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斗鸡台
诸城斗鸡台遗址此地曾多次发现西周、春秋、战国及汉代墓葬,出土了饕餮纹饰的铜尊、双耳铜簋、铜鬲、爵等器物,其造型厚重,纹饰古朴,具有商代特点,是诸城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完整铜器。1982年,在遗址南部一春秋墓中,出土了一批铜器,内有一件刻有20多个铭文的大铜盘,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1983年,在遗址北部一处春秋墓中,出土了车马器、鼎、鬲、盘、壶及一套完整的编钟,皆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考古价值。最为令人惊异的是,在这些文物以及墓中棺椁上,均包裹着一层白色物,为植物做成,有粘性,质轻而薄,有专家疑为原始纸浆。如果这一猜测被证实,那么原始造纸出现的年代将会大大推前。
都吉台村坐落在汉平昌故城遗址上,但这里出土了大量汉代以前乃至原始社会的文化遗存,说明早在5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这里就是山东半岛地区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该遗址对研究龙山文化、商周遗存及春秋战国时期齐、鲁、莒等诸侯国的势力范围、疆域、文化交流情况,对研究东夷文化及山东半岛地区与中原文化的交流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1979年,该遗址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都吉台石桥子镇都吉台村在诸城市区以北26公里处,北濒渠河,荆河由南往北注入渠河,两河相汇,三面环水。全村近00户,2300多口人。村东南有斗鸡台,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明万历《诸城县志》记载:“斗鸡台在城阳城东北,高两丈,圆六百步,春秋鲁昭公25年(公元前517年)季氏与郈氏斗鸡处。”当时的斗鸡多为赌博,各出赌注,以两鸡相斗结果决定输赢。《史记·鲁周公世家》载: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鲁大夫季孙意如(即季平子)与鲁大夫后恶(即都昭伯)在此斗鸡,为了取胜,各自都耍了点儿鬼花招。季氏将芥末面洒在鸡翅上,欲以辣坏郈氏鸡眼取胜;郈氏则在鸡爪上暗缚铜钩,欲以利爪斗赢。结果季氏鸡大败,季氏甚为恼火,侵入郈氏之宫地自缢。郈氏联合臧氏到鲁昭公处告季氏,昭公讨伐季氏,季平子请囚请亡皆不许,季氏遂联合叔氏、孟氏三家共伐鲁昭公,鲁昭公败而失国出亡,后恶亦被孟氏所杀。关于斗鸡台,郦道元的《水经注》亦有记载:“浯水经平昌城北,城之东有台……名为斗鸡台。” 台下有井,传说井内有龙出入,故又曰“龙台”,此井在乾隆11年下大雨时坍塌,已是枯井。村人相传有人在早上曾发现台上有鸡相斗,说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据出土的大量陶器、铜器证明,早在西周时,此地便有人烟,是我市最早的聚落遗址之一。此地汉代为平昌侯刘印封国,即平昌故城。平昌故城几经兴衰,清初,这里又形成村落,村名“斗鸡台”。清咸丰10年,土匪骚扰,民不聊生,当时斗鸡台已成为较大村庄,有民团又有圩墙,较为安全,因而不少外村人来此避难。民团首领是当时颇有名气的进士,他组织民团等加固圩墙,增岗设哨,并宣布保护外来难民,在难民中如有作乱者,他有先斩后奏之权。由于措施得力,土匪未能骚扰该村,村庄安全,百姓无恙,盛传“都吉”、“都利”,有口皆碑。后来,人们便根据此义,把斗鸡台改称为“都吉台”。
灌县斗鸡台
一名“斗犀台”。《都江堰水利述要·游地纪略》:“斗鸡台,在灌县城西,传即李冷令士民挟弓矢助斩孽龙处。一称斗犀台。”斗犀台者,盖因李冰化形为牛,与牛形之江神斗,故称。然名斗鸡台者亦有因。民间传云,李冰作蜀太守时,见两鸡争粟粒,粒落石罅中,均不得食而斗。一鸡败走,一鸡坚持到底,向石罅猛啄。历经多时,终将石罅啄穿,饱食而去。冰因此悟“有志竟成”之理,引导百姓,凿开离堆,平息洪水。功成后,特建斗鸡台以纪念之。
邹城峄山斗鸡台遗址
遗址位于峄山镇下山村南2公里处,南部紧靠峄山,为周代遗址。因传说此处是当年邾国王亲国戚斗鸡取乐之地,故称“斗鸡台”。1957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并登记。遗址原面积较大,后因山水将遗址从中部冲开,形成东、西2个台子。据1980年测量,总面积1.6万平方米,今为原面积的三分之一。遗址表面暴露遗物较多,断崖上可见古文化厚度l至4米,并可划分明显层次。采集标本有陶鬲、豆、罐、盆的口沿及残石器等。陶器多夹砂灰陶、饰绳纹、较粗糙,多属西周至战国时器皿。1985年,斗鸡台遗址被公布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和县斗鸡台
河北省南和县有古迹斗鸡台,民间相传为唐代名相宋璟小儿子斗鸡处,古时士人九月九日登高赋诗远眺,每至于此。
鸡台晚照自古是南和县八景之一,古诗有云:
谁起层台古道旁?
斗鸡轶事说前唐。
而今故址凭登眺,
只有村鸡唱少阳。
邑人高坚有诗曰:
拾翠寻芳去复回,
日斜独立斗鸡台。
当年公子风流迹,
烟云迷茫不再来。
吕淙又有诗云:
悲歌独上斗鸡台,
飒飒寒声动地来。
流水自浮黄叶去,
飘风不放白云回。
从军漫说张侯剑,
作赋空思宋相才。
西下夕阳天又瞑,
愁怀潦倒向谁开。
南和城的正明门外,有个古迹叫斗鸡台。相传是宋公子斗鸡的地方。
宋公子是指唐朝宰相宋璟的小儿子宋衡。别看宋璟在朝堂堂正正,治国有方,算得上中外驰名的丞相,可他的这位贵公子,还真是个游手好闲啷里郎当的风流之辈呢!
宋璟上朝走了之后,把家从宋台搬到城里来住。因宋衡是老幺,自小就很娇惯,大了以后,仍然喜欢干些斗鸡耍狗的事。一天他从学馆里没精打采地走出来,走到十字路口,看见两只大公鸡正在打架,顿时来了精神,连蹦带跳奔过去就喊:“鸡斗,鸡斗!快往前凑,谁要不斗,日它老舅!”说着就弯腰瞪眼地看起来。那两只鸡就像受了他的鼓励,劲更大了。你扑过来,它冲过去,你叼住它的冠子,它拧住你的脖筋,越斗越凶,越打越猛,谁也不肯服输。宋衡看得简直入了迷,顺手拉过一个富家子弟就说:
“哪只公鸡能胜?”
“我说‘大黑袍’能胜!”
“不,我说‘锦羽鳞’能胜!你敢跟我打赌?”
“打赌就打赌,.二十个铜钱!”
说完俩人就勾手盟誓,为各自的鸡加油鼓劲儿。
那两只鸡直斗得鲜血淋漓,羽毛横飞,还是不肯罢休。过了一会儿,只见那“锦羽鳞”定了定神,振了振翅儿,一个飞龙钻沙跳上去,咬住“大黑袍”的喉管儿,把它压在身子底下。那“大黑袍”几次挣扎,也翻不过身来,终于拖噜着翅膀逃走了。这位宋衡高兴得一蹦老高,立刻跟那富贵公子要来二十个铜钱。宋衡把钱放在手里,掂了掂,心里想:要是能把那个“锦羽鳞”买到手,让它天天跟别的鸡斗,准能成为一只“斗鸡王”,那才更有意思哩!可是一看,那只大公鸡已经跑远了,就赶紧追上去,跟在后面看它是谁家的鸡。追来追去,追到一个观音庙里,见一个老奶奶正在甩簸箕簸粮食,就向老奶奶说明来意。老奶奶笑了笑指着旁边一只雪里白母鸡说:“要买就得连我这只母鸡一块买去。因为它们是天生的一对儿,谁也离不开谁。刚才就是别的鸡欺负这只鸡,大公鸡才去跟它们斗哩!可是要买母鸡价钱就得加两倍,三十钱才行!”宋衡说:“你这母鸡能下金蛋,,还是能下银蛋,咋这么贵呀?”老奶奶说:“又能下金蛋,又能下银蛋,就看你有没有那福份,”宋衡听了只好把两只一块买了。
宋衡得到这两只鸡,既不敢让母亲知道,又得瞒着学馆里的先生。只好找了个偏僻的地方去耍。于是就跑到正名门外的土山上,那儿又宽敞又僻静,是个十分理想的斗鸡场。宋衡就在那儿立了斗鸡的擂台。起初,宋衡的“锦羽鳞”总不肯跟人家的鸡斗,有不少人耻笑它是个“草鸡毛”。宋衡气得真想一刀把它的头剁了。后来想起买鸡时老奶奶的话,心里忽然明白了。从此宋公子每次斗鸡之前,先让“雪里白”'跟人家斗,斗败之后再让“锦羽鳞”出马。“锦羽鳞”果然斗得十分凶猛,每斗必姓。这样一来二去,宋公子斗鸡就出了名,还得了不少钱。
有一天,宋璟从京城回来,在家里看不到宋衡,又到学馆里去找,也没见他的影子,后来听说在南边斗鸡台斗鸡,就到那里去了。一出正明门,就见土山上围满了人,宋璟挤进人群往里看。这时,宋衡斗鸡正斗到兴头上,你看他:捋胳膊,挽袖子,挥手弄拳地给鸡加油。脸上刁二画虎不象个人形。宋璟一看忍不住失声喝道:“农民废耕,学生黜学,都来斗鸡,成何体统!”众人一看是宋丞相来了,都悄悄溜走了。宋衡见父亲站到面前,吓得跪到地上说。:“孩儿不敢了,孩儿不敢了!”宋璟怒气冲冲地说:“往后不准你到这里斗鸡!”说着就要把宋衡领走。宋衡既不敢不听,又舍不得丢下那两只鸡,就吞吞吐吐地说:“那、那两只鸡也是我的。”宋璟看看斗鸡台上的那两只鸡。说:“公鸡司晨,母鸡生蛋,让它们各务其本去吧!”
宋衡走了以后,那两只鸡白天飞到笔架山上打食儿,晚上就住在斗鸡台里。每天清晨“锦羽鳞”按时打鸣,就像钟表一样准确。声音又大,又好听,全城都能听到。人们听到鸡叫就起来耕做,十分勤奋。“雪里白”呢,天天生蛋,从不间断。有时人们耕地起得早了,也能捞出个金鸡蛋来。大伙儿都说,这时宋丞相给咱留下的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