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居(5)
神仙居又名韦羌山,历代官修史志都记载了韦羌山即天姥山或王姥山。
仙居人文发轫于晚唐,宋明两朝最为凸显,其科举之盛堪称台州翘楚。神仙居景区作为一方人文的主要承载地,自然和仕宦有着紧密联系。
明万历年间,担任过左都御史的吴时来在神仙居深山中苦读求学,留下“读书堂”人文遗址和美谈
据明代《名胜志》中有关“天姥山”的阐述:“王姥山,在仙居县界,亦名天姥山,相传古仙人所居”。
1997年,安徽省旅游局组织的风景名胜区评选中神仙居被评为全省“游客最喜爱的美景乐园”之一。
1998年,神仙居开发并营业。
2013年9月26日,仙居县政府投资1.5亿元重新打造新神仙居景区正式开业。
云海神仙居的云海以秋冬季节为盛。云海不仅本身是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而且还把神仙居装扮得犹如仙山佛国,令人置身其中,神思飞越,浮想联翩,仿佛进入仙境。当云海上升到一定高度时,远近山峦,在云海中出没无常,宛若大海中的无数岛屿,时隐时现于“波涛”之中。
日出神仙居日出,被人们称为天象奇观。太阳缓慢和坚定地从地平线跃上了天际,顷刻间,浩瀚的云海被太阳的红光一照,色彩斑斓,远近的山峰在云海的遮挡下,只露出小小的山尖,就像那大海中的小珊瑚礁……日出,表明新的一天开始,充满希望、光明!
火山流纹岩神仙居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火山流纹岩地貌典型,[7]是研究流纹岩的天然博物馆。一山一石都记录了亿万年前的一座复活型破火山演化的历史。神仙居以奇峰、叠嶂、门阙、台地、洞穴、绝壁、悬崖为最,柱状节理和垂直节理十分发育,地貌形态极具观赏和科学研究价值。
在神仙居西罨幽谷景区所见瀑布成群,珍珠瀑、三折瀑、象鼻瀑名目繁多如。其中,象鼻瀑是神仙居中水量最大的瀑布,由于象鼻瀑所在山体从侧面看酷似一头大象的面部,而象鼻瀑刚好在大象的鼻子所在位置飞流而下,故名象鼻瀑。神仙居中水量最大的瀑布,常年流水不干。高约30米,瀑声震耳欲聋。
观音峰观音峰是亿万年天地造化的美景,是神仙居柱峰景观的典型代表。峰高 919 米,形态酷似双手合十的南海观音,口诵佛咒,在茫茫苦海中,凌波引航,普度众生。众多游人慕名而来,争相一睹真容,虔诚膜拜。
这块岩石在过去,曾被当地人称作“天柱岩”,高耸入云,一柱擎天之意。如果沿着“淡竹听泉”的那条峡谷一路上来,
悬空栈道神仙居景区内建有一条 3000 多米长的悬空栈道,依深不见底的悬崖峭壁而建造,随山势而旋转,一侧是千尺奇峰,悬崖绝壁,一侧是深谷涧壑,万丈深渊,险要处仅可容身。常年云雾缭绕,行走其上,有平步青云之感。栈道逶迤曲折,仿如一条丝带把整个悬崖绕了一圈,灰色的护栏依着栈道曲线起伏有致,简洁的几何线条别具韵味。站在栈道上,俯瞰脚下的万丈深渊,是“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惊心动魄。
位于海拔 800 多米的千仞绝壁上,是一宽约 40 米,长约 50 米的长方形崖面,崖面上布满了人工镌刻的日纹、月纹、虫纹、鱼纹等奇异图案符号,这些符号头粗尾细,形似蝌蚪,人称“蝌蚪文”。从晋代开始人们就尝试破解此文,但迄今无人能识,成为千古之谜。
蝌蚪崖据文献记载,天姥山上原有石壁,刊字如科斗(蝌蚪)。对于天姥石壁上的蝌蚪文,《古谣谚》曰:”夏禹所践刻此壁。”天书蝌蚪文就刻在韦羌山的的蝌蚪崖上,布满了人工镌刻的日纹、月纹、虫纹、鱼纹等奇异图案符号。为什么古人要将文字镌刻于千仞绝壁之上?这些图文符号究竟有什么含义?千百年来,有无数志士学者前往探奇。据万历《仙居县志》和光绪《仙居县志》载:东晋义熙年间,一位姓周的廷尉曾“造飞梯以蜡摹之,然莫识其义”。以后郡守阮录和北宋县令陈襄亦“携众以观”,终因崖高路险,“云雨晦暝”,未得结果,扫兴而归。陈襄还留诗感叹道:“去年曾览韦羌图,云有仙人古篆书。千尺石岩无路到,不知蝌蚪字何如”。现代大家也对蝌蚪文来历众说纷纭,2015年,央视《地理·中国》栏目摄制组带领地质专家前来仙居考察,通过攀岩、岩降等手段近距离地拍摄蝌蚪岩上的图案,并对仙居的其它岩石群落进行了广泛的实地考察,初步证实“蝌蚪文”是一种地质演变的现象。百度上对于韦羌山蝌蚪文也有多种观点,北京大学何振明先生认为,蝌蚪文有两种,一种是古书上的文字,形似蝌蚪,有读音有意义;一种是哑示语,古人将黄河说成“河”,妈妈说成“妈”。 陕西土话河妈的发音为huoma,发音与蛤蟆一样,而蝌蚪是蛤蟆的子孙,从而喻指“我们是河妈的子孙”。于是古人在蝌蚪形状的岩壁上凿一个框,提醒后人记住自己的祖先来自黄河流域,是河妈的子孙。故蝌蚪崖上的蝌蚪状凸起是天然形成的,而长方形框则是有意凿上去的,意喻他们一段遥远且曲折得无法言说的历史,所以蝌蚪崖上的蝌蚪文是真正意义上的蝌蚪文。
神仙居(3)2013年9月26日,仙居县政府投资1.5亿元重新打造新神仙居景区,新的神仙居景区建设了南北两条上下山索道,修建悬崖栈道,架设高空索桥,
2002年5月,神仙居被命名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8]
2005年12月 神仙居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2007年,神仙居景区被评为浙江省五十大精品景区之一。
2008年,神仙居景区被评为首批浙江省文明风景旅游区。
2015年,神仙居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景区。
2017年,神仙居景区被授予“中国十大诗意地标”、“最佳体育旅游目的地”。
2017年,神仙居景区成为“世界高空花式扁带运动起源地”、“中国首个国际高空扁带运动推广基地”。
2017年9月,神仙居景区获得“2017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
景区赛事——全球高空扁带挑战赛
神仙居全球高空扁带挑战赛(5)2014年,“首届中国·神仙居全球扁带大师赛”落地中国神仙居,[9]来自国外和中国的扁带选手们第一次将扁带架在了神仙居观音峰旁的山峰之间。
2015年,“第二届中国·神仙居全球高空扁带挑战赛”在第一年的基础上扩大了参赛规模,共邀请了11名外籍选手参赛,创国内之最。比赛成功引入电视直播,更加全方位、立体化的向大众呈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平衡盛宴。
2016年,“第三届中国·神仙居全球高空扁带挑战赛”又一次举办。经历了三年的成长与积淀后,神仙居被国际扁带协会授予“中国首个高空扁带运动国际推广基地”称号。
2017年7月16日,“高空芭蕾之云端上的咏叹调”拉开序幕,“第四届中国·神仙居全球高空扁带挑战赛”与神仙居再续前缘。32名顶尖选手在悬崖绝壁之间展开了炫酷的花式对抗赛。收起锋芒毕露的竞速长剑,穿上轻盈优美的芭蕾舞鞋,选手们在扁带上躺倒、转身、冲浪等。每一个动作都犹如动人的音符,吟唱出神仙居最美的云端咏叹调。
景区体验项目——“飞拉达”攀岩
飞拉达攀岩(2)2017年7月16日,中国5A级景区第一个体验式攀岩项目飞拉达在神仙居景区成功建成运营,这个项目由法国驻成都领事馆副领事、大使馆山地发展专员、国际户外运动专家高宁先生亲自设计。飞拉达(Via Ferrata)是意大利语,意为铁索栈道。指的是修建在岩壁上、利用铁索、脚蹬的辅助,进行峭壁攀爬的登山方式。索道的部件主要有金属扶手、梯级、缆索、脚蹬等。这些装置让没有攀岩能力的爬山者也能在陡峭的岩壁上行走。
通过户外运动的开发,使神仙居的自然资源与体育运动有机结合,起到相互推动的作用。神仙居飞拉达分设两块体验区域:1、巨石飞拉达培训区域2、成年人飞拉达。巨石飞拉达培训区域:不具备挑战性,由5块巨石加设飞拉达设施猪尾巴、生命线-钢缆、脚踏、扶手、吊桥组成,主要用于训练有计划去体验飞拉达攀登的成人和青少年。成年人飞拉达:中等难度,全长200米,成年人可通过此项目体验瀑布伸缩下降、主岩壁中间伸缩下降。体育与旅游的完美结合,飞拉达项目引领神仙居景区走向绿色发展的新时代。
神仙居(3)神仙居作为仙居山水文化集大成者,最早的人文曙光可以追溯夏禹时代。景区内的“蝌蚪文”,传说其来历和大禹治水有关,带有神秘的原始气息,强烈地吸引后人的目光。汉晋、北宋时均有官宦组织人员探寻未果,今人探索方兴未艾。蝌蚪文与夏禹书、红岩天书、巴蜀符号和东巴文字等一起被称为中国八大未破解的古文字。
周一至周日8:00-17:00;停止入场时间:15:30(1月1日-12月31日)。[5]
成人票价:110元/次。
半价票价:55元/次。
优惠政策:
1、1.2至1.5米的儿童可享受半价;
2、全日制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凭学生证可享受半价;
3、60岁至69岁的老人持有效证件可享受半价。
免票政策:
1、儿童身高1.2米以下可享受免票;
2、70岁以上的老人持有效证件、军官持有效证件、残疾人持有效证件可享受免票。[5]
自驾游:可在诸永高速神仙居出口下,过路口就是神仙居游客中心。往南1.5公里到关后村旁环岛后选择前往景区北门或南门。
非自驾:仙居县城汽车站有班车前往神仙居北门,25公里路程,车程约40分钟,票价9元。发车时间为7:20、8:30、9:30、11:00、12:30、14:00、15:30。客流量大的话加客次。返程时间为以上时间加1小时,即北门末班车为16:30。
。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