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夏、商、周三代时属《禹贡》雍州地,为西北羌戎繁衍生息地之一。

秦始皇统一六国,设置郡县,当时民和属陇西郡管辖的西北塞外地。

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在今民和县下川口设置允吾县,隶金城郡(治甘肃兰州)。

东汉和帝永元年间(89-104年),在今民和古鄯建龙耆城。

安帝时(107-125年),在今民和中川设白土县,隶金城郡。

西晋永宁时(301-302年),凉州刺史张轨在今民和设置晋兴郡(治今民和县川口镇史纳一带),辖晋兴、左南二县。晋兴郡、县同治,左南(治今甘肃永靖县境)在黄河以北青海东南地区。

北魏又在民和古鄯设立北金城县,隶西平郡。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改北金城县为龙支县。

北周将龙支县隶枹罕郡(治河州)。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北魏西都县为湟水县,今民和北西部分地区为其辖地,龙支县仍属枹罕郡。

唐初,今民和地区仍属于龙支、湟水、米川三县。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陷为吐蕃地。

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又归复唐王朝。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今民和地区又陷为唃厮啰政权辖地。

徽宗崇宁二年(1303年),宋朝又收复河湟地区,今民和先后属湟、乐二州。元代民和属西宁州地。

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在民和古鄯(今古鄯乡政府所在地)设古鄯千户所,其辖地为今民和全境和化隆县部分地区。

洪武十九年(1386年),在古鄯设驿站,后称古鄯驿,为西宁卫七驿站之一。

明成祖永乐年间(1403-1424年),在茶马交易中,民和为孳养官马场所。

明神宗万历年间(1573-1620年),将古鄯千户所操守官升格为守备,并设立巴暖三川营,统兵1040名,今民和为西宁卫控扼要地。

清世宗雍正三年(1725年),改碾伯千户所为碾伯县(今乐都),今民和为其辖地。

民国十八年(1929年),青海建省,改碾伯县为乐都区,民和亦属之。

民国十九年(1930年)4月,从乐都、循化两县析置民和县,取“政通人和”之意。

1949年9月2日,民和解放,9月8日民和县人民政府成立。

1985年11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改设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2020年4月,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退出贫困县序列[6]

行政区划

截至2012年,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共有8镇(川口镇、巴州镇、古鄯镇、马营镇、满坪镇、官亭镇、李二堡镇、峡门镇)、14乡(马场垣乡、松树乡、新民乡、核桃庄乡、北山乡、总堡乡、隆治乡、西沟乡、大庄乡、转导乡、前河乡、甘沟乡、中川乡、杏儿乡),共312个行政村、1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

自然环境

位置境域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边缘,地理坐标为东经102°26′—103°04′,北纬35°45′—36°26′。东北与甘肃省永登县、兰州市红古区相连,东与甘肃省永靖县接壤,南隔黄河与甘肃省积石山县相对,西、西北及北与本省循化县、化隆县、乐都区毗邻。县境南北长约96公里,东西宽约32公里,总面积1890.82平方公里。

地貌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为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祁连山系的达坂山和拉脊山余脉,构成县境地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南部多为高山。海拔最高4220米,最低1650米,平均海拔高度2100—2500米。境内沟壑纵横,山峦重迭,地形复杂。地貌特征大致可概括为“八条大沟九道山,两大谷地三大垣”。

气候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属高原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均温度9℃,年降水量292.2毫米左右,无霜期198天。

水文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境内有18条支流,境内以浪塘坪、塘古岭为分水岭,其西为湟水流域水系,其东为黄河流域水系。流量在1.0m³/s以上的较大支流有松树沟、米拉沟、巴沙洲、隆治滩。较小的支流有芦草沟、飞禽山沟、胡拉海沟、二道沟、磨湾子沟、咸水沟,大部分为季节性河流,汛期河水混浊。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水资源总量为2.58亿m³,其中湟水流域为1.92亿m³,大通河流域为0.11亿m³,黄河流域为0.647亿m³。其中湟水流域为20.30亿m³,大通河流域为25.71亿m³,黄河流域为154.68亿m³。水资源主要特点为:水资源分布不均,年内降雨主要集中在秋季,干流及较大的支流7—10月占全年径流量的50—65%,河川径流年际变化较大,自产水资源量缺乏,3—6月份农用需水季节,干旱少雨,境内各沟道普遍缺水。

矿产资源

截至2011年底,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共发现各类矿产17种,矿产地55处,经勘查有资源储量的矿产地有11处。矿产有:冶金用石英岩、水泥用大理岩、炼镁用白云岩、石膏、矿泉水、地下水等,共6种,产地6处。金属矿产15处:金矿6处、砂金2处、岩金(铂)4处,其中进行勘查的金矿1处,其余均为矿(化)点。有色多金属(铜、铅、镍、等)矿产6处,均为检查的矿(化)点。铁、锰矿3处:铁矿(化)点2处,锰矿点1处。

生物资源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农作物主要有小麦、豌豆、蚕豆、玉米、洋芋、油菜、胡麻、青稞、大麦等。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境内有乔木39科49属106种,灌木27科46属84种,草类植物41科198属356种。主要乔木有杨、柳、榆、松、柏、槐、桦、杉等。主要灌木有白刺、沙棘、杜鹃、柽柳、枸杞等。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境内药用植物有:草本类(大黄、甘草、青贝母、黄芪、党参、丹参、柴胡、当归、冬花、薄菏、茵陈、荆芥等)、木本类(黄柏、土茯苓、桑百皮、骨碎补、槐花等)、果实类(枸杞子、金樱子、牛蒡子、车前子、郁李仁等)、菌类(冬虫夏草、马勃、锁阳等)。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动物有:昆虫类(蜜蜂、北方蝎子等)、兽类(狍鹿、麝、岩羊、苏门羚、狐、兔、马鹿等)、禽类(环颈雉、野鸭、蓝马鸡、雕鹄、雪鸡、石鸡、鸱等)。

人口

2020年末,全县户籍人口43.93万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12.47万人,占全县户籍人口的比重(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28.39%;乡村户籍人口31.46万人,占71.61%。[4]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主要有:回族、土族、藏族等。[1]

政治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县委书记
毛学鸿
县委副书记 马晓瑜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县长 马晓瑜
副县长 石建军、张跃建、王三山、马菊花、屈长林、隆学成、焦兴龙、魏治国

参考资料来源: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7]

经济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县委书记
毛学鸿
县委副书记 马晓瑜

第一产业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县长 马晓瑜
副县长 石建军、张跃建、王三山、马菊花、屈长林、隆学成、焦兴龙、魏治国

第二产业

综述

2020年,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08.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65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44.29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49.22亿元,增长2.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54%,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9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5.51%。

2020年,全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98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4%。全年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0.5万人次。[4]

第三产业

2020年,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1.99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8.38万亩。其中,小麦11.35万亩;玉米27.19万亩,马铃薯9.84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3.62万亩,其中,油料6.3万亩;药材1.05万亩;蔬菜及食用菌4.65万亩;青饲料1.39万亩。全年粮食产量15.65万吨,比上年增长1.18%。

2020年末全县牛存栏3.28 万头,比上年末增长14.69 %;羊存栏31.15万只,增长20.36 %;生猪存栏5.41万头,增长38.36%;家禽存栏15.99万只,增长13.89 %。全年全县牛出栏2.27 万头,比上年增长26.81 %;羊出栏28.01万只,增长38.8%;生猪出栏8.9万头,增长7.1%;家禽出栏22.61万只,下降54.26%。全年全县肉类产量1.55万吨,比上年增长12.2%。[4]

交通

2020年,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1 %。规模以上工业4个行业中,2个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202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量中,发电量增速最高,达15.88 %。 

2020年,全年全县建筑业总产值19.31亿元,比上年下降1.6%。年末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0个。全年全县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1.9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3%;竣工面积66.21万平方米,下降4.5%。[4]

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

2020年,全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34.2%。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2.6%;第二产业投资下降65.4%,其中:工业投资下降65.4%;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6%。

2020年,全年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1.8%。其中,商品住宅投资下降13.8%;商业营业用房投资下降46.6%。

国内贸易

2020年,全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4亿元,比上年增长4.4 %。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6.37亿元,增长6.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5.47亿元,增长2.6%。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26.21亿元,增长6.7%;餐饮收入5.63亿元,下降5.5%。

财政和金融

2020年,全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521万元,比上年增长31.93 %。其中,增值税6599万元,增长62.66%;企业所得税1969万元,下降16.5%;个人所得税1311万元,增长76.21%;城市维护建设税1838万元,增长19.2%。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43亿元,比上年下降7.1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19.62%,教育支出增长4.7%,卫生健康支出增长4.85%,城乡社区支出增长34.3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4.01%,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下降16.63%,农林水支出下降25%。 

2020年,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02.6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88%。其中,住户存款余额72.95亿元,增长11.77%。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3.4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22%。其中,住户贷款余额3.58亿元,下降75.24%;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31.4亿元,下降2.94%。

2020年,全年保费收入14103.09万元(仅国有人险和财险数据),其中:寿险保费收入6949.79万元,财产保险收入4431万元,全年保险赔付额4832.61万元。其中,寿险赔付额138.37万元;财产险赔付额4694.24万元。[4]

应急管理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境内甘青铁路、兰宁高速公路、109国道穿境而过。川官、川杨、川马柏油路辐射8镇15乡,乡(镇)村村通公路。[1]

2020年末全县过境铁路营运里程41.5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2.5公里。公路通车里程3015公里,其中:县公路里程187公里;乡公路里程741公里;村公路里程1673公里;专用公路里程22公里。全年全县客运量151.11万人,客运周转量7536.09万人次;货运量322.16万吨,货运周转量15585.65万吨公里。[4]

教育事业

环境

2020年,年末全县林地面积111966.5公顷,森林覆盖率28.5%。湿地面积 1251.09公顷,其中自然湿地面积1132.14公顷。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面积63.79万亩,天然林保护面积23.61万亩。全年全民义务植树135.1万株,当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74平方公里,造林面积17.27万亩。全县建城区绿化覆盖率27.52%;建城区绿地率27.0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2平方米。

2020年,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2.59%。[4]

文化事业

2020年,全年全县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9起(均属生产经营性单位道路交通事故),死亡12人,受伤28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一般事故起数下降6起,下降24%,死亡人数增加4人,上升50%。全县连续45个月未发生工矿商贸领域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及自然灾害形势保持稳定向好的态势。火灾128起,比上年减少4起;抢险救援40次(社会救助19次),比上年增加10次。

医疗卫生

2020年,全年全县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7.0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0.18%。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5892人;普通高中在校生9186人。初中学校在校生15950人。普通小学在校生32245人。特殊教育在校生135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3871人。[4]

社会保障

2020年,年末全县有艺术表演活动的团体16个,群众文化机构(含乡镇文化站)24个,其中: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2个。广播电视转播台20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01%。

旅游

2020年,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健康机构535个,其中县级医院3个,卫生健康行政执法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服务中心各1个,民营医院8个,乡镇卫生院29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9个,村卫生室291个,村级医疗点123个,个体诊所57个,医务室2个。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65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80人,执业护士648人,医护比1:0.95,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为3.77人。[4]

著名人物

2020年,全年全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36元,比上年增长6.22%。全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27元,增长4.8%;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20元,增长7%。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以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1)为2.63,比上年缩小0.06。

2020年,全年全县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503元,比上年增长3.0%,恩格尔系数为27.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520元,增长1.95%,恩格尔系数为24.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281元,增长3.41%,恩格尔系数为30.3%。

2020年,年末全县养老保险职工参保人数15263人,比上年末增加  173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54592人,比上年末减少5550人,其中,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5620人,增加1705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10人,比上年末减少291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2452人,比上年末增加929人。年末全县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373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5388人。

2020年,年末全县提供住宿的养老服务机构4个,床位262张,60岁以上老人日间照料中心6家,可提供床位80张,其中建成运营4家,床位50张。互助幸福园运行23所,床位75张。

旅游

2020年,全年接待国内游客267.6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8 %。实现旅游总收入8.73亿元,下降4.2%。[4]

荣誉

能仁寺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能仁寺座落在麻地沟村西一小山之巅,因山似游龙,故名为“大龙山能仁寺”。又因寺处麻地沟地界,也俗称“麻地沟寺”。清同治年间“大雄宝殿”被火烧毁,后又重建。1976年连同其他建筑物均被拆作公用。1985年,由群众募捐再修前殿和正殿各1座,廊房、钟楼各数间。

喇家遗址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喇家遗址位于官亭镇1.5公里处的喇家村。总面积25万平方米,发掘出的约800平方米。据考证,喇家遗址属4000年前的齐家文化遗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寨子岛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寨子岛素称“黄河上游第一岛”,占地面积80亩。

娘娘天池

娘娘天池位于海拔2500米的山顶上,池呈椭圆形,俗称“娘娘池”或“神池”。

弘化寺

弘化寺是佛教名寺,位于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县城东南六十余公里处,始建于1443年,迄今约有六百多年历史,占地近百亩,大小殿宇30余座,因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之弟子第一任墀巴堪布绛钦却结——释迦也协授记并圆寂之地而闻名于斯。

词条图册

张钊(1888—1958年),字彦三,曾名张世俊,川口镇旧城人。1949年初,在邓之影响与联系下,曾拟投中国共产党,然因故未得如愿。五十年代,任甘肃省政协委员。1957年整风反右时被批斗,次年卒于兰州。

朱海山(1894年-1980年),青海民和县官亭结龙人,土族,名福南,9岁时入民和朱家寺为僧,僧时名锁南拉吉。1980年,朱海山圆寂于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附近的迦毗罗卫,享年86岁。

马怀德(1865一1955年),回族,人称“尕爷”。祖籍陕西长安,清乾隆时迁甘肃平番(永登),光绪二十年(1894年),移居川口南堡子。怀德出身于武林世家,12岁起在家习武。他精通各路武艺,醉棍功底尤为深厚,每有表演,无不博得观众赞赏。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