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症属于先天性疾病,当上述6种酶中任一缺乏时,均可导致尿素循环受阻,出现血氨蓄积。其中OTC缺陷,属于X连锁遗传;其余5种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临床表现主要是高氨血症的毒性表现。症状严重程度与酶缺陷程度相对平行。完全酶缺陷症状严重,起病早,患儿初生时正常,哺乳后出现高氨血症,数日内开始嗜睡、拒哺乳、呕吐。随血氨蓄积增多,出现过度换气,呼吸性碱中毒,体温不升,呼吸暂停,肌张力低下或增高。可有惊厥发作,常有昏迷,进行性脑干功能减弱,颅内压增高,多在婴儿期死亡。部分性酶缺乏时,多在生后数月起病。儿童期起病的高氨血症,症状较轻,呈间歇性出现。慢性症程,可有发育不良,进行性脑变性症状,智力落后。
1.血氨测定
常用酶学方法检测,患儿常>200μmol/L。
2.氨基酸定量分析
检查血、尿氨基酸,作谷氨酸、谷氨酰胺、丙氨酸、瓜氨酸、精氨酸和精氨酰琥珀尿的定量分析,以鉴别尿素循环的酶缺陷。
3.酶活性测定
可分别测定肝细胞、红细胞、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尿素循环6种酶的活性。
根据遗传病史,结合典型临床表现高氨血症的毒性表现,实验室血氨及血中氨基酸的分析及其他检查,可协助诊断。
治疗目的为纠正患者生化代谢异常,同时保障其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
1.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利用其他代谢途径增加氨的排出;供给缺乏的营养成分。
2.急性高血氨治疗
(1)禁蛋白质摄入,静脉输注葡萄糖和胰岛素,减少体内蛋白分解。如出现脑水肿,应给予甘露醇进行脱水治疗。
(2)透析:当出现严重高血氨伴无法控制酸中毒或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时,应进行血液透析迅速清除氨。急性期后,可做腹膜透析。
(3)如果血氨超过1000μmol/L,应静脉给予苯甲酸钠和苯乙酸钠。它们可通过选择性肝脏酶途径清除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