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村

客家村

目录导航

基本概况

  客家村在番禺市城东南15公里。属大岗镇管辖。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广东东江一带客家人迁入并建村,故名“客家村”。

行政区划

  客家村位于大岗镇城镇经济建设规则中心区内,截止至2002年底,该镇面积约0.54平方公里,常住居民及农业人口约有1920多人,其中农村常住人口785人,外来人口有1200人。

交通通讯

  该村往西南距大岗镇政府约1.3公里,内有双向六车道的豪岗大道,及30米宽兴业路贯穿大岗、潭洲的两个镇级商贸中心,村内道路接通宽阔豪岗大道可通往顺德,通过灵岗二桥、北往市桥、广州、东往广珠线到达中山市,珠海市等地。   大岗镇电信业务中心在该村旁,使交通、电信方面确带来十分便利。

广州番禺客家村广州番禺客家村

经济状况

  该村的经济主要依靠出租土地办企业及商铺租赁,村开发兴建一个用地50亩的工业村。从2002年起,该村办起有五金、电器、制衣等外资、私营企业十三家,村民村集体商铺有八十间,其中集体商铺40间,使村2002年社会总产值达6273万元,村集体2002年达收入300万元左右。   该村集体,村民的主要收入途径,是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依靠利用大岗镇城区的优势,开发利用一切土地资源,在农业耕作面积较少情况下,以稳定发展工业的基础上,进行集约统一经营承包农田。   2002年,出租承包农田面积80亩,给广州番禺绿意。草业有限公司,投资10万元种植草业,花卉,盆景的绿化树苗场地。   同时,该村借着大岗镇的发展百业兴旺的地带,村民收入大多以务工经商,村也努力开拓创新,向着第三产业(房地产业、商贸服务行业)发展新经济路向方面建设。

基础设施

  从2002年起,该村为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建起了一个用地42,600平方米的新型农民居住中心村,村投资500多万,开发一个有33,335平方米用地,规划合理,市政设施完善,内有小公园,绿化休闲地的“龙门村”商住小区。   该村得到政府部门的鼎力支持,与番禺区交通系统洽谈一个用地50亩多,区级第二客货车转运中心站,在该村范围内规划、筹建,必将使村镇的交通带来了繁华和经济发展的环境新景象。

社会事业

  从2002年起,村凡60岁以上老人每月可领取100元的养老金,村民小孩入学读书每年资助100元,村民子弟能考上大专的一次性奖励1000元,考上研究生心上的一次性奖励3000元。   村民的医疗保险,水利堤费、治安费、兵役统筹费,卫生费等,全部由村集体支付,不向村民收取一分钱。   村办起了老人的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 兵兵球室,开展了有益于村民的身心健康,文体活动与兄弟各项工作都搞得有声有色,因此选取后获得市、区、镇的多项荣誉。从2002年起,该村先后被评为广州市计划生育先进村,区综合治理先旱灾单位,及区文明标兵村、广州市 文明村。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