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收现付制

现收现付制

目录导航

定义

现收现付制现收现付制       现收现付制是一种以横向平衡原则为依据,以同一时期正在工作的所有人的缴费,来支付现在保险收益人的开支的制度。

  而以养老保险为例,现收现付制是指以同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的保险财务模式。它根据每年养老金的实际需要,从工资中提取相应比例的养老金,本期征收,本期使用,不为以后使用提供储备。

特点

养老金养老金       1、完全依靠当前的收入去支付现在的支出,以支定收,基金没有结余,从而避免了完全基金制下基金遭受通货膨胀而贬值的风险,也能够对基金进行有效的管理。由于现收现付制是下一代人养上一代人,因此具有代际之间的收入再分配功能。

  2、但这种模式在人口年龄结构年轻、保障范围较窄、支付标准较低的情况下,尚可正常运行;在经济不景气、人口出现老龄化、支付范围和标准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就会出现缴费比例过高,当代负担沉重,资金筹集困难等问题。

与完全基金制的比较

现收现付制现收现付制        1、资金积累制的收益高。资金积累制的收益是全国资本的边际收益,在美国实际的资产组合收益率为7%,中国资本边际收益率比美国高。另外,现收现付制下隐含的收益率应为人口增长率和生产率,也是实际工资增长率之和,在美国约为3%,在中国更高一些。现收现付制下的收益总是低于资金积累制下资本的边际收益。

  2、现收现付制扭曲了税收,而基金积累制下税制需要完善。在现收现付制下,退休后雇员平均能得到其工作时最终所得的60%,其中的25%来自现收现付的社保统筹收益:对那些已工作40年的人,其个人账户的年金占35%,这部分是可以遗赠的。而在部分积累制下,社会保障基金从工资中扣除,雇主大约付出工资的20%,个人付出工资的8%,这是非常高的工资税。中国所付税率是美国的两倍,却仍感觉资金不足。原因何在?因为所谓28%税率实际征收的只有其1/3。

  社保资金并不是作为税来收取,逃避它并不违法,所以执行是很弱的。而且计算税基是根据正式工资,这比实际现金收入要少得多。同时,在非正式的部门很难征收到社会保障税。此外,在缴款的28个百分点中,只有8个百分点是直接对个人有益的,而且这部分的收益率很低,其它20个百分点进入社保统筹。大部分资金进入统筹意味着支付社保基金是一种所得税,因此不论个人还是工厂都有动机逃税。

专家评论

  2011年养老金空账2.25万亿元,14省收不抵支……在老龄化加速背景下,层出不穷的“缺口”版本不断加重着社会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担忧。但在近日举行的“社保30人论坛”上,有专家指出,目前讨论最多的“空账”这一缺口的概念实际上并不对养老保险制度的持续性造成威胁,对这种由制度设计造成的问题,建议用逐步过渡到现收现付制的方法加以解决。

  “养老金缺口实际上是个伪命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金昌在会上表示“空账问题起因是我国养老保险实行"部分积累制",目前这一模式已被证明是无力继续推进的。而如果最终我们重回现收现付制,空账的问题也就不复存在。”

  据了解,目前世界上主流的养老金制度有两种:现收现付制和积累制。简单说,前者是工作的人交钱养活已经退休的一代人;后者是每人设立一个账户,工作时将养老金放到账户里存起来,退休以后花自己存的钱。

  而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统账结合”制度被称作“部分积累制”:基本养老保险由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两部分组成,社会统筹部分由单位负担缴费,用于当期发放;个人账户则由职工个人缴费,长期封闭积累,产权个人所有。

  对于将社会保险作为退休后最重要经济来源的城镇职工来说,个人账户资金未来能否兑现显然至关重要。而目前最引人关注的缺口问题,便是因为现阶段制度本身没有能力把个人账户全部“做实”而导致的:目前个人账户名义上约有2 .5万亿元,但其中有2.25万亿元已经不得不被用于目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发放,有成为空头支票的可能。

  那么为何不采取措施补上这个窟窿?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郑秉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多种因素导致“空账”不应该也不可能被消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需要天量资金,仅依靠财政转移支付,实在是做不起,做不实;二是由于投资体制落后导致收益率低下,个人账户坐实的钱只能存银行和购买国债,多数年份收益率大大低于C PI增幅,资金运用低效也使得各级政府积极性不高。

  郑秉文认为,应该正视目前出现的问题,对统账结合制度实施再改革。“空账仍在扩大且趋势非常明显,建议应顺势把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改成N D C (名义账户制)。通过测算表明,如果逐步改为N D C,到2070年效果是非常好的。”

  郑秉文介绍,“名义账户制”建立在现收现付制的基础之上,但又不同于传统的待遇确定型的现收现付制。它为每个职工建立的个人账户,并在“名义上”进行记账管理,而不需实际存入资金。它的实质是待遇水平与寿命预期挂钩,可以应对老龄化危机。

  而这一方案得到了诸多专家和官员的支持和认同。张金昌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现收现付制不存在所谓的资金缺口问题,而仅仅存在每年支付养老金的资金是否充足的问题。一旦出现资金不足,那么可以采取延长退休年龄、增加财政转移支付、提高缴费比例等方式解决问题,操作更有可行性。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楼继伟也表示,目前情况下,单纯划拨国企股权和利润充实养老金的办法不足取,应倒逼养老保险制度从顶层设计层面进行改革,而转向N D C是一个较佳的解决办法。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也表示,目前养老金的收支状况只能满足对现收现付的需求:“这个没有缺口,15年以后都没有缺口。”

  但尽管如此,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养老金的隐性债务问题仍十分严峻,而对此目前在制度上并无应对措施。郑秉文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应做一个官方的隐性债务测算。“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至此,仅依靠摸着石头过河的首创精神已经远远不够了,必须有一个完整的、精细的、一揽子的顶层设计,而首先做一个测算是非常必要的。”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