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目录导航

主要病因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主要原因是腺病毒8、19、29、37型腺病毒(人腺病毒D组亚型)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强、发病急剧的病毒性结膜炎。从急性结合膜炎的结合膜拭子分离出来的肠道病毒70型与本病发病有关。

临床表现

此病潜伏期一般为24h,最长可达6天。其症状主要有以下特点:

1.起病急骤,迅速出现结膜充血、眼睑水肿、流泪和眼球痛,两个眼睛一般不会同时一起发生,一般是先发生于一个眼睛,过几个小进之另一只眼睛也跟着发生。

2.在起病2~3天后出现特征性的表现-眼球结膜下出血,约70%~90%病例会出现这种情况。从细小的出血点至整个球结膜下出血程度不等,可见短暂而无后遗症的上皮性角膜炎。

3.起病后3~5天约90%病例在睑结膜上出现细小滤泡。

4.约20%病例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

5.刚发病时,常常发生角膜上皮点状剥脱,约1周后痊愈,而且耳前淋巴结肿大常见。

相关检查

引起红眼病的病毒引起红眼病的病毒1.血清学检查

从患者双份血清中可检出抗体效价的升高。

2.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病毒RNA是快速敏感的方法。

3.荧光素染色

在裂隙灯下用荧光素染色大多数病例可见角膜糜烂或点状上皮性角膜炎。前24h眼分泌物为浆液性或浆黏液性,并含大量多形核白细胞。

相关诊断

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即可做出诊断。

相关治疗

1.对症治疗

红眼病相关治疗红眼病相关治疗(1)治疗可冲洗眼睛,在患眼分泌物较多时,宜用适当的冲洗剂如生理盐水或2%硼酸水冲洗结膜囊,每日2~3次,并用消毒棉签擦净睑缘。

(2)也可对患眼点眼药水或涂眼药膏。如为细菌性感染,可根据检查出的菌种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眼药水滴眼,根据病情轻重,每2~3小时或每小时点眼药1次,常用眼药水有10%~20 %磺胺醋酰钠、0.3%氟哌酸、0.25%氯霉素眼药水等。

2.抗病毒治疗

局部应用抗 RNA病毒或广谱抗病毒药物,如 干扰素、利巴韦林等可有效。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