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病机为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素体虚弱,久病全虚之人,正气不足,稍事劳累多见自汗;咳喘日盛之人,肺气不足,气虚日久,肌表疏松,卫表不固,腠理开泄可致自汗。暑热伤阳,或湿热内郁,或表虚之人微受风邪,以致营卫不和,卫外失司,可致自汗。
临床表现为汗出,或恶风,动则加重,或劳累后加重,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弱。是由卫气虚弱,不能固表,腠理开泄,营阴不守,津液外泄引起。多见于表虚之人或表虚之人微受风寒。
根据病史、伴随症等进行诊断,如:
1、怕热、食欲亢进、颈部肿块、眼突而多汗者,多为瘿气。
2、病前1-4周有咽痛史,症见发热恶寒或持续低热,关节酸痛而多汗者,应考虑痹病等。
3、饥饿时,或胃切除患者于餐后突然多汗,伴心悸、面色白者,多为饥厥。
4、起病急骤,伴高热者,多属温热性外感病。温热病后期热退之后,因体虚未复,亦常有自汗表现。
5、妇妇产后,自汗或盗汗不止,称为产后汗症。
一、肺卫不固证
证候:汗出恶风,稍劳尤甚,易于感冒,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弱。
治法:益气固表。
加减:汗出多者,加浮小麦、糯稻根、牡蛎;气虚甚者,加党参、黄精;舌红、脉细数,加麦冬、五味子。
二、营卫不和证
证候:汗出恶风,肢体酸痛,头痛,时寒时热,或半身、局部出汗,苔薄白,脉浮缓。
治法:调和营卫。
加减:汗出多者,酌加牡蛎、龙骨。
三、风湿犯表证
证候:汗出,恶风发热,身重酸楚,小便不利,苔薄腻,脉浮缓。
治法:祛湿解表。
加减:恶心欲呕,加藿香、佩兰、苏叶;身重体痛,加羌活、防风、白芷。
气虚自汗一、饮食
1、黑大豆15克,浮麦30克,乌梅3克,煎服。
2、玉米芯60克,孩子参30克,煎服。
3、金雀根60克,麦麦天30克(布包),野毛豆30克,煎汁去渣瘦猪肉食连服数天,适用于病后自汗。
二、婴儿自汗中医食疗法
1、黄芪生鱼汤:本汤健脾益气,收敛固液,用于气虚、表虚及阴虚。
黄芪10~15克、茯苓10~15克、红萝卜60~100克、生鱼200克(微煎),煲汤。
2、糯根乌豆汤:本汤固表养血,用于虚症自汗。
糯稻根60克(洗净)、黑豆30克、煲水代茶。