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种性能超越陆基战机的舰载战机,很可能还是当时最强的战机,不过初期并没有多少人注意日本飞机的性能,所以96舰战的名气不大,该机1937年开始在中国战场投入实战,性能比中华民国空军当时任何一种型号的战机都好,不过初期数量不大以及国军飞行员的训练水平超过预料,加上96舰战虽然盘旋性能很好,但速度不是很快,国军利用96舰战这个缺点,采取高速战机与慢速双翼机搭配的战术对付96舰战,由慢速双翼机纠缠96舰战,由高速单翼机伺机偷袭对付96舰战,并且取得了一定效果,此外96舰战航程有限,并不能为日军执行远程轰炸任务的轰炸机进行全程护航,而且战区滞空时间有限,并不能与就近起飞的国军战机长时间格斗,所以96式舰战虽有整体性能优势,但也无法解决国军空军的战斗机力量的威胁。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军海军航空兵多数战机其实依然是96舰战,96舰战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曾与美军英军各种战机交锋而且还略占优势,到1942年底则由性能更加优秀的0式舰上战斗机全部取代,退役的96舰战转为海军舰上战斗机训练机。
96式4号舰上战斗机 [ A5M4 ]
乘员:1人
机长:7.55米
翼展:11米
机高:3.2米
翼面积:17.8平方米
空重:1,216公斤
载重:1,705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1,822公斤
发动机:一具中岛寿41型风冷式发动机(710匹马力)
最快时速:440公里/小时(3,000米高空)
航程:1,200公里
升限:9,800米
爬升率:由平地到3000米高空要3分35秒
翼载:95.87千克/平方米
武装:机头两挺九七式7.7毫米机枪
总生产数:990架
九六式初期型,改用中岛寿二改发动机(580匹马力),由于马力减少而令其性能尤其爬升率下降,九六式一号在中日战争前已装备大村航空队。
改用中岛寿三型发动机(690匹马力),螺旋桨由两叶改为三叶,发动机上盖有两支如同螃蟹眼的进气管。
机身略为放大,内里加装无线电台,机翼下加上可挂20公斤炸弹挂架,驾驶舱加上驾驶舱盖但此盖经常被飞行员私自拆除以免阻碍视线,最终舱盖被取消。
改用液冷发动机和在其中加上机炮的实验机,只有两架。
改用中岛寿41型发动机(710匹马力),由此增强了最快速度和爬升率,机身下可加上一个160升副油箱。
九六式双座教练机型
九六式舰载战斗机装备不久抗日战争爆发,九六式战斗机旋即投入战场。
1937年8月7日,九六式进驻中国大连周水子机场为运兵船提供空中护航。
9月2日,在上海的“加贺”开始部署九六式。
9月5日,两架九六式和中国空军霍克III进行空战,日军宣称击落三架中国战机。
9月7日,九六式作为陆基战斗机进驻上海公大机场。
9月9日,一架九六式被中国空军飞行员刘粹刚击落。
9月18日至25日,九六式皆为轰炸南京的日本轰炸机护航,中国空军的霍克III和波音P-26等战机上前迎敌,实战中敌我双方都发现九六式是一架兼备速度轻快而有着良好格斗能力的战斗机,这令中国空军伤亡惨重。
12月2日,一队由南乡茂章带领的九六式击落十架苏制I-16而自己无一损失。
1938年4月28日,28架九六式和18架九六陆攻轰炸机一起去轰炸武汉,中国空军和苏联航空志愿队上前迎敌,日军宣称击落51架而自己损失4架,中国宣称击落21架而自己损失12架。
7月18日,南乡茂章驾驶的九六式在南昌被苏联飞行员击落,而随着日军战机不断深入中国内陆,九六式航程越显得不足,往往因此被中国空军迎头痛击,日机战斗损失超过了10%,这个不可容忍的损失数字让日本海军决心研制九六式的后继机,也就是后来的零式战斗机。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当时“龙骧”和“凤翔”等日本二线航空母舰依然采用九六式。12月8日,9架九六式和13架九七舰攻从航空母舰龙骧号起飞去空袭菲律宾棉兰老岛,当中一架九六式被防空炮火击落。除此之外,当时驻守在马绍尔群岛的日军基地依然是九六式。
1942年2月1日,美国航空母舰企业号和约克城号派出飞机空袭马绍尔群岛的洛特岛,日军千岁航空队的九六式上前和美军F4F野猫式进行空战,九六式虽然能轻易咬住野猫式机尾瞄准开火,但其子弹对野猫几乎毫无杀伤力。九六式击落了3架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而九六式有一架被击落和一架受重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