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邑县张店乡

人口 40477人
中文名称 鹿邑县张店乡
行政区类别
邮政区码 477200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地理为止

张店乡 图片位于县西南部, 清水河南岸。南与郸城接壤,北邻试量、赵村两乡,东接 生铁冢乡,西靠 任集乡。商、沈公路纵穿东部。东西长12.5公里,南北宽6.5公里,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 地理坐标:东经115。13’--20’,北纬33。46’--50’。辖26个行政村,83个自然村,40477人。1975年析生铁冢公社7个大队、试量公社6个大   队、赵村公社1个大队组成张店公社。1983年改为张店乡。   该乡耕地56698亩,淤地占66.5%,两合土占3.8%, 盐碱地占5%,青 沙地占1.7%, 低洼地占26.4%,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高粱、棉花、烟叶等。 乡内有清水河、晋沟河、小 洪河、 罗家沟、 白杨沟、洪河沟等。

详细

  张店乡党委、乡政府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尾毛加工业,全乡群众靠尾毛加工走上了致富路。   张店乡尾毛加工从业人员2.7万人,年加工尾毛3200吨,出口量占全国的70%,是全国最大的尾毛加工基地。年产值在2000万元的尾毛加工企业有两家,加工出的尾毛半成品成为主要出口创汇产品,远销日本、美国、新加坡、韩国等21个国家和地区。   该乡今年年初成立了尾毛加工协会,建立尾毛交易市场和吴湾至张店尾毛加工“十里长廊”,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统一购买原料、统一价格、统一质量、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该乡采用能人销售战略,刘庄村农民赵学田头脑灵活,信息灵通,懂技术会管理,长期与外商联系业务,他大量收购加工好的尾毛成品再卖给外商。目前,像赵学田这样的成品收购大户该乡就有40多个。   尾毛产业的兴起使张店人走上了致富路。宋坑村就是靠尾毛加工致富的专业村,全村276户有236户从事尾毛加工业。仅此一项,农民年人均收入5000多元,家家户户购买了电脑,大部分农民用上了手机。   目前,全乡形成了东北、东南两大尾毛加工区域,年产值在100万元的企业有21家,年产值50万元至100万元的加工户250户,还辐射周边乡镇,成为鹿邑经济最具发展潜力的乡镇之一。

历史沿革

1975年建张店公社,1983年改乡。1997年,面积60平方千米,人口4.2万,辖谢楼寨、 孙度口、西谢楼、王楼、阎庄、刘庄、 周阁、李三关、 梁桥、 罗庄、李大楼、安 李桥、宋坑、 王庄、罗集、白杨寺、虎杨、张店、 贾庄、 赵庄、洼于、杜集、大郭、魏口、吕古寺、乱丝庙、许庄27个行政村。

党建工作

鹿邑县张店乡党委在实施“双强”工程中,抓好“五个培养”,充实“双强”人才储备库,注重“双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把优秀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在培养对象上,他们把积极申请入党的勤劳致富能手、各类新经济组织中的中青年骨干、退伍军人、落选回乡的高中生、个体工商户及外出务工返乡的优秀青年农民作为重点,同等条件优先培养。2003年以来,该乡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5名,其中优秀致富能手28名。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对致富条件较成熟的农村党员,乡党委、政府在资金、信息、项目、技术上重点帮扶、支持和引导,使他们尽快致富。全乡以党员为主的尾毛加工、畜禽养殖、经济作物种植、木材加工等专业户达270多家。把“双强”党员培养成村干部。乡党委建立了村级后备干部人才档案库,对“双强”后备干部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考核评议,条件成熟的及时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把优秀“双强”党员干部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乡党委班子成员对“双强”村党支部书记后备人选实行“一带一”跟踪培养,定期谈话,帮助他们增强政策法制观念及服务意识,使其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把现任不具备条件的村党支部书记培养成“双强”党支部书记。在认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分类排队,他们对暂不具备“双强”条件,但有发展潜力的村党支部书记指派党委成员跟踪帮带,使其理清发展思路,寻找致富项目,尽快实现“双强”目标。通过“五个培养”,张店乡“双强”工作初见成效,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步伐。东方刷料制品有限公司和顺达利化妆用具有限公司等一批个体私营企业脱颖而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优化,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全乡“双强”党员占农村党员总数的42%以上,“双强”干部占村“两委”班子总人数的59%以上,培养“双强”村党支部书记14名,占全乡总数的52%。编码是477284,区号是0394。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