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特的战争 Hart's War(2002)
导演:格里高利·霍布里特
编剧:Billy Ray/特瑞·乔治
主演:布鲁斯·威利斯/科林·法瑞尔/泰伦斯·霍华德
哈特之战(5)类型:剧情/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 德语
上映日期:2002-02-15
片长:125 分钟
又名:裁决之战 / 哈特之战
IMDb链接:tt0251114[1][2]
《哈特之战》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俘营。此地战俘按照国籍不同分开管理。美国战俘的最高长官是麦克拉马拉上校(布鲁斯·威利斯),职业军人,一个神秘又受尊敬的人物。中尉汤姆·哈特(科林·法瑞尔)原是耶鲁法学院的学生,应征入伍到欧洲参战,结果在战场上被俘,经过审讯后被分到麦克拉马拉手下。
哈特之战(6)即使在战俘营里也有等级制度,军官和士兵被分开住在不同营房。汤姆本应分到军官营,但是他和上校两个人一见面就不愉快。上校怀疑汤姆被俘不止看上去那么简单。
事实是汤姆在审讯中确实说出了一些情报。他对上校隐瞒了这一事实,心知肚明的上校因此把他分到士兵营,作为惩罚。同样被分到士兵营的还有两个黑人飞行员,林肯·斯各特(特伦斯·霍华德)和拉马·阿契(维斯勒·香农)。当时的美军中仍然实行种族隔离,两个黑人军官受到白人的歧视与侮辱,阿契因一个白人士兵的陷害被德国人杀死。不久,一个欺侮黑人最厉害的白人种族主义军官被人杀死,一个目击证人指认斯各特为嫌疑人,一切证据都对他极为不利。德国纳粹头目菲瑟尔(马塞尔·尤里斯)同意了麦克拉马拉上校的请求,按照日内瓦条约,开设军事法庭对斯各特进行审判,上校担任法官。这时法学院学生汤姆顺利成章担任了斯各特的律师,开始了调查。然而事情并不象看上去那么简单。哈特的深入调查与上校发生了冲突,他与斯各特之间也并未互相理解。当谋杀案的调查分开了德国人的注意力时,上校开始谋划带着他的士兵逃出战俘营。
调查和分析引向更多的秘密。当一切都要被揭示出来时,哈特面临他从未经历的局面:在个人荣誉与国家利益,士兵的职责和自己的信念之间,汤姆·哈特必须作出改变他一生的决定。
1944年末的欧洲,从未上过前线的美国中尉哈特意外被俘,简单审讯后被送往战俘营。营内所有战俘基本是由各国被俘人员中军衔最高者负责管理,其中美国人的最高长官是麦克纳马拉上校。他不满意哈特在审讯中的懦弱表现,将他和两位黑人空军中尉斯各特、阿契一起分配到士兵营而非军官营居住。
白人士兵贝德福德仇视有色人种,设计陷害阿契,导致后者被德军处死。不久,有人发现贝德福德死在雪地里,斯各特中尉成了最大的嫌疑犯。在麦克纳马拉上校的坚持下,德方同意在战俘营的戏院里设立军事法庭审理此案,期限为一周。由于哈特曾在耶鲁法学院就读,便被指派为斯各特的辩护律师。
描述在二战末期,美军汤米·哈特遭德军伏击,俘虏后被送进一个冰天雪地的德国战俘营。威廉·麦纳马上校是美国战俘的指挥官,负责管理此战俘营的纳粹军官沃纳·文森也对他颇为尊重。一日,营中发生命案,一名黑人战俘林肯被控谋杀曾对他有种族歧视的白人美军。麦纳马上校主张召开军事法庭调查真相,并指派服役前是法律系高材生的哈特为疑犯辩护。当哈特为了伸张正义而替无辜的林肯积极搜集证据辩护时,却赫然发现麦纳马上校正秘密进行一个大逃亡计划,而林肯是注定要为国牺牲的代罪羔羊。哈特陷入了服从军令或保护无辜者的两难。[3]
导演 | 格里高利·霍布里特 |
编剧 | 比利·雷 |
配乐 | Rachel Portman |
剪辑 | David Rosenbloom |
导演 | 格里高利·霍布里特 |
编剧 | 比利·雷 |
配乐 | Rachel Portman |
剪辑 | David Rosenbloom |
格里高利·霍布里特出生在德州,父亲在执法机构工作,很小的时候就随父亲搬到了北加州。在他日后的创作中,时常出现的神秘事物和法庭场景显然来自童年经历的影响。
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毕业后,他曾作为联合制片人和Steven Bochco合作,指导他导演了80集系列剧《希尔街的布鲁斯》(1981)和《拉丁美洲法律》(1986)。他的银屏处女作是心理惊悚片《一极恐惧》(1996),接着是《夺命感应》(1998),黑洞频率(2000),以及布鲁斯·威利斯主演的二战电影《哈特之战》(2002)。在导演了一些电视剧集后,霍布里特于2007年重回大银幕,导演了悬疑风格的影片《破绽》。
爱德华·诺顿和托贝·马奎尔曾先后放弃扮演哈特这个角色。
当哈特在影片结尾潜逃出战俘营时,途经的两名德军警卫正在用德语交谈,他们的谈话内容是:“我的狗没鼻子。”“它怎么嗅闻?”“真糟糕。”
阿方索·卡隆曾有望执导本片。
片中乐队演唱的歌曲是曾获奥斯卡奖的反纳粹歌曲《Der Fuehrer's Face》。
制作
Cheyenne Enterprises [美国]
David Foster Productions
David Ladd Films
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 (MGM) [美国]
发行
Metro-Goldwyn-Mayer Distributing Corporation (MGM) [美国] (2002) (USA) (theatrical)
20世纪福克斯荷兰分公司 20th Century Fox Netherlands [荷兰] (2002) (Netherlands) (theatrical)
20世纪福克斯阿根廷分公司 20th Century Fox de Argentina [阿根廷] (2002) (Argentina) (theatrical)
20世纪福克斯德国分公司 20th Century Fox of Germany [德国] (2002) (Germany) (theatrical)
Gativideo [阿根廷] (2002) (Argentina) (video)
Gemini Film [俄罗斯] (2002) (Russia) (theatrical)
Hispano Foxfilms S.A.E. [西班牙] (2002) (Spain) (theatrical)
米高梅家庭娱乐公司 MGM Home Entertainment [德国] (2003) (Germany) (video)
米高梅家庭娱乐公司 MGM Home Entertainment [法国] (2003) (France) (video)
UGC-Fox Distribution (UFD) [法国] (2002) (France) (theatrical)[4]
特技
Area 51 [美国] (train yard/factory/encampment sequences)
Boy Wonder Visual Effects [美国]
Cinesite Digital Laboratory [美国] (digital film mastering)
Digital Filmworks Inc. [美国] (digital scanning and film recording)
OCS/Freeze Frame/Pixel Magic [美国] (digital scanning and film recording)
VanHook Studios [美国] (digital animatics)
其它
Chapman/Leonard Studio Equipment [美国] cranes and dollies
Das Musikkorps Leibstandarte-SS "Adolf Hitler" music performed by
Decca Records [美国] soundtrack
Hollywood Title and Optical titles
Howard Anderson Company [美国] opticals
Lansdowne Studios [英国] music mixing location
NT Audio Visual [美国] optical sound negative
Skywalker Sound [美国] post-production sound services
UMG Soundtracks [美国] soundtrack
Universal Combat Limited [英国] military advice
Whitfield Street Studios [英国] music recording location
美国
USA
2002年2月15日
捷克
Czech Republic
2002年4月4日
新西兰
New Zealand
2002年4月4日
中国台湾
Taiwan
2002年4月5日
菲律宾
Philippines
2002年4月11日 (Manila)
俄罗斯
Russia
2002年4月11日
哥伦比亚
Colombia
2002年4月12日
南非
South Africa
2002年4月12日
阿根廷
Argentina
2002年4月18日
匈牙利
Hungary
2002年4月18日
秘鲁
Peru
2002年4月18日
巴西
Brazil
2002年4月19日
爱沙尼亚
Estonia
2002年4月26日
希腊
Greece
2002年4月26日
西班牙
Spain
2002年4月30日
以色列
Israel
2002年5月3日 (premiere)
波兰
Poland
2002年5月3日
葡萄牙
Portugal
2002年5月3日
菲律宾
Philippines
2002年5月8日 (Davao)
以色列
Israel
2002年5月9日
瑞典
Sweden
2002年5月10日
韩国
South Korea
2002年5月17日
英国
UK
2002年5月24日
比利时
Belgium
2002年5月29日
法国
France
2002年5月29日
澳大利亚
Australia
2002年5月30日
德国
Germany
2002年5月30日
奥地利
Austria
2002年5月31日
意大利
Italy
2002年5月31日
挪威
Norway
2002年5月31日
中国
China
2002年6月 (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新加坡
Singapore
2002年6月6日
土耳其
Turkey
2002年6月7日
埃及
Egypt
2002年6月19日
冰岛
Iceland
2002年6月21日
日本
Japan
2002年9月28日
科威特
Kuwait
2002年11月6日
芬兰
Finland
2002年12月12日 (DVD premiere)
本片根据约翰·卡赞巴赫(John Katzenbach)的同名小说改编,2001年初开始筹备拍摄,地点选择在布拉格的一个废弃美军基地。
本片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纳粹等于邪恶,美国人等于英雄的传统模式,从深层次刻画人物,比如菲瑟尔,虽然德国人的教养是出了名的,即使纳粹也是相当有文化的人,在许多影片中也表现得彬彬有礼,但菲瑟尔的残酷与教养,优雅与邪恶结合得别具一格,是影片中比较精彩的部分。同样,美军上校麦克拉马拉的行为也并不总是光亮的,他的灰色更多一些,有时候你分不清他究竟算是哪一类人。作为主角的哈特也绝非完美,不过他热诚且坚持不懈,而且他年轻,复杂的命运落到他身上更易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