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高15~40厘米或过之;根状茎较长,与茎无明显界限,有时发出少数支柱状根;支柱状根粗1~3毫米。茎直立或下部匍伏,不分枝或偶见1个分枝,下部具数枚圆筒状的鞘,鞘上方具多枚叶。
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6~18厘米,宽0.7~1.9厘米,先端具长3~11毫米的芒尖,基部收狭成柄;叶柄长1~2厘米。
花序顶生,常弯垂,具1~3个侧枝,圆锥状,通常有10余朵花;花苞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9毫米;花梗和子房长1.5~2.2厘米,无毛;花淡黄色,直径约1厘米;萼片狭长圆形, 长6~9毫米,宽1.5~1.9毫米,先端短尾状,边缘皱波状,通常具3脉;花瓣与 萼片相似,但中脉较粗厚;蕊柱(合生部分)长约2毫米,背侧在退化雄蕊下方具2个突出的翅;翅近方形,长约0.7毫米,中央有纵沟;能育雄蕊的花丝长约1毫米;花药近线形,长4~5毫米,基部戟形,顶端具细尖,两 药室不等长;退化 雄蕊近圆柱形,略短于花柱,除上端约1毫米离生外,全部贴生于花柱上;花柱(分离部分)长5~6毫米,略高出 花药之上,顶端具稍膨大的柱头。蒴果圆筒形,长1.5~2厘米,直径2~3毫米;果梗长2~3毫米。花果期5~7月。
属中文名: 拟兰属
属拼音名:nilanshu
属拉丁名:Apostasia
科中文名: 兰科
科拉丁名:Orchidaceae
纲中文名: 单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MONOCOTYLEDONEA
门中文名: 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ORCHIDACEAE
‧英文名称: | Phalaenopsis、Moth Orchid |
‧学 名: | Phalaenopsis amabilis ( P. amabilis sensu P. amabilis B1. var. aphrodite P. formosana ) |
‧科 名: | 兰科(Orchidaceae)蝴蝶兰属(Phalaenopsis) |
‧别 称: | 蝴蝶花、蝶兰、拟蛾兰 |
‧原产地: | 约有五十种,分布于喜马拉雅山麓、马来西亚、菲律宾至澳大利亚等地区。 |
‧分布: | 原产于兰屿、恒春半岛和台东海岸之亚热带和热带丛林内。目前野生者已近乎绝迹。台湾主要产地在嘉义、台南。 |
‧用 途: | 园艺植栽、插花花材、切花盆栽及树木栽培 |
‧茎: | 茎很短,具有多枚近基生、略肉质的椭圆形叶片。 |
‧叶: | 具有多枚近基生、略肉质的椭圆形叶片。长扁或圆柱形的根从茎的基部或下部的节抽出,具有多层称为「根被」的不具活性的海绵细胞组织,根被的功能主要为储藏水分及养份,表面略蜡质。蝴蝶兰的叶片为椭圆形、长圆状披针形至倒卵状披针形,通常较宽,基部略收狭,具关节和抱茎的鞘,花期宿存或掉落。 |
‧花: | 花梗抽自于茎的基部,直立或斜出,部分品种具有良好的分枝性,可行成美丽的花序。总状花序具少至多朵花;花苞片小,明显短于子房和花梗;花小至大,花期长,单花寿命往往超过一个月,花朵平展;萼片近等大,离生;花瓣通常近似萼片而较宽阔,基部收狭或具爪﹔唇瓣基部具爪,贴生于蕊柱足末端,无关节,三裂;侧裂片直立,平行,基部不下延,与中裂片基部不形成距﹔中裂片厚,伸展﹔唇盘在二侧之间或在中裂片基部常有肉突或附属物﹔蕊柱长,中部常收狭,通常具翅,基部具蕊柱足;蕊喙狭长,二裂;药床浅,药帽半球形﹔有两个近球形的蜡质花粉团,每个花粉团纵裂为二;黏盘柄近匙形,上部扩大,向基部收狭;黏盘为片状,比黏盘柄的基部宽。花色有红、黄、白、浅绿、粉红、紫红色、喷点、斑纹、线条、白花红唇等。 |
‧果: | |
‧特征: | 蝴蝶兰属于单轴多年生着生草本,在分类上属于兰科、万代兰亚科;或作为兰科、树兰亚科、万代兰族。蝴蝶兰的茎很短,具有多枚近基生、略肉质的椭圆形叶片。长扁或圆柱形的根从茎的基部或下部的节抽出,具有多层称为「根被」的不具活性的海绵细胞组织,根被的功能主要为储藏水分及养份,表面略蜡质。蝴蝶兰的叶片为椭圆形、长圆状披针形至倒卵状披针形,通常较宽,基部略收狭,具关节和抱茎的鞘,花期宿存或掉落。花梗抽自于茎的基部,直立或斜出,部分品种具有良好的分枝性,可行成美丽的花序。总状花序具少至多朵花;花苞片小,明显短于子房和花梗;花小至大,花期长,单花寿命往往超过一个月,花朵平展;萼片近等大,离生;花瓣通常近似萼片而较宽阔,基部收狭或具爪﹔唇瓣基部具爪,贴生于蕊柱足末端,无关节,三裂;侧裂片直立,平行,基部不下延,与中裂片基部不形成距﹔中裂片厚,伸展﹔唇盘在二侧之间或在中裂片基部常有肉突或附属物﹔蕊柱长,中部常收狭,通常具翅,基部具蕊柱足;蕊喙狭长,二裂;药床浅,药帽半球形﹔有两个近球形的蜡质花粉团,每个花粉团纵裂为二;黏盘柄近匙形,上部扩大,向基部收狭;黏盘为片状,比黏盘柄的基部宽。蝴蝶兰主要生长暖热的的潮湿森林之中,在原生环境下着生于树皮、树冠、树蕨及岩石上。除了部份中温性的品种外,蝴蝶兰喜欢温暖、潮湿且通风的环境,对光线的需求量高,但略低于嘉德丽亚兰、文心兰、石斛兰等。 |
拟兰
‧英文名称: | Phalaenopsis、Moth Orchid |
‧学 名: | Phalaenopsis amabilis ( P. amabilis sensu P. amabilis B1. var. aphrodite P. formosana ) |
‧科 名: | 兰科(Orchidaceae)蝴蝶兰属(Phalaenopsis) |
‧别 称: | 蝴蝶花、蝶兰、拟蛾兰 |
‧原产地: | 约有五十种,分布于喜马拉雅山麓、马来西亚、菲律宾至澳大利亚等地区。 |
‧分布: | 原产于兰屿、恒春半岛和台东海岸之亚热带和热带丛林内。目前野生者已近乎绝迹。台湾主要产地在嘉义、台南。 |
‧用 途: | 园艺植栽、插花花材、切花盆栽及树木栽培 |
‧茎: | 茎很短,具有多枚近基生、略肉质的椭圆形叶片。 |
‧叶: | 具有多枚近基生、略肉质的椭圆形叶片。长扁或圆柱形的根从茎的基部或下部的节抽出,具有多层称为「根被」的不具活性的海绵细胞组织,根被的功能主要为储藏水分及养份,表面略蜡质。蝴蝶兰的叶片为椭圆形、长圆状披针形至倒卵状披针形,通常较宽,基部略收狭,具关节和抱茎的鞘,花期宿存或掉落。 |
‧花: | 花梗抽自于茎的基部,直立或斜出,部分品种具有良好的分枝性,可行成美丽的花序。总状花序具少至多朵花;花苞片小,明显短于子房和花梗;花小至大,花期长,单花寿命往往超过一个月,花朵平展;萼片近等大,离生;花瓣通常近似萼片而较宽阔,基部收狭或具爪﹔唇瓣基部具爪,贴生于蕊柱足末端,无关节,三裂;侧裂片直立,平行,基部不下延,与中裂片基部不形成距﹔中裂片厚,伸展﹔唇盘在二侧之间或在中裂片基部常有肉突或附属物﹔蕊柱长,中部常收狭,通常具翅,基部具蕊柱足;蕊喙狭长,二裂;药床浅,药帽半球形﹔有两个近球形的蜡质花粉团,每个花粉团纵裂为二;黏盘柄近匙形,上部扩大,向基部收狭;黏盘为片状,比黏盘柄的基部宽。花色有红、黄、白、浅绿、粉红、紫红色、喷点、斑纹、线条、白花红唇等。 |
‧果: | |
‧特征: | 蝴蝶兰属于单轴多年生着生草本,在分类上属于兰科、万代兰亚科;或作为兰科、树兰亚科、万代兰族。蝴蝶兰的茎很短,具有多枚近基生、略肉质的椭圆形叶片。长扁或圆柱形的根从茎的基部或下部的节抽出,具有多层称为「根被」的不具活性的海绵细胞组织,根被的功能主要为储藏水分及养份,表面略蜡质。蝴蝶兰的叶片为椭圆形、长圆状披针形至倒卵状披针形,通常较宽,基部略收狭,具关节和抱茎的鞘,花期宿存或掉落。花梗抽自于茎的基部,直立或斜出,部分品种具有良好的分枝性,可行成美丽的花序。总状花序具少至多朵花;花苞片小,明显短于子房和花梗;花小至大,花期长,单花寿命往往超过一个月,花朵平展;萼片近等大,离生;花瓣通常近似萼片而较宽阔,基部收狭或具爪﹔唇瓣基部具爪,贴生于蕊柱足末端,无关节,三裂;侧裂片直立,平行,基部不下延,与中裂片基部不形成距﹔中裂片厚,伸展﹔唇盘在二侧之间或在中裂片基部常有肉突或附属物﹔蕊柱长,中部常收狭,通常具翅,基部具蕊柱足;蕊喙狭长,二裂;药床浅,药帽半球形﹔有两个近球形的蜡质花粉团,每个花粉团纵裂为二;黏盘柄近匙形,上部扩大,向基部收狭;黏盘为片状,比黏盘柄的基部宽。蝴蝶兰主要生长暖热的的潮湿森林之中,在原生环境下着生于树皮、树冠、树蕨及岩石上。除了部份中温性的品种外,蝴蝶兰喜欢温暖、潮湿且通风的环境,对光线的需求量高,但略低于嘉德丽亚兰、文心兰、石斛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