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改良

盐碱地改良

目录导航

改良措施

水利改良

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做到灌、排分开,加强用水管理,严格控制地下水水位,通过灌水冲洗、引洪放淤等,不断淋洗和排除土壤中的盐分。

农业技术改良

通过深耕、平整土地、加填客土、盖草、翻淤、盖沙、增施有机肥等改善土壤成分和结构,增强土壤渗透性能,加速盐分淋洗。

生物改良

种植和翻压绿肥牧草、秸秆还田、施用菌肥、种植耐盐植物、植树造林等,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并改善农田小气候,减少地表水分蒸发,抑制返盐。

化学改良

对碱土、碱化土、苏打盐土施加石膏、黑矾等改良剂,降低或消除土壤碱分,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各种措施既要注意综合使用,更要因地制宜,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新型改良剂,水解据马来酸苷HPMA,原工业用途,先证明能够改良盐碱土物理性质,提高植物生长。

技术成果

2017年12月7日在第二届国际海水稻论坛上,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公布了海水稻种植新技术“土壤四维改良法”。该技术整合了要素物联网系统、土壤定向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素、抗逆性水稻这四大要素。

除改良沿海及内陆盐碱地外,还可对重金属污染及农残土地进行修复,可根据土地污染情况将四大要素自由搭配,因地制宜,量身定做针对目标土壤的最优解决方案。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经过多地区试验,已经掌握了成熟的四维改良技术。“土壤四维改良法”的应用,不仅可解决土地利用率低下、土壤质量恶化等问题,更将为农业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便利。[1]

示范项目

青岛万亩滨海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

2018年3月7日青岛万亩国家级滨海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暨国家级滨海盐碱地稻作改良研究所项目已正式实施,改良面积约10000亩,分两期进行,第一期目标为1500亩,第二期目标约为8500亩。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探索出了一套盐碱地改良的综合配套技术“四维改良法”,整合要素物联网系统、土壤定向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素及抗逆性水稻四大要素技术,可配套应用于盐碱地改良。

项目建成将彻底改变社区土地的盐碱化现状,把原先的盐碱荒地改造为可种植主要粮食作物或蔬菜的良田。[2]

5月28日,袁隆平海水稻团队——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和袁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启动“中华拓荒人计划”,在我国五大主要盐碱地类型和延安南泥湾次生盐碱与退化耕地共六地,同时进行水稻插秧“拓荒”,建立稻作改良试验示范基地,开展耐盐碱水稻品种审定区域种植试验和盐碱地稻作改良技术产业应用示范。基本实现了“海水稻”对我国主要盐碱地类型的“全覆盖”。[3]

2018年11月14日,在2018年巴塞罗那全球智慧城市博览会上,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青岛东域盐碱地稻作改良研究所参选的《智慧农业 盐碱地稻作改良》农业沃土云项目,从600多个参选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创新奖”,该项目由袁隆平盐碱地稻作改良团队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开发。[4]

盐碱地利用

我国现状

我国有9900多万公顷盐碱地,由于找不到合适的树种,盐碱地作为一种很宝贵的土地资源被浪费了。

改良意义

在盐碱地上种植适应盐碱的树木,既可以改良土壤,又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推荐几种能种植的树木:沙枣、白柳、胡杨、杨树、侧柏等。具体可以参照百科中盐碱地内容。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