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维诗选:水的事情+读•潘维

潘维诗选:水的事情+读•潘维

作者 潘维
书名 潘维诗选:水的事情+读•潘维
语种 简体中文
ISBN 9787537838887
出版日期 2013年5月1日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潘维诗选:水的事情》编辑推荐:潘维是一个怪杰,他集激进主义者、政治幻视者、农民、市民、贵族、肉欲分子、无产者、观察者、局外人、抒情歌手、儿童、有着‘革命的嘴脸’的革命者于一身,他是一个用血、用肉来沉思现实的人。
他是一个“诗人”,是被“诗”选中的“人”。
他与他的诗歌,已成为奢靡江南阴郁而独特的符号。

作者简介

潘维,1964年生,浙江湖州人。其作品一贯的主题为少女、时间里的江南和作为审美化生存的诗歌。是汉语诗坛公认的“江南天王”,被誉为“现代汉语之美硕果仅存的高地”。著有诗集《诗五十首》《隋朝石棺内的女孩》《潘维诗选》等。

图书目录

《水的事情》目录:
第一首诗?001
乡村即景?002
道路有一副孤寂的面孔?003
在遥远的北方?004
风吹着?005
那无限的援军从不抵达?006
春天不在?007
别把雨带走?008
鼎甲桥乡?009
怀念一九八六年?015
丝绸之府?017
灯芯绒裤子万岁?019
看见生活?021
不设防的孤寂?023
紫禁城的黄昏?024
锡皮鼓?026
蝴蝶斑纹里的黑夜?028
在那时?030
登记簿上的夜?032
潘维悼念麦克迪尔米德?034
追随兰波直到阴郁的天边?035
说吧,悲哀?036
可以自杀了?038
多冷的光?040
记念?041
致艾米莉·狄金森?043
框里的岁月?045
一年四季?047
荷马纪元?051
月亮?052
被沉重的空气压着?054
消失?056
倾斜的城镇?057
通天的傍晚?059
最后的约会?060
遗言?062
运河?064
沉浸之日?066
我,拥有失眠的身份?068
入侵的黄昏?069
种植在旷野上的那片雨?071
雨水,将耳朵摘入心灵?073
天空的梦遗:雪葬?076
一月的清晨?078
日子?079
雉城?080
致郊外的一位女孩?082
给一位女孩?087
初春?088
莫名的纪念?089
乡党?090
她的简历?092
隋朝石棺内的女孩?094
白云庵里的小尼姑?097
秋祭?099
梅花酒?101
梦话从前?103
童养媳?105
香樟树?106
小城之秋?107
苏小小墓前?108
小男孩?112
进香?114
天赋?116
炎夏日历?117
箫声?121
梅花开了?124
ZXH画像?126
短恨歌?129
同里时光?130
锦书之一:立春?132
锦书之二:冬至?135
锦书之三:除夕?138
雪事?141
今夜,我请你睡觉?143
大雁塔?145
东海水晶?146
法华寺?148
记忆:二?150
雪窦山?152
月圆之夜?154
三段锦?156
对一位朋友的翻译?159
西湖?161
天目山采蘑菇?165
人到中年?166
离开?168
宿命?169
永兴岛?171
夜航:纪念梁健?173
生命的礼物?175
跋?177
……

《读·潘维》

序言

上世纪60年代,我出生在汉语最肥沃的地域:宋朝以来的江南。5岁那年,一个初夏的午后,中国大陆正热火朝天地在革文化的命。凤表姐牵着我穿过小镇的中心街道,平常的喧闹似乎连根拔除般,裸露出空荡荡的安静,这时,响起了高音喇叭的播报。表姐说:你长大后也可以写一封表扬信,表扬爷爷,在上面广播。我幼小的魂灵震惊了。从此,我的文学生涯有了一个内在起点。
我的童年,敏感、多病,喜欢云和星星,喜欢坐在门槛上扑捉尘埃粒子在光线里跳动的节奏。我是一个人口众多大家庭的宠儿。简单地说,我妈妈是外公的第三房生的。大外婆当家,我有许多阿姨、姑姑、舅舅、表哥、表姐和表妹。有一次,凤表姐替我穿衣,稍不顺心,就给了她一记耳光。她边哭边服侍小暴徒。
幽暗的宅院,不时泛起木楼梯咚咚上下的脚步声。燕子把许多白色的巢筑在前厅的顶上,傍晚它们归巢,清晨打开大门,它们风雨无阻地飞向天空。
10岁,我随父母从安吉孝丰镇迁移到邻县长兴。小学五、六年级,少年爬上阁楼,从箱子里翻出几本泛黄的书:戈宝权翻译的《普希金文集》、梁真翻译的《拜伦抒情诗选》和手抄本的泰戈尔,它们混杂在《毛泽东选集》、《反杜林论》、《赤脚医生手册》等书籍之中。这是我父亲,杭大中文系毕业生的隐秘收藏,在那个严酷时期,他处理了各类可能冒犯意识形态的东西,唯独留下了这几本诗集。天意如此,一个在读书无用论思潮里吵闹的孩子王,被难以理解的诗行吸引了。
之后,被点燃的火焰开始了跌跌撞撞的乱涂,同时海绵般吸收。白纸在我的手上浪费了太多的汉语。直到1986年,我自觉到我自觉了,22岁的我写出了《第一首诗》。

为什么写诗?这一问题追逐了我许多年,直到剥开洋葱,让每一片都摊开。最初是源自一种想表达的欲望,其实可以说是个体生命在寻找社会意义,他在时间的茫茫人海里寻找自己的那张脸;再进一步,美学企图产生了,也就是说希望用语言炼金术,拯救出某些人性的纯真;最后抵达,每首诗都是一场文化仪式,用来调整灵魂的秩序。
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有着更云端的答案:命运。是命运驱使我做一个诗人。不久之前,我仿佛天眼突然开启,我明晰地认识到,是汉语选择了我这个器官,为它奉献。不知道是幸抑或不幸,我别无选择。我的性格、心智,我的孤独、痛苦和颓废的迷失,我的交往、阅读、荣誉和失落的时光,一切的一切,都是汉语在塑造我这个器官。我的人间岁月是汉语赐予的礼物。欣慰的是,几百年积累下来的庞大诗歌空间,尚未被伟大使用过,为才华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施展机会。
至于我的经历感受更是颠簸、直观、酸甜苦辣:从封闭到巨变,从理想的衰败到功利的胜利,以及互联网信息泛滥抵消了现实力量。总之,各种丰富性风起云涌,各种价值观聚变离合。当回过头去,发觉自己的生命体系,通过时代现场,通过和传统连接,通过对世界文学的吸收、交流,仍在不断地解放之中。
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当我完成一首诗歌,其实并非我一个人的作为,是各种能量聚合的结果,是神握着我手上的笔。一首存活的诗歌,背面需要许多首伟大诗歌的支撑,需要许多非凡的行为和思想、历史经验、宗教情感、“语言的未来”等等事物的参与,同时还需要反对派的营养。
我不信赖随心所欲的草率写作,世界早已证明,诗歌语言的粗糙和意义的简单化与社会堕落是同步的。

诗集总是越读越薄,或许会留下几行或几首触及本质的诗。很多诗人的自恋还没有上升到历史层面,因此编选作品集不愿丢舍,这样就白白放弃了美学标杆的确立,放弃了自己掌控的那把时间之刀,任人宰割了。
这本《水的事情》跨度为37年,基本上可以划分为5个内容阶段:江南水乡所生产的迷茫、略含清新的青春岁月;受西方文学影响的孤寂现实;语言体验的太湖精神流域;时间里的江南文化;超越地理现实的生命熔炼。
一步步走来,我坚持一点:精确,精确,更精确。我从未突破一个基本底线:文学引领人类文明,而不是诗歌模仿日常生活。
每一首诗,无论容纳了怎样的意义冲突、矛盾、复杂,但都是在向一种秩序致敬。这秩序,由神殿里的群像:屈原、杜甫、李商隐、曹雪芹、莎士比亚、清少纳言、波特莱尔、叶芝……构成。毫无疑问,文学存在着等级。这观念并不等同于意识形态的一元论。
这些年,我认为我最大的进步是,有力量做到了对自我的屏蔽。无我之后,诗歌才会更清晰地发出语言的、文化的、集体无意识的声音,才容易触到母语、民族的根,才可能成为公共资源。
必须承认,我的诗歌没有对重大的政治事件作出反应,但我从未拒绝吸收真相、反思、爱和怜悯。作为一个当代中国汉语诗人,放在他面前的问题不是几个,而是一批,他得从耐心里取舍出主题、对想象的虚构力和节奏处理时间的能力,摆脱流派、主义、思潮、道德的绑架,直抵真理核心:虚无里的那个永恒。
至此,我仍然不安、脆弱,词语般挣扎在一个活人的体内。
2012-12-18杭州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