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邱县

内邱县

目录导航

内丘县

        县辖5镇4乡:内丘镇、大孟村镇、金店镇、官庄镇、柳林镇、五郭店乡、南赛乡、獐獏乡、侯家庄乡。内丘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邢台市辖。南距邢台市27公里,北距省会石家庄市84.6公里、距首都北京380公里。地处东经113°52′-114°38′,北纬37°10′-37°26′。西倚太行山,东连大平原。总面积771平方公里,耕地41.33万亩。辖3镇6乡、309个行政村。截止2003年底,总人口26.6万人。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国人开放县。[1]

地理位置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内丘县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京广铁路、107国道、京深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省道隆昔公路贯通东西。

  内丘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邢台市中西部,太行山东麓,东经113°56′43″至114°38′16″,北纬37°9′11″至37°26′39″之间。依次为山区、丘陵、平原,约各占三分之一。东西长61千米,南北宽31.2千米,总面积771平方千米。东与隆尧县、任县相连,南与邢台县接壤,西与山西省昔阳县交界,北与临城县、赞皇县毗邻。县人民政府驻地内丘镇,位于县境东部平原区,北距省会石家庄84.6千米,南距邢台市27千米。隆昔公路东通隆尧县,西接昔阳县,中交京广铁路、107国道及京深高速公路,横贯县境东西。

  内丘县地处太行山东麓,由分水岭的中低山经岗丘向山前平原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形成山地—岗丘—平原的梯形地貌。西部山岭重峦叠嶂,平均海拔约1000米,最高海拔1822米。中部丘岗绵延,平均海拔约400米。东部平原广袤平坦,土地肥沃,最低海拔45米。三类地貌约各占三分之一左右。本县位于北半球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四季寒暑分明。

人口分布

  内丘县境内人口分布不均,西部山区人口稀 疏,中部地区人口较密。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全县人口255387人,当时有汉族255345人,占总人口99.99%;其它民族33人,占总人口的0.01%。其中有回族、苗族 、朝鲜族 、满族 。全县人口密度 每平方千米331.2人。其中山区两个乡(侯家庄、獐么)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7.6人;丘陵两个乡(南赛、柳林)为每平方千米136.2人;平原五个乡镇(内丘、金店、大孟村、官庄、五郭店)为每平方千米554.6人,内丘镇为每平方千米788.4人。

行政区划

  2000年底,全县共设置3个镇,6个乡,共309个行政村。内丘镇位于内丘县东部,镇人民政府驻地县城胜利路南侧。面积69平方千米。辖53个行政村。大孟镇位于内丘县东南部,辖24个行政村。金店镇位于内丘县东部,辖47个行政村。官庄乡位于内丘县东南部,辖20个行政村。五郭店乡位于内丘县东北部,辖37个行政村。柳林乡位于内丘县中部,辖41个行政村。南赛乡位于内丘县中部,辖31个行政村。獐么乡位于内丘县西半部,辖21个行政村。侯家庄乡位于内丘县西部,辖35个行政村。

 

历史沿革

西汉初,中丘县为内丘县最早的行政建置。隋开皇初,因避杨忠之讳,改中丘为内邱,属赵州,大业二年,属邢州,后又历经变化,至清代,因避孔丘讳,改“丘”为“邱”,属直隶省顺德府;民国25年,划属河北省十三督察区;1939年太行区抗日根据地创立,辖内邱县,1941年9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成立,辖太行区,内邱县为其一专区,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内邱县划归河北省邢台专区,1958年属邯郸专区,1960年改邯郸专区为邯郸市,内邱仍属之,1961年,复设邢台专区,内邱县还属之,1970年,邢台专区改为邢台地区,仍辖内邱县;1993年7月邢台地区与邢台市全并为邢台市,仍继辖内邱县,2009年8月3日,河北省内丘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内丘县人民政府关于规范使用县名用字的通知》,对内丘县名进行了正式的更正,改“邱”为“丘”,以其彻底摆脱“丘”“邱”混用的局面。自此,内丘县正式对外宣称为内“丘”!。

 

自然资源

物产资源

  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物产资源。植物、动物种类繁多,可栽培的植物有13科33种,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畜禽养殖有牛、猪、羊、鸡、兔等10余种。柿子、核桃、板栗、苹果等干鲜果品畅销国内外。中药材极其丰富,有酸枣仁、黄芩、黄芪、柴胡等200余种。已探明的矿藏达30多种,其中储量较大的有烟煤、硫化铁、铜、钴、镍、长石、石英石、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蛭石、金钢砂、陶土等。

水资源

  地表水和地下水储量丰富,可用潜力很大。充裕的物产,加之便利的交通,奠定了内丘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为国内外客商来内丘投资创造了优越条件。

矿产资源

  内丘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铁、铜、铅、锌、钼、铝、铀、石膏、黄铁、石墨、石英、长石、水晶、云母、蛭石、电气石、白云岩、冰洲石、方解石、石灰岩、石膏、耐火粘土、紫木节、明矾、磷、闪石棉、建筑沙、柘榴子石、硅石等30多种有用矿石。其中矿床和已开采的规模较大的矿产地24处,矿点64处,矿化点84处,共计172处。

 

旅游资源

  誉为“一方绝胜”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嶂石岩,位于内丘西约25公里处的河北与山西两省交界处,面积120平方公里。最高峰黄庵脑海拔1774米。山势层峦叠嶂,悬崖峭壁,素有“百里赤壁、万丈红碾寨”之称。地貌被专家命名为“嶂石岩地貌”,与“张家界地貌”、“丹霞地貌”并称为中国三大砂岩地貌。列入世界吉尼斯记录的“世界最大天然回音壁”坐落在景区中部。

  嶂石岩蒹具北国雄奇,南国俊秀之特点,景观主要为“丹崖、碧岭、奇峰、幽谷”。雄奇的嶂岩三叠,奇秀的九女峰使人叹为观止;一线天、三秀峡、淮泉峪、乳泉洞、大天梯等一串串的自然景点,令人神往。千年古刹淮泉寺、三栈胜境玉黄庙暨千佛塔、大王台、义军寨等人文景观是寻古探幽的佳地。   嶂石岩自然生态保存良好,山麓、栈桥皆被乔、灌、藤、我*所覆盖。植物共98科654种,是华北地区保护最好、品种最全的天然植物园。春日,山桃花、杜鹃花、丁香花、玫瑰花、山丹花、绣线菊满山满坡,展蕊怒放;盛夏,到处流泉飞瀑,郁郁葱葱,云海、佛光奇异壮美;金秋,层林浸染,万山红遍,五彩纷呈,如火如荼;朔冬,雾凇树挂,玉树琼枝,冰柱擎天,巍峨壮观。   嶂石岩景区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年降雨量747毫米,平均气温11.5℃,最热月平均气温22.1℃,暑天到此,既无暑燥之烦,有无蚊丁之苦,尽享清凉爽愉之乐,有“北方凉岛、天然氧吧”之美誉,实为休闲、避暑胜地。

 

土地资源

  境内有山区、丘陵、平原,约各占三分之一。地势西高东低,南北狭窄,东西较长,约100公里。处于华北地台南段,东部为宁晋断陷区,西半部为太行山断陷区。西部山区占全县总面积的28.3%,海拔230-1822米,山峦起伏,沟谷纵横;中部丘陵为山麓谷地,占全县总面积的33.6%,海拔100-230米,岗丘连绵,绿沟遍布;东部为海河流域平原,占全县总面积的38.1%,海拔50-100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最高点在西部山区与邢台县交界的十字格梁,海拔1822米;最低点在东部平原金店镇魏家屯,海拔45米。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