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体古生物学

微体古生物学

目录导航

微体古生物学

  micropaleontology
   研究 微体化石的 古生物学分支。微体化石是发现于各时代 地层中的 古生物的微小遗体和遗迹,它们的大小一般以 微米或毫米度量,其中稀有的“巨人” 货币虫也不过几厘米。因此,必须通过 显微镜甚至 电子显微镜进行研究。已知有30多个类别有微体化石。
  微体化石来源于古生物界的多种类型,从其保存的特点看,可分以下几种类型:① 微体古生物的完整骨骼,例如 硅藻、 有孔虫、 放射虫、 介形虫等。②大古生物骨骼中的一些 微小部分,脱离本体后,可单独保存为化石。如 棘皮动物的微小 骨板或刺、海绵 骨针、鱼牙、鱼鳞、小 哺乳动物的牙齿等。③古生物的微小器官,在成熟后与本体分离,或被破坏而与本体分离,此后被保存为化石,如 轮藻的 藏卵器、 高等植物的 孢子、 花粉等。④某些通常形成 大化石的门类的微小 幼体或其中特别小的成体,保存为化石后,也须借显微镜进行研究,目前有 腕足类、 双壳类、 腹足类、棘皮类及著名的 小壳化石等。⑤某些群体生物如 苔藓虫、层孔虫等,在对其进行研究时也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研究其每一个体的细节。
  微体古生物学在20世纪随着 石油勘探和海洋调查工作的广泛开展和技术方法、新型仪器的不断普及和更新而得到长足进展。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