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

慢性病

中文名 慢性病
常见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目录导航

基本定义

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慢性病慢性病(2)种疾病,而是对 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主要危害

心脏心脏

慢性病的危害主要是造成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易造成伤残,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且医疗费用极其昂贵,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2015年4月10日国家卫计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2015年)报告》,用大量翔实的数据对建国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作了回顾总结。

报告称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力度虽然逐步加大,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已成为主要死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到全国总死亡的86.6%,此前为85%,而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近70%。

患病因素

慢性病慢性病遗传因素:与遗传基因变异有关。

环境因素:年龄、体重超重与肥胖、长期过量饮食、运动量不足、营养失衡、吸烟与饮酒、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化学毒物接触等因素。

精神因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

包含范围

慢性病慢性病慢性疾病范围: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甲状腺机能障碍,糖尿病,高血脂症,威尔逊氏,痛风,天疱疮,皮肌炎,泌乳素过高症,先天性代谢异常疾病,肾上腺病变引发内分泌障碍,脑下垂体病变引发内分泌障碍,性早熟,副甲状腺机能低下症,性腺低能症(hypogonadism),精神疾病,精神病,神经系统疾病,脑瘤并发神经功能障碍,巴金森氏症,肌僵直萎缩症,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变质及遗传性疾病,多发性硬化症,婴儿脑性麻痹及其他麻痹性症候群,癫痫,重症肌无力,多发性周边神经病变,神经丛病变,三叉神经病,偏头痛,脊髓损伤,循环系统疾病,心脏病,高血压,脑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动脉栓塞及血栓症,雷诺氏病,川崎病并发心脏血管异常者,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鼻窦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慢性阻塞性肺炎,肺沈着症,外因所致之肺疾病,过敏性鼻炎,消化系统疾病,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慢性肝炎,胃肠机能性障碍,(含慢性胰脏炎、各种胃肠息肉症、急躁大肠症候群、胃肠糜烂性炎症、慢性大肠炎症),慢性胆道炎,泌尿系统疾病,慢性肾脏炎,肾脏感染,骨骼肌肉系统及结缔组织之疾病,关节炎,多发性肌炎,骨质疏松症,红斑性狼疮,慢性骨髓炎,骨髓分化不良症候群,眼及其附属器官之疾病,青光眼,干眼症,视网膜变性,黄斑部变性,葡萄膜炎,玻璃体出血,角膜变性,传染病,结核病,甲癣,先天畸形,先天性畸形疾病,皮肤及皮下组织疾病,干癣,全身性湿疹,乌脚病,白斑,脂漏性皮肤炎,类淀粉沉积症,(限病灶超过体表面积百分之三十以上者),类天疱疮,疱疹性皮肤炎,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表皮分解性水疱症,严重性鱼鳞癣,(含层状鱼鳞癣及鱼鳞癣状红皮症),毛囊角化症,进行性全身硬皮症,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 

慢性贫血,紫斑症,持续性血液凝固障碍,(血友病),原发性血小板增生症,耳及乳突之疾病,慢性中耳炎,内耳前庭病变,其他,脏器移植后药物追踪治疗,癞病(麻疯),痔疮,摄护腺(前列腺)肥大,子宫内膜异位症,停经症候群,尿失禁,油症(多氯联苯中毒),先天性免疫不全症,慢性摄护腺炎(需经摄护腺按摩取摄护腺分泌液证实者)。

项目研究

慢性病慢性病针对慢性病的发生规律,卫生部等部门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率先于2009年1年在中国各省进行了为期数年的跟踪研究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将是慢性病规模性研究的第一次,我们将从该项目中获取更多慢性病预防、治疗等信息。获得科技部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子课题和市卫生局“临床流行病学重点学科建设”课题两项资助的这一大型项目,被命名为“上海长风研究”。这是国内首次有关社区中老年人多种慢性疾病患病情况的大样本、前瞻性研究,目的是期望对中国常见的几种慢性疾病的流行趋势、遗传背景、环境因素、发展规律、预测标志等,寻找到可靠的循证医学依据和政府决策依据。 在未来的岁月里,这些中老年人将定期获得免费的抽血、尿液、心电图、眼底摄片、血管超声、骨密度测定等检查,以及他们可能发生的肥胖、糖尿病、心脏病、中风、骨质疏松症、慢性肝病、眼底病变等慢性疾病,也都将一一被记录下来。“长风研究”第一周期的基础调研计划历时3年。参与其中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陀区长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居委会工作人员将从今天起登门造访,逐一为符合条件又知情并同意的居民先做问卷调查,然后安排去医院进行详细体检。   

在相关研究领域享受国际声誉的荷兰Erasmas大学团队的加盟,也给予整体调研技术方面的重要保证。Erasmas大学为中方先后培养了7名公共卫生硕士研究生和2名针对项目数据库建设及管理的IT人员,并合作举办了3期研究者学习班。   

作为全球开展多种疾病研究的典范与模式,著名的“荷兰鹿特丹研究”(“Rottrdam Study”)已坚持对一个社区1万多名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行了长达19年的观测,在西方人群中证实了营养、代谢与多种疾病的关系,对中老年人群多种常见病的形成和发展方向获得了许多新的重要发现。

预防治疗

慢性病慢性病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指在安静休息时血压增高,收缩压高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高于90毫米汞柱,并伴有一定的临床症状。

如何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实行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自我料理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方法。

(1)安排好既有规律又富有活力的生活;

(2)自我控制精神情绪;

(3)适量运动,健身强体;

(4)少吃盐,合理饮食与营养;

(5)患病者严格执行医嘱,坚持长期合理用药。

冠心病

慢性病慢性病“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主要症状是心绞痛。

容易引起冠心病的因素有哪些?

主要有:长期的血压升高,血液里脂肪含量增高,血糖高,经常吸烟,长期精神紧张、容易冲动,体型肥胖,缺少体力活动等。

如何预防冠心病?

(1)预防高血压,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2)合理饮食,不要吃太甜太咸的食物,应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品。

(3)坚持体育锻炼,适量运动。

(4)保持精神愉快,性格开朗。

慢性病慢性病(5)要治疗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可能加重冠心病的疾病。

脑卒中

脑卒中即脑血管意外,俗名中风,系急性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缺血性中风,是由于脑部动脉本身的病变所致;一类为出血性中风,如人们熟悉的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卒中有哪些先兆?

(1)突然头晕;

(2)肢麻、面麻和舌发麻;

(3)说话吐字不清,流口涎;

(4)突然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活或无力,有的出现肢体抽筋或跳动;

(5)头痛程度突然加重;

(6)原因不明的跌跤;

(7)精神状态发生变化;

(8)全身无力伴出汗;

(9)恶心、呕吐伴呃逆;

(10)嗜睡,整天想睡觉,但呼之就醒;

(11)一时性视物不清。

中风

(1)凡中老年患有高血压或冠心病,以及有中风家族史者,都属于中风的易患对象,应定期体检,防患于未然;

(2)长期控制和治疗高血压;

(3)消除导致中风的种种因素;

(4)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劳逸结合。

糖尿病

慢性病慢性病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病,分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其基本病理生理为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代谢紊乱,临床上出现“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和消瘦(体重减轻)。

引起糖尿病的因素有哪些?

(1)遗传因素;

(2)病毒感染;

(3)自身免疫功能低下;

(4)神经因素;

(5)其他因素如化学毒物等。

如何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是多因素引起的,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预防:

(1)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不吸烟,少饮酒,合理营养,经常锻炼。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居有规律,劳逸结合。

(3)保持心情舒畅,精神开朗。

(4)及早治疗各类炎症以及病毒感染。

肿瘤

慢性病慢性病肿瘤分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种,恶性肿瘤即癌症,是人类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肿瘤是由多因素引起的,环境污染、不良的生活方式等都是引起肿瘤的主要原因。

怎样才能早期发现癌症?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减少癌症死亡的有效方法。

当身体出现下列症状或体征时,应及时到医院作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异常肿块,溃疡不愈,痣疣增大,痰血呛咳,食欲减退、上腹闷胀,大便出血、习惯改变,无痛血尿、排尿不畅,鼻塞鼻血、声嘶头痛,白带增多、异常出血,食滞胸闷。

预防癌症的方法有哪些?

(1)要增强自我保健责任感。

(2)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不吸烟、少饮酒;合理营养,经常锻炼;

(3)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