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行政区划图,辖庐江等5县市今庐江县境春秋属舒国,徐人取舒后,为楚地。
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以楚地为郡,舒邑先属九江郡,后属衡山郡。
汉为舒县,初属淮南国衡山郡,后属衡山国、衡山郡。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废江南庐江郡,以其地分属豫章和鄣郡(后改丹阳郡),以江北衡山郡东部及九江郡南部置新的庐江郡,郡治舒。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改庐江郡之舒县为昆乡。东汉仍为庐江郡舒县。
三国,先后分属为吴庐江郡(治皖),魏庐江郡(治阳泉)。
晋仍为舒县,属豫州庐江郡(治阳泉)。
刘宋舒县仍属庐江郡,隶南豫州。
南齐建元二年(480),舒县复为庐江郡治。
梁置湘州,庐江郡属之,州郡治均在舒县。侯景之乱,北魏高澄取淮南地,庐江郡改属合州(治合肥),改舒名潜。
陈时,潜为庐江郡治。《魏书·地形志》:庐江郡领县三,首潜,注有野父山(即今冶父山)。
隋开皇三年(583)起,以州统县,废庐江郡改合州为庐州,大业三年(607)复改庐州为庐江郡,州、郡治移建于合肥,为存旧名,改旧治为庐江县。
唐为庐江县。武德三年(620)又改庐江郡为庐州。开元二十三年(735),分合肥、庐江地置舒城县。天宝元年(742)改庐州为庐江郡,乾元元年(758)复改庐江郡为庐州,庐江是其属县。
五代十国时,庐江县属庐州。庐州先属杨吴,置德胜军于庐州,后属南唐,置昭顺军。周克淮南,改为保信军。
宋初属庐州保信军。太平兴国三年(978)宋分庐江县地置无为军,庐江属之。无为军先属淮南路,熙宁五年(1072)改属淮西路。
元属无为州,至元二十八年(1291)改属庐州路,隶河南江北行省。
明隶庐州府。庐州府直隶六部,后直隶南京。
清顺治二年(1645)庐江县属江南布政使司庐州府。顺治十八年(1661)属江南左布政使司庐州府。康熙六年(1667)改左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庐江县属安庐滁和道庐州府。
民国元年(1912)元月罢府,庐江县直属安徽省。民国3年(1914)6月至17年(1928)8月,隶安徽省安庆道。21年(1932)10月,庐江县隶安徽省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芜湖)。27年(1938)7月二区裁撤,改属五区(驻含山),同年10月又改属三区(专署先后驻立煌、庐江、桐城),29年(1940)4月,属一区(专署先后驻桐城、太湖、怀宁),36年(1947)5月,改属九区(专署驻巢县),37年(1948)5月,改属第八绥靖区(驻蚌埠),年底又属九区。
庐江县民国36年(1947)9月,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三纵八旅二十四团攻克庐江县城,成立庐江民主县政府,月底部队转移后即撤消。是年底,庐南大化至砖桥一线和桐城东北乡建立桐庐民主县政府,庐江同时建立湖西民主县政府。桐庐、湖西两县同属皖西第二专员公署(驻桐城境内)。民国37年(1948)8月,湖西县划分为庐江、湖西两县,新的湖西县属皖西第四专员公署(驻无为开城),庐江县仍属二专署。
1949年1月,庐江全境解放。庐江、桐庐两县属桐城专区,2月桐庐县庐南部分归还庐江建制。7月湖西县并入庐江隶皖北行署巢湖专区。[6]
1952年,庐江县属安徽省芜湖专区。
1958年7月,庐江县由芜湖专区划归六安专区。
1965年7月,复设巢湖专区(专署驻巢县),庐江由六安划归巢湖专区。
2011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地级巢湖市,庐江县隶属合肥市,至今隶属未变。
2021年12月,调整庐江县庐城镇、万山镇、柯坦镇和冶父山镇管辖范围,设立东顾山、岗湾、移湖3个街道。[7]
庐江县(3)截至2021年,庐江县下辖17个镇、1个经济开发区、1个社区。[8]
17个镇:庐城镇、冶父山镇、万山镇、汤池镇、郭河镇、金牛镇、石头镇、同大镇、白山镇、盛桥镇、白湖镇、龙桥镇、矾山镇、罗河镇、泥河镇、乐桥镇、柯坦镇。
1个经济开发区:安徽庐江经济开发区。
1个社区:白湖监狱生活社区。[8]
庐江县庐江地处皖中偏南而近江,西依大别山余脉,与桐城、舒城县毗连,北抵舒城、肥西县,东与巢湖市、无为县接壤,南以枞阳县为邻。境内西南部层峦迭嶂,杉竹荫翳,东北部沃野平畴,河网交错,中部丘陵起伏,沟渠纵横,巢湖居其北,黄陂湖注其间,通衢要道,畅达四方。清《庐江县志》称:“内资陂泽之饶,外藉水路之便,实淮西之要邑,江北之名区。”县境从东到西52公里,从南到北62公里,地跨东纬117°01′——117°34′,北纬30°57′——31°33′,这235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设置8区2镇73乡(镇),有18%的低山,17%的圩区,11%的湖泊,54%的丘陵。无论是海拔5.8米的同大浦,还是海拔595米的牛王寨,这里山不瘠,水不荒,是“地下宝库”,是“渔米之乡”。
庐江县(3)庐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寒暑显著,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利于各种动植物生长繁殖。优越的生态环境,养育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有桔梗、党参、鸡内金、柴胡等538种中药材,有松、杉、竹、果等70多种林木。53.86万亩山场中,森林面积达40.7万亩,砖桥茂林修竹,冶父山国家森林公园,更是郁郁葱葱。全县森林覆盖率15.7%。
兽类有金钱豹、麂、狼、野猪、豺、野猫、水獭、黄鼬、狐、狸、野兔、猪獾、豪猪、鼠、穿山甲、刺猬、蝙蝠。其中金钱豹、麂、狼、狐狸、黄鼬多出没于山区丘陵区或圩畈区,今已少见。虎、猴、獐、鹿等,旧志有载,今已绝见。
鸟类有雉、鸦、鹰、燕、鸽、夜枭、鸬鹚、鹭鸶,秃鹫、野鸭、鸳鸯、百灵、鸿雁、黄眉、柳莺、大杜鹃、黄鹂、山雀、画眉、斑鸠、啄木鸟、喜鹊、灰喜鹊、黑卷尾、翡翠鸟、红尾伯劳、红嘴蓝鹊、麻雀、鹦鹉、乌鸦、竹鸡、鸲鹆、鹧鸪、八哥、秧鸡、黄雀、白头翁、白腰草鹬、四声杜鹃、董鸡、野鸡、火鸡、天鹅等。其中雁、天鹅是过境候鸟。乌鸦、鸳鸯、鹭鸶等今已少见。
鱼类有青鱼、草鱼、鲤鱼、鲫鱼、鳊、鲢、鳙、鲚、银鱼、鳗、麦穗鱼、鳡、团头鲂、马口鱼、赤眼鳟、三角鲂、油鲹条、泥鳅、黄颡鱼、河鲶、黄鳝、鳜、螺、蚌、虾、蟹、龟、鳖等。鱼类区系组成与巢湖大致相似。既有定居性鱼类,如鲤、鲫等,又有鳗鱼、银鱼等回游性、半回游性鱼类。有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食物的鲢、鳙,也有以水生高等植物为主要食物的草鱼、团头鲂等。有以底栖软体动物为主要食物的青鱼,也有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鳡、鳜等。共计55种,分别隶属7个目15个科,其中鲤科鱼类34种,占61.8%,鲢、鳙、鲤、鲫占优势,虾、蟹、鳖,各类水域均有,乌龟数量极少,濒于绝迹。
蛇、蛙、虫类有乌梢蛇、赤链蛇、水蛇、腹蛇(土地蛇)、竹叶青蛇、蜥蜴、四脚蛇、壁虎、石子龙、青蛙、蟾蜍、石鸡、蝾螈、蜗牛、蚯蚓、水蛭等。蝾螈多见于冶父山。
野生植物中,浮游植物有藻类7门33属,水生植物26种,分属17科。
树木类主要有银杏、松、柏、山苍子、山榴、山胡椒、山槐、山楂、棠梨、刺槐、黄檀、葛藤、紫藤、枫香、山桃、皂荚、紫穗槐、河柳、垂柳、板栗、锥栗、毛栗、胡桃、白榆、刺榆,桑树、柘树、枸杞、乌桕、油茶、茶树、枣、柿、君迁子、花椒、香椿、臭椿、苦楝、梓树、黄连木、漆树、黄荆、三角枫、杜鹃、杨梅等。加上建国前后陆续引进和人工裁培的树木品种共有59种,其中用材林40种,经济林12种,风景林7种。
竹类主要有圆竹、水竹、石竹、苦竹、桂竹、金竹、笠竹、紫竹、箬竹等。紫竹、箬竹多在庭院为人工裁培。
花草类有山茶、杜鹃、紫荆、紫薇、菊花、梅、月季、合欢、金银花、栀子花、蔷薇、洗澡花、兰草、芍药、含羞草、石蒲、鸡眼草、野枯草、茅草、菱菜、珊瑚苔、蒌蒿、马兰、野苋、荠菜、蕨、鹅肠草、胡椒菜、马齿苋、药芹、蒲公英、紫花地丁、龙须菜、白蒿、青蒿、蛇莓、菇、雀麦、稗、蓑衣草、狗尾草、扒根草、小蓟等。兰草、山茶花分布于牛王寨山区,多被移植于庭院。荷花、菊花、金银花在山区、圩区广泛分布。另有近百种人工培植的花卉主要分布在庭院和园林场。
药材类庐江野生药材品种多,山地药材资源丰富。清顺治《庐江县志》记载药类70种,嘉庆《庐江县志》记载植物药材26种,民国《冶父山志》记载冶父山产药200余种。1958年地产药材摸底有107种,其中植物90种,动物16种,矿物1种。1984年药材普查,全县地产中药材品种312种,沿湖圩畈区域是水生或近水生小药材的集中产地,低山丘陵区,尤以200米以上的山区是多种药材的重要产区,但砖桥山区药材品种单调,矿物类药材储量丰富。庐江桔梗是名贵药材,有“桐庐桔梗无紫苏”之称。
2012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19.1万人,增长0.4%;其中男性61.8万人,女性57.3万人。当年出生登记18261人,登记出生率15.33‰,当年注销死亡15066人,注销死亡率12.65‰,自然增长率2.69‰。[9]
庐江县
庐江县2015年人均GDP22561元,在安徽排第43。
202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481.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7.4亿元,下降0.4%;第二产业增加值162.9亿元,增长4.9%,其中,工业增加值93.3亿元,增长2.5%;第三产业增加值261.1亿元,增长1.8%。2020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12.0:33.8:54.2。全社会劳动生产率71199元/人,比上年提高3182元。
2020年,全县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298.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7%,民营经济比重为62.1%,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2020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9%,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8.5%,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5%。
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2%和31.5%,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28.6%和23.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1.0%,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产值分别增长24.8%、27.7%、56.4%和14.6倍。新消费加快崛起,限额以上商贸企业中,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29.9%,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手机、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6.6%、20.9%和21.7%。新经济投资持续加力,固定资产投资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和高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4.5%和12%,分别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幅5.8和3.3个百分点。新主体快速增长,全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 0.99万户,年末市场主体总数6.65万户。[4]
2020年,全县共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9.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0.4%。
2020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41.6万亩,增长2.3%。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为197.0万亩,增长0.4%;油料播种面积9.3万亩,增长2.9%;棉花播种面积为1.1万亩,增长28.9%;蔬菜播种面积为31.7万亩,增长15.0%。
2020年,全县粮食产量71.8万吨,比上年下降5.9%。其中,小麦13.6万吨,增长2.9%;稻谷55.2万吨,下降8.25%。油料产量1.3万吨,增长3.9%。棉花总产量508吨,下降40.5%。蔬菜总产量51.3万吨,增长14.1%。
2020年,全县生猪出栏9.42万头,下降50.1%;生猪存栏2.25万头,下降65.4%;猪肉总产量0.77万吨,下降45.3%。全年家禽出栏1307.89万只,下降33.4%;家禽存栏419.24万只,下降14.3%;禽肉总产量2.33万吨,下降33.0%。禽蛋产量2.72万吨,下降4.4%。水产品总产量5.4万吨,增长1.0%。
2020年,全县有效灌溉面积132.3万亩,共有水库111座,堤防633公里,水闸287座。全年完成土石方339万方,千亩以上圩口堤防达标16公里,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3座。
2020年全县共有农用拖拉机6.03万台,增长0.4%;全县共有水稻插秧机915台,各类联合收获机3609台,割晒机951台,机动脱粒机8.4万台。机耕、机播和机收面积分别为197.1万亩、112.7万亩、189.1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4%,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5.95万吨,下降1.0%;农药使用量686吨,下降5.5%;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613吨,增长2.9%。全县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0万台,增长3.0%;全年农村用电量4.59亿千瓦时。[4]
工业
2020年,全县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4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4.8亿元,增长0.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5.7亿元,增长1.9%。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3.6%,股份制企业增长2.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5.1%。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14.8%,制造业下降1.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5%。分行业看,26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12个大类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55.4%,汽车制造业增长47.8%,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35.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6.1%。
2020年,全县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30亿元,下降20.4%;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67.3亿元,增长11.0%;实现高新技术企业产值63.5亿元,增长32.7%。全县亿元以上工业企业45家,共实现产值164.2亿元,增长10.6%,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6.4%,同比提高6.8个百分点。
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年产值十亿元以上的七大主导行业实现产值151.7亿元,增长2.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0.6%;其中,以国轩新能源(庐江)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50.6%,以大地熊和包钢稀土为代表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9.0%,以龙桥矿业为代表的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8.9%。
2020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铁矿石原矿606.4万吨,增长5.9%;铜金属含量1.4万吨,增长21.9%;大米20.4万吨,下降23.3%;酒5.3万吨,下降0.7%;服装1187万件,增长38.5%;水泥160.2万吨,下降8.4%;商品混凝土162.2万立方米,下降13.7%;阀门7355吨,增长6.7%;电子元件4.6亿只,增长14.8%。
2020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3.0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76.7元,比上年下降1.5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1.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建筑业
2020年,全县共实现建筑业增加值69.7亿元,增长8.6%。其中全县89家资质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90.8亿元,增长13.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4.5万平方米,下降23.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9.5万平方米,下降20.4%;实现工程营业收入78.3亿元,增长2.7%;实现利润总额3.8亿元,下降21.8%;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1.4亿元,增长29.1%;年末建筑业从业人员4.7万人,下降3.7%。[4]
固定资产投资
2020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9.5亿元,增长8.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3亿元,增长76.7%;第二产业投资74.3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投资213.9亿元,增长8.7%。其中,工业投资74.3亿元,增长7.9%;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29.3%,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14.5%,民间投资下降7.5%。
2020年,全县5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394个,比上年增加44个,其中:当年新开工项目154个,比上年减少151个。在500万以上施工项目中,超过亿元以上项目30个,5000-10000万元项目76个,3000-5000万元项目62个,3000万元以下的项目226个。
2020年,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59.0亿元,增长0.9%;其中住宅投资49.5亿元,下降3.0%。商品房销售面积64.3万平方米,增长12.1%;商品房销售额50.2亿元,增长6.3%。商品房待售面积20.8万平方米,增长25.8%。2020年,全县房地产开发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2亿元,下降45.8%;利润总额下降111.7%;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增长8.1%。
服务业
2020年,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7.9亿元,下降0.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9.4亿元,下降0.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7.5亿元,下降11.4%;金融业增加值26.9亿元,增长4.7%;房地产业增加值46.1亿元,增长4.2%;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50.8亿元,增长5.4%;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71.0亿元,增长0.2%。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7.1%,其中以商务服务等新兴行业为代表的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3.6%。
2020年,全县共实现旅游综合产值65.1亿元,增长18.7%。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789.7万人次,增长13.9%。全县共有星级饭店7家,拥有客房870间,旅行社8家,二星级以上农家乐45家,AAA级以上景区9个。
国内贸易
2020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2亿元,增长1.5%。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9.1亿元,增长1.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2.1亿元,增长1.7%。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149.8亿元,增长2.8%;餐饮收入42.4亿元,下降3.1%。全县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24.5亿元,增长4.9%,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29.9%。2020年,全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单位122户,比上年净增6户;其中:企业87家,大个体35家。
2020年,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类值中,粮油类增长13.7%,肉禽蛋类增长50.7%,饮料类增长18.1%,烟酒类增长15.5%;服装类下降7.2%,针纺类下降63.0%;化妆品类下降3.9%,金银珠宝类下降12.8%,日用品类增长1.8%,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60.1%,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2.4%,石油及制品类下降6.1%,汽车类下降7.6%。
2020年,全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61.63亿元。其中:工业招商104.55亿元,利用外资8700万美元。
财政和金融
2020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6亿元,增长0.9%。财政支出82.3亿元,增长15.8%。重点支出项目中,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16.1%,农林水支出增长21.2%,城乡社区事务支出下降22.8%,科学技术支出增长27.8%,教育支出增长0.2%。全年民生工程累计投入24.1亿元。
2020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648.8亿元,增长11.3%;其中: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429.7亿元,增长15.2%。人民币贷款余额399.7亿元,增长11.1%;其中:短期贷款140.6亿元,增长2.5%;长期贷款238.6亿元,增长17.9%。
2020年末,全县有融资性担保机构1家,担保2995户,担保金额14.0亿元;小额贷款公司4家,贷款377笔,贷款余额2.1亿元;典当行2家,典当余额0.4亿元。
2020年,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0.3亿元,增长21.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0亿元,增长25.2%;人身险保费收入6.2亿元,增长19.1%。各类赔款及给付支出5.3亿元,增长1.3倍。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4.3亿元,增长1.2倍;人身险赔付支出1亿元,增长2.1倍。[4]
庐江县有合九铁路(合肥─九江)、沪蓉高速公路(上海─成都)、京福高速公路(北京─福州)、合黄杭高速公路、合铜高等级公路纵贯南北,皖西至南京、上海等东部沿海城市的通道──军二公路和庐巢公路横穿东西,水路以“江淮运河”为主线,南入长江,北进巢湖。合肥骆岗机场离庐城70公里。
2020年末,全县境内公路里程5066.95公里。全年公路客运周转量12.1亿人公里,下降17.6%;公路货运周转量30.7亿吨公里,增长4.7%。全年船舶客运周转量4.3万人公里,下降10.4%;完成船舶货运周转量11.6亿吨公里,下降16.0%。
2020年末,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6.93万辆,增长0.8%;其中,私人汽车6.67万辆,增长2.7%。民用轿车拥有量6.07万辆,下降1.2%;其中,私人轿车5.93万辆,下降0.3%。2020年,全县共开通公交线路100条;拥有公交车342辆,比上年增加50辆;全县实有出租车891辆。全县共有民用船舶768艘,净载吨位67.9万吨,船舶动力18.9万千瓦。[4]
安徽省庐江中学2020年,全县共有普通高中15所,普通高中招生6249人,在校生20066人,毕业生6615人,高中升学率90.0%;普通初中41所,初中招生9874人,在校生31613人,毕业生9008人,初中毕业升学率90.7%;职业中学2所,职业中学招生1922人,在校生4485人,毕业生978人;小学96所,招生8632人,在校生58005人,毕业生10012人,小学毕业升学率98.6%;幼儿园152所,招生9103人,在校生27017人,毕业生1016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4]
2020年,全县“五上”共有专业技术人员9344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11060人。全年专利申请量1876件,增长76.0%;其中:专利授权量882件,增长52.1%。[4]
庐江县文化和旅游局2020年,全县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全县影剧院4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站)18个,文物管理所1个。全年艺术表演298场,共举办展览50次,组织文艺活动300次,举办训练班200次,公共图书馆藏书40万册,当年新购图书6万种。[4]
庐江县第三人民医院
2020年,全县投入卫生健康事业经费9.4亿元,下降3.4%,占一般预算财政支出11.5%。2020年,全县医疗机构总收入17.5亿元,增长1.7%;总支出17.0亿元,增长9.0%。2020年,婴儿死亡率2.7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88‰,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2020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406个,其中:医院16个,卫生院17个,村(社区)卫生服务室(站、中心)233个。全县共有卫生机构床位4775张,卫生技术人员411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747人,注册护士1743人。[4]
2020年年末全县共有350处晨、晚锻练站,26个民间体育协会,60个体育彩票销售网点。2020年,共开展大型全民健身活动21次,参与健身活动5万人次。全年共销售体育彩票6201万元,增长1.4%;其中电脑型彩票5975万元,即开型彩票226万元。[4]
2020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86元,增长7.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651元,增长6.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72元,增长7.9%。全县最低月平均工资标准为1280元。[4]
2020年末,全县拥有各类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32家,其中,提供住宿的社会机构30家,拥有床位4291张,收养救助人员1661人。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人数分别为3.50万人、7.49万人、3.59万人、3.5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01.7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60.8万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0.19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09万人,享受农村五保供养0.72万人,享受传统救济人数689人。2020年,全县累计发放低保金2.53亿元,其中,城乡低保标准每人646元/月,比上年提高44元/月。全年共办理结婚登记5990对,离婚3070对。全县共有福利彩票销售网点75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0.53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595万元。[4]
2020年,全县实现邮电业务总量6.2亿元,增长7.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5亿元,增长14.4%;电信业务总量4.7亿元,增长6.0%。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4.9万户,下降12.0%;其中:住宅电话用户3.6万户,下降21.5%;移动电话用户84.2万户,下降1.8%;其中:4G移动电话67.8万户,5G移动电话11万户。国际互联网接入用户23.9万户,增长11.7%。[4]
2020年末,全县共有年末从业人员67.62万人,其中:第一产业21.13万人,第二产业28.58万人,第三产业17.9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04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全年落实职业技能培训4683人。全县共有农民工创业园1个,全年共组织招聘会106场,城镇实名制新增就业1.6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95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30人,全年转移农业劳动力9139人。[4]
2020年,全县已探明的有铁、铜、矾、铅锌、紫砂、石灰石、高岭土等28种,其中铁矿石储量9.22亿吨,硫铁矿储量4.21亿吨,铜矿储量217万吨,铅锌矿储量39.44万吨。全县森林面积4.31万公顷,当年造林面积938公顷,共有活立木总蓄积量492.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18.37%。
2020年,全年平均气温为16.9℃,年最高气温36.9℃,最低气温-7.4℃。全年降水量2281.6毫米,日照时数1695.1小时,日照百分率41%。全年水资源总量31亿立方米,全县淡水水域总面积2.24万公顷。
2020年,全县能源消费总量125.96万吨标准煤,增长3.1%。其中:电力消费23.8亿千瓦时,增长1.8%。全县单位GDP能耗(等价值)0.3168吨标煤/万元,同比增长0.41%。
2020年,全县69家工业企业共排放二氧化硫598.48吨,废水265.73万吨,废气405.89亿标立方米,产生固体废物741.39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1108.02吨,烟(粉)尘排放量269.64吨,全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5天,优良率86.3%。
2020年,全县共发生生产经营类事故47起,死亡49人,受伤16人。工矿商贸事故11起,死亡11人。共发生火灾103起,直接经济损失610万元。[4]
主要景点
周瑜墓
周瑜铜像(合肥市庐江县)周瑜(175-210),字公瑾,东汉末孙权部将,庐江舒(今安徽庐江西南)人。出身士族,精音律,文武双全,为建威中郎将,人称周郎。曾率兵破皖克浔阳、豫章、庐陵,镇守巴丘助策在江东创立孙吴政权。建安十三年率吴军大破曹兵于赤壁。建安十五年率军西征途中,由于长期征战,积劳成疾,箭伤复发,卒于巴丘(即巴陵山,今湖南岳阳),时年36岁,厚葬本土,墓处庐江城东侧。周瑜墓虽历经风雨,但胜迹犹存,1989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将其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冶父山
冶父山,距庐江县城东约9公里,峰峦叠翠,庙宇辉煌,古迹遗存,佳传甚多,有"江北小九华"之称。据传春秋时,铸剑之父欧冶子曾在此山铸剑,山上存有铸剑池古迹,因此得名冶父山。诗人赞道:“长剑欲一淬,夜寻冶父山,揽衣望奇气,直在斗牛间。”
冶父山自麓至巅凡五里许,群峰耸拔,盘旋而上,远眺江光,俯视五湖(沙湖、黄陂湖、后湖、白湖、巢湖)林峦崤密,雄俊秀丽,甲江淮间诸山,每当大雨初雾,晴空万里,登上顶峰,上有浮云紫雾,下有群峦叠翠,蔚成“冶父晴岚”,旧为庐江县八景之一。1992年,冶父山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
奎星楼
庐江奎星楼庐江奎星楼,江淮名楼。经历“三毁四建”的奎星楼,见证着庐江一代又一代人的求学、崇文之路。新建成的奎星楼位于庐江新城城东公园,登楼而眺,山光水色,美景令人目不暇接。奎星楼者,中国古典文化中别具一格之建筑也。昔日各地为固风气,严锁钥,强文脉,大都在文庙附近建奎星楼,用以昭示本地文风之盛与为民祈福之宏愿。庐江奎星楼,江淮名楼,历经数百年风雨,已成为一个文化符号。
武壮公
孙立人故居武壮公祠位于庐江县城城中东路,是一栋坐南朝北的徽派建筑。淮军名将吴长庆有着传奇的一生,他一生驻守多地,病逝后,清廷准允他立功的地方各建一座武壮公祠。
百花寨
安徽金孔雀旅游度假村实景百花寨省级森林公园位于庐江县汤池镇百花村境内,占地面积约2800亩。公园森林资源丰富,不仅亚热带次生阔叶林植被保存较好、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还有仓神庙、老虎洞、滴水岩、飞来石、一线天、阴阳谷、天仙岩、三叠瀑、百花寨古城墙等自然和人文景观。
伍乔
丁汝昌
南唐庐江人,自幼入庐山国学,专诗文。南唐保大元年(943)以《八卦赋》中进士第一。官歙州通判、考工员外郎。年70卒于官。
孙维祺
宛嘉祥孙维祺,字以介,号起山,清康熙庐江城关人。
康熙庚午举人、辛未进士。
宛嘉祥
明正德至万历时人,号白湖,庐江县东乡人。嘉靖举人,在广信、临清任职。后为户部郎,贵州思南府知府,廉洁奉公,政绩卓著。
吴长庆
1833~1884,字筱轩,庐江县南乡沙湖山人。
光绪八年,朝鲜禁军叛乱,击散乱党,迎复王妃,将事态平息。清廷以吴长庆功最,赏三等轻车都尉,留镇汉城。光绪十年四月,吴长庆奉命移防金州,闰五月病逝。
丁汝昌
1836.11.18~1895.2.12,字禹廷,晚清北洋海军提督,庐江县石头镇丁家坎村人。早年参加太平军,后投湘军,不久改隶淮军,官至记名提督。
刘秉璋
1826~1905,字仲良,庐江县刘墩人。咸丰十年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同治元年入淮军。后授江苏按察使、山西布政使(未到任)、江西布政使。光绪元年任江西巡抚,光绪四年以乞终养老母辞职回家农桑。光绪八年又被起用,任浙江巡抚。光绪十一年镇海之役,计击沉法舰一艘,重创三艘,火轮、小船多只,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孙立人
吴长庆1900.12.8-1990.11.19,字抚民,号仲能,祖籍三河镇(今属肥西县),生于庐江金牛镇,抗日名将。
刘晦之
(1879—1962)名体智,晚号善斋老人,庐江县矾山镇人,晚清重臣四川总督刘秉璋第四子。文物收藏堪称海内一流,尤其是龟甲骨片和青铜器的收藏。
徐业鸿
徐业鸿,(1927.2——)法名净空法师,庐江县汤池镇人。国际著名佛学大师、多元文化教育家。先后追随一代大哲方东美先生、藏传高僧章嘉呼图克图及佛学大家李炳南老居士,学习佛法13年。熟通佛教各派经论及儒、道、基督、伊斯兰等其它宗教学说,尤对佛教净土宗著力最多,成就亦最为辉煌。
陈晓东
丁汝昌陈晓东(1966.1~),庐江县庐城镇人。1983年庐江中学毕业,考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9月起,任外交部亚非司司长。
朱长虹
1970年生于安徽省庐江县。1989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获物理学学士学位,同时荣获中国科大学生最高荣誉-郭沫若奖学金,随后赴美留学,1994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2009年底出任中国外管局储备管理司的首席投资官,管理中国3.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卢仓报
卢仓报卢仓报,男,汉族,1969年4月生,安徽庐江人,安徽大学经济系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专业毕业,硕士研究生学历。历任芜湖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经信委主任、镜湖区区长、镜湖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2012年12月,参加中央政法委竞争性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考试,已被选拔为中央政法委综治二室副主任(副厅级)。
城市排名
2016年4月,安徽61县市经济实力排行榜出炉,庐江县2015年GDP总值221.1亿元,排名第十五。[10]
2018年10月,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榜单发布,庐江县排第82名。[11]
2021年2月,入选“2021中国县域电商竞争力百强榜”榜单,排名82位。[12]
2021年5月,入选 “2021中国未来投资热点百佳县市”。[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