造船厂》的当代版。由此我们更加怀念和钦敬奥内蒂的为人与为文。
胡安•卡洛斯•奥内蒂于一九0九年七月一日出生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他从小就酷爱文学,十三四岁时开始小说创作。少年时因家境贫寒,靠自学成材。他先后做过出版社的校对、编辑。青年时期当过英国路透社驻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记者,后升任办事处主任。他从事新闻工作的同时还协助创办乌拉圭《前进》杂志和阿根廷《请看与请读》杂志。四十五岁时,经乌拉圭总统的推荐,奥内蒂担任了执政党机关刊物《行动报》社长。三年后即辞职。四十八岁时担任首都图书馆馆长兼国家喜剧院艺术指导。五十三岁时获得乌拉圭国家文学奖。六十六岁时,由于参加反对军事独裁的斗争,受到军政府的迫害,不得不流亡国外。后来定居西班牙专心从事小说创作。一九九四年,胡安•卡洛斯•奥内蒂病故于马德里,终年八十五岁。
奥内蒂从三十岁起正式发表长篇小说:一九三九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井》问世,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位反英雄形象:离过婚,不满社会现实,对生活悲观失望,怀疑现存的秩序和价值观。这对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拉丁美洲文学的乡土观念是个冲击,因为表现乡土生活的地域主义文学主张作家应该深深扎根乡土、表现乡土,才是作家的出路,结果作品的内容和形式都十分干瘪,渐渐地失去了读者。奥内蒂解放思想,认为想象力与虚构结合才会大有作为。他把这一认识付诸于创作实践中,成为开启拉美先锋派文学的领军人物。这样的超前优势,他一直保持到晚年。
一九四一年奥内蒂发表了长篇小说《无主的土地》。故事发生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时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书中还提到了希特勒、斯大林、托洛茨基。主人公名叫亚尔维,是个革命知识分子、共产党员,但有无政府主义倾向,甚至同情托洛茨基派。但是这个人物的嘴脸十分模糊,他很快就加入到失意的人群中了,他们都厌恶战争和政治斗争,怀疑精神道德的价值,宁肯与流氓、妓女为伍,成为“冷漠的一代”。
一九四一年奥内蒂还创作了长篇小说《圆梦》。主要情节讲述一位贵妇愿意花钱请剧团老板复制出她做的一个梦,因为这个梦让她快乐幸福。老板于是雇佣了两男一女为贵妇圆梦。表演到最后,贵妇死了!是自杀呢?还是梦里他杀?死于梦内呢?还是梦外?作者都没有交代。但有一点十分清楚:贵妇渴望从现实遁人到幻想中,极力把现实嵌入幻想。整个故事由晚年的剧团老板在养老院里讲述出来。

媒体推荐

南美洲最伟大的小说家。
——胡利奥·科塔萨尔
奥内蒂的长篇小说和坦楠小说是我们现代派文学的基石。在叙事的智慧和对文学想象的挚爱方面,他给代们所有人上了一课。
——卡洛斯·富恩特斯
奥内蒂是南美脱代文学的经黄和巅峰。
——奥古斯托·罗亚·巴斯托斯他的
每一本书,每一个故事,都仿佛一部尚未写作就已存在的长篇小说巨作中的部分篇章,仿佛一幅跨越空间与时间的地图的局部,那是搭构的圣玛利亚和真实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和蒙得维的亚的城市风光。
——安东尼奥?穆尼奥兹?莫利纳
我们拉丁美洲作家都欠了奥内蒂一笔还不清的债。
——巴尔加斯·略萨

作者简介

胡安•卡洛斯•奥内蒂(Juan Carlos Onetti)是二十世纪拉美文学巨匠。他一九○九年七月生于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少年时因家境贫寒,靠自学成材。他先后做过出版社校对、编辑,青年时期当过路透社驻布宜诺斯艾利斯记者,后升任办事处主任。
自一九三九年第一部长篇小说《井》一举成名,奥内蒂创作了《无主的土地》、《为了今晚》和包括《短暂的生命》、《造船厂》、《请听清风倾诉》等在内的“圣玛利亚”系列小说以及大量中短篇小说,被视为拉丁美洲“文学爆炸”时期的重要作品,其中,《造船厂》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一九六三年,奥内蒂获得乌拉圭国家文学奖,一九七九年,他获得塞万提斯奖。

序言

圣玛利亚——奥内蒂创造的文学世界
赵德明
距今大约三十年前,我们开始翻译乌拉圭著名作家胡安·卡洛斯·奥内蒂的代表作《造船厂》的时候,感觉无论语言、文字还是内容情节都十分陌生,很难理解人物的言谈举止、心理活动以及当时的社会氛围。有趣的是今天再看《造船厂》,感觉当今社会生活的某些阴暗面与《造船厂》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例如:行贿、受贿、投机倒把、官场腐败、人与人之间的钩心斗角和尔虞我诈……由此不得不佩服胡安·卡洛斯·奥内蒂对资本主义入木三分的认识水平和远见卓识。《造船厂》创作于一九六一年,距今快有半个世纪了,但是它放之四海的普适价值并没有贬值,恰恰相反,这两年的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尤其是美国金融界欺诈行为造成的危害,简直就是《造船厂》的当代版。由此我们更加怀念和钦敬奥内蒂的为人与为文。
胡安·卡洛斯·奥内蒂于一九○九年七月一日出生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他从小就酷爱文学,十三四岁时开始小说创作。少年时因家境贫寒,靠自学成材。他先后做过出版社的校对、编辑。青年时期当过英国路透社驻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记者,后升任办事处主任。他从事新闻工作的同时还协助创办乌拉圭《前进》杂志和阿根廷《请看与请读》杂志。四十五岁时,经乌拉圭总统的推荐,奥内蒂担任了执政党机关刊物《行动报》社长。三年后即辞职。四十八岁时担任首都图书馆馆长兼国家喜剧院艺术指导。五十三岁时获得乌拉圭国家文学奖。六十六岁时,由于参加反对军事独裁的斗争,受到军政府的迫害,不得不流亡国外。后来定居西班牙专心从事小说创作。一九九四年,胡安·卡洛斯·奥内蒂病故于马德里,终年八十五岁。
奥内蒂从三十岁起正式发表长篇小说:一九三九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井》问世,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位反英雄形象:离过婚,不满社会现实,对生活悲观失望,怀疑现存的秩序和价值观。这对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拉丁美洲文学的乡土观念是个冲击,因为表现乡土生活的地域主义文学主张作家应该深深扎根乡土、表现乡土,才是作家的出路,结果作品的内容和形式都十分干瘪,渐渐地失去了读者。奥内蒂解放思想,认为想象力与虚构结合才会大有作为。他把这一认识付诸于创作实践中,成为开启拉美先锋派文学的领军人物。这样的超前优势,他一直保持到晚年。
一九四一年奥内蒂发表了长篇小说《无主的土地》。故事发生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时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书中还提到了希特勒、斯大林、托洛茨基。主人公名叫亚尔维,是个革命知识分子、共产党员,但有无政府主义倾向,甚至同情托洛茨基派。但是这个人物的嘴脸十分模糊,他很快就加入到失意的人群中了,他们都厌恶战争和政治斗争,怀疑精神道德的价值,宁肯与流氓、妓女为伍,成为“冷漠的一代”。
一九四一年奥内蒂还创作了长篇小说《圆梦》。主要情节讲述一位贵妇愿意花钱请剧团老板复制出她做的一个梦,因为这个梦让她快乐幸福。老板于是雇佣了两男一女为贵妇圆梦。表演到最后,贵妇死了!是自杀呢?还是梦里他杀?死于梦内呢?还是梦外?作者都没有交代。但有一点十分清楚:贵妇渴望从现实遁入到幻想中,极力把现实嵌入幻想。整个故事由晚年的剧团老板在养老院里讲述出来。
一九四三年他的长篇小说《为了今晚》问世,作者以西班牙内战中人民阵线的内部斗争为题,写了一个共产党领袖的故事。内部分歧迫使这位领袖投敌叛变、出卖同志,他企图躲开党内的惩处,但又不愿意落到警方的手中,于是东躲西藏,满城鼠窜。作品用了大量笔墨描写他惶惶不可终日的狼狈处境。但作者又没有把他完全抹杀,还特别安排了他帮助一个少女逃离虎口的情节,表明了落魄中的他还仍然有人性闪光的一面。作为主人公的对立面,作者塑造了强有力的铁腕角色:警察莫拉森,他性格粗暴、嗜杀成性,没有任何的政治信仰,他是人性丑恶的化身,他要摧毁一切真诚、善良、美好的人物。这部作品虽然有政治色彩,却远非演绎意识形态的小说。
……
时过境迁,老圣玛利亚人已经所剩无几,酒吧、餐馆、妓院也已改头换面,居民的成分也从土生白人为主转变为印第安人和黑人与混血人为主要成分了。
时间和空间转换的跨度很大,常常令读者费解。例如,疯女伊内丝生下的女孩名叫爱尔维拉,本来由女佣何塞菲娜养育。但是,卡尔的日记中不加任何铺垫和过渡,就说有个姑娘书包里装着安全套和匕首,是对付强奸犯团伙的,她天天准备割掉男人的“球球”,其实这个姑娘就是二十年后的爱尔维拉。
此外,奥内蒂这最后一部小说还常常流露思乡的情绪。至于人名地名的模糊可能与八十四岁老人的记忆衰退有关。尽管如此,《当无关紧要之时》还试图取消西班牙语定冠词和不定冠词的使用,力图句子简练,但总体效果欠佳。无论如何,奥内蒂努力革新叙事文学语言的精神是应该称道的。
奥内蒂用毕生的精力为后人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文学艺术世界:圣玛利亚。这个世界里充满了悲观、绝望、腐败、堕落的人物,这些反面人物是属于全世界的,是有长远警世意义的:人性恶除非人类灭亡,它是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的。在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全球悲观、绝望情绪的增长,腐败、堕落现象的蔓延就是明证。
二○一○年五月二十二日于青岛大学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