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名称出自《益部方物记》, 因其遍体多刺,人接触皮肤会起风团,故称“荨麻”[4]。
《图经本草》中写道:“蛰人肿痛不可忍……”,展现了其蜇人的特点,因荨麻植株生有蜇人的刺毛,容易刺激皮肤,且可能导致过敏,所以又叫蜇人草、咬人草、蝎子草[5]。在英文中,“荨麻”(nettle)这个词源自盎格鲁-撒克逊语单词“noedl”,意思是“针”,而它的拉丁名称“urtica”意思是“燃烧”。
荨麻(4)多年生草本,有横走的根状茎。茎自基部多出,高40-100厘米,四棱形,密生刺毛和被微柔毛,分枝少。
荨麻(3)叶近膜质,宽卵形、椭圆形、五角形或近圆形轮廓,长5-15厘米,宽3-14厘米,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截形或心形,边缘有5-7对浅裂片或掌状3深裂(此时每裂片又分出2-4对不整齐的小裂片),裂片自下向上逐渐增大,三角形或长圆形,长1-5厘米,先端锐尖或尾状,边缘有数枚不整齐的牙齿状锯齿,上面绿色或深绿色,疏生刺毛和糙伏毛,下面浅绿色,被稍密的短柔毛,在脉上生较密的短柔毛和刺毛,钟乳体杆状、稀近点状,基出脉5条,上面一对伸达中上部裂齿尖,侧脉3-6对;叶柄长2-8厘米,密生刺毛和微柔毛;托叶草质,绿色,2枚在叶柄间合生,宽矩圆状卵形至矩圆形,长10-20毫米,先端钝圆,被微柔毛和钟乳体,有纵肋10-12条。
荨麻(3)雌雄同株,雌花序生上部叶腋,雄的生下部叶腋,稀雌雄异株;花序圆锥状,具少数分枝,有时近穗状,长达10厘米,序轴被微柔毛和疏生刺毛。雄花具短梗,在芽时直径约1.4毫米,开放后径约2.5毫米;花被片4,在中下部合生,裂片常矩圆状卵形,外面疏生微柔毛;退化雌蕊碗状,无柄,常白色透明;雌花小,几乎无梗。
荨麻瘦果近圆形,稍双凸透镜状,长约1毫米,表面有带褐红色的细疣点;宿存花被片4,内面二枚近圆形,与果近等大,外面二枚近圆形,较内面的短约4倍,边缘薄,外面被细硬毛。花期8-10月,果期9-11月[3]。
荨麻是托叶合生类群在中国分布最广的一种,它的叶边缘变异较大,一般具数枚浅裂片,但湖北、陕西和四川的某些标本,则为掌状3半裂或深裂,有些幼小的叶还未分化成裂片,仅具粗大的牙齿。这表明,叶片的分裂似乎是一种较进化的性状;另一方面,从性状不稳定的事实也说明这群植物似乎处在分化中[3]。
荨麻是地生植物,主要生长在温带生物群落中,多生长在灌丛间、山坡、路旁、肥沃湿润土壤中的森林下层等地,通常在低海拔和中等海拔地区发现,其适宜土壤肥沃、气候温和的生境[3][6]。
荨麻的原生范围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包括中国、越南、菲律宾。
分布于中国中国安徽(祁门)、浙江、福建、广西、湖南、湖北、河南(伏牛山)、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四川、贵州和云南中部。越南北部也有分布[3]。
山西: |
交城 |
---|---|
辽宁: |
铁岭 |
江苏: |
宜兴 |
浙江: |
杭州、海盐、天台 |
安徽: |
祁门、石台 |
福建: |
南靖 |
河南: |
辉县、南阳 |
湖北: |
宜昌、秭归、五峰、恩施、利川、建始、巴东、鹤峰、神农架 |
湖南: |
衡山、洞口、绥宁、新宁、石门、张家界、慈利、桑植、湘西、保靖、古丈、永顺 |
广东: |
江门 |
广西: |
马山、柳州、桂林、百色、德保、凌云、隆林、南丹、罗城、来宾、金秀 |
重庆: |
黔江、南川、奉节、酉阳 |
四川: |
成都、都江堰、叙永、绵阳、广元、剑阁、苍溪、乐山、峨眉山、眉山、南溪、雅安、荥经、石棉、天全、阿坝、理县、松潘、九寨沟、金川、泸定、巴塘、布拖、越西、美姑、雷波 |
贵州: |
贵阳、修文、遵义、正安、道真、平坝、铜仁、江口、德江、松桃、普安、大方、纳雍、天柱、剑河、雷山、罗甸 |
云南: |
昆明、腾冲、镇雄、楚雄、文山、西畴、勐腊、大理 |
西藏: |
墨竹工卡、错那、普兰、林芝、林芝 |
陕西: |
宝鸡、南郑、洋县、略阳、安康、岚皋、平利、镇坪 |
甘肃: |
陇南、武都、文县、康县、徽县 |
山西: |
交城 |
---|---|
辽宁: |
铁岭 |
江苏: |
宜兴 |
浙江: |
杭州、海盐、天台 |
安徽: |
祁门、石台 |
福建: |
南靖 |
河南: |
辉县、南阳 |
湖北: |
宜昌、秭归、五峰、恩施、利川、建始、巴东、鹤峰、神农架 |
湖南: |
衡山、洞口、绥宁、新宁、石门、张家界、慈利、桑植、湘西、保靖、古丈、永顺 |
广东: |
江门 |
广西: |
马山、柳州、桂林、百色、德保、凌云、隆林、南丹、罗城、来宾、金秀 |
重庆: |
黔江、南川、奉节、酉阳 |
四川: |
成都、都江堰、叙永、绵阳、广元、剑阁、苍溪、乐山、峨眉山、眉山、南溪、雅安、荥经、石棉、天全、阿坝、理县、松潘、九寨沟、金川、泸定、巴塘、布拖、越西、美姑、雷波 |
贵州: |
贵阳、修文、遵义、正安、道真、平坝、铜仁、江口、德江、松桃、普安、大方、纳雍、天柱、剑河、雷山、罗甸 |
云南: |
昆明、腾冲、镇雄、楚雄、文山、西畴、勐腊、大理 |
西藏: |
墨竹工卡、错那、普兰、林芝、林芝 |
陕西: |
宝鸡、南郑、洋县、略阳、安康、岚皋、平利、镇坪 |
甘肃: |
陇南、武都、文县、康县、徽县 |
种子繁育
盆栽出苗率达91%,幼苗生长发育良好,出苗率高于大田试验11%,但大田繁育的14天后出苗,出苗率为80%。幼苗生长发育良好,比盆栽试验的苗壮。精细整地可提高荨麻大田种子繁育的出苗率。在西藏林芝地区荨麻种子繁育时间为每年的3月中旬,适宜播种量为10克/平方米。灌足底墒水,精细撒播,播种后轻轻撒上一薄层土。即可确保苗全、苗齐、苗匀。6-8片叶即可移栽。
压条繁殖
繁殖荨麻时可采用压条繁殖。首先将野生荨麻植株在离地面较近处剪断,连根挖起后分蔸[dōu]并将荨麻蔸植入挖好的穴内。等待植株长高至一定程度时,把植株中段压入土中,留梢部在土外,然后进行水肥管理一段时间,使植株中段的节上也长出新根,压入土中的茎上长出植株。移栽时,在离地面较近处,将新植株的茎剪断,将压条挖起,把压入土中的茎在节间切断,即形成了新的荨麻单株[7]。
整地施肥
选择地势平坦,疏松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亩施鸡粪5000千克,翻匀后做成宽1.2米的平畦。
种植
采用种根分株繁殖,4月上旬温度达5-10度时,可进山进行种根采集,采后立进行定植,定植时,按行距70厘米,株距20厘米,挖深30厘米的穴,随挖随将种根放好,然后覆5-8厘米的土,搂平踩实,最后浇水,7-10天可出苗。
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出齐苗后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封垄后不再除草。
浇水:保持土壤见干见湿,一般苗长至20-30厘米时浇一次,封垄前浇一次,封垄后一般不再浇水,夏季雨多注意排水。
追肥:结合浇水进行追肥,荨麻对肥水要求不严,一般在施足底肥的情况下,封垄前或采叶后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5-20千克促进新叶和植株生长即可。
采收与加工
种植当年即可采收,可连年采收,一般在5月上中旬株高达40-60厘米时,采食其鲜嫩的茎叶,采收时避免皮肤露在外面,采下后,用开水焯后冷藏。
病害,在高温季节少量发生白粉病,可用白大夫1500倍液和立白1500倍液交替使用,7-10天喷一次,3次可痊愈。
虫害,易发生蚜虫和潜叶蝇,可用虫毙净1500倍液进行防治。注意喷药时一定不要将皮肤落在外面,以免蜇伤。在植株的叶片上若发现有刺毛虫,可剪除虫枝烧毁;也可喷洒40%氧化乐果5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2000倍液防治。
荨麻(4)荨麻从古希腊罗马时期以来就作为药用。在欧洲,荨麻作为一种大众药物用作利尿剂、收敛剂、止血剂、祛痰剂和催乳剂,用于治疗关节炎、慢性皮肤病等。荨麻制剂外用治疗脂溢性皮炎、头皮屑及防止脱发。在土耳其,当地草药专家以荨麻全草入药,防止各种疾病,几乎可以替代所有的药用植物,被称为“百草之王”。荨麻制剂在国外(特别是在德国)广泛应用:德国药品“风湿安”为荨麻叶的浸膏剂,其主要成分为咖啡酞苹果酸,具有抗炎活性,用于风湿痛患者自助治疗,是德国5个最常用药物之一,并在OTC药物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中国,宋代《图经本草》早有记述:荨麻全草可以入药,其味苦、辛,性温,有小毒。具有祛风定惊、消食通便之功效。主治风湿性关节炎、产后抽风、小儿惊风、小儿麻痹后遗症、高血压、消化不良、大便不通;外用治荨麻疹初起、蛇咬伤等。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荨麻,……其茎有刺,高二三尺,叶似花桑,或青或紫,背紫者入药。上有毛芒可畏,触人如蜂虿蜇蠢,以人溺濯之即解,搔投水中,能毒鱼。气味辛、苦、寒,有大毒。主治呕吐不止。蛇毒,捣涂之。风疹初起,以此点之,一夜皆失”。因此,农牧民把它视为珍宝。
荨麻药用历史悠久,例如:朝鲜族用狭叶荨麻全草治疗贫血,慢性肠胃炎。四川凉山彝族用小果荨麻治疗风湿病及惊风。维吾尔族用麻叶荨麻种子止咳,叶治鼻衄。藏族用荨麻地上部分治疗龙病引起的久热,消化不良;傣族用其根治癣;瑶族用其全草治血管瘤;布依族用其全草主治风湿麻木;维吾尔族用其利尿、通经、催乳、壮阳、通肝利脾,用于治疗哮喘、鼻出血、子宫脱垂、耳底炎肿、黄疸;羌族、彝族用其治疗风湿关节炎、皮肤湿疹、手足麻木、荨麻疹、风痰;傈僳族用其祛风除湿,治疗四肢麻木、扭伤疼痛及皮肤瘙痒。布依族用宽叶荨麻全草治湿麻木。傈僳族、纳西族用滇藏荨麻根治四肢麻木、扭伤疼痛、皮肤搔痒等。荨麻、宽叶荨麻已被收入1995年《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分册)。以荨麻子为主要成分的制剂寒喘祖帕颗粒更以其特有的疗效被收载于部颁药品标准(维吾尔药分册,1998年)。
在应用领域,中国外对荨麻属植物的开发已经从药品、食品领域拓展到日用品等领域。中国外用荨麻提出物制备的牙膏和漱口液等口腔保健品,能够减少牙齿斑痕、牙出血及牙龈炎的发生。用荨麻植物醇提物制备的美发化妆品,能改善头皮的血液供给和呼吸作用,并减少头发油垢和头皮屑的产生。
荨麻还可食用。俄罗斯等国用荨麻的茎叶烹制加工成各种各样的菜肴:有凉拌、汤菜、烤菜、荨麻汁、饮料和调料等。在欧洲荨麻(植株和叶片)被列入食物调味品的天然来源中,可用来做汤和草药茶。荨麻种子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接近大麻、向日葵和亚麻等油料作物;荨麻籽榨的油,味道独特,有强身健体的功能;荨麻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人们采其嫩枝叶作蔬菜或制作馅饼食用,其味道清雅、味美可口。
荨麻的适应性较强,生长旺盛,几乎不用多加管理,且极少受病虫害危害,不需施农药,其产品是合格的绿色食品,可开发荨麻植物为一种野生的绿色蔬菜。中国内蒙古的蒙古族民间在春季将荨麻当作蔬菜食用。
荨麻植株高大,茎叶繁茂,生长发育快,籽实较多且苗期较为耐寒,同时具有祛风除湿、解痉和血等功能。荨麻的茎和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胡萝卜素及各种微量的磷、镁、铁、锌、锰、硅、硫、钙、钠、钻、铜和钛等元素。其营养价值不亚于苜蓿、三叶草和豆类等饲料作物,对于牲畜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只要饲用得当,则是畜禽的一种优质饲料。
荨麻还具有生物肥料的作用,很久以前就被当作生物农药,用来防止病虫害,特别是防止黑蚜虫。据1988年德国柏林的一个调查,25%的业余园丁在自己的花园里使用荨麻液态肥,其含有氮素(其中40%为氨),可为植物迅速吸收,它还含有一种可溶性含氮衍生物,能有效抵御病虫害的侵袭,增加植物抗性,异株荨麻不仅可防治病虫害,还可增加施肥效果。荨麻本身发酵后可用于除草,因营养丰富亦可作肥料。
荨麻的茎皮纤维韧性好,拉力强,光泽好,易染色,可作纺织原料,或制麻绳、编织地毯等,亦为重要纤维植物。荨麻茎皮含有大量的长粗纤维,可用作纺织、造纸,做成的粗布与麻布相似,古代欧洲人很早就采用其纤维纺织衣物。
当触碰荨麻时,覆盖荨麻的细毛会释放出5-羟色胺,组胺,乙酰胆碱和甲酸等混合物,导致皮肤灼伤、瘙痒和肿胀、患处发红。刺激大约持续几个小时,通常很快消失,但是如果荨麻的细毛埋在皮肤中,疼痛感可能持续一天或更长时间。有些人对荨麻过敏,严重时应寻求医疗帮助[8]。
食物名称 | 荨麻 |
含量参考 | 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
能量 | 541 千卡 |
蛋白质 | 7.4 g |
脂肪 | 34.1 g |
饱和脂肪酸 | 3.2 g |
多不饱和脂肪酸 | 15.6 g |
单不饱和脂肪酸 | 14.4 g |
碳水化合物 | 51.1 g |
膳食纤维 | 43.4 g |
钠 | 310 mg |
镁 | 152 mg |
磷 | 345 mg |
钾 | 458 mg |
钙 | 18 mg |
铁 | 3.5 mg |
锌 | 2.89 mg |
维生素B1(硫胺素) | 0.21 mg |
维生素B2(核黄素) | 0.22 mg |
烟酸(烟酰胺) | 1.63 mg |
维生素B6 | 0.12 mg |
维生素E | 11.3 mg |
食物名称 | 荨麻 |
含量参考 | 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
能量 | 541 千卡 |
蛋白质 | 7.4 g |
脂肪 | 34.1 g |
饱和脂肪酸 | 3.2 g |
多不饱和脂肪酸 | 15.6 g |
单不饱和脂肪酸 | 14.4 g |
碳水化合物 | 51.1 g |
膳食纤维 | 43.4 g |
钠 | 310 mg |
镁 | 152 mg |
磷 | 345 mg |
钾 | 458 mg |
钙 | 18 mg |
铁 | 3.5 mg |
锌 | 2.89 mg |
维生素B1(硫胺素) | 0.21 mg |
维生素B2(核黄素) | 0.22 mg |
烟酸(烟酰胺) | 1.63 mg |
维生素B6 | 0.12 mg |
维生素E | 11.3 m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